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子女在青春期挑戰父母的權威,應該置之不理還是應該給他一個下馬威?

自強者自立


先釐清,何謂“父母的權威”,何謂“挑戰父母的權威”。按照日常的理解,只有認為自己作為父母就當然地對孩子擁有權威,這種權威是與父母身份掛鉤,而不是與父母自身示範和引導令孩子信服、認同,進而產生的權威。這種所謂的“父母的權威”,其實質就是家長制作風,是對傳統社會的陋習的抱殘守缺,與現時代格格不入。

如果父母的權威不是來自父母自身做得好,令孩子心悅誠服,那麼家長制的權威被青春期的孩子“挑戰”、打破,這是好事,是值得鼓勵的好事,意味著孩子在家長制落後的傳統意識形態家庭教育中還沒有被徹底摧殘。

相對地,父母之於孩子的權威如果是來自父母自身做得好,令孩子信服、認同,那孩子又怎麼會“挑戰”父母的權威呢?

所以,一旦父母感覺到自己的權威被孩子冒犯了,首先要做的,這是唯一正確應該做的,就是反思和檢討自己為什麼會被孩子冒犯?就好比身體染恙,得首先找到、找對導致身體症狀的病因,才能對症下藥,才可能藥到病除。

那麼,置之不理或者給孩子一個下馬威都是“病急亂投醫”,不僅不能改善,反而會雪上加霜,使親子關係愈加地滑入對抗和衝突的泥潭。

道理簡單得就像不吃飯會死一樣沒有任何懸念。置之不理無疑是放縱孩子的冒犯,父母自己默認了無能,給孩子一個示弱的示範;而不分青紅皂白給孩子一個下馬威,通過立威來試圖令孩子馴服(注意措辭,是馴服,不是信服),高概率(仰賴於孩子的特質)會激化親子矛盾,擴大和加深親子衝突的範圍和程度。

那麼該怎麼做?父母只有反思自己為何會被孩子“挑戰權威”,分析找到、找對問題之所在,才好辦。

父母當然應該在孩子面前有“權威”,但應該是建立在孩子信服、認同基礎之上的;即使難以做到令孩子信服,但起碼令孩子信任、接受。後者雖然權威不那麼足(取決於父母的能力),但孩子信任和接受也能使父母說什麼對孩子會有正面的積極影響。否則,孩子壓根兒對父母不信服,不認同,甚至連信任也沒有,也不接受父母,那麼無論父母使多大勁,對青春期孩子恐怕都不會產生積極的影響,反而很可能適得其反。

我在前面文章中曾談到,青春期未必就是孩子的“叛逆期”,如果孩子心悅誠服認同父母的權威,信任父母,那就沒有“叛逆”。

那麼,父母怎樣才能做到令孩子心悅誠服呢?那就需要父母從孩子幼年開始,發現和了解孩子;悅納孩子;支持孩子。而且,加上修飾詞就是,不懷偏見地發現孩子和了解孩子;無條件地悅納孩子的天資稟賦、性向特質;不遺餘力給予孩子成長的充分支持。父母做到這幾點:發現、悅納、支持,孩子當然就能自然而然地接受和認同父母的權威,對父母的教導心悅誠服。這樣家庭的孩子沒有“叛逆期”。

片面強調僅僅作為父母身份的權威呢?青春期的孩子只要不認同,不信任,那麼親子溝通就必然堵塞,孩子不會告訴父母他的想法、煩惱、追求、恐懼……什麼都不會給父母說。這就意味著家庭教育的失控。不僅如此,孩子還會在家庭之外尋找值得信任的社會支持,那麼在父母家長制淫威之下低自尊的孩子就很容易裹挾在朋輩亞文化圈子裡,沉溺於各種高風險的問題行為之中,成為邊緣青少年。


唐映紅


我之所以選擇這個問題來回答,是因為恰好上週有一位讀者跟我吐槽:

我的女兒15歲,從去年開始經常頂撞我,說話做事都很任性,我常常被她氣到半死。尤其最近這半年,她不僅學習成績明顯下降,還沾染了很多以前沒有的壞習慣,比如偷偷化妝,還死纏爛打要去紋身。

多問兩句,她就扔過來一句“你懂什麼”,把我噎個半死。我現在真是很頭疼,完全不知道要怎麼和青春期的孩子溝通。我也知道,這個階段的小孩就是會不服管,可當孩子這樣肆無忌憚地挑戰父母權威時,我到底是應該當作沒看見,還是得給他來個下馬威?

