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 泉州90歲以上老人增多 探尋他們的長壽“祕決”

泉州市90歲以上老人逐年增多,記者深入走訪——

探尋他們的長壽“秘決”

泉州90岁以上老人增多 探寻他们的长寿“秘决”

南安碼頭鎮詩南村老年人開設南音班,義務教當地的孩子們表演南音。 (林勁峰 攝)

今年中秋節,全市最長壽的陳久老人,迎來112歲生日。近日,泉州市老齡辦發佈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4日,全市共有百歲及百歲以上老人404人,比去年同期增加28人,其中女性355人、男性49人。截至去年底,全市共有90歲及90歲以上老人17706人,比前年同期增加424人,呈逐年上升趨勢。

重陽節即將到來,連日來,通過對泉州市部分高齡老人的走訪,記者發現,這些老人的長壽和個人習慣、家庭和睦、地理環境與社會關愛、政府福利政策等有著密切關係。

□記者 王麗虹 陳靈 文/圖(除署名外)

故事篇

兒孫孝順 百歲老人脾氣好

鯉城臨江街道幸福街的一棟居民樓內,住著105歲的老人楊來儀。記者探訪時,距離午飯時間還有2個小時,老人正躺在搖椅上閉目養神。他的二兒子楊老伯今年76歲,正向護工瞭解有哪些物品需要去購買。目前,老人的生活無法自理,不過房間十分整潔,床上鋪著專用的護理墊。房裡肉香四溢,楊老伯說,肉是他上午買來的,需要燉到糊狀才行,畢竟父親牙口不好。

“父親覺得一個人住方便,我們尊重他的意願。現在除了聘請護工與他同吃同住,我們幾個兒孫實行‘排班制’,輪流來照看。”楊老伯說,這一兩年來,父親的神志漸漸不太清醒。前兩年,兒孫的手機號碼他都能立刻說出。100歲之前,父親還常到承天寺、東湖公園散步、練太極拳。“父親煙酒不沾,七八十歲之前喜歡吃魚、肉、雞蛋和牛奶,營養均衡,身體底子較好。”

“老人的兒孫孝順,待人友善,老人家的脾氣也好,”楊來儀的護工說,他在這戶人家工作比較舒心。“這些因素或許也是老人長壽的原因”。

泉州90岁以上老人增多 探寻他们的长寿“秘决”

空閒時,不少老人會幫忙子女帶孩子。 (林勁峰 攝)

衣食無憂 日子開心順暢

“您血壓有點偏高,但在這個年齡段裡還算正常,繼續保持就好。”近日,豐澤區城東衛生服務中心潯美社區定點醫生陳亞萍來到萬善世老人家裡,幫他量血壓、測血糖。92歲的萬老笑著說,他隨時都在“感受”“觀察”自己的身體狀況。

陳醫生幫萬老做檢查的同時,潯美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小魏和老人聊起天來。老人身後的牆上掛滿了兒孫的照片,“我已經享五代同堂之福啦。”萬老笑著說,大兒子一家住樓上可以互相照應,兒女常常送東西來給他。每個月除了領取城鎮居民養老保險金,他和潯美社區其他90歲以上的老人一樣,每月還能領500元社區養老金。“衣食不缺,日子開心順暢。”

閒聊間,記者看到牆上有一張萬氏宗親聯誼總會慶典的合影,裡面有萬老的身影。“那是90歲時和一位老朋友到三明沙縣參加慶典時拍的。”他說。記者瞭解到,出遠門對萬老來說只是尋常事。“我年輕時都在種田,50歲開始到廠裡打工,一人做兩人份的工,幹到70歲‘退休’,存了一些錢。老伴說想到各地去看看,我想年輕時她跟著我那麼辛苦,老了應該多陪伴她,就開始外出旅遊。”他掰著手指頭細數這20多年來去過的省份:海南、湖南、廣東、廣西、雲南、貴州、江蘇、上海、山東……

現在,不出遠門的普通日子裡,上午總有厝邊老夥伴來萬老家裡閒談,下午,他會到附近一棵大樹下休憩,偶爾騎自行車在潯美社區範圍內轉一圈。“不煩惱,不生氣,心平氣和最重要。”他說。

敬老院裡 老人們樂享晚年

上午時分,在晉江英林鎮嘉排村南灣敬老院一樓書畫室內,92歲的楊榮權正和93歲的老友姚振華泡茶聊天,一旁的社工為老人們斟茶倒水,如同家人般。

楊榮權熱情地招呼記者坐下喝茶,聊起他在敬老院的生活。他在敬老院住了6年,每天睡醒,就到門口的公園散步,與老夥伴們講古、下棋、打牌,每週還會參加書法課、繪畫課、晨練等文體活動,生活豐富多彩。

