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4 解析:倉儲管理系統的出入庫流程

倉儲管理系統中出入庫流程包含這幾塊核心業務:採購入庫、退貨入庫和銷售出庫。

解析:仓储管理系统的出入库流程

接上一篇文章《解析:自營電商後臺系統架構》中講解了後臺大致模塊以及功能劃分,這期我們再詳細講述下倉儲系統中出入庫流程的幾塊核心業務,採購入庫、退貨入庫和銷售出庫。

解析:仓储管理系统的出入库流程

採購入庫流程

  • 採購開單:採購系統開單審批通過之後,同步至WMS生成對應的採購入庫單。採購人員將採購清單導出發給供貨商。
  • 驗貨:供貨商根據採購清單發貨,貨物到倉之後,倉儲收貨員根據採購單編號在WMS中找出對應的入庫單,確認有該筆採購記錄之後開始驗貨,一般貨品數量較多的時候,通常是採用抽檢的方式。
  • 入庫:驗貨完成在系統中錄入實收數量,當前入庫單狀態翻轉為“已收貨”。現實場景中會有供貨商無法一次性交貨,所以系統需要支持同一個採購單對應多次入庫任務,當實收數量小於應收時,會將剩餘未入庫的商品清單生成一張新的入庫單等待下一次收貨。有保質期的商品如果生產日期不同則分多條數據錄入,系統根據到期日期生成批次號,沒有保質期的商品根據入庫日期生成批次號。比如商品a送了40件,10月6號到期的有10件、7號的有10件、8號的有20件,那麼系統中會記錄該商品實物庫存40件,分別是1006批次10件放在1庫位、1007批次10件放在2庫位、1008批次20件放在3庫位。有了批次庫存的管理方便定義後期出庫的規則,比如按照先到期先出或者先進先出,前面的例子在出庫時系統計算會優先取1庫位上的商品。
  • 採購結算:採購單對應的所有入庫單全部變為已收貨或已完成後,將結果推送至業務系統,採購單流轉到財務結算節點,待財務在系統中確認打款完成之後,則筆該採購單狀態為“已完成”。
  • 商品貼碼:在系統中商品的唯一標識是SKU碼,將SKU碼打印出來,貼在商品上,方便之後掃描商品系統可以識別出來。
  • 上架:一張入庫單包含多個SKU,上架是SKU維度的操作,所以一張入庫單對應多個上架任務。上架員領取任務後,可根據系統推薦的庫位或者自行選擇庫位上架,掃描庫位碼以及商品碼,確認上架入量,更新庫位庫存。入庫單中的所有商品全部上架完成,則入庫單狀態翻轉為“已完成”。

退貨入庫流程

  • 申請維權:用戶在C端發起維權,申請退貨退款,平臺同意申請後,WMS會生成一張退貨入庫單與維權單對應。用戶將貨物寄回,在C端填寫物流信息,物流單號會同步至WMS。
  • 驗貨:倉庫收到貨後,根據內部的驗貨規則決定貨物是否達到可退標準。為了更好的用戶體驗,一般如果商品沒有嚴重損壞都會收入。如果沒有達到退貨標準,則拒收。
  • 入庫:掃描或輸入物流單號查詢出對應的退貨入庫單,將收入數量、拒收數量錄入到系統中,退貨入庫單狀態翻轉為“已收貨”,同時將收貨信息推送至業務系統。
  • 退款:客服人員根據收貨情況與用戶溝通退款,維權單狀態翻轉為退款成功。
  • 上架:退回的貨物會統一放至退貨區,定期由質檢人員統一上架。掃描物流單號可查詢出對應的退貨入庫單以及上架任務。如果是完好的可以直接二次售賣的商品上架員通常會根據系統推薦的原庫位上架,如果商品有細微的損壞,比如外包裝或者小零件需要修理,則會將商品上架至壞品區,等待後續處理,上架後更新各庫位的庫存。退貨入庫單中的商品全部上架完成,則狀態翻轉為已完成。
解析:仓储管理系统的出入库流程

銷售出庫流程

  • 推倉:用戶下單且支付完成後,為用戶訂單分配物流單號。與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的通常會預留一部分物流號段。將訂單推送到WMS生成出庫單,包含SKU信息、物流信息、用戶收貨信息。生成出庫單的同時按照出庫規則鎖定庫位庫存。
  • 生成波次:波次就是把幾個出庫單合併生成波次單,根據波次單揀貨,提高揀貨效率。可以設定好規則由系統自動生成波次,比如按照分區維度幾個相鄰的揀貨庫位生成一個波次、比如按照品類的維度,商品品類比較多的電商體系中,揀貨員會按照品類區分,那揀貨時訂單也按照品類合併交給負責該品類的揀貨員揀貨。也可以手動選擇訂單生成波次單。
  • 揀貨:揀貨員領取揀貨任務、即波次,選擇容器(揀貨框、拖車等)掃描容器編號,綁定波次單和容器,波次單狀態翻轉為“揀貨中”。揀貨員根據手持設備上的推薦路線和庫位拿取商品,掃描庫位和商品條碼,確認揀貨數量,更新庫位庫存。這一步揀貨路徑的算法是至關重要的,主要是縮短揀貨員的揀貨距離縮短時間。
  • 分揀、打單:分揀即把按照波次揀的商品根據出庫單分開。打單即把該波次關聯的出庫單,物流面單打印出來。確認開始分揀,波次單狀態翻轉為“分揀中”。掃描出庫單和分揀框,每個出庫單綁定一個分揀框,出庫單和物流面單放在分揀框中。依次掃描揀貨框的商品,按照系統的指引放在對應的分揀框中。例如從揀貨框中拿出商品a掃描,系統展示5個,分揀框a放3個,分揀框b放兩個。分揀完成後,波次單狀態翻轉為“已完成”。
  • 複核、打包、發貨:分揀完成之後將各個分揀框移送至複核區,複核人員主要是核對分揀框中的出庫單、實物商品、物流面單三者是否一致。複核完成後,將實物商品和出庫單打包裝箱封箱,貼上物流面單,移送至發貨交接區,出庫單狀態反轉為“已完成”。掃描物流單號通知快遞攬收。快遞攬收後,訂單狀態翻轉為“已發貨”。

這裡只涉及正向的出庫流程。在下單後發貨前的出庫流程中用戶隨時有可能申請維權發起退款,在比較成熟的倉儲系統中,倉庫庫內的每一步操作都可能涉及需要反查訂單是否已取消,從而中止後續流程。而對於一些異常情況,比如揀貨時庫位庫存不足,複核不通過等也需要分支流程來處理。

希望以上的業務講解能給大家帶來幫助,有不足之處歡迎補充交流,謝謝。

本文由 @amanda7783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