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如果沒有《三國演義》,三國中的哪些人物會有很高的知名度?最高的可能是誰?

xyxy668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說一個人,看看大家知道否。他是皇室子孫,能文能武,擅騎射,懂鄰國文化。國家衰弱之際皇帝脫逃之時肱骨朝廷,另立新帝。在面對兩國夾擊的態勢時兩次擊破其中一國,瓦解攻勢,安定軍心。後被另一國俘虜,在充當滅國嚮導時脫逃回之前逃跑的皇帝身邊,過程不詳。皇帝不信任他,一意孤行,外敵步步急逼,他只能遠走他方,國家敗亡以不可阻擋。之後他威震中亞,重新建國,稱霸中亞。

說了這麼多,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是誰,他的行為在某種程度上倒是有點像關羽,有迴歸也有雙向作戰。但是作為卻似乎更輝煌。他是遼國人,名叫耶律大石,逃跑的皇帝是天祚帝。這樣的一個人在北宋歷史的場合中似乎都被掩埋的很深,那回到三國時期呢?(“擒耶律大石”和“耶律大石自金來歸”;來自遼史)

(《三國》中曹操和司馬懿劇照)

跟很多時代相比,三國時期縱然是群星璀璨,但是其光華卻相互隱藏,如果不是有《三國演義》這部小說,那麼很多不研究這段歷史的人根本不會知道那麼多文臣、武將。就好比我們的鏡頭能看到九大行星,拉遠之後只剩下太陽一個點罷了。

曹操就是那個點。曹操是歷史的推動者也是最優秀的全才,劉備和孫權大體上能提一兩句。孫權其實收益最高,因為他被重視的比重會大一些。在介紹這段歷史的時候,也就會記住那幾大戰役,各個武將的細節可能沒人去深究。

(《三國演義》中的關羽)

就拿袁紹的將領來說,我們知道的很詳細是拜小說所賜。其實如果沒有小說顏良、文丑、高覽,田豐、沮授等都不會被人熟知。因為他們是失敗者。更別提太史慈、趙雲、黃忠、程昱、郭嘉、于禁、夏侯惇、樂進等等了。

在此前提下,曹操一枝獨秀,荀彧、諸葛亮並駕齊驅,周瑜、陸遜,呂蒙三英而立。至於諸葛亮、魯肅以及沮授的大策略,有多少人會細細研究呢?


泊圖泊途


曹操(或者說三曹)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三曹的詩集寫的真的不錯。我相信接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的人,大多數人都能背出他們爺三的幾句詩來。而且曹操的軍事才能也不錯,曾經註解過孫子兵法(李世民很喜歡看曹操註釋過的孫子兵法)。

關羽

即使沒有三國演義,關羽一樣很有知名度。關羽斬顏良比小說中的還要勇猛,可以稱的上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級。而且,由於關羽的忠心等特性,他受到歷朝歷代上至帝王下至百姓的推崇,關帝廟十分常見。這麼說吧!他就如同今天我們的一些明星一般(這裡不包括小鮮肉和網紅;而且我把關羽比作明星,感覺都拉低了關羽的檔次)

諸葛亮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蜀漢奉獻了自己的一生。諸葛亮具有很強的軍事和政治才能。他的一篇«出師表»,讀起來也朗朗上口,古人云:讀«出師表»不落淚者,不可以稱的上忠。

張遼,八百破十萬,差點活捉了孫權,以少勝多的防禦戰,可以稱為軍事上的奇蹟。周瑜,美男子,音樂人,軍事家;赤壁一場大火可以算的上經典案例。張飛,魯肅,呂蒙,陸遜。

其他因為俗語等而出名的人。黃蓋。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把黃蓋歸位因為赤壁之戰而出名或許會好一些)。廖化,蜀中無大將,廖化大先鋒。孔融,孔融讓梨。

關於誰的知名度最高,這個還真說不準。

如果沒有三國演義,或許呂布,典韋,趙雲等人沒有現在出名。(對,你沒有看錯,這些不出名的人中包括趙雲,甚至許多人都不知道趙雲)。


遨遊文史世界


《三國演義》“捧紅”了一大批三國英雄這點不假,但不可否認的是也有許多三國英傑因《三國演義》而被埋沒,話說這些“不幸”的人都有誰呢?和大家盤點幾位“有名”的吧!