我的意見是,對這個問題,置之不理也不好,給她下馬威也不對。孩子頂撞父母時,大部分父母都會解讀為,這是孩子對父母權威的挑戰,所以,下意識的動作就是要維護自己的權威,一心想把孩子治得服服帖帖。

其實,真正造成親子間隔閡的,是溝通和理解上的鴻溝,而不是“青春期”本身。這個時候,父母的“下馬威”不僅不起作用,甚至還有可能起反作用。父母要看見孩子,看見他們身心發生的巨大變化,以及所承受的壓力。

這個壓力既來自於孩子成長過程中所產生的困惑,包括學業壓力、人際交往等等,也來自成年人的不理解和不認可。雖然一方面孩子表現得極力反抗父母的權威,但另一方面,他們非常渴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甚至大部分時候,他們的叛逆行為本身,就是為了向你證明自己,這時他更需要你在另一個層面的理解和支持。

所以,當孩子犯錯時,不要急於指責和糾正,先專注地聽聽他是怎麼說、怎麼想的。你理解和支持的態度,能夠有效幫孩子的情緒降溫,有助於他的大腦重新恢復清明,也讓他更容易反思自己的錯誤。

你需要給孩子設立必要的規則,但至於孩子會不會遵守,也是取決於你與孩子的交流程度。

對孩子而言,父母的權威是天然存在的,如果你能保持與孩子的親密聯結,持續得到他的信任,你的權威就不會倒塌。相反,如果你一味地蠻力打壓,總是想要按照自己的意志去“改造”孩子,你就會失去孩子的信任。

總之,如果你感覺到你的孩子在挑戰你的權威,你只需好好說話,正常講話,這是很簡單的事,沒那麼複雜。


御風者談育兒


子女在青春期挑戰父母的權威,作為父母的應該置之不理才是最好的。我的兒子在上高中的時候,青春期躁動的性格十分的明顯。有的時候你讓他做什麼事情,他偏偏不照你的意思來做。所以說我看出來,他想在父母們面前表現出自己有自己的權利,自己有自己的人格,所以有的時候可以不再許自己父母的決定,認為頂撞了父母才是男人的一種脾氣。其實對於這樣的青春期的孩子就好對付了。我兒子經常是我讓他去西他就偏去東。所以我就跟他鬥志鬥勇,有的時候看他玩遊戲,我就逗他說,今天不用寫作業,就玩遊戲,咱們得玩兒好了再說。我兒子沒好氣的嗆著,我說我自己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不用你管,隨即把遊戲機很隨意的就扔在沙發上,自己回到屋裡學習了。而且有的時候兒子在上高中,只要在微信裡發出笑臉,就是要錢,所以我就裝作看不見,有的時候他不耐煩了就嘻嘻笑著給我打電話管我要錢。要錢的時候,我會藉機批評他幾句,然後再把錢給他,這樣的話即使花錢讓他安分守己,又讓他乖乖的聽我的話。而且平常沒事的時候我不去招惹,他也不會問他錢夠不夠花,想不想買一些什麼東西啥的,反正我不問,他也不說,這樣的話也省去了許多的事兒和廢話。現在孩子終於走出了青春期,邁入了大學的校園,一個青春有朝氣的年輕人,讓我覺得他的未來真的是很好。我還曾經跟他說過一句話,早起的小鳥兒,一定有飛翔的天空。




伊春美食美客


我二哥家裡有點錢,我侄子就寵的厲害,啥都是他的,有一次就買了點薯片,我哥說給我吃一片嚐嚐,邊說邊把腦袋伸過去想讓人家喂一口,腦袋剛過去,小侄子一拳頭懟眼睛上,七八歲的小男孩打眼睛上,把我哥疼急了。提著兩肩膀就一腳,從沙發這頭踹那邊去了。踹的都傻了,沒哭,就瞪著眼發傻。我和我媽,我嫂子都嚇到了,我哥踹完也有點緊張,但是看看沒事,就從地上又提起來,大聲說,記住了,以後吃的先給長輩吃!

