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南京沒有多少大型上市公司,杭州卻很多,為何差距如此大?

HidinhlY


在江蘇,南京是江蘇政治、文化中心,但是經濟中心不是南京,而是蘇州!

杭州能發展這麼好,互聯網帶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當然原先杭州就有娃哈哈、吉利汽車、萬向集團、崑崙控股等等著名的傳統企業,除此之外就是以阿里巴巴、螞蟻金服、網易等互聯網巨頭領銜的科技公司。而南京的話,有蘇寧、途牛、宏圖高科等等著名的企業,但是跟杭州比起來確實有比較大的差距。那麼到底是因為什麼呢?

你得有個馬雲

要想帶動一個城市、乃至一個省的經濟發展,你得至少有一個領袖級別的企業家,在南京很顯然比較匱乏這樣的人物,即使是蘇寧董事長張近東這樣的企業家,依然缺乏特別強有力的號召力。

在杭州,有馬雲、丁磊、宗慶後、李書福、郭廣昌等都是企業界具有很高江湖地位的企業家,尤其是馬雲、丁磊、郭廣昌都是號召力很強的企業家。加上浙商的影響力,這是南京企業家圈子所不能及的。

有了有號召力的企業家,又有幾個人能打造出阿里巴巴、螞蟻金服、網易等等眾多的龍頭企業,這對於企業家的胸懷、格局、戰略眼光都具有極高的要求,放眼全國,馬老師這樣的世界級企業家,也就寥寥數人,何況乎一個小小的南京。

你得有好政策

別說南京,就是上海都還是吃著早些年的企業老本,以及作為金融中心,和我國最先發展的大都市,吸引了很多金融企業、以及世界500強來入住。然而新時期的城市增速靠什麼?可以說互聯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企業能夠做大做強與企業本身有關,也與政策有很大的關係,杭州就有好政策,南京就差一些。

南京與上海一樣,不缺人才、不缺資源,但是缺少好的政策。上海因為是國際大都市,經濟最發達,所有對於創業型小企業沒有太多優惠政策,南京也如此!但是杭州不一樣,阿里、網易建幾個大樓,杭州市政府批地減輕稅收,並且對於企業的長期發展做了很多政策優待,這在全國都是領先的。

因此,杭州能夠發展起來,尤其是在互聯網時代,北京、深圳、杭州能成為互聯網三足鼎立的形勢,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EmacserVimer


上市公司就是城市強了嗎?有一個阿里爸爸 就無敵了?帶了一些阿里爺爺 阿里奶奶 阿里姐姐 阿里媽媽就秒天秒地秒空氣了?瞭解一下,福布斯中國大陸商業最佳城市排行榜,上海,廣州,北京,南京…(杭州第10)世界城市影響力前100強,中國大陸7城,南京世界第88,杭州遠遠落後。世界城市綜合排行:南京二線,杭州三線。最新社科院三份中國城市經濟,宜居,綜合競爭全部前十的只有香港,廣州,南京。…其他不講了。綜合實力,任何方面都需要考慮進去。政治地位,南京超杭州。軍事,東部戰區司令部南京…杭州?…商業,引以為傲的杭州大廈17年銷售額僅僅只是德基的1/3,當然,杭州電子商務厲害,但高端商業,杭州還是不夠看的。教育?不用比吧,南京。醫療,南京37個三甲,杭州25個三甲。城市規模,雖然杭州市區1.6萬,南京只有0.6,但南京城區建設遠比杭州要集中,大。軌道交通:南京10條地鐵運營,杭州3條。機場:杭州吞吐量大於南京。高鐵樞紐輻射路線和運量,南京完勝杭州。GDP杭州略高於南京,人均低於南京。工業,南京是軍工各種高端裝備的製造城,杭州以輕型為主,可以說在質上面也不在一個級別。旅遊,杭州略強於南京。…國家定位南京特大城市,杭州1類大城市。一個城市的綜合實力,說穿了就是底蘊。可以說是南京遠勝杭州。杭州是和合肥蘇州一個檔次的。與南京比還是不夠看的。


38477491695


現在,上市公司中的佼佼者有這樣的特徵:跟緊時代趨勢、發現時代需求。

杭州大型上市公司數量上超過南京,最大原因是當地的民營經濟更活躍。核心競爭力這事,先知先覺先幹,才能成本更小、體量更大。民營企業有這方面的優勢。

作為浙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杭州的定位包括但不侷限於: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長三角寧杭生態經濟帶節點城市、中國重要的電子商務中心之一。

