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為何1588年英國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卻未能成為海上霸權?

仙丶清風


西班牙並沒有一戰被打回石器時代,依然有強勁的海上殖民能力。英國也沒有一戰取代西班牙,大家還是各玩各的。

說到在英吉利海峽有什麼著名的戰爭,有人會說在四百多年前,這裡曾經發生過一場海戰,西班牙無敵艦隊覆滅。

因為這場海戰太出名了,很多人以為這是兩國爭奪海上霸權的一次大決戰。實際上,英國和西班牙總共打了5次海戰,1588的那場只不過是第一場。

西班牙並沒有什麼無敵艦隊,而叫幸運的艦隊,或譯偉大而幸運的海軍。無敵艦隊也可以稱之為黃金艦隊,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跨海到別的大洲搶劫黃金,帶回來供西班牙王室揮霍。正在西班牙王室花天酒地的時候,英國開始強勢崛起,準備取代西班牙,成為新的海上霸主。

西班牙當然不會放棄霸主地位,聯繫英國國內的反對派。腓力二世準備踹掉英國女王伊麗莎白,換上和西班牙同信天主教的蘇格蘭女王瑪麗。沒想到伊麗莎白先下手為強,砍死了瑪麗。西班牙“和(平)演(變)”失敗,只好親自披掛上陣,就像美國對伊朗一樣。

西班牙有足夠的實力和新崛起的英國在海上掰腕子。無敵艦隊分為10個支隊,包括葡萄牙支隊、意大利支隊、安德魯斯支隊等等、每個支隊的實力,和現在美國的海軍第幾艦隊差不多。除了長船支隊外後,其他9個支隊奔赴英吉利海峽,準備這場海上“斬首”行動。英國也不是吃素的,西班牙這一百多艘船就能幹翻英國?西班牙真正的戰略企圖是讓無敵艦隊穿越英吉利海峽,去荷蘭。

去荷蘭幹啥?當時還叫尼德蘭,尼德蘭正發生反抗西班牙統治的戰爭。西班牙在尼德蘭投入了1.5萬兵力。腓力二世的計劃就是讓無敵艦隊接這1.5萬西班牙士兵,然後登陸英國。無敵艦隊從停泊的葡萄牙里斯本港出發,可一路上全是老天爺在扯淡,一會刮西風,一會刮北風。尤其是19588年6月19日這天,無敵艦隊有幾十艘船竟然被刮的不知去向……

剩下的船,不是漏水,就是被大風吹的東倒西歪。

無敵艦隊剛進入英吉利海峽,就被以逸待勞的英國人放了一把火。你覺得熟悉吧,《三國演義》赤壁之戰就是這麼玩死曹操的。

這場海戰打了10天,無敵艦隊變成了無頭蒼蠅艦隊,簡直可以說被英國吊打,無敵艦隊連滾帶爬的溜了。這場海戰並沒有讓西班牙無敵艦隊傷筋動骨,整體實力依然強勁。這才有了1591年的弗洛雷斯海戰。戰爭放在了亞速爾群島的弗洛雷斯島,讓英國人無比鬱悶的是,這場海戰,英國連丁字棉褲都輸掉了。

不算弗洛雷斯海戰,無敵艦隊第二次遠征英國,是在1596年。最慘的是,無敵艦隊在比斯開灣遇到了一股可怕的颶風,被老天爺刮的找不著北,只好溜回去了。更讓西班牙人鬱悶的是,為了準備這次遠征,西班牙耗費了大量錢財,這下全打水漂了。

第三次無敵艦隊遠征是在1597年。西班牙這次下了血本,但還是老套路,在海上被老天爺當猴耍,很多船隻被吹的沒頭沒腚的回來了。不過,哭的不只是西班牙人,英國人的艦隊一樣被老天爺耍了。西班牙的新國王腓力三世登基後,想立威於國內,就像宋太宗趙光義滅北漢伐契丹一個心理。但是,無敵艦隊的第四次遠征,壓根就沒出海,還把英國人給耍了。英國懷著忐忑的心情準備戰爭,可一條三文魚都沒來,錢都白花了。

最後一次遠征是在1601年。西班牙的國力是有限的,越玩兜裡越沒錢,西班牙也不敢直接進攻英國本土了。目標是英國旁邊的愛爾蘭,拿下愛爾蘭,至少能英國添噁心。可人算不如天算,在海上,暴風雨翩翩起舞,無敵艦隊翻了很多船。少數船隻僥倖被刮到愛爾蘭海岸時,被英國海軍一鍋給燴了。

