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 湖州百村|錢山下——雙溪橫貫錢山下

湖州百村|錢山下——雙溪橫貫錢山下

呈帶狀分佈在小山錢山山麓的村落

元代黃溍的《登錢山望菰城慨然而賦》的前半闕詩是描寫錢山的:“吳興水為州,諸山若浮萍。況此一培塿,瑣屑世未名。所欣漁樵居,乃與緇錫並。種竹有萬竿,結茅無十楹。老僧解人意,蹝履能相迎。芳草被行徑,朱藤按巖扄。蕭條空堦暮,日照莓苔青。猶嫌所歷卑,未極遊眺情。”若浮萍的培塿錢山,實在是太小了,只有漁樵與緇錫在此居住,山下儘管有翠竹萬竿,但只有茅屋十楹罷了。府志裡對錢山也只有簡單的一句:“錢山,在縣南十四里,從衡山北出為錢山。”現在連名字也改稱黃家山了。因錢山得名的,有山東邊的錢山漾,還有山西邊的錢山下村。

湖州百村|錢山下——雙溪橫貫錢山下

錢山下村環境示意圖

錢山下村環境的開闊大氣在湖州鄉間非常少見的,四周如浮萍的諸山呈現一個斷續的合圍之勢,南邊的橫山、西南的金蓋山、西邊的鮑山道場山、北邊的潘塘山,可以說是群山環繞。雙溪橫貫錢山下,村莊東一山之隔的是錢山漾和東苕溪故道,西邊隔著東苕溪導流港(西塘河)是金蓋山和道場山。有山有水就有好風光,就有好生態,近年來,黃家山成為湖州白鷺的主要聚居地,從春天到秋天每天都可以看到成群的白鷺舞翩躚,頗為賞心悅目。

湖州百村|錢山下——雙溪橫貫錢山下

錢山(黃家山)上的白鷺巢穴

錢山下村就建在雙溪環抱的黃家山小山頭的山麓及及周圍的幾個小墩上,現在還有唐家墩、姚家墩、荷花墩等地名,是眾水環繞的一處“孤島”,跟周圍的村莊相隔都比較遠,因此在近些年撤村並村熱潮中,錢山下始終保持單獨建制,既沒有合併別村,也沒有被合併,這在全市範圍內都非常少見。村裡老人說,村落是按左青龍,右白虎佈局的,東首的黃家山松柏蒼翠是青龍,村西青白石頭磊磊的小山頭是白虎,整個村落就在這兩山之間,最初的定居點都是沿著山麓展開,沿著東西兩座小山,以及北部的高地,整個村落呈現U字形帶狀佈局,把中間低窪的水塘為主的溼地姚家墩包在裡面了。黃家山和小山頭都呈西南東北走向,因此村落開口也朝向西南方向的金蓋山。

湖州百村|錢山下——雙溪橫貫錢山下

西塘河邊看金蓋山落日

湖州百村|錢山下——雙溪橫貫錢山下

登雲橋下的村河往西直對著道場山

湖州百村|錢山下——雙溪橫貫錢山下

登雲橋南的小山頭自然村,圍繞著一座古代開採殘留下來的小山建造。根據山上的石材分析,錢山下一帶很多古橋上使用的青色花崗岩石材就採自此山。小山頭都是裸露的青白色石材,現在被雜草覆蓋的,以前,村裡小孩經常在這裡爬高爬低,站在山頂眺望道場山金蓋山最好。有一處巉巖豎立,村裡人叫它“跌死和尚”。如果對小山稍加清理,就是天然的盆景,天然的公園。朱家最早發家就是在小山頭腳下的,這一帶的老房子是坐西朝東的,背靠小山頭面向東面的黃家山。朱家在嘉慶時候發達以後,一支搬到了石橋頭日影橋邊,就是最有名的朱阿歡家。朱家還有一支是在望月橋西的南埭頭,現在還保存一個不錯的石庫門門樓。這些朱姓村民都來自同一個家族。

湖州百村|錢山下——雙溪橫貫錢山下

開採過小山頭留下的岩石

湖州百村|錢山下——雙溪橫貫錢山下

朱家老宅精緻的廊下木雕

錢山下具有血緣村落的特點,同時又有地緣雜姓村落的特點。村中主要大姓為李、唐、朱,其他還有姚、王、黃等諸姓。李姓主要居住在廟後底區塊,也是現在老房子最為集中的地方。廟後底東邊的村部解放前為李家祠堂,三開間,建築比較精緻,50年代改建為錢山下小學,2001年又成了錢山下村委會的所在地。據李家後代說,在民國時期李家開過魚行,積累了一定的財富,廟後底有很多帶有民國風格的民居證實了這一點。朱家主發跡似乎更早一些,從石橋頭朱家祖宅樑架的雕刻風格來看具有明顯的清中期風格。在小山頭一處集體時建的公房石牆上還發現了朱家祖先的一塊墓碑,是用上好的太湖石製作的,這種墓碑非常少見,上寫“龍飛嘉慶拾貳年正月吉立,皇清待贈先考尚文朱公先妣孺人潘氏之墓,男人鳳麟孫集源芳百拜。”日影橋也是嘉慶嘉慶丁丑年(1817)重建。橋邊有太湖石座傍岸,花崗岩做臺階的八字船埠。這些有可能都是嘉慶年間朱家所為,在那個年代朱家可能就發達一時。朱家的輝煌持續到了民國,朱家也開魚行,據朱月初老人回憶魚行曾開到上海南翔,在湖州潮音橋邊和寧長劇院一帶都有市房。村裡曾經有多家祠堂存在。唐家主要集中在唐家墩,登雲橋北堍以前叫祠堂灣,建有唐家的祠堂。整個村落以姓氏為區分呈組團式格局。在雜姓村落裡,總管廟起到社廟的作用,團結各個姓氏。每年廟會農曆二月二十七日都要舉行廟會,全村動員,抬神巡遊,唱戲酬神,熱鬧非凡。

