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7 民營經濟很重要:創造了50%以上稅收,超過一半的GDP、就業崗位

我國目前市場經濟的基本標誌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地位,國有企業一直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

改革開放後,我國民營企業發展迅速。

民營經濟很重要:創造了50%以上稅收,超過一半的GDP、就業崗位

國研中心黨組書記、副主任馬建堂近日表示,目前,我國民營經濟提供了50%以上的稅收,創造了60%以上的GDP,提供了70%左右的出口,提供了80%左右的就業崗位。

民營經濟是指除了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外商和港澳臺商獨資及其控股企業以外的多種所有制經濟的統稱,包括國有民營經濟、個體經濟、私營經濟、混合所有民營經濟、民營科技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類型。

民營經濟很重要:創造了50%以上稅收,超過一半的GDP、就業崗位

我國對民營經濟的認識大致有3個過程。

①認為民營經濟不符合公有制精神,這個主要在改革開放前。

②認為民營經濟是我國公有制經濟的有益補充,這個主要在改革開放初期。

③目前,認為民營經濟是我國市場經濟的有機組成部分。

民營經濟對促進市場競爭具有重要作用,我國國有經濟雖然是國民經濟的支柱,但還是存在很多問題的,比如缺乏競爭,創造性不足。民營企業在借貸成本方面也大大高於國有企業。

民營經濟很重要:創造了50%以上稅收,超過一半的GDP、就業崗位

我們知道,國內民營企業的代表是華為,但一個華為還是太少了,比如美國,美國的微軟、蘋果、IPM、甲骨文、高通、谷歌、特斯拉、臉書、亞馬遜、甚至波音都是民營企業。

當然,我國的國情決定了國有企業仍然是國民經濟的支柱,仍然是最符合國情的經濟結構。但從美國的民營經濟誕生那麼多世界級企業,是不是有所啟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