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華夏之基石秦漢王朝(二十七)蘇武李陵的選擇

蘇武和李陵,兩個鐵骨錚錚的漢子,卻在匈奴面前做出了不同的選擇。他們還在貝加爾湖畔展開了一場關於義的辯論,成為後衛霍時代大漢與匈奴之間著名的故事。那麼,蘇武為什麼會被匈奴扣押,並被流放到貝加爾湖?李陵本是一員殺匈奴無數的大漢名將,最後為何徹底投降了匈奴?司馬遷為何要替李陵求情,從而得罪漢武帝被判死罪的呢?

自從衛青和霍去病聯手發動漠北之戰後,匈奴被徹底擊垮,並且乖乖的躲到了大漠以北,此後十幾年內對大漢沒有造成任何威脅。俗話說,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匈奴雖然不會有事沒事跑來漢武帝家裡搶東西,但總是琢磨著怎麼佔大漢一點便宜。於是,伊稚斜單于就開始老話重提,咱們和親吧,大漢嫁幾個公主過來,咱們就不打了。

和親?憑啥?當初漢武帝就是不想跟你和親,才發動舉國之力跟你匈奴打了幾年的仗。當初沒信心的時候都不跟你和親,現在你匈奴都是我們大漢的手下敗將,我憑啥跟你和親啊?不過考慮到匈奴躲得足夠遠,大漢國力也不足以天天勞師遠征去漠北打匈奴,漢武帝就換了個方法應對匈奴的和親:要不,你們投降吧。

於是,接下來的日子裡,匈奴和大漢的使者們來回奔波。匈奴每次派使者來大漢要媳婦,漢武帝就派使者去匈奴討要降書順表。這一談就是十幾年。這十幾年裡,名將霍去病去世了,十年後衛青也走了,匈奴的伊稚斜單于也離開了人世。這十幾年裡,漢武帝擺平了西域,搞定了南越,征服了朝鮮,收復了西南,卻再也沒有什麼強大的力量去對付匈奴了。

新的匈奴單于似乎看到了大漢這邊沒空也沒力量去收拾他們,於是開始挑事,扣押了一部分大漢的使者。漢武帝自然不肯手軟,也扣押了一些匈奴使者。當然,漢武帝還是曾經想過對匈奴動刀子的,也派出大將趙破奴出征匈奴。然而,霍去病的手下畢竟不是霍去病,不但沒能複製霍去病的神話,反而落得個全軍覆沒。

經歷了兩任短命的單于後,公元前100年,匈奴信任單于且鞮候單于繼位。這位單于認為大漢國力還是比較強盛,就打算跟大漢緩和關係,釋放了全部關押在匈奴的漢使。漢武帝打算禮尚往來,也把扣押的匈奴使者釋放回去。同時,漢武帝還打算派人去看一下且鞮候單于是否真正有意順從大漢,名不見經傳的弼馬溫蘇武同志有幸被選中,成為大漢使節。

華夏之基石秦漢王朝(二十七)蘇武李陵的選擇

蘇武是西漢名將蘇建的兒子。蘇建是當初平定七國之亂的重要將領之一,也曾經跟隨衛青出征匈奴。前面提到過,在霍去病出道的那次出征中,蘇建和趙信作為前鋒部隊出征匈奴,遇到了匈奴主力,趙信投降,蘇建戰敗後逃回衛青大營。敗軍之將逃過了被殺的厄運,卻也被貶為庶人。後來,蘇建得到漢武帝的重新啟用,擔任代郡太守。蘇武受到父親蘇建的庇護,與他的兄弟一起出任郎官,後來被安排給漢武帝管馬,所以我們說他是弼馬溫也不過分。現在有了這麼個出使匈奴的工作,漢武帝加封他為中郎將,持節代表大漢,帶著百餘人的使團訪問匈奴。

蘇武順利的把扣押的匈奴使者們交還給了且鞮候單于,然而且鞮候單于並未表現出恭順的態度。蘇武一看事情就這樣了,準備回國覆命。正在這時候,一個意外的發生,改變了蘇武一生的命運。