“我年輕時愛打排球,還代表省裡去參加比賽。”楊老伯笑著說,他從年輕時開始就愛喝茶,平時胃口好,每頓飯都吃一大碗。

據敬老院院長張謀場介紹,南灣敬老院於2012年元旦建好,現有70多位長住的老人,年齡最大的94歲,平均年齡85歲,90歲以上的老人有6位。“每位入住的老人每月只需交300元,用於購買食材。”張謀場說,民政部門對敬老院每張床位有相應補貼,目前敬老院有床位160個,這筆補貼用於聘請廚師、保潔員以及貼補敬老院日常運營。

泉州90岁以上老人增多 探寻他们的长寿“秘决”

醫護人員上門為92歲的萬老伯體檢

數據篇

高齡老人呈增長態勢

據市老齡辦發佈的最新統計數據,截至今年8月4日,全市共有百歲及百歲以上老人404人,比去年同期增加28人。其中女性355人,男性49人。

百歲老人人數最多的四個縣(市、區)分別為南安市(113人)、晉江市(66人)和泉港區和惠安區(各44人)。百歲老人人數最多的鄉鎮(街道)為南安市水頭鎮,共有百歲老人12人。泉州市最長壽的是惠安螺陽鎮後田村陳久老人,女性,今年112歲。全市目前最高齡男性為石獅市湖濱街道玉湖社區的曾福,今年105歲。

據悉,泉州市百歲老人逐年遞增,截至去年8月上旬,百歲老人比前年同期增加39人。

不僅是百歲老人,泉州市9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也呈現逐年增長的態勢。

市老齡辦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泉州市90歲以上高齡老人有17706人,比2016年同期增加了424人,而2015年底時,泉州市90歲以上高齡老人為15660人。

分析篇

為何泉州市九旬以上老人越來越多?走訪中,記者發現,這些九旬以上老人或多或少存在著一些共同點。對此,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和老齡辦相關負責人,試圖揭開越來越多長壽老人的“秘訣”。

泉州氣候常年溫和 沿海食材營養豐富

市老年學會老年學研究員、作家蔡成祖分析,泉州氣候終年溫和溼潤,沿海地區的地勢較為平坦,適合作物生長,海洋性氣候可以長驅直入調節氣候,且居民相對來說多攝入蝦、蟹、魚等海產品,補充人體所需微量元素。內陸地區與沿海地區相比,晝夜溫差大,食材較為單一,且早些年山區因交通不暢,也導致山區居民看病不及時。泉州明顯的地理、氣候優勢,為老人長壽提供“天時地利”。

菸酒少沾不挑食 運動鍛鍊少吃藥

記者採訪發現,多位長壽老人煙酒少碰,三餐規律且都有不挑食的好習慣。蔡成祖認為,不少長壽老人有按時進餐的習慣,不暴飲暴食,不大魚大肉,均衡飲食保證身體對各種營養物質的需求。不攝入或少攝入高脂肪、高膽固醇物質,減少了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定時定量進餐使胃腸道蠕動有節,從而保證胃腸道功能的正常運行。

“長壽老人中,早年務農的比例佔到很大一部分。”他說道,這些老人年輕時都在進行體力勞動,相當於每日都在鍛鍊。到了老年,許多老人仍保持散步、練太極拳等適當運動的習慣,正因為勤運動,這些老人很少生病,也基本不吃藥。

心平氣和心態好 愉悅環境利健康

採訪中,記者感受最深的是,長壽老人平時都保持愉快的心態。他們多數性情溫和,少發脾氣,抱著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同時,子女也很孝順,對老人關懷備至。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劉富強分析,老人大腦和身體開始衰退,生活、思考和情緒控制等各方面能力不如年輕時,這時家人的關愛、支持和悉心照顧尤為重要。心理活動與生理活動是協同的,老人長期生活在輕鬆愉悅的環境中,有利於身體健康。

政策福利貼心 社會關愛暖心

隨著泉州市惠老政策的不斷出臺和養老設施的逐漸完善,越來越多老人享受到實實在在的貼心福利和關愛。敬老院、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村級愛心食堂等惠老設施的建設,離不開政府投入和社會愛心人士的支持。

泉州市老齡辦副主任商黎霖介紹,如晉江南灣敬老院的順利建成,除了政府投入外,多虧有熱心鄉賢的大力支持;豐澤城東街道潯美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聯合城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每週二、週五醫生進社區,為轄區老人免費測量血壓、血糖,提供醫療保健服務。該社區還於2016年年底接納第一批3位困難獨居老人無償入住服務照料中心。

