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考研學校重要還是城市重要?

蔣顯禮


這個問題其實沒啥可爭議的,地區重要,學校也重要。地區代表著該發展潛力或者更多的發展機遇與可能,影響你未來的擇業和生活;學校代表著學科專業實力以及院校自身的軟實力帶給你的未來的影響力,且學校影響力越大,可能你的就業範圍不受地域限制,比如清北復交這類高校。


在之前的問答中,我曾提到到相關問題,“人文社會學科看地區,自然學科看院校。”這句話,雖不能代表全部,但可以給出一些信息,因題主並沒有給出具體的專業,因為選擇杭州,且想考中石油,那權當是計算機專業吧,目前杭州地區計算機行業發展非常迅速,需要計算機和軟件方面的人才眾多。

從目前招聘的角度來看,杭州地區計算機相關專業就業相對輕鬆,無論是名校還是普通院校都非常不錯,若是題主真的是計算機相關專業,基礎不錯的話,若覺得浙大比較困難,可以考慮一下計算機比較好的如華中科技大學、中南大學、吉林大學等高校專碩;若是基礎不是很好,那麼建議你選擇計算機專業比較強一些的211高校報考或者直接選擇如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浙江工業這樣的本地高校即可。

如果大家覺得對你有幫助,請點個贊,也歡迎評論區提問

點擊頭像關注我,查看更多專業考研回答,總有跟你情況相近的

你的轉發,我的10w+

我是張雪峰,一個讓學習變得更快樂的考研老師


張雪峰老師


我認為是學校重要!

考研跟讀本科是完全不一樣的:

讀本科主要是學習相對厚實的基礎知識,在此基礎上學習一些專業知識技能,因此,學校所處地區對學校和學生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很大的;尤其在畢業之後的求職過程中,地處發達地區必然會有更多更好的崗位,不發達地區則很缺發這樣的優勢;所謂城市的性格便是學校的性格,學校的性格便是學生的性格,學生的性格影響他一生的發展,就是這個意思。

讀研則完全不同。碩士分為專業碩士和學術碩士兩種,專碩以培養應用型高級人才為目的,學術型則以培養學術研究型人才為目的;無論哪一種,學校所處的環境對專業的影響就小得多。只要學校的專業水平足夠高,研究條件滿足需要,不一定非要在大城市、發達地區;相反,在相對安靜的地方反倒有利於靜下心來潛心研究,出好成果。

這一方面,相對偏遠地區的好大學的價值就體現出來了,比如蘭州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由於地域的原因,讀本科也許不是理想的,但如果選擇讀研就是比較理想的了,因為高水平的學術交流都是全國性、全球性的,完全不受區域影響。

而且由於區域原因,這些學校的研究生相對好考得多,所以絕對物超所值!


欣然好志願


我覺得考研,專業〉地區〉學校。首先,專業是最重要的,研究生不像本科,就業大多數靠學校牌子吃飯,研究生要有過硬的技能,要有足夠的科研實力。而足夠的科研實力,往往體現在專業排名上面,比如通信西電、北郵雖不是985,但在通信互聯網圈子的口碑也是比較響亮的。河海大學也不是985,但水利專業方面就是非常厲害,諸如此類,不勝枚舉。其次是地區,舉個例子,蘭州大學和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前者是985,但地處大西北,後者雙非,地處北京。同一屆畢業生蘭大畢業生肯定比後者無論底子還是潛力都要好,但後者環境,資源比前者好,這個社會靠自己混很難,有資源有環境混起來相比較下容易很多。最後才是學校,研究生找工作靠的是能力,學校牌子雖然可以加分,但並不佔決定性因素。再有,專業是學好了用來吃飯的,學校牌子再響,如果專業不行,也很難在這個快速發展的社會吃得開。當然,我這篇文章僅僅說的是普通人。如果你是學神,當然,專業地區學校都挑最好的。


當初就不該出家


  1. 如果硬是要在地區與學校中選擇,我認為地區重要。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一個地方的社會經濟發展如何,直接影響一個地方、一個行業、甚至一個單位的生死存亡。同樣會影響一個人的選擇與發展方向。就像很多人要逃離農村,奔向城市是一樣的道理。說起高校,以蘭州大學為例,很多網上都說他的被嚴重低估的一所高校,為什麼實力強勁被低估,就跟蘭州所處的地理位置相關的。類似還有東北的幾所高校,以前工業經濟發達的時候,東北的高校那是如日中天,現在呢?當時反觀江浙地區的高校,因為所在地區經濟活躍發達,發展得如火如荼,潛力無限。如蘇州大學、寧波大學、浙江工大以及南京的高校。更別說北上廣了,對個人來說,經濟發達,開放程度高,意味著機會越大,可選擇性越多。