杭州集中了很多浙江優秀企業,成為他們的總部所在地,比如阿里巴巴、吉利汽車、萬向集團、康恩貝、蘇泊爾、貝因美等等。尤其是受阿里巴巴體系的帶動,湧動起濃厚的創業潮流。

要知道,龍頭的帶動效應是非常巨大的,在阿里巴巴的帶動下,杭州已經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創新中心,在杭州的未來科技城,彙集了數百家科技創新中心。量變引起質變,當足夠的基礎小企業,又會成就大批的具有強大競爭力的企業。也就是龍頭帶動創新;小微企業漫山遍野,其中又會源源不斷湧現出新的龍頭,這是一個良性循環的過程。

從以往的經濟發展模式看,南京國企發展實力較強,浙江民營經濟發達。2017年,南京最賺錢的上市公司是江蘇銀行,去年淨利潤達120.16億元。但比起阿里巴巴,顯然還不是一個級次,去年阿里淨利達到了578.71億元。

但南京的經濟發展顯然也在努力追超這一塊。2017年,南京民營經濟增加值突破5000億元,GDP佔比達4成多,這是非常不錯的表現。而且南京還定下目標,十三五期間,民營經濟GDP佔比要達到55%的目標。

此外,南京的重點佈局的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包括: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生物醫藥、節能環保新材料以及軟件和信息服務業、金融和科技服務業等。而且,千億級新興產業集群已經達到了6個,後續發展潛力也是不小。

最後說下,杭州與南京的GDP值相差不大,排名基本是緊挨著的。2017年,杭州的GDP值為12556.2億元,南京的GDP值為11715.1億元,在26個省會城市排名中,分列四位與五位。

放在所在省範圍內比較,江蘇上市企業與浙江上市企業總量差不多,都是300多家。


波士財經


南京歷史上都不重商,也就留不住商,所以沒多少大型民營上市公司很正常,除了被馬雲投資的蘇寧雲商外,很少有大型民營上市公司。

南京人骨子裡看不起商人,說到馬雲的阿里巴巴,支付寶,都是一臉不屑的,因為他們連蘇寧都不屑一顧。

這就很致命了,人不怕窮,就怕窮不思變,南京地理位置優越,人才輩出,不缺發展機會,只缺富人思維。

富人思維就是順勢而為,南京人過的太安逸了,安逸的讓他們不思進取,茶餘飯後最愛談的就是情懷,格調,古老的歷史。

杭州最出名的就是西湖,可杭州人將西湖效應做到極致,不收門票,每年幾千萬人光顧西湖,帶動了杭州所有產業發展。

而南京,只注重眼前利益,沒有長遠規劃,對外來遊客不是執歡迎態度,而是俯視外來遊客,從沒想思想創新,南京一盤棋概念。

馬雲會在杭州成功,也是因為杭州重商,馬雲的名片抬頭是,“杭州鄉巴佬”,最在意的名頭是“鄉村教師”。

如果讓南京企業家介紹自己,一定高大上,喜歡有政府背景,這就是南京杭州商人的差距。

商人名號再響,沒有賺到錢,還不是一場空,商人名號再卑微,可賺到天下人的錢,就是成功商人。

這就是南京商人與杭州商人的差距,一個好高騖遠,一個腳踏實地,你讓南京人做九塊九包郵的生意,南京人做不到,你讓杭州人九塊九包郵的生意,杭州人會很樂意做,因為杭州人會賺到一塊錢。

南京人看不上賺一塊錢的生意,都想一夜暴富,杭州人知道積少成多,壟斷一個品種,只賺一塊錢,會成為鉅富。

中國現在最富有的人幾乎都是從重商之地出來的,浙商,閩商,潮商三大商,出了多少傑出商人,而南京呢?

南京人可以驕傲,因為富足,不用為生活四處奔波,可如果只想眼前,不想未來,未來只會為別人打工,成為不思進取的人。


光芒萬丈34957


杭州在2000年左右因為阿里巴巴的成立, 衍生了一系列阿里系公司. 杭州不只有阿里巴巴, 杭州去掉阿里巴巴, 其他上市公司市值還是可以排在全國第五名。 (算上阿里巴巴,杭州上市公司排4:京滬深杭)

另外杭州是浙江省會, 浙江人本來就喜歡創業. 包括溫州,寧波,義烏等地的民間企業異常活躍.

