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孩子3歲前,一定要多培養這些習慣,早養成,孩子早受益!

俗語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意思是說從3歲孩子的心理特點和個性傾向,就能看到這個孩子以後的心理與個性形象的雛形。好的行為習慣應該儘早培養,三歲前是一個很重要的習慣養成階段,孩子在這一階段內學習能力很強。習慣成自然,孩子小時候有什麼樣的習慣,就很大程度決定了今後的人生道路。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出生後的教育,主要得仰仗於父母。

孩子3歲前,一定要多培養這些習慣,早養成,孩子早受益!

1.規律的生活作息習慣

1-3歲寶寶從新生兒逐漸成長,身體的各個機能開始發育完全,充足的睡眠時間和規律的作息都能很好地促進寶寶的生長髮育。在寶寶沒有自控能力的時候,父母去有意的培養及調整,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觀察孩子的生活節奏,隨著季節的變化、寶寶年齡的增長及時調整作息時間,不要讓寶寶有壓力的感受。

提前制定好寶寶一天的休息時刻表,詳細列出起床、午休、晚上睡覺時間,該睡覺前營造好睡眠環境,該起床時形成一個條件反射,不拖沓,這些規律的作息習慣也有助於孩子時間觀念的養成。

孩子3歲前,一定要多培養這些習慣,早養成,孩子早受益!

2.獨立吃飯、穿衣的生活習慣

3歲孩子的四肢的協調能力已經逐漸發育完善,尤其是靈活的雙手可以完成各種簡單和稍微複雜的事情,如最基本的使用勺子和筷子獨立吃飯、簡單的自己穿上衣穿褲子、係扣子、洗手洗臉等生活事務。

但現實生活中,很多3歲左右的孩子還在被爺爺奶奶或爸爸媽媽追著餵飯,穿衣服也是一家人伺候……是這些孩子沒有自己吃飯和穿衣的能力嗎?不是,是大人們害怕孩子做不好或者是孩子做的慢,而替代孩子來做。獨立吃飯、穿衣服這些看似簡單的生活習慣,卻折射著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勤於動手能力,以及孩子自信感建立的完善與否。

孩子3歲前,一定要多培養這些習慣,早養成,孩子早受益!

3.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

在孩子比較小的時候,爸爸媽媽們可以比較刻意的多為其創造發言的機會,如果是一些孩子自己就能決定的小事兒,爸爸媽媽可以嘗試放手交給孩子自己做決定,遇到家裡的大事兒,也可以適當的允許孩子發言,這時我們不妨把孩子叫到一邊,聽一聽他的意見。

爸爸媽媽要在生活中一點一滴的小事中引導孩子,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否則,孩子將來沒主見,很容易隨波逐流、任人擺佈。

孩子3歲前,一定要多培養這些習慣,早養成,孩子早受益!

4.合理的情緒表達方法

寶寶成長的過程中由於年齡小,掌握的語言詞彙有限,不會表達自己,但他們也會有想要宣洩的情緒,例如有時寶寶會哭鬧、與父母撕扯打鬧,這其實都是他們表達自己喜怒情緒的方式。

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嘗試著去和孩子說一些淺顯易懂的道理,不要一味的以命令的口吻去要求孩子可以做這個不可以做那個,卻不告訴寶寶為什麼或正確的做法是什麼。父母應該教孩子一些合理的表達的方式和行為,隨著年齡的成長寶寶根據這些方式和行為的養成變得越來越好。

孩子3歲前,一定要多培養這些習慣,早養成,孩子早受益!

5.專注力

專注是孩子需要培養的一種品格,它的好壞直接影響孩子的認知和智力活動。從小訓練孩子的專注力可以讓孩子一開始就養成集中注意力的習慣,可以進一步幫助孩子的學習,使孩子更加聰明伶俐。

為孩子創造一個安寧整潔的環境,這是孩子專注力培養的必要條件。孩子一旦開始某項任務時,父母就不要和孩子說話,也不要總詢問孩子的進展情況,這些都會干擾孩子的學習。

孩子在學習時,如果大人走來走去,大聲說話說,甚至聽廣播、看電視,就會嚴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所以,孩子在學習時,家長也最好坐下來,看點書讀點報,父母如果做事專注了,也會對孩子形成榜樣的力量。

孩子3歲前,一定要多培養這些習慣,早養成,孩子早受益!

6.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其實想要孩子成為精英,做家務是必不可少的。從小就好吃懶做、不愛勞動的人,長大後多半不能吃苦,獨立能力差,工作成就平平。鍛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以避免孩子過於依賴,建立自己的獨立自主能力。不捨得讓孩子家務活,“現在不吃苦,將來會更苦”。

希望以上介紹能為大家提供幫助!

我是秋秋育兒經,歡迎寶爸寶媽們關注我,育兒路上我們一起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