  2. 但是小李亂刀要說是的,學科專業比地區與學校更重要。選擇專業就是選擇職業,就是選擇未來。一個人的職業在絕大多數情況下與他所學的專業有著直接的關係。研究生本來就是更高層次的學習,也是從事專業性的學習與工作。同一專業中,你選擇一個基礎實力強勁的高校報告,畢業後你獲得的認可就越高。還以蘭州大學說是,如果你要讀草學研究生,蘭州大學就是你不二的選擇。讀水利工程選河海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選擇江南大學、林學選擇北京林業大學等等。從這些王牌學科高校畢業,意味著你經過了嚴格的訓練,畢業後最容易得到認可,同時以後再行業中工作校友資源也是最多。

  3. 研究生報考,在眾多因素考慮中,小李亂刀認為,學科專業 >地區>學校。這也是相對而言,並不是每個考生都具備報考王牌專業的實力,如果這樣,建議你地區與學校綜合考慮。


小李亂刀


2018年全國考研人數達到238萬,如果加上選擇出國留學的同學,那人數就更多了。每一個人都有自己考研的理由,或者是學習更多的知識,或者是上一所更好的高校,或者是換一個喜歡的專業,亦或者是體驗一座城市。但是對於考研的學子來講,究竟是什麼更加重要,學校?專業?城市?


其實對於每一個人,答案是不同的,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學校、專業、城市這三者都重要,但是自身的情況不同,決定了最後的選擇不同。

如果你是專科或者是三本的同學,那麼選擇一所更好的學校肯定更為重要一些,因為社會是存在一定的歧視的,就算是普通一本也有可能被歧視,至少為211才可以。當然,考生眾多,211學校也不可能滿足需求,但是至少要比自己本科的學校搞一個檔次。考研存在這樣的現象,一般本科考生報考211高校,211的考生報考985高校,985的考生報考排名更高的985高校,甚至出國留學。這樣的現象也很容易理解,人都是想往上爬的。


對於本科學校本身較好,但是自己所學專業不太喜歡的同學,那麼考研換專業是一個很好的方式。雖然學習的東西與畢業工作不一定相關,但是至少在讀研期間不至於壓力過大,出現精神抑鬱等現象。而且一般來說,讀研的專業與畢業後從事的工作相關度是比較高的,這與本科有所區別。


同時對於想要去某些城市發展的同學來說,讀研也是一個很好的過渡時期。不僅經濟壓力小,而且可以拿學位。拿北京市來講,一般上學期間學校宿舍一年是1200元左右,但是你要自己租房呢,一年可能需要幾萬,而且還無法保證安全。目前儘管研究生也比較多了,但是相對於本科遍地走的情況,含金量還是很高的。



綜上所述,如果你的本科學校不好,那麼擇校就很重要了;如果本科學校還不錯,但是專業不喜歡,那麼換專業就比較重要了;如果未來有規劃去某一所城市發展,那麼城市就比較重要了。

當然,不是說選擇一個重要的點,其他地方就不重要的,都是有前提條件的。比如,本科學校好然後考研換專業,不是說考研的時候學校就可以隨便選擇,而是本科很好的前提下,考研是不會選擇一所相對較差的學校,而且成功率相對也是較高的,那麼這個時候只有專業才是最為關心的,因為不好的學校你根本不會去考的。


根據自己的情況,合理選擇就好,最怕的就是隨波逐流。不要因為別人考什麼學校、換什麼專業、去哪所城市就盲目的跟著。當然其實考研最重要的還是考上,你覺得呢?


豫章千年


這個問題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地區和學校都重要。但是在不同情況下,二者的重要程度不一樣。

首先,如果是在同層次學校,地區重要。

如果選擇的是985高校,兩個985高校,當然地區重要,一線城市和二三四線城市差別還是很大的。一線城市機會更多,信息更豐富。二線城市次之,其他城市就更不用說了。現在雖然是信息社會,很多信息都能夠獲得,但是有時候不僅是獲得信息,還有具體接觸。一線城市優勢就非常明顯了。比如說就業面試,對於一線城市來說,選擇好的公司面試一天可以幾個。但是在非一線城市,如果想在一線城市就業,這個折騰就不說了。

其次,如果是不同層次,學校還是更重要。

如果你是985、211與“雙非”高校,學校更為重要。俗話說得好,收拾的駱駝比馬大,一些985、211高校雖然不在大城市,但是其實力大部分還是都不錯的。當然,雙非高校裡面也有實力較強的,但是總體上來說,學校層次影響很大。更不用說一些單位在就業的時候,一般不看你是那個地方的學校,跟多的看的是什麼層次的學校。所以說,不同層次的話,學校還是更為重要。

最後,還要考慮學科專業的實力。

當然。在考慮層次和地方的時候,也要捎帶看看專業實力。部分雙非高校可能整體實力不如211高校,但是在某些學科專業方面發展也還是不錯的。可以參考國家學科評估的結果作為選擇標準。如果一般高校在某個學科方面確實高於相應的211高校,選擇也不是不可以。