我嫂子,我媽衝過去檢查看看踹壞沒有,也沒咋,沒斷。但是也免不了把我哥罵一頓,意思就是跟孩子較真。

但是就我侄子到現在初中了,是我見過最有禮貌的孩子。別說頂嘴,家裡那幾個長輩面前,絕對知道禮讓,我覺得要教育就趁早,不用天天教育,一次到位就行。


名字不讓改123


“李姥姥話育兒”分享: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家長的確非常頭大。不僅要照顧ta的衣食起居,還要顧及ta的情緒變化和生理變化。日常生活中還要面對ta經常會做出的一些反常的事情。

我家兒子今年12歲,已經到了青春期的階段,現在已經長得又高又壯,像個大男人一樣。除了身體上的變化,心理上的變化也是非常明顯的,經常會做出一些挑戰我和老公權威的事情。



在針對青春期孩子一系列變化的時候,家長朋友們應當如何處理呢?首先我們要了解青春期會出現的一些特徵:

【1】有了自我的意識,希望大家都肯定自己

在孩子到了青春期以後,非常注重自己的外表,喜歡穿衣打扮,開始愛照鏡子,注意自己的皮膚、衣著品位等等。

開始關注自己的學習成績以及自己的能力,希望自己的學習成績能夠快速提高,並且希望別人能夠認可自己的能力。

在這個階段的孩子比較敏感,所以一定要及時的肯定孩子取得的微小成就,這樣才能夠緩解家庭關係的矛盾升級。



【2】有很強的自尊心,希望大家都尊重自己

在青春期的孩子有非常強的自尊心,希望得到家長的肯定和表揚,也希望別人能夠尊重自己的喜好。如果受到批評和懲罰的時候,就會感覺無法接受,或是情緒出現較大的波動,容易產生較強的挫敗感。

在這個階段的家長,需要家長改變對孩子的態度,及時調整對孩子說話的語氣,和孩子說話要像和大人一樣溝通。千萬別再把這個時候的孩子看作三歲的小朋友了。

【3】有了很多的煩惱,希望大家都體諒自己

在青春期的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的心事和煩惱,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比較容易有孤獨、壓抑的情況,情緒無法發洩,而且穩定性較差。

雖然他們希望和別人相處愉快,卻總是找不到合適的相處方法。表現為容易和父母產生口角,容易和同伴發生矛盾,容易在公眾面前損失個人的形象而煩惱萬分。



【4】有了交友的慾望,希望大家都成為朋友

在青春期的孩子希望和同齡人一起交流,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總是和他們有聊不完的話題,感覺和父母沒有什麼好聊的,如果父母對自己的約束較多,更是會反感,而且不願意和父母多說話。

在這一階段也有了朦朧的情感,對於異性也會有很多好感的情緒出現。家長朋友們也要淡定處理,千萬不要過於緊張和敏感,如果一味的干涉過多可能很多時候會成為早戀的促成者。

【5】做事容易衝動,希望大家能給機會改正

在青春期的孩子處於熱血方剛的狀態,所以做事情的時候容易不加考慮,脫口而出或是比較有衝勁,在這種狀況下往往會有一些無法彌補的後果。

其實他們在做過之後也會非常懊惱,在這種情況下一定要給孩子改正的機會,千萬不要一味的責罵,有時候可能他也非常懊悔。



通過分享了青春期孩子的以上特點,不難看出孩子在青春期的一些發展過程中,就容易會和父母產生矛盾,如果父母不能理解孩子的情緒變化,就會和父母加以抗爭,挑戰父母的權威。那麼面對孩子的挑戰,我們應當如何去應對呢?

【1】告訴孩子底線和原則,不嘮叨

青春期的孩子最怕父母嘮叨,一件事情我們說過一次就及時閉嘴,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嘮嘮叨叨的,讓孩子有厭煩的情緒。孩子們會聽到我們所說的話,只是他們去不去執行而已。

作為父母,我們只要告訴孩子違背一些原則或是觸碰一些底線時,他們要承擔的後果,讓孩子提前做好心理準備即可。



【2】尊重孩子想法和行為,多肯定

在孩子青春期會出現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或是會想學一些奇怪的興趣,這些都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情況,作為家長我們要多尊重孩子的想法,多給予及時的肯定。

比如有些孩子的青春期的時候突然想起學滑板,可能只是一時的興起,家長千萬不要一味的制止,只會讓孩子更加叛逆。我們只要告訴孩子學滑板需要長期的練習,可能會造成身體的一些影響和傷害,讓孩子提前做好準備即可,相信孩子自己有判斷的能力。

【3】和孩子換位思考,多體諒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青春期是必經的階段。我們作為父母其實也是從青春期過來的,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我們在青春期的時候一味的被父母管制或是整天的批評,我們會是什麼樣的心情呢?

