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 滎陽“志智”雙扶拔“窮根” 新思路助力全民小康夢

映象網訊(記者 王文凱 通訊員 金卓暉)脫貧攻堅重在精準,難在可持續。如何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建立健全脫貧攻堅長效機制,確保脫貧成果可持續?

荥阳“志智”双扶拔“穷根” 新思路助力全民小康梦

滎陽市脫貧攻堅問題專項整改落實工作會現場

滎陽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堅持精神扶貧與物質扶貧同步進行,堅持外部幫扶與內生動力同頻共振,堅持黨委政府全力幫扶與農民自主脫貧致富雙輪驅動,聚焦貧困群眾的能力養成和自我發展潛力培養,變“輸血”為“造血”,解決物質貧困,更解決“素質貧困”,在改變貧困人口生產生活條件的同時,幫助貧困戶牢固樹立“幸福是奮鬥出來”的正確觀念,促進貧困群眾樹立艱苦奮鬥、勤儉節約、自強自立、自力更生的觀念和理念,堅定敢脫貧、敢致富的勇氣和信心,增強能致富、會致富的能力和本領。

男兒當自強:60歲老人走進“學堂”學養殖

滎陽市劉河鎮陳家崗村陳家崗組年逾60歲的陳保林,獨自一人靠著幾畝薄田艱難度日,屬於省級低保貧困戶。在精準幫扶過程中,為幫助其點燃生活希望,村組幹部、第一書記、幫扶責任人多次入戶為其講解脫貧政策,提振發展信心。

2016年,陳保林在幫扶責任人的幫助下購買了5只山羊,從零學起,搞起家庭養殖。他利用家裡冬暖夏涼的窯洞,解決了山羊過冬難題;還利用粉碎的農作物秸稈當作飼料,白天放牧,晚上補飼,用這個方法讓他的羊兒個個長的膘肥體壯。每到產羔時節,陳保林就整天泡在羊舍裡,接生、護理羊羔,時刻守在生產的母羊身邊。

為了提高養殖技術,只有小學文化的陳保林硬是報名參加了養殖技術培訓班。慢慢地,陳保林掌握了科學的養殖方法,也積累了豐富的放養經驗。2016年10月,已由當初的5只羊發展到17只;2017年8月,增加到24只,養殖規模在不斷擴大。

近年來,為使精準扶貧政策宣傳延伸到扶貧領域每一根“毛細血管”,真正做到入腦入心,滎陽根據扶貧工作實際,探索實施“文藝+政策”的宣講方式,組織滎陽市文廣新局、滎陽市教體局結合實際,將各行業部門的幫扶政策編製成群眾喜聞樂見的情景快板《脫貧攻堅惠民心》、詩歌《扶貧攻堅、不忘初心》等進行展演。

同時,在全市40個貧困村開展扶貧政策有獎競答40場,提高了扶貧政策覆蓋面,廣大群眾對扶貧政策知曉度和對扶貧工作的滿意度有了極大提升。

此外,在滎陽市廣播電視臺開通《扶貧政策宣講》專欄,組織滎陽市衛計委、民政局、教體局、人勞局等16個行業部門“一把手”,結合單位實際,圍繞本部門制定的扶貧政策進行講解,在電視黃金時段播出。

荥阳“志智”双扶拔“穷根” 新思路助力全民小康梦

工作人員將扶貧政策“小喇叭”送到貧困戶手中

針對各類扶貧政策繁多,涉及醫療、教育、民政等多個行業和部門,考慮到一些貧困戶居住偏遠、出行不便以及文化程度不高,看不到、聽不懂國家的扶貧好政策,簡單的宣傳已經達不到預期效果。滎陽將16個行業部門“一把手”政策宣講與情景快板錄製成音頻,儲存在3500臺“小喇叭”內,統一發放給全市所有貧困戶和脫貧戶,以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藝術節目和簡單明瞭、通俗易懂的政策解讀,提高群眾對政策的知曉率,激發內生動力,提振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志氣,助力精神脫貧。

骨裡拔窮根:“無臂羊倌”帶領鄉親共同致富

一人富了不算富,共同致富才是真富。“無臂羊倌”曹建新憑藉自強不息的精神不僅讓自己擺脫貧困,而且帶領鄉親共同致富的新聞一度被傳為佳話。

“養羊走出新天地,共同致富奔小康。”在滎陽市汜水鎮新溝村西邊一個偏僻的深溝內有一處簡陋的平房,破舊的大門上貼著這樣一副對聯。

這是曹建新“親手”書寫的對聯。他3歲那年出門玩耍,不慎觸到高壓電,失去了雙臂。為了減輕父母的負擔,曹建新養了兩隻羊,學會了打掃羊圈、挑水餵羊、用鐵耙翻整草料……在他的精心照料下,羊群繁殖得很快,現在已經發展到160多隻。

2017年8月到10月,曹建新先後三次來到新溝村委會和汜水鎮民政所,主動要求退出“吃”了10多年的低保。在他的執意要求下,2017年10月23日,鎮民政所工作人員為這個失去雙臂的“無臂羊倌”辦理了退保手續。