義哥說教育


如果你執著於去杭州工作的話,肯定是選擇杭州的大學或者浙江的大學最為方便,但是現實確實是這樣,整個浙江省只有一所985/211高校那就是浙江大學,它的考研難度實在是比較大,這種情況下,選擇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也是一個選擇。

不過一旦這麼選擇了,之後去杭州工作更多的可能是需要你自己去找很多的工作機會,畢竟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位於山東省東營市和青島市,能夠在校招過程中滿足杭州工作這一條件的工作不會很多,因而如果你成功去了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那麼在就業季你需要自己關注更多的信息,會比較辛苦一些,不過因為有211的頭銜在,找到的工作肯定會比在杭州讀一個普通一本大學要好的多。

總結一下,選擇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在就業季辛苦一下就好啦。


咯骨頭上


選擇很重要,選地區好的,學校不要要求太高,本科的環境與師資力量本身就決定了我們的水平比不上那些一本二本的,更別提雙一流的,還是選一個普通一本或211比較好考的比較好,不要選太熱門的學校,心高是好事,有追求是好事,但是一定要切合實際。

考研難度表,跨考專業,換地區,這兩點都是增加難度係數的選擇,跨的越多,難度越大,考上最重要,在這個前提下再去做其他選擇。


MBA徐老師


問題是個選擇題,但實際選擇題背後是「目的」的拷問,個人也是個過來人,提提如果是自己的一些思路。

一、看清現在的路,關於選學校。

深度的瞭解自己,自己的能力,自己的愛好,自己想要什麼東西。

問題看著是選擇學校,你看完這個圖,希望題主建立“學校和城市的關係”,選擇學校就是選擇城市。其實你問題,就代表你有覺察了,很好。

城市和學校是互生的關係,道理不展開了,右邊幾率70%,左邊幾率30%,有時甚至是80%比20%。

如果題主正在準備考研這個檔口,一定要選擇好自己的目標,才能在專業課上提早適應,臨時換學校將耽誤很多的精力。

二、找到未來的路,關於選單位。

凡事都有背後的動機,建議題主主要考慮一個問題,讀書不用書,不如不讀書,讀書是為了工作,10月份心情,你體會過,就會知道感受那份等待offer的煎熬。

所以這個問題按照第一個類似思路,選擇城市其實就是選擇就業單位,什麼對畢業以後發展,對幾年後畢業有幫助。



就像這個圖,城市和好單位的關係也是互生的關係,如果順著這個問題來看,肯定是未來大城市的就業機會多,未來發展的空間大,右邊幾率70%,左邊幾率30%,有時甚至是80%比20%。

這裡可能會遇到

三、概率論,選擇勝率更大的選項。

最後,一方面,事事難料,盡人事,聽天命,只要經過自己的分析,選擇,奮鬥,不管最後得到的結果是什麼,都要積極去面對,去改變。

另一方面,也是核心,最重要的,永遠選擇長遠來看,勝率更高的哪一個,當前這個大環境,不是賭上全部,博一次分子的時代。



選擇學校,選擇有好學校幾率更高的好城市,其實是選擇三年後的畢業,就業。

選擇就業,選擇勝面更大的好城市,其實是選擇一輩子,因為這裡,可能有你第一個單位,有你第一套房子,有你的另一半,有你們一起下一代的未來,有兩個家族的其實平臺。

擇一城市而棲,從讀書就要開始思考,也許很多年後的某一天,你會發現當年一起畢業的同學,一個在北京買的房,和你在四線城市買的房不一樣,所有一切的一切,可能就是很多年前的那一次,小小的簽字紙片決定你自己的命運。

——扯遠了。

TIP

按照題主的說法,交待的背景描述太少,講了很多道理,但還是那句俗話“選我所愛,愛我所選”,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千好萬好,只有適合自己的最好。

你可能會問我,說得輕鬆,如果是你怎麼選,我的回答:我肯定選擇大城市,即使學校一般。你要問我為什麼,因為靠我來自三線城市,一線城市讀書,上班七年的經歷。

祝好!

歡迎在留言區討論。


歡迎關注公號「LastNote」,年齡越大,越覺自己淺薄,越發不敢說話。以前年少輕狂,什麼事情都敢指點。「LastNote」就當是網絡空間的一個鏡像虛擬窗口,低調的說點真誠的話,真誠的分享下自己的理解,寫出自己的「LastNote」,慰籍自己的同時,希望對你有幫助。歡迎關注公號「LastNote」的原創內容,禁止轉發!

智變思維


這個問題我都回答過了

師範專業、法學、經管類偏文科的重學校的牌子、理工科重專業的實力。醫學類是比較特殊的地域性強

學校最好選擇在省會的、其次在省會周邊的

不知道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