所以有句話: 民富不過浙江.

浙江人的性格是喜歡闖蕩,拼搏的, 有點類似猶太人.

浙江目前也是民營大省, 造就了成千上萬的中小企業. 而這些企業慢慢做大, 就會把企業總部放在浙江省城杭州.

創業才會創新, 創新才有未來.

而南京近年來並沒有大的變化, 缺乏創新精神, 所以也沒有幾個像樣的創新型公司. 南京更多的是發揮省會的優勢: 教育,醫療,交通. 而經濟上發展滯後, 很多企業還停留在傳統的產業模式.

這也就是為何杭州一個阿里巴巴的市值是南京所有公司市值總和的2.5倍的原因.

杭州即便去掉阿里巴巴, 其他公司市值總和也是南京所有公司加起來的2倍左右.

杭州的高速發展是有目共睹的. 杭州的GDP雖然不高只排在全國第十(南京第11), 然而按照目前的發展增速杭州會在2017年年底超越成都武漢重回全國第八. 五年後進入第六左右. 然而GDP是人口和加工製造業帶來的生產總值, 這些並不一定直接回報給市民. 就比如蘇州大部分的加工製造業產生了很多生產總值(GDP),然而這些大多不是蘇州本地品牌,只是為他國委託加工,賺的錢被老闆帶走了. 而工廠裡的機械生產只需要龐大的操作工就可以了。

杭州的GDP主要是科技企業帶來的, 杭州濱江區彙集了大量的上市公司和高新科技企業. 因此杭州流入大量高科技人才. 這些高科技人才大多本科碩士畢業, 收入頗高. 進而大量科技人才也推動了杭州的發展.

杭州2022年舉辦亞運會, 這兩三年集中修建地鐵,高鐵,擴建大型基礎設施等, 2022年杭州的交通等基礎設施會在現有基礎上完善5倍. 屆時杭州的發展會更上一層樓.


HidinhlY


杭州近幾年被譽為電商之都、移動支付之都、互聯網之都,能夠拿到這些名號,並不是一兩家公司就可以的,而是聚集了相關產業龐大的產業鏈,當然這是以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網易、同花順等行業巨無霸公司為核心,才能形成了如此強大的吸附力。

單以淘寶天貓為例,在未來科技城的淘寶總部附近,前幾年還是杭州人眼中鳥不拉屎的偏僻之地,短短几年就彙集了幾百家淘繫上下游產業公司,併成為國家高新產業園區。而從整個杭州來看,阿里系產業鏈的公司多達萬家,不少已經成長為獨角獸企業,例如從淘寶代運營起價的拼多多,以淘寶營銷起家的蘑菇街,母嬰起家的貝貝網等等。這其中已經產生多家國內外上市公司。

而除了互聯網行業在杭州崛起以外,浙江傳統的民營經濟同樣十分發達,作為省會的杭州自然成了很多浙商的總部,娃哈哈、萬向集團、傳化、恆逸石化、吉利汽車、康恩貝、蘇泊爾、貝因美等等。這些公司相比國有企業雖然體量小,但是體制靈活,思想開放,樂於在資本市場上進行嘗試。

此外,杭州開放的招商環境,還培育了海康威視、大華集團等上市高新企業,並形成高新產業鏈。

其實,產業聚集是一個良性循環的過程。良好的招商環境,吸引了企業前來創業,當形成巨無霸企業以後,相關產業鏈為了資源便利就會前來聚集,同時帶過來的還有人才。杭州已經成為16年全國人才流入最多的城市,這也說明,杭州的人才聚集和產業鏈彙集正處於高速發展階段,未來產生上市公司的速度會越來越快。而杭州在2017年上市公司數已經完成對廣州的超越,在北上深之後,位居全國第四位,也直接證明了這種情況。

南京我並不瞭解,但是除了大國企以外,能夠叫的上來屬於南京的大型民營企業,只有蘇寧、雨潤(貌似快破產了)這區區幾家。國企一般紮根壟斷行業,是市場的經濟基礎;而民企則代表了經濟的活力。這或許反映,南京在經濟活力上,與杭州存在一定差距。