湖州百村|錢山下——雙溪橫貫錢山下

別緻的太湖石石碑被砌置在牆腳裡

湖州百村|錢山下——雙溪橫貫錢山下

日影橋畔的八字埠頭

湖州百村|錢山下——雙溪橫貫錢山下

村中的日影橋

錢山下眾水環繞,村裡現共有17條河港,整個村落依山傍水鋪陳開來,村裡的河流以日影橋南的河灣為基點向南西北三個方向呈放射狀,四通八達,決定了以前的錢山下人外出主要靠舟楫,先前主要靠木船,後來主要依賴水泥船。水路東行進錢山漾,往北湖城,往南潞村和孚;水路西行進西塘港,往南吳沈門,往北碧浪湖。以前錢山下出村的陸路有兩條:東南村口過青曉橋,往南到錢山漾口,擺渡去潞村,錢山下人趕集最方便的就是到潞村,以前村裡的老人都有到潞村吃早茶的習慣。西北村口過久安橋到西塘港邊,擺渡去鮑山。總體來看,以前的錢山下相對偏僻,交通非常不方便。接受採訪的蘆泉江老人老家是塘甸丁家港的,他的感受也是當年錢山下進出太不方便,常有與世隔絕之感。

湖州百村|錢山下——雙溪橫貫錢山下

冬日農暇時分,大家聚在小店門口曬太陽

湖州百村|錢山下——雙溪橫貫錢山下

二月二十七,村民們興高采烈地參加總管廟會

湖州百村|錢山下——雙溪橫貫錢山下

二月二十七,總管廟會巡遊

湖州百村|錢山下——雙溪橫貫錢山下

二月二十七,熱鬧的總管廟會

錢山下的土地分佈得很散,蘆泉江給自家家庭聯產承包後的三畝六分地,編了個順口溜:“大不滿畝,小不滿分,三個鄉六個村”,說他家的三畝六分承包地分散在常路、雲巢、道場三個鄉六個村的地界裡。就整個錢山下來說,土地更是分佈在四周三個鄉10多個村的地域範圍內,總之土地離家比較遠,而且隔著河漾,勞作時候都得搖船划船出去,回來吃飯不方便,經常帶著中飯去勞動,如果一下雨,就出現了“箬帽水兌飯吃”的情況,非常艱苦。一到農忙季節,就有了這樣的民諺:“從雞叫做到鬼(ji湖州話)叫,囡兒拉娘不見面,田裡生活做上岸,丫頭囡兒大一半。”錢山下村民農事辛苦與產業有關,錢山下自古種糧少,養蠶養魚為主,最多的時候錢山下養到500張蠶種。蠶和魚是湖州水鄉的特色產業,經濟效益高,因此集體時分紅錢山下比別的村高,但勞動強度大,持續時間長,非常辛苦。錢山下多長壽老人,而且老人都整理得非常乾淨,小山頭相鄰的就有兩個90多歲的老太太,原村長朱天佑的爺爺奶奶都已經近90歲了。

湖州百村|錢山下——雙溪橫貫錢山下

村口的望月橋和總管廟

湖州百村|錢山下——雙溪橫貫錢山下

村中的老巷子

湖州百村|錢山下——雙溪橫貫錢山下

老宅子的院落

穿行在蜿蜒曲折的巷弄,鱗次櫛比的民居中夾雜著不少晚清民國時期的老房子。錢山下的民居類型多樣,既有傳統水鄉帶前廊、不帶前廊直接排門的、蘇式帶門樓等,老房子比較多地使用格扇和檻窗,格心普遍回型格或冰裂紋。更讓人驚歎的是村子散佈著五座名字典雅又別緻的古石橋:青曉、望月、日影、登雲、久安。五座老橋把村莊聯接成一個整體。望月橋位於村南,單孔石拱橋,乾隆辛巳年(1761)重建,日影橋位於村中央,單孔石樑橋,嘉慶丁丑年(1817)重建,登雲橋位於村西,三孔石樑橋,光緒三十四年(1908)重建,久安橋位於村西北,單孔石樑橋,中華民國壬戊年(1922)重建,青曉橋位於村東南,單孔石樑橋,中華民國(1947)重建。除久安橋外,其餘四座均與天象有關,青曉在東,東方欲曉之天色,日影在中,登雲在西,日落時分看西山雲蒸霞蔚,村裡人說,登雲橋,西塘港對岸的鮑山橋和道場山多寶塔是在一條直線上,從新橋港搖船往西走,的確看到登雲橋的中孔像是鏡框正好裝下了整座道場山。村裡傳說道場山像弓,多寶塔像箭,正對著錢山下,戾氣比較足。因此後來在這一條直線上造了兩座橋,對岸的鮑山橋和村西的登雲橋,就起到了阻擋的作用。望月在南,前無遮攔,可以看月升起於錢山漾沿著橫山走,到金蓋山落下去。這些橋名和橋的位置讓人浮想聯翩,充滿了詩情畫意,包含了文人典雅的審美情趣。當年造這些橋的時候一定有很多的故事。包含了錢山下人美好的期盼。

湖州百村|錢山下——雙溪橫貫錢山下

村東南角的青曉橋

湖州百村|錢山下——雙溪橫貫錢山下

村西的登雲橋的橋洞恰好裝得下遠處的道場山

湖州百村|錢山下——雙溪橫貫錢山下

村北的久安橋

東苕溪大堤曾經是唯一出入錢山下的陸路,現在湖山大道,把這藏在深閨的古村推到眾人面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