所以多和孩子換位思考,多體諒孩子產生某些想法的原因,相信在家庭中也會和孩子和諧相處。等孩子長大了,過了青春期,相信孩子也會了解父母當初的苦心。



【4】控制自己的情緒,多包容

家長在孩子青春期的時候,往往也會比較緊張,總是怕和孩子產生一些矛盾,總是害怕孩子誤入歧途。有時候情緒也不易控制,往往就會和孩子“針尖對麥芒”,這樣的情況下在家庭中產生的一些矛盾也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家長作為成年人最好能夠適當的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緒,在和孩子發生衝突的時候最好先冷靜一下,等情緒平復了再和孩子坐下來溝通事情的利弊。

【5】及時瞭解孩子的變化,早提醒

在青春期的孩子情緒變化較大,經常也會有一些出格的事情發生。所以作為家長一定要多瞭解孩子的變化,多和孩子的老師、朋友溝通一下孩子的情況,瞭解到孩子的變化,對孩子適當的提醒,防患於未然。

最近熱播的電影《少年的你》就是因為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關愛缺失,而造成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出現一些不可逆轉的悲劇。想要避免類似情況的發生,就要多關注孩子的成長,這才是父母幫助孩子健康成長的必要做法。



通過以上的分享,我們作為家長要了解在孩子青春期的時候,情感特徵和身體變化,多和孩子換位思考,採取合理有效的方法和孩子進行溝通。而不是一味的給孩子下馬威或是打罵一頓,這樣的做法往往會讓孩子更加反叛,起不到積極有效的作用。

當然如果置之不理、任其發展,可能孩子也會誤入歧途,這樣也不是家長應該採取的做法。還是要多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適當的進行引導,告訴孩子底線和原則,讓孩子知道正確的做法如何,這樣才是陪伴青春期孩子成長的正確方法。

關注:李姥姥話育兒,每天更新育兒乾貨,分享帶娃妙招,與您一起攜手育兒路!

李姥姥話育兒


兒子高考超重點線五分,被省內一所高校錄取。放假歸家後,就有了題主說的感覺。問什麼,都說,你不懂。我的形象確實需要重塑。有天晚上,他到同學家住宿,我從他行李中。找出本《心理學》。我用了各種記憶絕招。大體上記住了裡邊的內容。特別是弗洛伊德理論的精彩部份。我用背誦來打底。我把書悄悄的放回原處。第二天晚上吃飯時。老伴也打聽,在學校的情況,和學那些知識。還是那句話。你們不懂。我說,你說說看。也許能幫上忙。兒子說:心理學。你們懂嗎?我從定義。到精彩章節。又加上一些個人觀點。把兒子驚呆了。有一種不認識的感覺。我的形象又一次昇華。心理得到極大滿足。友們,不妨一拭。屢拭屢爽歪歪。


和光同塵56519696


之前特別留意了李玫瑾老師一段關於如何應對孩子青春期的講解


其中提到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會挑戰家長的權威,完全看不上家長,其實就是為了惹家長不高興,當他們看到家長勃然大怒的時候他們心裡是很開心的,因為他們得逞了。這時候家長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如果覺得孩子做的不妥是需要提醒的,但是點到為止,我記得力老師還示範說:“孩子我覺得你這件事做得不妥,你說呢,你自己看著辦吧”說白了就是不給孩子發飆的機會,既然他覺得自己強大了,誰都不服氣了,那就給他空間。最不贊成的做法就是跟孩子往死裡扛,甚至動武。


我身邊最好的例子是我姑姑,我弟高二的時候抽菸被我姑發現了,我姑把我弟叫出來,說給我一根兒吧,我弟把煙遞過去,我姑說我上次抽菸還是我爸去世的時候,那會兒太他媽難受了,然後接著說其實我覺得男人抽菸挺帥的,也沒說抽菸的都得肺癌死了,想抽就抽吧,這都不是什麼大事兒,但我覺得你沒必要跟家裡遮遮掩掩的,以後什麼事都別藏著掖著,家裡就是幫你解決問題的地方。我弟跟我姑嘮了好多心裡話,然後青春期基本上就順利通過了。