這個意外來自於上一次出使匈奴的大漢使團,使者叫做衛律。當時匈奴頻繁扣押漢使,衛律也不幸成為被扣押的使者之一。面對匈奴的威逼利誘,衛律選擇了投降,準備成為下一個中行說。衛律使團中有個人叫虞常,他反對衛律的做法,就打算鋌而走險,找機會幹掉衛律。就在他等待機會的時候,蘇武使團來了。虞常跟蘇武的副使張勝是好朋友,就把自己準備暗殺衛律的事情告訴了張勝。然而,虞常的暗殺行動並未成功,反而被匈奴逮捕,並被刑訊逼供,讓他供出跟他一起行動的同謀。

張勝知道虞常被捕後,考慮到自己知道此事,擔心這件事牽連到自己,就主動告訴了蘇武。蘇武一聽,咱們要是被這事牽連,怎麼有面目回國見漢武帝呢。於是蘇武拔出刀來準備自殺。張勝和另一位副使常惠趕緊搶過蘇武的刀,說大哥你彆著急去死啊,咱們先看看啥情況再說吧。

啥情況?能有啥情況?被打的不像樣子的虞常還是說出了張勝,很快張勝也就成了人家的階下囚。匈奴人當著蘇武和張勝的面審訊虞常,並將其殺死。張勝也是一個軟骨頭,一打就開始求饒,投降了匈奴。這下匈奴人有了藉口,他們告訴蘇武,你的副使參與了謀殺匈奴重要官員的計劃,你這個使節也難逃干係。蘇武說我都不知道這事,憑啥讓我擔這個責任?話音剛落,蘇武再次拔出刀抹向自己的脖子。雖然周圍的人再一次奮勇奪刀,但這次慢了一點,蘇武還是受了重傷。

且鞮候單于看到蘇武是個漢子,下定決心想讓他投降。被救回一命的蘇武,在接下來的日子裡,開始接受來自各方的威逼利誘。考慮到蘇武已經兩次自殺,看樣子來硬的是不行了。衛律率先出場,現身說法,告訴蘇武投降匈奴後的種種好處,看看自己現在在匈奴享受榮華富貴。蘇武一口啐在衛律臉上,說你不顧恩義,背叛君主和父母,有什麼資格勸我投降?隨後,蘇武訴說了南越,朝鮮等國殺害漢使最後被滅國的故事,並且告訴衛律,“你可以殺了我這個漢使,但是匈奴的覆滅就從我開始吧!”

衛律一看,這個蘇武的確是個難啃的硬骨頭,自己是搞不定了。於是他彙報單于,乾脆跟他熬,看他能不能熬得住。於是他們把蘇武關進了大牢,還不給吃的,想通過這樣來消磨他的意志。蘇武在牢裡雖然飢渴難耐,但他在渴的時候,就吃一口雪,餓的時候,就嚼幾口身上的羊皮襖,愣是硬硬的熬了過來。且鞮候單于和衛律一看,這麼整都弄不死蘇武,開始擔心此人有神靈庇佑,就把他從牢裡放了出來。不過,大漢是別想回去了,你不是之前幫大漢皇帝養馬嗎,現在就來幫我們匈奴放羊吧。匈奴北部有個美麗的地方叫貝加爾湖,是匈奴的重要牧場,你就去那裡放羊吧。最後,匈奴人給了蘇武一個條件:“想回大漢是吧?可以,等到公羊生了小羊之後,你就可以回去了。”

華夏之基石秦漢王朝(二十七)蘇武李陵的選擇

公羊生小羊?蘇武明白這句話的意思,看樣子是讓自己在貝加爾湖終生流放了。然而,蘇武沒有放棄。他一直帶著自己的符節,驅趕著羊群,在那片荒無人煙的地方生活著。匈奴人不給他吃的,他就自己掏老鼠洞,自己找吃的。他還自己織了網,偶爾抓幾條魚改善生活。也許,在他的心裡,他一直堅信自己有機會回到大漢,他堅信漢武帝不會放棄他。而且,他知道,曾經有個叫做霍去病的將軍,率領大漢軍隊,來過這個叫做貝加爾湖的地方。

沒過幾年,蘇武的夢想實現了,果然有一位大漢名將來到了貝加爾湖。然而,他的夢想卻很快破滅,因為這個將軍不叫霍去病,而是叫李陵。他不是來救蘇武回家,而是要勸蘇武投降。