“我有能力致富了,還要帶著鄉親一起脫貧。”曹建新“三退低保”是為了激勵更多像他一樣的人攜手走上致富路。

村裡50多歲的貧困戶張軍山自己患有腿疾,兒子有癲癇病,家裡生活十分困難。曹建新找到張軍山,幫其購買5只羊羔,帶他一起養羊。不僅如此,2017年8月,曹建新還註冊成立了養殖合作社,在山溝裡創業,讓附近養羊的鄉親們都加入進來,用自己豐富的養殖經驗帶領大家共同致富。目前,曹建新的養羊合作社存欄達到500多隻,入社的5戶貧困戶都通過養羊走上了致富路。

荥阳“志智”双扶拔“穷根” 新思路助力全民小康梦

滎陽市“慈善扶貧百戶行”巧用慈善活動助力脫貧攻堅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滎陽結合脫貧攻堅工作歷程,發現和總結脫貧致富先進典型、先進經驗,打造紀實宣傳片《扶貧路上》《向著幸福出發》在全市廣泛播放,用典型引領和帶動,引導貧困戶轉變“等、靠、要”思想,樹立自力更生、脫貧光榮的正確導向。通過倡樹脫貧戶先進典型,群眾身邊事影響帶動身邊人,廣泛宣傳教育,消除貧困戶的幫扶依賴性,激發了貧困群眾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有220多名貧困群眾自覺發展種植、養殖等產業,努力實現增收脫貧,從骨子裡拔掉“窮根”。

幸福靠奮鬥:鄉村振興找到新思路

9月21日,以滎陽市脫貧攻堅為原型的電影《小石頭下鄉記》在滎陽市汜水鎮東河南村舉行開機儀式。

荥阳“志智”双扶拔“穷根” 新思路助力全民小康梦

扶貧電影《小石頭下鄉記》開機儀式現場

汜水鎮東河南村位於滎陽市西部,村裡溝壑縱橫,屬於典型的半丘陵地帶,三道嶺中間隔著兩道溝,溝和溝交匯處連著一條汜水河,老百姓世世代代都是在溝裡建房挖窯洞,每到雨季,山上的雨水往下灌,家家戶戶門前更是汪洋一片。正是這樣的地貌,村裡一直沒有一條像樣的道路。

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在各級駐村工作隊和第一書記的幫助下,該村新修道路12.183公里,美化亮化村主幹道及修整排水渠1.5公里,新打機井13眼,新增配套變壓器5臺,埋設地埋管17000米,地埋電纜2600米,新建文化廣場1000平方米,徹底解決了東河南村村民出行難、吃水難、灌溉難等一系列生活“老大難”問題。

扶貧關鍵在扶志。在解決了村裡基礎設施落後的難題後,汜水鎮東河南村駐村工作隊創新開展“五個一”工作法:每個月幫扶責任人每一週到貧困戶家訪一次,駐村第一書記每天到貧困戶家訪一次,與農戶談心一次,幫助打掃衛生一次,瞭解、分析或解決問題一個。這個接地氣、冒熱氣的做法讓群眾看在眼裡,暖在心上,感動了貧困戶,也激勵了村兩委。

“那麼多人關注俺村,來幫我們貧困戶脫貧,作為村兩委,我們更應該發揮主觀能動作用,積極主動帶領群眾打好這場脫貧攻堅戰。”東河南村黨支部書記張西軍說,駐村工作隊的不懈努力,不僅讓群眾樹立了擺脫貧困的信心,更讓東河南村找到今後發展的方向,留下一支永遠不走的工作隊。

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東河南村成功摘掉了省級貧困村的帽子,2016年原有建檔21戶61人的貧困戶,如今只剩下6戶15人未脫貧,不少貧苦戶成功踏上了致富路。依託駐村工作隊打下的良好基礎和自立自強的扶貧精神,東河南村謀劃建設鄭州市西部騎行基地的發展方向,致力通過培育發展旅遊休閒觀光產業,逐步把村子打造成周邊市民享受鄉村旅遊慢生活的首選地。

不僅是東河南村,滎陽40個貧困村都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因地制宜都找到了新的發展方向。2017年以來,滎陽共投入資金97.049萬元,完成科技產業化項目、到戶增收等扶貧項目。目前40個貧困村都成立有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農村經濟組織個數達到69個,40個村有對口帶貧幫扶企業,帶貧幫扶企業個數達到54家,帶貧人數達2755人,30個村有村集體經濟收入。

荥阳“志智”双扶拔“穷根” 新思路助力全民小康梦

企業與貧困戶簽訂幫扶協議

按照“一核三級三帶五板塊”的產業佈局,下一步,滎陽市將在貧困村、貧困人口相對集中的南部山區和北部邙嶺一帶,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培育優勢特色產業,南部山區依託塔山風景區、環翠峪風景區及洞林湖、三仙湖等自然人文景觀,積極發展生態休閒旅遊產業、柿子、雜糧雜果種植等產業;北部依託沿黃快速通道,以自然、歷史和人文景觀為支點,推進文化旅遊產業和都市型現代農業深度融合,致力打造沿黃生態農業和休閒觀光旅遊帶,從而實現特色產業規模效益最大化,土地綜合開發利用效益最大化,特色產業發展的效益造福人民群眾,實現全市人民群眾的“小康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