09.03 戰忽局北美分局前來報告:前方偵察到多艘美國軍艦!

戰略忽悠局北美分局麻州戰區向局座報告:

此次親身潛入Battleship Cove: America’s Fleet Museum斬獲頗豐,分別蒐集到有關魚雷快艇(Patrol Torpedo Boat)PT617、PT796,巴勞鱵(zhen)級潛水艇獅魚號(USS Lionfish SS298),“毒蜘蛛”級護衛艦希登塞號(Hiddensee),南達科他級戰列艦馬薩諸塞號(USS Massachusetts BB-59)的過期情報,並將其整理歸納,寫作此文。希望能給局中同志們提供更多有用的一線信息資料以作參考,為我大戰忽局用真知識武裝群眾,用偽科學迷惑外敵,用因果律強大自身盡一份綿薄之力。

魚雷快艇

(Patrol Torpedo Boat)

被冠以蚊子艦隊的兇名而活躍於二戰時期,魚雷快艇多用於執行外國先遣作戰和大型軍艦的近身防禦。並且由於其優秀的隱蔽性和靈活機動性,他們的攻擊目標範圍很廣,小到駁船大到驅逐艦,且作戰地點不僅限於寬闊的海面,內河航道也能看到這些水上騎士們神出鬼沒的身影。

戰忽局北美分局前來報告:前方偵察到多艘美國軍艦!

PT617

戰忽局北美分局前來報告:前方偵察到多艘美國軍艦!

PT796

每艘快艇都配備兩名軍官和8至14名軍人,這些人通常配合默契,步調一致,哪怕在作戰中不幸有人員傷亡,其餘任何一個戰友也能迅速補位。遺憾的是,二戰結束後,美國因戰略轉型和經濟調整決定放棄該型艦艇,大部分的PT Boats在卸掉有價值的裝備與零部件後都被焚燒摧毀了(Battleship Cove)。

巴勞鱵級潛水艇獅魚號

(USS Lionfish SS298)

建於賓夕法尼亞,1944年服役於新罕布什爾,這艘二戰時期的潛水艇在太平洋救援過US B-29飛行員,轟飛過縱帆船,擊沉過日本潛艇,可以說是戰功赫赫的社會老大哥了。

儘管當年僅佔美國海軍力量的2%,以獅魚號為代表的潛艇卻成功摧毀了日本55%的艦船。長311英尺,滿載排水量2400噸,最高時速20.25節,獅魚號服役的那天,當地以它為封面的雜誌是這麼評論的:“獅魚的背鰭長且尖,任何被它盯上的不幸獵物都將飽受它的毒刺之苦。我們的獅魚號潛艇正如其名,將攜毒刺之威掃蕩熱帶太平洋和帝國北方的極寒之地。”

戰忽局北美分局前來報告:前方偵察到多艘美國軍艦!

重頭戲來了,魚雷操控室。太平洋戰爭早期,美國海軍一直飽受魚雷發射失敗的困擾,要麼是跑丟了要麼是擊中但沒爆炸。其一是操作人員缺乏足夠的訓練度。當時潛艇都是深潛海底然後採取聲吶被動追蹤定位,而為了確保敵方目標被徹底摧毀,美軍秘密研發出一種能悄無聲息攜帶魚雷進入致死範圍的磁暴器。結果由於這種構造和操作都十分複雜的磁暴器高度保密,以至於從未在實戰情況下進行過測試,所以大部分執行戰鬥任務的潛艇兵在發射魚雷前都是第一次接觸這個磁暴器。

戰忽局北美分局前來報告:前方偵察到多艘美國軍艦!

其二就是它的撞針和撞針彈簧不夠支撐和預定目標的撞擊產生壓力,並且在撞擊的過程中,彈頭裡的炸藥會向前位移然後堵塞雷管。經過潛艇部隊、太平洋和海軍軍備局三方通力合作,直到1944年,這個問題才被徹底解決。

戰後調查研究發現,當時在魚雷領域最為先進的分別是意大利和日本,甚至德國都稍顯遜色。尤其是日本的九三式氧氣魚雷,別名“長矛”,純氧助燃,十英里攻擊半徑,航速40節,發射後尾部幾乎不帶波瀾。左下圖即獅魚號的四個魚雷管,底下還有隔間儲存可再次裝填的彈藥,以及13個潛艇兵的床位和儲物櫃,可以說是真的200%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間了。

“毒蜘蛛”級護衛艦希登塞號

(Hiddensee)

長184英尺,滿載排水量455噸,這艘最高航速可達43節的護衛艦希登塞號是世上同級別裡最快最具破壞性的戰艦。她建造於1984年列寧格勒的彼得羅夫斯基造船廠,然後被賣給了當時東德的人民海軍(Volksmarine)並被命名為魯道夫.艾格勒霍夫號(Rudolf. Egelhofer)。

戰忽局北美分局前來報告:前方偵察到多艘美國軍艦!

