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北大心理學教授:男孩女孩不一樣,家長需要這樣做……

受訪專家:蘇彥捷

北京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元培學院副院長。中國心理學會常務理事、北京心理學會秘書長、教育部心理學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

編輯 / 劉國平
北大心理學教授:男孩女孩不一樣,家長需要這樣做……

男孩女孩的差異在哪裡?

Q:現在社會上有很多聲音,有覺得男孩女孩在教育方法上要一視同仁的,也有覺得男孩女孩要用完全不一樣的方式養的。您怎麼來看這樣的問題?

蘇彥捷: 原來中國的教育一直是“重男輕女”的,隨著“男女平等”觀念逐漸普及,現在教育觀點又發生了一些變化。

不過我覺得理解這個問題,有兩個基本的著眼點:一是男孩女孩先天的稟賦,比如體力,健康,智力,性格方面有沒有差異;二是後天成長的大環境,包括社會對性別角色的期望有沒有差異,有沒有限制和壓力。

這兩者決定了不同性別的孩子最終能發展成什麼樣。

Q:那麼,男女之間在先天的稟賦上有沒有差異呢?

蘇彥捷: 很明顯,我們都知道男性和女性的染色體不同,生殖系統結構不同,特別是激素水平不同,這決定了男性和女性有一些本質上的差異。

比如說,男性肌肉的力量要發達一些,而女性的協調能力則更好一些;從生理易感性上來說,女性相對不太容易得心血管疾病,這可能是因為雌性激素本身就對心臟有所保護。

不過這些差異對於現代社會的個體來說,不是很重要的差異。

因為,從進入現代社會以來,決定個人發展的不再是與體力有關的能力,而是心理方面的素質,比如數學、語言和社交能力等等,還有最近越來越強調的情緒調節和情緒控制方面的能力。

北大心理學教授:男孩女孩不一樣,家長需要這樣做……

Q:兩性在心理能力上的天賦有差別嗎?比如,直覺上我們總覺得男孩比女孩擅長邏輯思維,女孩比男孩擅長語言,是這樣嗎?

蘇彥捷: 其實,從近幾十年大量的研究來看,男女之間在這些能力上幾乎沒有什麼差異。勉強能找到一點差異的是空間能力,這個跟我們的常識比較相似,男孩子更有方向感,更“找得著北”。

這可能與人類社會早期“男性外出打獵,女性採集守家”的社會分工有關,環境要求男性具備比較好的空間能力。

但從廣義的智力來說,無論是數學能力還是語言能力,其實男女之間的差異是很小的。

Q:男孩和女孩在性格上是不是有差異?男孩一般都比較要強,好咄咄逼人;女性更有愛心,更溫柔一些?

蘇彥捷: 性格上的差異有一些,但也不是很大;而且這個主要不是天生的,是父母和社會的期望造成的。

從一開始,父母和社會對男孩和女孩的期待就是不一樣的,心理學家做過一個簡單的調查,讓大夫去通知產房外等待的父親他們孩子的性別是什麼,然後讓他們想象這個孩子的樣子。

如果告訴他有了一個女兒,他就會用一些諸如“嬌小”,“可愛”的形容詞來描述孩子。如果告訴他是個男孩,他就會用諸如“強壯”,“勇敢”這些形容詞來形容孩子。

北大心理學教授:男孩女孩不一樣,家長需要這樣做……

Q:這好像就是心理學上說的“皮格馬利翁”效應,你想像他什麼樣,他就慢慢成為那個樣子。

蘇彥捷:

對,其實男孩女孩都有相似的性格傾向,但表現的形式不同,比如內向的男孩可能喜歡一個人玩打仗的電子遊戲,而內向的女孩可能一個人看偶像連續劇。

所以你會覺得男孩好鬥,女孩好靜,這都是社會學習的結果,其實從性格傾向上來說個體差異可能更大。

北大心理學教授:男孩女孩不一樣,家長需要這樣做……

怎樣培養孩子性格?

Q:作為父母或是教育工作者,我們應當怎樣培養孩子的性格呢?比如說,現在有很多教育工作者說要培養紳士和淑女,就要男女校分開,您怎麼看?

蘇彥捷: 我覺得,在一個正常的社會中,沒有必要為了培養男性就開辦男校,為了培養女性就開辦女校。

因為男性女性是相對而言的,它一定要有另外一個性別的存在來作為對照。

在群體中,男孩子和女孩子自然會學習到自己的角色,它會是一個正常發展的軌跡。

Q:您的意思是說,在日常相處中,從對方身上學習?

蘇彥捷: 對,比如說處理男孩和女孩之間的衝突。我兒子上學的時候,有個女孩,可能是他同桌吧,老欺負他。我問過我兒子,要不要我幫著出面解決一下,他說不用。我覺得他的回答就有男孩子的那種感覺。

北大心理學教授:男孩女孩不一樣,家長需要這樣做……

Q:這個挺有意思,小男孩慢慢學著自己解決問題,後來解決了嗎?

蘇彥捷: 沒有啊(笑)。後來有一天他回來告訴我說,那個女孩掐得特厲害,媽媽你可能要幫我一下。

我就給那個女孩寫了一封信,我說你有什麼事要說,不能用這樣的方式,因為這種方式我會心疼的。

Q:您沒有直接找老師和家長?

