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中世紀的戰場霸主,板甲,一件裝備影響了西方戰場將近兩個世紀

在之前的文章裡我們介紹了許多的西方破甲武器,如 、 等,那麼說到破甲,在中世紀的歐洲起聲名鵲起的板甲究竟是什麼樣子呢?是否真的像大多數電影中表現般笨重呢?本篇文章跟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歐洲15世紀時的鎧甲性能和弱點。

中世紀的戰場霸主,板甲,一件裝備影響了西方戰場將近兩個世紀

首先必須說明的是,基於冶金技術和鎧甲工藝所限,其實完整的板甲經過長達近200年的試驗後,在14世紀的後期、15世紀左右才被髮明,在此之前的歐洲騎士一般都身穿鎖子甲為主。

中世紀的戰場霸主,板甲,一件裝備影響了西方戰場將近兩個世紀

鎖子甲早在古羅馬共和國及古羅馬帝國時期就已經被羅馬軍隊所應用。由於鎖子甲由金屬環連接而成,能夠大面積地防護砍割傷害,更廣泛地分散傷害,又不會妨礙士兵的動作靈活度。直至13世紀中期,開始出現鎖子甲跟小型板甲合用的情況,如把小塊金屬片釘在手套上的,或是以金屬片保護脛骨部位等。

中世紀的戰場霸主,板甲,一件裝備影響了西方戰場將近兩個世紀

中世紀的戰場霸主,板甲,一件裝備影響了西方戰場將近兩個世紀

直到12世紀末期、13世紀初期,歐洲漸漸出現使用金屬板打造並以鉚釘固定於帆布上的板甲衣。它的防護性能比鎖子甲要高得多,但防護範圍一般以身體前後為主。在歐洲鎧甲史上,板甲衣是作為鎖子甲過度至板甲期間的產物。

中世紀的戰場霸主,板甲,一件裝備影響了西方戰場將近兩個世紀

板甲由許多不同部位組合而成,基本包括,頭盔、胸甲、背甲、肩甲、上臂前臂甲、肘甲、腕甲、手甲、大小腿甲、膝甲等。各部位的金屬厚度不一,有時甚至會因應需要而追加額外裝甲。

中世紀的戰場霸主,板甲,一件裝備影響了西方戰場將近兩個世紀

披甲時騎士一般會先穿護墊衣物,然後上鎖子甲,最後還得依靠他人的幫忙,才能把板甲用皮帶或繩索將其固定在自己身上,整過過程大約需時10分鐘。而脫下鎧甲,也得花上一陣功夫

中世紀的戰場霸主,板甲,一件裝備影響了西方戰場將近兩個世紀

整套的15世紀騎士鎧甲,連同護墊衣物、鎖子甲、板甲,整體重量大約在20-35公斤。咋一看好像非常沉重的樣子。但其實這跟2016年美軍單兵負重約為約54公斤(120磅)的數值相比,還是輕了不少的。而且鎧甲的重量會分散在全身各個部位上,所以體感重量會比實際重量輕的多。

中世紀的戰場霸主,板甲,一件裝備影響了西方戰場將近兩個世紀

雖然板甲看似笨重,但其實製作者在設計板甲時已經把活動能力也計算在內了,要求在提供保護之餘,不會對裝備者的身體活動造成過分限制。因此板甲可以作出大部分基本體能動作,包括奔跑、平躺後站立、跳躍上馬、側手翻等等。

中世紀的戰場霸主,板甲,一件裝備影響了西方戰場將近兩個世紀

所以,現實中板甲的活動性能相當不俗,絕不像某些影視作品中表現的那樣臃腫笨拙,大家千萬不要搞錯了。

中世紀的戰場霸主,板甲,一件裝備影響了西方戰場將近兩個世紀

板甲雖然具有優異的防護性能,也能使騎士的作戰能力凌駕於大部分士兵之上,但它絕非無敵。

中世紀的戰場霸主,板甲,一件裝備影響了西方戰場將近兩個世紀

首先,鎧甲自身的重量會對騎士造成非常高的體能負擔。一旦騎士需要下馬作戰,即使體能上佳的戰士也無法長時間全力作戰。加上全身包裹的裝甲難以透風,使熱氣積於鎧甲內部難以消散,加速騎士體能消耗,甚至導致中暑。

中世紀的戰場霸主,板甲,一件裝備影響了西方戰場將近兩個世紀

此外,為了令板甲具有合理的活動能力,設計上無可避免地在甲片之間留有一定空間,而這些空隙便成為板甲的主要弱點。如果板甲騎士受傷,他必須脫下鎖子甲在內的裝甲,才可以進行治療。也就是說,他要多花好長時間才能止血。

中世紀的戰場霸主,板甲,一件裝備影響了西方戰場將近兩個世紀

16世紀至17世紀初,板甲進入全盛時期,整個歐洲都以板甲主導的戰爭。可是在16世紀中,火藥應用進入至另一層次,槍械正式進入戰場。在大型火繩槍面前,雖然板甲能避免被子彈貫穿,但亦無法卸去子彈撞擊的衝力,讓穿甲者免受傷害。

中世紀的戰場霸主,板甲,一件裝備影響了西方戰場將近兩個世紀

直至後來17世紀初滑膛槍及燧發槍的出現,讓防護能力本就捉襟見肘的板甲漸漸步入了衰落。區而代之的是更為輕巧靈便的胸甲,最後因為已經沒有鎧甲能抵禦槍械的傷害,有一段時間歐洲甚至放棄了步兵裝甲。

中世紀的戰場霸主,板甲,一件裝備影響了西方戰場將近兩個世紀

最後,隨著冷兵器時代的落幕,板甲徹徹底底的消失在了曾經輝煌過的戰場上

如果你看的開心,不妨點擊一下關注,你的支持就是我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