在1991年蘇聯解體德國統一之前,她的主要任務是海岸巡邏,且依靠自身攜帶的遠程STYX反艦導彈應對一切來自海上的威脅。當東西德人民海軍和聯邦海軍於1990年合併,這艘護衛艦就改名為希登塞號(和波羅的海的一座島嶼同名),不久後便被轉交給了美國。

戰忽局北美分局前來報告:前方偵察到多艘美國軍艦!

在1996年以前,希登塞號一直在馬里蘭州被用作研究實驗和海軍訓練艦船,美國軍方對她非常重視,畢竟這種能深入分析和學習敵方戰艦的機會非常稀有。事實上,直到現在希登塞號也是美國現存的唯一一艘蘇聯建造的導彈護衛艦,並且美軍也確實從中獲悉了很多機械計算機(mechanical computer)、磁隱身(magnetic silencing)、化學戰過濾系統(chemical warfare filtering system)等先進技術。

戰忽局北美分局前來報告:前方偵察到多艘美國軍艦!

希登塞號設計圖紙

南達科他級戰列艦馬薩諸塞號

(USS Massachusetts BB-59)

馬薩諸塞號是昆西市人民的驕傲,作為這個海港城市建造過的最重的艦船,她彪悍的火力平臺給水手們帶來無比的安全感,素有“大媽咪”(Big Mamie)的諢號。別的不說就光是那四萬六千的噸位都夠嚇死對手了,更何況為了完成她的兩個主要使命:摧毀敵方佔領的島嶼海防線和保護航空母艦免受空襲。馬薩諸塞號全副武裝了16寸45口徑火炮(16-inch Turret)、5寸38口徑火炮(38 Caliber, Mark 12 5-inch Gun)、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Bofors 40mm)、0.50英寸勃朗寧機槍、20毫米厄利孔加農炮(Oerlikon 20mm)等等。

戰忽局北美分局前來報告:前方偵察到多艘美國軍艦!

自1942年入列,她一路南征北戰,從摩洛哥的卡薩布蘭卡到西太平洋群島再到日本,她打響了美國在二戰中的第一發16寸彈,也是她打出的代表戰爭結束的最後一發。最為難得的是,馬薩諸塞號在所有的戰役中都做到了零犧牲,“大媽咪”果真如同一個母親般保護她的孩子們一路周全。

戰忽局北美分局前來報告:前方偵察到多艘美國軍艦!

一上艦最先吸引人眼球的就是它的新阿姆斯特朗迴旋加速噴氣式阿姆斯特朗炮16寸45口徑火炮,遠處看還不覺得,直到走近了後和參觀遊客們的體型一對比,那種排山倒海般的壓迫感才真正撲面而來。不提整艘軍艦上負責這三門火炮的125名戰士,光待在五層炮塔裡執行操作的就有27個,二戰時期美國海軍的王牌武器非它莫屬。

先從火力性能來看,射程足有23英里,而三層自動傳送帶則保證了它每分鐘兩枚的發射頻率。不光技能冷卻時間短,它每一枚炮彈就重約2700磅,打出去後足夠撕裂一艘標準體型的敵艦或者摧毀一棟建築樓。60英尺長的炮管可以上下45度自由移動,炮塔部分則能做到150度自由左右旋轉,凡炮口所指之處無不摧枯拉朽。那面對敵人的攻擊又當如何呢?18英寸帶防火裝甲殼子表示:爺無所畏懼。

戰忽局北美分局前來報告:前方偵察到多艘美國軍艦!

除了16寸炮這種必殺技以外,麻州號自然還有些別的輔助招數,比如密密麻麻地排列於側翼的20個5寸38口徑火炮,可供發射雷達干擾彈、照明彈和穿甲彈,這貨最開始被設計出來的時候是想用來火力覆蓋海面與近岸目標的,不知道為什麼當時的士兵更多是用它打飛機去了(博福斯高射炮想哭,它才是真正的反空襲主力)。

遙想當年神風戰機呼嘯著低空掠過,厄利空加農炮們紛紛昂首反擊,於是在1942的下半年近乎一半的日本戰機便如流星般劃破太平洋廣袤的天空,一架接著一架地墜落在汪洋大海中。

戰忽局北美分局前來報告:前方偵察到多艘美國軍艦!

拉拉雜雜地講了那許多,這篇報告也無非是我作為一個非專業人士在浩瀚知識海洋裡草草獲得的一粟。可當看到昔日鋼鐵巨獸身上也漸漸被青青綠苔所覆蓋,而不是人類自相殘殺噴濺上去的滿地鮮血時,我想,就某一點,即使平凡如我和世上所有謀求和平的偉人也是一樣的:我們都希望有一天,炮口裡能長出嬌嫩的鮮花,從天而降的,只有細雨和流星。

戰忽局北美分局前來報告:前方偵察到多艘美國軍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