互聯網深觀察



我們首先來看看上市公司的發展背景資料,在八九十年代,上市公司一般為國有企業,私營上市企業比較的少,而到了20世紀末21世紀初以後,我國的民營企業等到了飛速發展,民營企業都上市公司也越來越多。

再看看浙江的發展基因,,那就是民營經濟的發源地,這裡面有歷史的淵源。浙江大部分地區是人多地少,人們想要生活好一點,必須進行商貿活動,這就和世界上的猶太民族一樣,浙江也有猶太民族的基因。

杭州作為浙江的省會城市,作為杭州灣區的重要的節點城市,歷史就已經給他打上了民營經濟的烙印,民營經濟的高速發展也就註定了大公司的良性發展,因此,上市公司多也就成為必然。

還有一點就是阿里巴巴的龍頭作用在慢慢地發力,越來越感覺到一大批阿里系的公司在高速發展,這也就給杭州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將來上市公司也會越來越多。

還有一點,就是阿里巴巴是一家技術公司,是和時代潮流發展吻合的最貼切都發展方向,她的示範作用也會被無限放大。

再看看南京的發展,還是以國營公司為主,民營的靈活性還沒有被完全激發,因此,數量上落後也就是必然。但可怕的不是數量,可怕的是理念和先進的思維,這才是根本原因。我們期待南京的崛起!


在路上覓尋


南京沒有多少大型上市公司杭州很多,這其實是和兩個地方的營商環境和經濟發展模式是相關的。

與其盯著大型公司,不如從中小公司看起,因為中小公司才能發展成大型公司。

而如果是在改革開放剛開始的時候,縣域經濟發達的地方,一個是江蘇省的其他地方,而不是南京,比如蘇州無錫等地,另一個就是杭州一帶的,比如蕭山等地,這些地方的小企業容易成長成為大公司。比如杭州蕭山的萬向集團,就是這樣成長起來的,杭州還有蘇泊爾,娃哈哈和農夫山泉,也是在這段過程中成長起來。南京則相比起來少一些這些東西。

等到互聯網經濟時代,杭州則得到了一個大紅利,那就是馬雲的阿里巴巴,這就是題幹中所提到的了。這個確實是個意外之喜,但畢竟馬雲是杭州人,也不算意外,阿里巴巴帶動了一大批互聯網企業,這讓杭州更有底氣了。


海匯觀潮


杭州在 2000 年左右因為阿里巴巴的成立, 衍生了一系列阿里系公司。杭州近幾年被譽為電商之都、移動支付之都、互聯網之都,能夠拿到這些名號,並不是一兩家公司就可以的,而是聚集了相關產業龐大的產業鏈,當然這是以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網易、同花順等行業巨無霸公司為核心,才能形成了如此強大的吸附力。杭州不只有阿里巴巴, 杭州去掉阿里巴巴, 其他上市公司市值還是可以排在全國第五名。另外杭州是浙江省會, 浙江當地的經商活躍性很高,民營企業的靈活度夠,包括溫州,寧波,義烏等地的民間企業異常活躍。浙江目前也是民營大省, 造就了成千上萬的中小企業。 而這些企業慢慢做大, 就會把企業總部放在浙江省城杭州。
南京,古稱金陵、建康,是江蘇省會、副省級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東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南京更多的是發揮省會的優勢: 教育,醫療,交通. 而經濟上發展滯後, 很多企業還停留在傳統的產業模式。而 缺乏創新精神,以至於南京近年來並沒有大的變化,也沒有幾個像樣的創新型公司。
的確,在上市公司這方面南京稍遜於杭州,但不代表南京輸於杭州。根據最新的 GDP 排行,南京和杭州的 GDP 規模都是 1.2 萬億左右的水平。無論是南京還是杭州,都是兩座非常優秀的城市,不管是居住還是工作,都是非常適合的。
更多交流歡迎留言評論 !

stormzhang


南京在大型製造業有優勢,工業企業為多數。而杭州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形成了中國電商產業完整的產業鏈。互聯網產業為新興產業,市值增長迅速,而工業企業與此相比較增長的不會這麼快。南京同樣作為長江經濟帶中心城市,也正在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培育龍頭企業,前景一樣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