這又是怎麼回事呢?我們要從李陵的身世說起。

李陵是飛將軍李廣的長孫。前面說過,李廣在漠北之戰中沒有完成包抄匈奴的任務後含恨自殺,他的小兒子李敢因為企圖攻擊衛青,而被霍去病幹掉。李廣的其他兒子都死的比較早,因此在他兒子輩中,沒有人能夠成功繼承飛將軍的才能和軍功。李陵是李廣長子李當戶的兒子,不但善於騎射,異常勇猛,還善於治軍,深受士兵們的愛戴。漢武帝覺得李陵很有李廣的遺風,就讓他統領數百騎兵,做了騎都尉,鎮守邊疆抵抗匈奴,也曾參與過不少與匈奴和西域的戰爭。

霍去病和衛青先後去世後,西漢的頂級軍事將領無人能出其右,漢武帝就重用愛妃李夫人的哥哥,貳師將軍李廣利,讓他作為對外戰爭的主要領軍人物。他的代表作是前面提到過的大宛之戰,雖說贏得磕磕絆絆,但漢朝終究也是憑藉此戰安定了西域的局勢。因此,到目前為止,李廣利還是深受漢武帝信任和寵幸的。

蘇武使團被匈奴扣押,讓漢武帝進一步看清楚了匈奴單于的算盤,決定還是通過武力解決問題。公元前99年,漢武帝再次派出貳師將軍李廣利,率領三萬騎兵出兵天山,攻打匈奴右賢王。出征之前,漢武帝把李陵叫過來,給了他一個重要卻又清閒的差事:押運糧草。

按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押糧官也是一支軍隊中重要的成員。可是李陵深受祖父李廣的影響,非常希望自己能夠率兵在戰場廝殺,而不是躲在後面管管糧食。於是李陵告訴漢武帝,自己想要上戰場殺敵,而不僅僅是安排後勤。漢武帝很感動,但是也無奈的告訴他,我們的騎兵不多了,這次都給了李廣利,沒有騎兵給你了呀。李陵說我不需要騎兵,只要給我五千步兵,我照樣可以擔任前鋒。漢武帝一想,既然你這麼積極,那就給你一次機會吧。漢武帝不僅同意了李陵的做法,還給他配上了一員助手,曾經攻克南越的路博德,讓他從側翼接應李陵。

華夏之基石秦漢王朝(二十七)蘇武李陵的選擇

漢武帝一番好心,可是路博德卻非常不高興。他曾經是戰神霍去病的手下,後來又有攻克南越之功,一度擔任伏波將軍。現在漢武帝讓他給年紀輕輕的李陵打下手,路博德一百個不願意。於是他上書漢武帝,說現在正值秋天,匈奴戰馬也都是膘肥體壯,不適合出兵,最好等春天的時候再打匈奴。路博德本來是想把這件事混過去算了,可是漢武帝卻完全誤會了他的意思。漢武帝以為這是李陵後悔自己只帶步兵出征,從而讓路博德上書改期出征。於是漢武帝也很不高興,命令他們二人立刻出徵,不得延誤。

李陵就這樣帶著五千步兵匆匆踏上攻打匈奴之路。此時,先前出發的騎兵部隊已經戰敗,李廣利也是靠著手下趙充國的玩命表現才逃得一條生路。而且從路博德之前的表現來看,李陵只能說是孤軍奮戰了。他們的行軍路線非常準確,很快就遇到了匈奴主力,由且鞮侯單于親自率領的三萬匈奴騎兵。

漢朝步兵遇到匈奴騎兵,這本來就不是一個數量級的戰鬥力,加上匈奴騎兵六倍於漢軍,李陵可以說是凶多吉少。然而,李陵充分繼承了爺爺李廣敢打敢拼的精神,加上他卓越的指揮才能,愣是讓雙方達成了平手。雖然李陵手下也有不少傷亡,但同時也幹掉了幾千名匈奴人。且鞮侯單于哪肯放過眼前這個看似弱小,卻不太好對付的對手,立刻下令增兵,把左右賢王的大軍都調了過來,形成了八萬匈奴大軍,圍剿李陵這幾千步兵。李陵不慌不忙,且戰且退,充分利用漢軍射箭技術好,以及步兵機動靈活的特點,讓匈奴絲毫沒有佔到便宜。

