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為什麼中子彈實戰價值那麼高,至今卻也沒有國家在實戰中使用過?

霍梅尼思想永垂不朽


因為全世界只有中國有中子彈,其他國家都沒有。開心不?

原子彈是第一代核武器,它是依靠高能炸藥去轟擊鈾235和鈈239引發裂變反應而產生爆炸作用。

第二代核武器是氫彈,它是利用微型原子彈做引爆裝置,去轟擊氫的同位素,氘、氚,而引發聚變反應,產生爆炸的效果。微型原子彈在氫彈中,只相當於引信、雷管的作用,所以,氫彈的威力要遠遠大於原子彈。

中子彈屬於第三代核武器,它實際上就是一枚小型的“氫彈”。

氫彈在發生核聚變反應的時候,會產生大量的中子。但正常的氫彈會在外層做一個鈾238的外殼,爆炸產生的中子會被鈾吸收,從而產生大量的放射性沾染物。然後當有人接觸到這些沾染物的時候,就會被輻射傷害。而且這個放射性沾染物會持續幾天、幾年甚至幾十年。很明顯,這是一種很“髒”的武器。

而中子彈就是小型的氫彈去除掉了貧鈾外殼,核聚變產生的中子毫無阻攔的放射出去,靠這個來造成傷害。這種方式大大減少了放射性沾染、光輻射和衝擊波,是一種比較“乾淨”的武器。

中子彈是靠中子殺人,但它爆炸產生的衝擊波很小(相對),所以留下了“殺人不毀物”的美名。

中子彈,它的本質還是氫彈,只不過是突出了中子的傷害屬性。

而根據咱們民間喜聞樂見的理論:全世界只有中國有氫彈,其他國家都沒有,並精確到了咱們有30枚。

根據這個讓人振奮的消息我們不難得出結果:外國沒有中子彈,美國、俄國、英法都沒有。只有中國有。

太愛國了,太激動了。

別急,還有更振奮人心的。

第三代核武器中除了中子彈還有衝擊波彈。衝擊波彈也是氫彈的升級版,只不過跟中子彈走的是相反的路子,是突出了衝擊波的傷害。

所以說,衝擊波彈,外國也沒有,只有中國有。

美國、俄國、英國、法國還停留在核武器的初級階段,只有原子彈。中級階段的氫彈和高級階段的中子彈和衝擊波彈只有中國有。

正常來講,中子彈終究是核武器,是掐在手裡的王炸,不到了極其危急的時候,誰都不敢輕易使用。不能說有個貿易衝突,你就惦記扔核彈。而且像美軍一直佔據著絕對優勢,英法還是他的小弟,打個伊拉克還是順風順水的,犯不上扔核彈。

就像我們在朱日和演習,藍軍給紅軍來了顆戰術核彈,那個100%是中子彈,原子彈太落後了。如果美軍的一個師被包圍了,有被殲滅的危險,他是肯定要扔核彈的,所以,我們這麼練,那是相當有針對性的。

中子彈,打急眼了,肯定是會用的,只不過一直也沒有那個局面出現。當初美軍開發中子彈,就是為了在歐洲大陸對抗蘇軍的裝甲洪流。

哦,不好意思,我又忘了,他們沒有,想扔也扔不了。氫彈、中子彈、衝擊波彈只有我們有,我們之所以不扔,是想給他們一個重新做人的機會。

前幾天有朋友給我留言說氫彈只有在咱們有,外國解決不了保存的問題全拆了,等打起仗來臨時再造氫彈。就這智商,相信只有中國有30顆氫彈那是一點都不怨。打起仗來現造?真打起來,來不來得及?等你造出來,黃花菜都涼了。兩國劍拔弩張的對峙,你趕緊造氫彈,等你造完了,談判解決,危機解除,你再拆氫彈......哎。

銳度何老師



1945年“胖子”和“小男孩”這兩枚原子彈,炸響了整個世界,更將法西斯日本廣島和長崎炸燬,從此人類的歷史上又新增了一種可能將整個人類帶回石器時代的“文明武器”,這兩顆原子彈的威力和巨大的破壞力以及帶來的長期的輻射危害,令每一位有良知的科學家、軍事家和政府都認為原子彈是不可再用的武器,進入50年代初期,冷戰模式下,美國開始研製另類核武器,中子彈帶著冷笑問世了。

中子彈是核武器發展的最新成果,從第一代原子彈到氫彈再到中子彈,看似越來越先進,但破壞力依然令世人咋舌。唯一的區別就是中子彈是一種被認為是可以在戰場上實用的武器,它對於建築物和裝備的破壞力不大,但對於生命體卻有著非常大的殺傷力。

中子彈依靠高能中子輻射來殺傷有生力量,從本質上來講它也是一種小當量氫彈,其更正式的名字是強輻射武器,爆炸後不會帶來長時間的放射性汙染,從理論上來講,爆炸後較短的時間之內作戰人員就可以不用穿戴特別防護進入。

為何不使用中子彈呢?其實很簡單,縱觀這些年的戰爭,美國為最,但是我們不難看出擁有核武的國家美國總會慎之又慎,開打的都是沒有核武的國家,既然對方沒有,自己再去使用核武類的武器,即使是中子彈,那豈不是會得到全世界國家的聲討,相信沒人會成為那種得罪全世界的罪人,包括盟友。常規的武器裝備就已經足以戰勝敵人了,又何苦自討麻煩。



冰雹藍天


中子彈當然可以像原子彈,氫彈那樣扔著玩,但是知道中子彈多金貴不,那東西主要用於反核武的。理論上在大氣層外爆一下,然後那些仍出去的二踢腳們統統變成真的二踢腳了。這個應該不能多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