還有看過一個外國的故事,說孩子跟媽媽吼,媽媽說太好了,我終於等到你反駁我了,我的兒子終於長大了,成男子漢了,我盼了好久了,然後孩子看自己叛逆媽媽還挺高興,覺得沒意思就不叛逆了。


一久夏


青春期,也叫叛逆期,既然是孩子成長中的特殊時期,做父母的當然應該特殊對待。

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識增強,由此帶來的最顯著的性格特徵就是好和父母對著幹。這種行為,是不自覺的,並非是有意的,有時是孩子自己難以控制的。

因此,這個時期,孩子更需要爸媽的關懷,只是關懷的方式要與過去不同。

首先,要理解包容孩子。萬萬不可把孩子的反常行為視為挑戰自己的權威,從而和孩子較起勁來,其結果就會越來越糟,孩子愈發叛逆,有的甚至造成心理問題,後悔莫及。

其次,要關心幫助孩子。孩子能否順利度過青春期,家長負有重大責任。做父母的首先要細心觀察孩子性情上的變化,是變得沉默了,還是變得易衝動了,等等。然後,對症下藥,給予必要的關心幫助。不過,這種關心幫助,不同於對待小孩子,要尊重他,不可做得太膩,更不可大張旗鼓,最好是讓孩子不太知覺,在悄無聲息中進行。

第三,要共同學習。可和孩子一起到書店,或亞馬遜等網上書店中,選本有關青春期的書去閱讀。要選適合孩子讀的,也要選本適合家長讀的。孩子瞭解了自己,自然會調整自己。家長了解了孩子,自然會正確對待孩子。這樣,孩子和家長一起努力,就能順利度過青春期,並且也能增強親子情。

鑑於以上,對待青春期的孩子,置之不理和給下馬威,都是不妥當的。


教育經典擷粹


根據埃裡克森的理論,青春期的孩子正在面臨著一個危機,那就是“角色混亂”,只有克服了角色混亂,才能形成“自我同一性”,才能確立我是誰,才能找到人生的方向。埃裡克森從沒用“叛逆”這個詞來描述青春期的孩子,因為只有站在成人的角度和主流的社會價值評判體系下,才覺得青春期孩子是“叛逆”的。但站在青春期孩子自我發展的角度,這就不叫“叛逆”,這不過是青春期孩子內心混論、煩躁、緊張和迷茫的外在體現,這也是一種自我需要,更是一種自我保護。

所以,在接下來的文章中,大多情況下,我將不再使用“叛逆”一詞,取而代之的是埃裡克森所說的“混亂”。“混亂”是成長必經的常規化的危機,使用這個詞能夠大大減少對青春期孩子的偏見和成人的自我中心,而增加一份對他們的理解。下面,我依據埃裡克森關於青春期孩子對同一性追求的理論,給各位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提供一些建議。

1、理解孩子的混亂

青春期的孩子常常生活在各種混論之中,深受各方面的矛盾和衝突,諸如身體緊張,自我焦慮,群體恐懼。有時對未來充滿希望,有時又不知該去向何方;有時極其自我肯定,有時又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有時積極奮進,有時消極怠慢;有時依賴權威,而有時又不知道該相信誰;他們對未來將要從事什麼職業、找什麼樣的伴侶、會獲得什麼樣的成就以及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一片迷茫,有時甚至對自己的性別也會產生懷疑。

他們一方面深受混亂的折磨,另一方面又壓抑著巨大能量。當青春期所特有的衝動、熱忱、激情、勇氣遲遲找不到安放的場所,他們就瘋狂地運動,以此來作為發洩的途徑。他們不知道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所以就追星,崇拜偶像,快樂著偶像的快樂,悲傷著偶像的悲傷,似乎偶像就是自己,自己也就是偶像,他們用這種方式進行自我認同。青春期孩子談戀愛,也不過是想通過另一個人認同自己、確立自己。每天出門照鏡子,過分注重自我形象,正是他們自我懷疑的體現,他們需要通過鏡子中的自己一遍遍確立“我就是我”,這就像當你鞋子不合腳的時候,你才會過分注意到你的腳一樣。