這才是英國和西班牙關於無敵艦隊的真相,西班牙並沒有一戰被打回石器時代,依然有強勁的海上殖民能力。英國也沒有一戰取代西班牙,大家還是各玩各的。


地圖帝


原因很多,1588年後英國並未迅速建立海上霸權我將其主要歸於人為因素,而國力差距則可次之,下面我給諸位慢慢簡述一番



為何說人為因素

在英西戰爭時期,儘管英西兩國總體實力相差較大,但英國要在海上取代西班牙並非人力所不能為之,事實上1588年格拉沃利訥海戰後英國離建立海上霸權已經無比接近,此時只需乘勝擴大戰果消滅在西班牙北部桑坦德和聖塞瓦斯蒂安的西班牙無敵艦隊殘餘和佔領亞速爾群島中斷西班牙和美洲的財路,如此西班牙海軍將在短時間內難以恢復。為此英國高層特別制訂了大規模的軍事遠征行動,即科倫納里斯本遠征。由德雷克和諾里斯等人指揮,並有荷蘭人輔助。這次遠征行動若能按計劃完成,西班牙帝國的海上霸權必將結束。而且這項計劃實施起來也並不難,因為西班牙暫時沒有足夠強的海軍艦隊來制止他們,因而只能在陸上被動防禦。

1589年2月23日,女王在遠征前給諾里斯和德雷克的明確指示一是尋找並消滅無敵艦隊殘餘,二是佔領亞速爾群島,三是佔領里斯本,扶植葡萄牙的安東尼奧重獲葡萄牙王位。但是第三點對於英國而言是最次要的,重點是完成前兩個任務。


但是德雷克和諾里斯卻按照安東尼奧的主張首先去執行最次要的任務恢復葡萄牙獨立,他們認為葡萄牙若獨立,不僅可獲得鉅額的獎金而且還可以封鎖通往大西洋對我航路,卡住西班牙的經濟咽喉。但是這一行動很不順利,西班牙在葡萄牙沿岸的重要據點警戒森嚴,尤其是里斯本,德雷克、諾里斯他們無從下手。之後他們將希望寄於里斯本市內的葡萄牙民眾會響應安東尼奧的號召使雙方里應外合拿下里斯本,但里斯本的民眾無論是貴族還是平民早已對安東尼奧失去了好感,結果響應安東尼奧的葡萄牙人不足200人。而西班牙守軍又堅守不出。無奈之下英國只好放棄進攻里斯本。在改變行動中他們最大的收穫就是意外的捕獲了一支漢薩同盟的商船隊,獲取大量戰利品。

此後德雷克獨自率領一支敗兵向亞速爾群島航行,但途中卻遭遇暴風雨,艦隊分崩離析,無法在進行長期航行,無奈德雷克只好下令艦隊返航,結果這支遠征艦隊未能完成計劃任務,使西班牙保留了繼續戰爭的能力,也為海上力量的復興奠定外部條件。

此後6年西班牙佔據上風,英國則陷入了對自己不利打的長期消耗戰。在1590至1696年初,英國損失了格倫威爾、德雷克、霍金斯這樣的將才。海軍實力也受到大幅削弱,另外1594年又陷入對愛爾蘭平叛的九年戰爭,大幅削弱了英國實力。

但英國也並非徹底失去機會,從英西戰爭歷史來看,此後英國還有兩次機會。分別是1596年加的斯遠征和1597年埃塞克斯-羅利遠征。但這兩次機會和1589年的科倫納里斯本遠征相似,皆因指揮官們沒有認真執行任務計劃而未能完成戰略任務,唯一有收穫的加的斯遠征也只是完成了一半任務,便是將西班牙財政予以嚴重打擊,使其財政出現危機影響到尼德蘭戰場西班牙的軍費開支。


而1597年因西班牙第二次無敵艦隊受惡劣天氣打擊半道夭折而趁機發起的埃塞克斯-羅利遠征又可說是英國取代西班牙海上霸權的最後一次機會,儘管這次的希望相對1589年小了許多,因為此時的英國因長期戰爭導致財力和軍力受到了大幅削弱。但至少1597年這次遠征如能認真完成任務計劃(任務目的和1589年科倫納里斯本遠征一樣),至少西班牙的海上霸權將會受到嚴重削弱,這極有可能使英國邁向海上霸權的第一步,但正向我之前所述和前幾次遠征一樣,指揮官們依舊沒有認真執行任務,遠征指揮官們將獲取利潤視為首要目的,雖然直接駛向亞速爾群島,但卻遭遇失敗。

1597年埃塞克斯-羅利遠征又使英國海軍和經濟元氣大傷,也喪失了最後一次取勝的希望。西班牙珍寶船隊依舊暢通航行。又因遠征期間,第三次西班牙無敵艦隊駛向英吉利海峽靠近英國本土,造出英國上下一片驚慌失措。最終伊麗莎白女王大怒之下結束了官方殘參與的海上冒險行動,並命令艦隊今後不許離開本國沿海海域。

可以說沒有這些人為的錯誤,英國還是有希望取代西班牙的海上霸權的。

國力因素可以次之

不可否認,1588年後英國未能迅速獲取海上霸權也包含兩國的實力差距,但相對上輸述而言,可以次之,西班牙實力雖強於英國,但還不至於像太平洋戰爭美日那樣的懸殊差距,而且西班牙又多線作戰,他的陸軍主力陷在了尼德蘭。同時又與法國連年作戰。