蘇彥捷: 沒有,因為我覺得這事最好直接解決,等這種嘗試的方式解決不了再用其他的方法。

怎麼說呢,我跟我兒子交流的時候就聊,也許她是對你有興趣,希望跟你交往,但不知道怎樣做比較合適。

要是她對你特別好了,別人都要說她閒話,而用這樣的方式,別人就不會說她。

但是我覺得太暴力的方式還是應該糾正,因為如果讓這種行為成為她面對問題的習慣,將來就很麻煩了。再後來就慢慢好了。

北大心理學教授:男孩女孩不一樣,家長需要這樣做……

男孩女孩會很自然地趨近社會的期望

Q:您說到這個提醒了我,現在社會上好像女孩變得越來越強,男孩變得越來越弱。

蘇彥捷: 這個現象跟社會壓力和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有關。

比如父母會希望男孩子不要那麼“皮”,因為如果男孩子的活動強度太大,受傷害的可能性也會越大。把他們管住,讓他們安靜一點,雖然可能男子氣會少一點,但他們能夠得到更多的保護。

而對於女孩子來說,父母可能會認為她需要潑辣一點,這樣在以後的工作學習中可以不受欺負。

所以可能從社會的角度來說,是生活的環境讓兩性更中性化或是雙性化一些。

Q:所以,您是贊成這樣的變化?

蘇彥捷: 怎麼說呢,現在大家都說雙性化可能更健康,因為男性也好,女性也好,能接受自己需要接受的那部分,也能接受別人不太能夠接受的。

比如作為一個男的,又要顧事業,又要顧好家庭,事業上要拼命,回家要溫柔賢惠。

其實在中國這個文化中,還是對女孩子偏男性化接受的程度高一些,對男孩子像女孩子接受的程度要弱一些。

要是男性表現出反傳統的,比如一些特別女性化的特點來,社會就看不上你;要是表現得符合傳統,大家就能接受。

北大心理學教授:男孩女孩不一樣,家長需要這樣做……

Q:是不是可以這麼說,無論男女,最好都能“剛柔並濟”。但這裡面,對男性來說,剛的成分要多一些,對女性來說,柔的比重要多一些?

蘇彥捷: 說得很對。從很多研究來看,總體上讓男孩更像男孩,讓女孩更像女孩,同時也能有一些其他的成分,會讓孩子更出色。

順應孩子的天性,讓孩子健康地發展

Q:那父母要做些什麼呢?

蘇彥捷: 我覺得順其自然最好。一是你自己怎樣想,就怎樣做,不要一聽到專家說雙性化好,你就把男孩當女孩養,女孩當男孩養。

我給男孩買玩具和給女孩買玩具肯定是不一樣的,因為我對男孩和女孩的看法就是不一樣啊。我對女孩子的態度,和對男孩子的態度可能也不一樣。

我也會說,男孩子你哭什麼哭,我不覺得你男孩子應該哭,我覺得這樣不像個男孩。其實這就是很自然的反應,我接受這個東西;

二是別人什麼樣,你也可以什麼樣,不非得標新立異,過於特殊對孩子以後發展未必就好。

北大心理學教授:男孩女孩不一樣,家長需要這樣做……

Q:就是說要接受這些社會的普遍觀念?

蘇彥捷: 我不太贊成那種硬要把男女拉成一樣的做法,因為男性和女性本來就是有不同的。所以有時候,我自己覺得還是應該順應天性。

不過,有些天性的東西,或者說是天賦,即便與社會的期望不太一樣,也是要去發展的,這其實也是一種自然。

Q:天性的東西,怎麼理解?

蘇彥捷: 就是有些共通的東西我們不能壓抑,比如婚姻感情對男孩也很重要,自立自強對女孩也很重要,這些都是共通的。

但不是說女孩非得要跟男孩一樣,我不追求跟你一樣,我能夠做到什麼程度,就去做到什麼程度,盡我所能。

從這個角度來說,這一點對男孩還是女孩都是一樣的。要是能做到而不去做,肯定是要吃虧的。

比如有些女孩子就是有學物理的天賦,你就不要說,女孩子學這個東西不合適,讓她不要學下去,那她以後是要遺憾一輩子的。不讓她順應自己的意願學習,其實就是一件不自然的或刻意的事情。

北大心理學教授:男孩女孩不一樣,家長需要這樣做……

Q:感謝您回答了我們這麼多問題,最後您能不能總結一下您對男孩女孩發展和父母教育方式的看法?

蘇彥捷: 我覺得男孩女孩是有不同的,但這個不同已經不是我們傳統認識的那樣。

男孩女孩有很多共通的地方都要去發展,不要限制;但是男性女性獨有的一些特點,要能把它發揮出來,不要強求一致。

我覺得男孩女孩沒有誰比誰好,也沒有誰比誰弱,社會就是因為大家有不同的特點,有了男性女性才構成自然的社會。

自然的就一定是豐富多彩的,它演化的動力就在這兒,有了多樣性才能進化,否則生物就滅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