隨著戰鬥的進行,且鞮侯單于沉不住氣了。他不知道眼前這支部隊的潛力還有多大,也不清楚他們為何這麼從容,難道他們只是漢軍的誘餌?因為李陵一部已經成功牽制了匈奴主力,如果再有一支漢軍包抄到匈奴大軍後方,後果將會非常嚴重。想到這裡,且鞮侯單于長嘆一聲,撤吧。

此時,李陵那邊其實也已經堅持不住了。他們只有五千人,遠在匈奴的地盤上打仗,到了最後已經打得什麼都沒有了,沒有了弓箭,沒有了武器。他們只能靠著信念和毅力在堅持著。然而,此時卻出現了壓垮李陵大軍的最後一根稻草:叛徒。

李陵營中有人受到校尉的打罵,一氣之下在一個月黑風高夜離開漢軍大營,去投降了匈奴。他告訴且鞮侯單于,李陵此時已經彈盡糧絕,而且漢軍沒有後援,如果此時匈奴發動總攻,李陵必敗無疑。且鞮侯單于大喜,立刻對李陵發動了最後的攻擊。李陵此時已經走投無路,只好讓大家分頭突圍,爭取能夠活著回到漢朝。李陵的突圍很不順利,很快就被匈奴追上。萬般無奈的李陵覺得即使自己逃回去了,也沒臉去面見漢武帝,最後心一橫,他選擇了下馬投降。

李陵全軍覆沒的消息傳回朝廷,漢武帝以為李陵戰死,非常的悲痛。然而,李陵投降匈奴的消息很快傳了回來,漢武帝的態度一下子從悲痛變成了震怒,立刻逮捕了李陵的母親和妻兒,並且都下了大獄。朝廷上下也是一邊倒的職責李陵的叛國行為,就差整個大字報到處撒傳單搞批鬥了。就在此時,一個在當時看來很不和諧的聲音傳來:“李陵一向孝敬母親,不像是那種背主求榮之人。恐怕他投降匈奴是迫不得已,也許另有所圖吧。況且李陵率領五千步兵孤軍奮戰,殺掉了幾千匈奴士兵,這也算是很大的功勞了。”大家定睛一看,這個說話的人正是當時的太史令司馬遷。

太史令是個繼承的職位,也就是說,司馬遷和他的父親司馬談,以及上面好幾代人都是掌管天文和歷史的官。不過,司馬遷的八世祖卻是大名鼎鼎的戰國名將司馬錯,在秦昭襄王時期收復巴蜀地區,使得秦國有機會順長江東下攻擊楚國,為後來秦王掃六合提供了重要的條件。司馬談大部分時間都在忙著管歷史,就產生了這麼一個想法,寫一本書整理一下中國歷史的重要事件。在他臨終之際,司馬談把這個想法囑託給司馬遷,讓他務必幫助自己實現這個願望。

司馬遷答應了父親的要求,而且在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還為了完成這部集大成的歷史著作而到處巡遊,瞭解當地歷史上發生的重要事件。正當司馬遷安安心心研究歷史,準備完成父親遺願的時候,李陵出事了。司馬遷看不慣滿朝文武一邊倒的給李陵抹黑,於是表達了自己的意見。很不幸,他站錯了隊伍。

漢武帝豈能不知道李陵的為人以及功勞。但是,自己依仗的貳師將軍李廣利已經慘敗,現在有人跑出來公然為李陵抬轎子說好話,豈不是顯得自己的小舅子太無能了嗎?想到這裡,漢武帝勃然大怒,也不管司馬遷說的對不對,抓起來再說。沒想到漢武帝手下的酷吏們更懂得察言觀色,直接給司馬遷定了個死刑。

漢武帝時期對死刑有個比較有趣的規定:如果一個人被判死刑,他可以交一筆大錢來買條命,或者選擇腐刑來代替死刑。當然,他也可以兩個都不選,最後被一刀砍死。司馬遷一個幹太史令的,又沒有什麼貪汙受賄的機會,當然沒法拿錢買命。而腐刑在當時可是奇恥大辱,很多人寧願被砍了也不願意做一個東方不敗。然而,司馬遷不一樣,他還有父親的囑託沒有完成,這條命得留著呢。最終,司馬遷無奈的選擇了腐刑。

多說一句,司馬遷受腐刑的時候已經快五十了,此時已經子孫滿堂。所以,大夥看到司馬遷後人的時候不要瞎猜:一個太監怎麼能夠有兒子和女兒呢?