徐榮

說到徐榮,你是否有印象?他可是三國時期非常優秀的統帥,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他曾擊敗過三國時期兩位非常知名的人物——曹操和孫堅。徐榮曾在汴水之戰中,大敗曹操;在梁東之戰中又擊敗孫堅。

《資治通鑑》記載:“遇卓將玄菟徐榮,與戰,操兵敗。”

《三國志》記載:“孫堅移屯梁東,為卓將徐榮所敗。”

憑這兩件事,就足以令徐榮擠身於三國一線大將的行列了,只不過在《三國演義》中,徐榮只是一個三流小將,和夏侯惇交戰幾回合便被斬於馬下,而歷史上的徐榮是死於和李傕、郭汜的叛軍交戰之中。

陳到

陳到,蜀漢名將,想必大家聽說得不多甚至沒聽說過吧?整部《三國演義》可以說對陳到這個人是隻字未提,那麼這個人真的有名嗎?想必蜀漢大將趙雲的名氣之大不必多說了吧,而歷史上的陳到是與趙雲齊名的大將,二人經常被一併提起,蜀漢大臣楊戲曾評價道:

“徵南厚重,徵西忠克,統時選士,猛將之列。”

其中徵南即指的徵南將軍趙雲,而徵西則指的徵西將軍陳到。陳到早年隨劉備時,深得劉備信任,擔任護衛劉備的重任,是劉備帳下白毦兵(三國奇兵之一)統領,後歷任徵西將軍,永安都督,封亭侯。想必要是沒有《三國演義》,陳到的名氣應該與現在的趙雲差不多。

陳群

陳群,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曹魏重臣。陳群在《三國演義》中純屬“打醬油”的角色,想必大家應該對他也沒多大印象。不過陳群在歷史上卻是一個很有名的人,是一個非常傑出的政治家。想必'歷史上有名的選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大家都聽說過吧?但要問起這個制度是誰創立的你知道嗎?正是這位陳群!不僅如此,陳群還是曹魏律法《魏律》的主要創始人。不過這些在小說《三國演義》中確實體現不深,以致大家都忘記了三國中還有這麼一號人物。

當然,被埋沒的三國英雄遠不止上述三位,大家還知道哪些記得留言分享哦!

“品歷史人文,悟真理人生。”專注歷史文化的探索,我是靈魂的感觸!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頭條號哦!


靈魂的感觸


作為歷史小說,《三國演義》所持的立場是揚劉抑曹,也就是把劉備作為正統,而曹操則是奸雄。這與正史的觀點恰好相反。

由於曹魏後來被西晉所取代,西晉為了彰顯自己得天下的正統性,必然把曹魏尊為正統,而蜀漢和東吳則是割據政權。

那麼,如果沒有《三國演義》對蜀漢諸人的大力宣揚與塑造,也就是說沒有《三國演義》的情況下,三國中知名度更高的人物會有哪些呢?

第一個,曹操。這是毫無懸念的。他雖然只是魏王而未稱帝,但魏國是他打下的基礎,他本人同時既是政治家,軍事家,還是卓越的詩人。(當然,嚴格地講,曹操不算三國人物,應算東漢人物)。

第二個,曹丕。作為魏國的建立者和同樣卓越的詩人,他對當時的影響很大。

第三個,司馬懿。作為司馬家族的核心人物和魏國後期的實際掌權者,他的孫子奪取了曹魏的天下而建立晉朝。

第四個,劉備。蜀漢建立者。

第五個,孫權。吳國建立者。

第六個,諸葛亮。一代賢相。雖然真實的歷史上他並非像三國演義所描寫的那樣多智而似妖,但歷代對他的評價都很高,他的前後《出師表》也是歷史上的名篇。

第七個,關羽。關羽在《三國演義》出現之前就開始被神化了。

第八個,陸遜。大敗劉備,保全孫吳,是三國中後期名將。

第九名,鄧艾,鍾會。滅蜀漢。

第十名,曹植。三國時期最優秀的詩人。說到三國文學,他是重點。


聶作平


對於三國演義中,知名度排行榜如下:

第一的毫無疑問諸葛亮,無論是在演義,還是在正史中,諸葛亮在中國歷史上知名度可以說是最高的,高到什麼層度,高到是中國智慧的代表,中國“智聖”在現實生活中可以說是家戶喻曉,人們往往把聰明的人都比做諸葛亮,因為諸葛亮是智慧的標尺,一篇出師表流芳千古,成為千古名篇,知道諸葛亮的都知道出師表,現代人們依然在學習。

第二是關羽,關羽的名氣主要來源於三國演義,在正史中關羽名氣並不是很大,但是關羽的義氣是被後代所稱讚的,從三國演義出現,關羽成就了關羽的義絕,成為中國“武聖”與孔子“文聖”齊名,在中國現代很多地方都有關公的廟宇,可見關羽的知名度不小。

第三是曹操,曹操經過演義的渲染,成為奸絕,曹操成為奸雄的代表人物,但是曹操在後人眼裡,特別是在現代社會,曹操被平反為英雄,因為現代是和平社會,古代是封建社會,封建社會是以正統為主,反對正統的為亂臣,而現代沒有皇帝一說是民主社會,所以從現代角度出發曹操是英雄,曹操還是個文學家,他寫的很多文章,我們現代都在學習,曹操在中國的知名度也很高,在國外日本,曹操與諸葛亮同時被選入日本知名度最高人物前十。可見曹操的知名度非常高。