“政府福利和社會愛心人士的暖心之舉,助力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張謀場說。

關愛篇

那麼,泉州市老年人目前都享有哪些惠老政策呢?市老齡辦工作人員詳細介紹了政府為老年人送出的“大禮包”。

百歲老人 每月最高可領800元

記者從市老齡辦瞭解到,目前,泉州市各縣市區都向百歲老人發放高齡生活補貼金,金額從每人每月300元到800元不等。

其中,泉州臺商投資區的百歲老人每人每月能領取800元的高齡生活補貼金。

除了百歲老人,泉州市各縣市區對90歲年齡段的高齡老人也有發放補貼金,金額從每人每月50元—250元不等。此外,泉州市對特困失能老人也有發放補貼,每人每月300元,一年有2000多名特困失能老人獲得這項補貼。

高齡老人可享用免費手機

今年,市老齡辦擴大服務範圍,向更多80週歲以上老人提供政府購買居家養老信息化服務,免費發放具有定位功能的“一鍵通”手機,今後將實現全覆蓋,全市80歲以上老人有望全部享受到該服務。

商黎霖介紹,早在2014年下半年,市老齡辦就向泉州市禾康智慧養老服務中心購買居家養老信息化服務,截至去年底,共向全市三萬多名符合條件的特困低保、空巢高齡、重度殘疾老人免費發放此款可定位的“一鍵通”手機。今年政府購買居家養老信息化服務的範圍逐步向80週歲以上擴面,今後全市80歲以上的老人均能享受該服務,免費領取一部“一鍵通”手機,並享受200分鐘的免費通話。據悉,目前全市80歲以上的老人有近16萬人,加上一些符合條件的特困、空巢、失獨失能老人,預計今後享受到政府購買居家養老信息化服務的老年人將接近20萬人。

政府出資購買意外傷害險

記者從市老齡辦獲悉,泉州市已經為泉州市戶籍的80週歲以上老人購買了意外傷害保險,到今年年底,全市將有超過14萬的80週歲以上老人從中受益。今年4月,省財政廳等4部門聯合出臺的《加快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到2020年底前,60週歲以上老年人參保率達到55%,80週歲以上老年人參保率實現全覆蓋。目前,泉州市已提前兩年完成了省裡“80週歲以上老年人參保率實現全覆蓋”的目標。

“全市有超過14萬80週歲以上老人受益。”市老齡辦工作人員介紹,政府出資為泉州市80週歲以上老年人購買意外傷害保險,保費為每人30元/年,各縣市區理賠標準略有不同。目前晉江已將受惠範圍擴大到70週歲段,是泉州市首個擴大受惠範圍的縣市區,讓晉江近4萬名70週歲段的老人提前受益。

記者從晉江市老齡辦瞭解到,目前,晉江市戶籍在冊70週歲及以上老年人共6.2萬人,從9月1日0時起,他們可以免費享受最高保障2.18萬元(疊加)的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其中意外身故或意外傷害殘疾保額為10000元/人,意外骨折保險金額為人民幣1000元/人,意外住院津貼為人民幣10800元/人(60元/天)。保費每人30元/年,保險期限兩年,由政府統一購買。

老年人免費遊景點及場館

據瞭解,泉州市的旅遊景點(私人除外),泉州地區的老年人持有老人證的可免費遊覽,70週歲以上老年人憑身份證免費遊覽。各級各類博物館、美術館、科技館、紀念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老年體育中心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老年人可以免費進入參觀和鍛鍊。公共體育場所內經營性場館向老年人減免開放。公共文化體育部門將老年人群體列入農村公益電影放映重點服務範圍。

70週歲以上免費搭乘公交

記者從市公交公司瞭解到,目前,全市60週歲以上70週歲以下的老人可以辦理敬老卡,持卡乘車可享受半價優待;70週歲以上老人可以辦理愛心卡,持卡可以免費乘車。

“有少部分線路未納入老年人優待範圍,持卡無法享受減免優惠。”市公交公司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老年人要辦理敬老卡和愛心卡,只需帶著自己的老人證、身份證、戶口本和一寸的照片,到位於豐澤街東段的泉州公交大廈一樓的辦證大廳進行辦理。

用細微之舉敬老愛老

“尊老、愛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保障老年人身體健康,安享晚年是家庭和社會共同的責任。”市老齡辦工作人員呼籲,無論是家庭還是社會都應多關愛老人,家人應悉心照料好老人的飲食起居,平時多帶老人體檢;社區、街道可以為老人提供免費的入戶體檢,敬老院可以定期舉辦義診、引進體檢設備免費為老人檢查身體等;對生活無法自理的老人,應該完善養老機構建設,特別是接收失能老人的養老醫療機構,此外廣大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如遇老人需要幫助,應該積極伸出援手,諸如:為老人讓座、陪老人過馬路、幫老人提重物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