面對腐刑的恥辱,司馬遷自然沒有這麼淡定,然而周文王獄中完成《周易》,孔子困難的時候寫出《春秋》,孫臏遭受臏刑後留下《兵法》等故事一次次激勵著他,幫助他度過了人生中最大的難關。他在給朋友任安的信《報任安書》中寫出了流傳千古的名句:“人固有一死,死有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

華夏之基石秦漢王朝(二十七)蘇武李陵的選擇

司馬遷繼續堅持著自己和父親的理想,終於在公元前91年,完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這部對後世影響深遠的史家鉅作得到後人的高度評價,魯迅先生稱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不過,當時得罪漢武帝而下獄受刑的司馬遷,沒有在自己活著的時候公佈這本書。他的外孫楊惲在漢宣帝時期才開始向皇帝以及社會宣傳此書,到了東漢中後期,《史記》才得到了大量的註釋,補充和傳播。

司馬遷的故事我們就說到這裡,咱們還是聊一下李陵。漢武帝處罰司馬遷是因為他讓自己沒面子,但是打心裡漢武帝還是覺得司馬遷說的有道理。兩年後,漢武帝派出大將公孫敖攻打匈奴,真正目的是到匈奴境內接應李陵,也順便了解一下真實情況。公孫敖帶人到匈奴溜達了一圈,啥事都沒辦成,卻打聽到一個小道消息:李陵正在幫助匈奴人練兵,準備攻打漢朝。公孫敖趕緊把這個消息告訴給漢武帝,漢武帝大怒,李陵竟然公然跟大漢做對,立刻下令,誅殺李陵的母親妻兒,夷及三族。

這下真正震驚,不,應該說是震怒的變成了李陵。聽說了全家被殺的噩耗,李陵找機會詢問出使匈奴的漢使,為什麼皇上要殺他們全家。漢使回答說,聽說李少卿在幫助匈奴練兵。李陵一拍大腿說,那個幫助匈奴練兵的是李緒,不是我李陵!李緒是前些年投降匈奴的一位漢將。知道這個誤會後,李陵很快找機會暗殺了李緒,算是出了這口氣。但是,這個誤會的另外一個後果,就是將李陵徹底推向了匈奴那一邊。單于封李陵為右校王,跟衛律一起成為匈奴的重要大臣。單于還給了李陵一個艱鉅的任務,勸說那個在貝加爾湖畔放羊的人投降。

華夏之基石秦漢王朝(二十七)蘇武李陵的選擇

於是,在羊群中日夜期盼大漢將軍的蘇武,就這樣見到了一個想見又不想見的人。兩人曾經同時擔任侍中,有過一些交情。結束了基本的寒暄和敘舊之後,李陵開始了自己的努力。他告訴蘇武:“你的兩個兄弟都因為犯錯而被殺,母親也早已去世,妻子已經改嫁,你繼續堅持已經沒有了什麼意義。不如像我一樣投降匈奴,單于封我為右校王,有的是榮華富貴和至高無上的權利。你又何必這樣辛苦自己,去做沒有希望的事情呢。”蘇武告訴李陵:“我們老蘇家本來沒有什麼功勞,都是因為陛下的信任和眷顧,才有了我們的今天。因此,我們才要肝腦塗地來報答陛下的知遇之恩。如果右校王一定要我投降,就讓我死在這裡吧。”李陵見到蘇武如此真誠,仰天長嘆:“真是義士啊!我和衛律的罪過真是天理難容啊!”最後,李陵流著眼淚與蘇武訣別。

然而,蘇武和李陵的故事還沒有結束。十幾年後,他們會再一次見面,而且都曾經有機會回到漢朝的懷抱。但是,此時的漢武帝已經沒有了心思和精力去思念這兩個生活在匈奴的人。因為他正在面臨著自己晚年生活中的一場重大變故,太子和皇后相繼自殺,朝堂上下人心惶惶。而這一切都起源於一個荒謬的事件:巫蠱之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