而戰爭打的又是經濟,可西班牙的經濟玩的很糟,英國則可以依靠海盜行動獲取戰爭資金。論海軍實力,英國雖整體不如西班牙海軍,但也差不太多,英國海軍自1546年起就已躋身世界一流海軍強國之列,早在亨利八世晚年,英國海軍已經有實力和西班牙海軍正面一搏。在1570年的英國海軍在次走向大發展後,霍金斯設計的新式大帆船又甩出西班牙舊有大帆船一條街不止。在英西戰爭前期英國海軍完全有實力和西班牙海軍一決高下,儘管在1589年後西班牙海軍進行了一番改革,實力再次甩開英國海軍,但英國的以攻為守的戰略令西班牙海軍疲憊不堪,同時從腓力二世到腓力三世時期西班牙偏執的發起無敵艦隊遠征多次遭遇惡劣天氣打擊,致使西班牙海軍主力大多損失在惡劣天氣之中,空耗實力,便宜了英國人。

小插曲

1602年多佛海峽海戰,英國與荷蘭的一支小艦隊擊敗了西班牙一支小規模的槳帆船艦隊獲取了英吉利海峽制海權直到1604年英國退出戰爭為止。而在1603年英國還一度獲取了從比斯開灣到葡萄牙海岸的優勢,但也只持續了一年。而這些也未能使英國成為戰爭最後贏家,西班牙憑藉奧斯坦德之圍的巨大勝利給英國和荷蘭以重大打擊,使英國退出了戰爭。並放棄對西班牙的海上劫掠。


黎塞留的野望


1588年史稱的“英西大海戰”,只不過是英西戰爭和八十年戰爭的一部分。十六世紀中葉,西班牙正處於鼎盛時代,到1556年腓力二世繼承西班牙王位時,其領地不但遍及西歐,而且還囊括了加勒比海上的眾多島嶼。在墨西哥、秘魯和智力廣闊土地上也飄揚著西班牙的旗幟。

太平洋更成為了西班牙人的內海。但當時西班牙王室將海外掠奪來的金銀財寶用與王室消費極度奢侈的國外奢侈品,而不是用來發展工業,造成西班牙的綜合實力逐漸被新興資本主義國家英國趕上並超越。 那時,英國的資本主義處於萌芽狀態。輕工業的發展,迫使它急於尋找海外商業市場;艦船製造和航海技術的革新,更加膨脹了英國奪取殖民地的勃勃野心。 對於西班牙來說,自然不允許其他國家分佔它來自殖民地的利益。英國的海上搶劫以及對美洲的掠奪嚴重地威脅著西班牙對殖民地的壟斷地位,引起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的仇視。1588年,作為狂熱天主教徒的腓力二世以報復信奉新教的英格蘭政權對蘇格蘭天主教的迫害為由,組建了一支包括130艘艦船,8,000名士兵和18,000名水手的艦隊,入侵英格蘭。但在天災與人力下,該海戰以西班牙無敵艦隊失利結束,戰役結束無敵艦隊返回本土戰艦不足60艘,



隨即,英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得到此消息,認為這是一個絕妙的徹底摧毀西班牙的海上力量的機會,迅速在1589年4月,組建艦隊展開對西班牙的科倫納·里斯本遠征,但因調度指揮失策,圍攻里斯本失敗,部分船隻受損,疾病和逃亡使水兵和步兵大為減少,船隊被迫以失敗回國。

遠征花費超過160,000鎊,大大超過預計。此次遠征的失敗耗盡了英國財政資源。導致一次絕妙的摧毀西班牙無敵艦隊的機會喪失,加之隨後1589年7月法王亨利三世被刺殺導致的歐洲局勢變化,英國短期不可能再組織一次像樣的遠征了。這樣,到1591年,西班牙海上力量就迅速恢復了。

其實,英西戰爭前後數十年(1585年–1604年),西班牙五次遠征入侵均以失敗告終,期間英國也勾結他國回以報復入侵,但其結果並未像多數人所想的那樣,英國取代了西班牙海上霸權,且直至戰爭結束英格蘭也未能確保對西班牙的海上優勢,並在1601-1604年間,西班牙進行的奧斯坦德之圍中,迫使英荷聯軍最終投降,西班牙軍隊拿下了這座城堡,但英荷西三方都想結束戰爭,回到和平。1604年8月28日,英西雙方於簽署倫敦條約,正式結束19年的英西戰爭。


停戰期間,西班牙國力恢復良好。其後西班牙的海上霸權一直持續到1639年唐斯之戰。

本人認為戰爭期間,西班牙能繼續長期稱霸海上的最主要原因是其海上交通線從未斷絕,海外殖民地為其帶來的大量財富和資源使其得以繼續支撐多次戰敗和失利,並迅速恢復其元氣,而以英國為首的新興力量正處於資本主義起步期,力量尚不足以一口吃掉龐大帝國,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嘛。


魏呂布


新興資本主義挑戰傳統海上霸主,戰鬥雖勝,但未完全摧毀西班牙海上艦隊,西班牙國力未受到致命打擊,世界殖民地仍然遍佈天下,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且戰後英國海上報復反擊卻能取勝,反倒透支巨大,拖累了自己國力,雙方後期進入膠著狀態,均未吃掉對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