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4 清零2018,奮鬥2019

清零2018,奮鬥2019

文丨第二阿累

正所謂新年新氣象,對於文娛產業,同樣如此。

如果用一句話形容2018年的文娛產業,那麼步履蹣跚最恰當不過了。

最明顯的是電影行業,雖然2018年整個電影票房達到了609.8億元,現實題材鋒芒畢露,阿里影業、騰訊影業等互聯網影業嶄露頭角,但也無法掩飾該行業的問題。

整體而言包括刷票房、偷票房、稅務危機等,其中稅務危機最為致命。

因為崔永元的一言舉報點燃導火索,影視行業遭遇大地震,先是范冰冰等明星面臨稅務危機,而後波及到影視企業,最直接的臨床反應是霍爾果斯企業大撤退。

當然,相關部門要求企業在一定時間內自糾自查也起到了推動作用。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自查申報稅款117.47億元,已入庫115.53億元。目前自查自糾階段已經結束,規範工作轉入督促糾正階段。

受稅務危機影響,影視龍頭企業開始戰略性收縮,中小型企業則開始尋找過冬的辦法——不過,相比電影行業的震盪,稅務危機對劇集(電視劇、網絡劇集)及其公司、平臺影響要稍微小一點點。

2018年劇集、公司面臨最大的困境是大IP+流量明星開始失靈,然後是天價片酬,以及政策趨嚴等。前者大IP+流量明星的失靈一時之間讓很多企業嚐到苦果,甚至因此而大虧。也一度影響2018年網文行業的發展。

但是,它的出現也給行業帶來了新的啟示,好內容不一定要大IP、流量明星。其實,2018年愛奇藝出品的爆款《延禧攻略》就是最好的樣板。

而天價片酬,也已經被優愛騰平臺、華策影視等企業聯名抵制,以及相關政策的規定得到了遏制;至於後者限古令以及其他政策、法規的趨嚴,目前來看一些影視企業還是水土不服,表現在播出困難、延期開拍等問題上,如《巴清傳》等。

和劇集困境有些相似的是綜藝,主要集中在後兩點政策和天價片酬上。截止目前,天價片酬已經得到了有效遏制,而政策(“限模令”等)的趨嚴。也讓網綜和臺綜戴起鐐銬起舞。

不過,政策越來越完善的狀態下2018年網綜要好於臺綜,不管是質量還是題材——臺綜依然遭遇著綜N代的魔咒,而網綜已走出了泛綜藝怪圈,玩起了垂直類型綜藝,出品如《這就是街舞》《創造101》《偶像練習生》等圈層爆款。

當然,綜藝市場的抄襲問題依然嚴重。

抄襲不僅在綜藝,也集中於網文、短視頻等行業中。就如網文行業,抄襲成普遍,不僅包括題材,有時候就連金手指、乃至主角名字都一模一樣。這也一度造成了網文行業內容同質化嚴重。再加上IP鏈影視改編後口碑受挫,以及2018年遊戲行業版號限制,一時間網文行業觸摸到了行業的天花板。

再如2018年的短視頻行業也是抄襲成風,一個段子、舞蹈、笑話、音樂等被上千萬創作者改剪髮布,影響行業的同時造成用戶視覺汙染 ,短視頻內容嚴重同質化。同樣,因為內容低俗等問題,短視頻在2018年過得也是遭監管的生活。這也是為何短視頻平臺長期致力於花巨資扶持UPGC、MCN的原因之一。

談到扶持,2018年音樂和動漫這兩個行業也表現相當強勁——前者音樂行業對原創音樂人的扶持可謂不遺餘力,這主要集中在騰訊音娛和網易雲音樂兩家平臺,不管是資金、資源,還是宣發一體等,都稱得上是全方位、體系化扶持。

而在2018年動漫行業上,扶持卻是另一番景象。因為此前平臺、企業扶持過大、商業開發效率低,導致一些中小平臺資金鍊斷裂,倒閉潮現。於是,動漫平臺對於扶持有所改變。很多平臺不再購買CP,開始轉付費,由用戶和市場來決定作品發展,並將整合資源,給以優質內容更大力度的扶持。

扶持優質、精品、乃至頭部這是當下平臺、企業應對市場需求的正確性策略。哪怕是在叢林和陽光的雙重法則下辛苦生存的直播平臺,也依然是堅持頭、優、精主播扶持策略——因為對於當下疲憊不堪的直播平臺而言,要的已經不是數量,而是質量,是能最快速度催生平臺快速發展的主播。

綜上,因為各種原因,2018年電影、劇集、綜藝、網文等行業表現不一,而對於綜合表現,人們統稱為文娛產業的寒冬。

不過,對於文娛行業寒冬一說,很多行業人士都表示不準確,認為寒冬太過誇大,行業只是階段性的調整,正趨於理性。

讀娛君想說的是,不管是寒冬也好,趨於理性也罷,有項目的就努力把項目做到更好,沒項目的就想辦法拿下項目來做,讓企業真正的動起來。

所以,在新年來臨之際,請大家清零2018,奮鬥2019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