第四是周瑜,周瑜因為赤壁之戰而出名,為後人所知,也被宋朝列入武廟六十四名將,在後代人們也稱讚周瑜的軍事才能,但是由於三國演義的描寫,把周瑜寫成活活被諸葛亮氣死,從此給人們留下的印象是周瑜是被氣死的,很多人都為周瑜抱不平,從而周瑜的名氣也快速上升,名氣也不小。

第五是司馬懿,司馬懿為什麼出名,不是因為他後代一統天下,而是因為他與諸葛亮是宿敵,凡事想到諸葛亮的都能想到司馬懿,因為諸葛亮與司馬懿的對決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高手對決,司馬懿單獨名氣不大,而且名聲也不好,歷朝歷代都是看不起司馬懿,其中唐朝皇帝李世明就非常不喜歡司馬懿,在封建社會,皇帝是非常不喜歡司馬懿這種不忠不義之人。而在現代人眼裡,人們對於司馬懿的印象,首先想到的會是空城計、畏蜀如畏虎、千里請戰、死諸驚走活仲達十萬大軍,這些都是中國成語,大家比較熟悉,其中空城計為演義虛構。而對於司馬懿後代建立的朝代,很多人都不願意提起,而且後期的混亂,根本無法想象,所以對於司馬懿這個人在現代形成兩面派,一面是喜歡司馬懿,因為他後面取得天下,雖然手段不光明,但是畢竟他後代取得了天下。另一派不喜歡司馬懿,司馬懿做人不忠不義不仁,心狠手辣,沒有值得稱讚的地方。

至於下面的人物,就不介紹了。


汐水柔情


如果沒有《三國演義》,會有很多人物無法進入觀眾眼中。那麼知名度很高的人物也就屈指可數。

1.諸葛亮。一篇《出師表》讓古今多少人為之動容。“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字字如投湖的石,在讀者心裡留下陣陣漣漪,又有多少關於諸葛亮的傳奇故事留芳民間,讓讀者記住這位儒雅脫俗、妙算如神、忠心漢室的三國名士。所以其知名度會居高不下。

2.劉備。能在亂世聚攏人心、成就一國之功勳,絕不是隻會啼哭的人,也是一個能力相當出眾的人。

3.曹操。認識他恐怕要從《短歌行》開始,霸氣的感慨不得不讓人佩服他的文治武功,再加上民間流傳的故事,陰險而多疑的性格,不負我心的處世,過人的軍事才能,其名聲不在人下。

4.呂布。三國時第一猛男,有萬夫不當之勇,關於他有勇無謀的故事不少,侷促的腦水不僅讓人感嘆造物的神奇。

此外,還有關羽、張飛、孫權、曹植、曹丕、周瑜等人也都是名聲在外的人物。


小熊c微視


這個問題毫無懸念,沒有《三國演義》最出名的人也只能是武聖關雲長。

原因有兩點。

一是 因為關公的“成神之路”,最早始於北宋的宋真宗時期的一段傳說,即關公戰蚩尤。到了北宋末年,宋徽宗更是追封其為“義勇武安王”。到了《三國演義》成書的明朝初年,關公就己經在民間有了一定的聲望。後來更是代替了姜太公,成為了新的武聖。

二是因為關公的忠。關公的忠義無雙,這最早始於民間傳說,並非是《三國演義》。關公的這種忠義,是歷代皇帝需要的。這也就解釋了,為何宋朝要神化關公了。因為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是“皇袍加身”得來的天下。因為這個原因宋朝的皇帝也害怕,有的將領也學他那樣。所以他們要通過,神化關公這麼一個忠義之人,來給將領們樹立一個榜樣。

到這恐怕就會有人問了,歷史上忠義之人也不少,為什麼被神化的會是關公?比如岳飛嶽武穆。那是因為,別人都不具備一個條件。即在獨自統兵在外,並有自己的領地荊州的情況下,仍能不忘初心忠心不二。這在歷朝的皇帝們眼裡,實在是太“難能可貴”了。


龍之怒2


沒有三國演義,還有三國志,三國志平話,在平話中最厲害的是黃忠,黃忠一人獨挑關張魏三人,馬失前蹄跌下馬來步點心關張魏三人而不敗,比演義中i的呂布還神勇百倍,另外三英戰呂布最早出自平話半,但下面一章節是第=天呂布找張飛單挑,結果呂布敗給張飛而歸。


abr3168094595


最出名的當然是曹操嘛,古語有云:說曹操,曹操就到!😄


浪裡個浪49936


如果沒有三國演義,“三國”的定義將變成曹魏建國到孫吳滅亡約六十年的時間段當中。這就意味著一大批因為三國演義讓大家耳熟能詳的人物將被歸為東漢末年的人物,而非“三國人物”。這其中包括曹操,關羽,張飛,周瑜,呂布,孫策等等。從這個定義出發,三國人物名氣最高者應該是諸葛亮,畢竟晉,唐,宋等朝代都不乏推崇諸葛亮的大名人,例如杜甫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