他們需要完成整合,形成自我認同,這是人生成長路上最大的攔路虎,在這一場混亂的戰鬥中,自我必須獲勝,只有這樣才能平息混論和騷動,形成自我同一性。正如埃裡克森所說:“人以吃驚的力量抵抗社會環境。在人類社會的叢林中,沒有同一性的感覺,就沒有自身的存在,所以,他寧可做一個壞人,或乾脆死人般地活著,也不願做不倫不類的人,他自由地選擇這一切。”

當青春期的孩子無法通過正當途徑形成自我整合的時候,就會拉幫結派,加入校園黑社會,發生鬥毆打架或者犯罪等事情。因為,他必須獲得一種自我的存在感。

在成人看來,他們有一種極端的固執,聽不進去父母的道理,也不管未來會怎樣,執拗地選擇著自己的選擇,忠誠著自己的忠誠。“忠誠”正是埃裡克森所說的,青春期孩子需要獲得的品質,但這種品質在剛開始的時候的確是完全不管對錯好壞的,就像埃裡克森對“忠誠”這個詞所作出的解釋——“不顧價值系統的必然矛盾,而堅持自己確認的同一性的能力。”因為,他們如果不忠誠,就無法堅持已經認同的自己,哪怕這個自己是為社會所不容,也好過沒有自己。

我們需要充分理解青春期的孩子,只有理解了青春期的孩子,才能共情他們,和他們站在同一邊,進行平等對話。

2、建立平等的姿態

父母之所以要和孩子建立平等的對話姿態,一方面是因為孩子長大了,更重要的是孩子有了很強的“成人感”,即便還沒有達到成人的成熟狀態;另一方面,只有平等的姿態,才會讓青春期孩子通過父母感覺到自我被尊重,這會幫助孩子構建對自己的認識,父母的平等姿態,就是孩子觀照自己的另一面鏡子。

但是,我見到的父母常常處於兩個極端,要麼過於控制、打壓,要麼小心翼翼,畏首畏尾,生怕自己那句話不對又衝撞到了孩子。這都不是平等,平等是一種姿態,這種姿態讓對話雙方都能感覺到自己被尊重,哪怕是相互爭吵也無妨。而控制或者退縮都是不尊重青春期孩子的表現,控制會讓青春期孩子覺得自己的“長大成人”沒有得到父母應有的尊重,這隻會引起孩子對父母的對抗,而對抗則是為了守住自己的立場。

父母的退縮和小心翼翼,只會讓孩子覺得父母在給自己耍花招、討好自己,而這在孩子眼中就是父母在變著法兒控制自己。更重要的是,父母對青春期孩子的這種討好和退縮就如同對小孩子的哄騙和誘惑,只會讓青春期孩子和父母更疏遠。

3、切忌只盯著成績

不論控制也好,討好也罷,父母和青春期孩子的對抗焦點,就是孩子的學習成績。當父母感覺到孩子的變化、反常、混亂的心理狀態時,父母首先擔心的是影響學習。這就像一個員工因為重感冒住院而請假時,老闆卻感嘆一句“呀,那你的工作怎麼辦!”如果你和孩子的關係是老闆和員工的關係,我想孩子早把你辭退了。

前面我們已經說了,青春期孩子正在經歷各種混亂、煎熬,他需要通過自己的方式形成自我同一性。這就像一個心事重重、夜夜失眠的人,第二天肯定是沒法集中注意力在工作上的,我們與其指責他沒有好好工作,還不如想辦法減輕他內心的衝突和憂慮。

或許,你會告訴孩子“只要你好好學習,以後就會……”這話你相信嗎?如果放在10年前,你這樣的邏輯還有道理,但現在這樣的邏輯很靠不住,因為社會變得多樣和不確定。如果孩子正忍受著混論的折磨,而你卻跟他談學習,那就如同你閨蜜找你傾訴家庭不睦,你卻告訴她要好好工作掙錢。這樣做,只會把你推向孩子的敵對面,你也不可能獲得和孩子對話的資格,更重要的是,你失去了幫助孩子構建自我同一性的機會。

4、參與孩子的探索

你可以把在你眼中的所有“叛逆”行為看做是孩子對自我的“堅持”和“探索”。如果你想幫助孩子,不是去打壓孩子的“堅持”和“探索”,而是充分參與進去,和孩子積極討論。比如,和孩子一起探討他的偶像,或許你會發現偶像身上的某些特徵正是孩子對自己的期許;和孩子一起探討他所參與的小團體,聽聽孩子所堅持的價值理念以及從那些他所堅持的價值理念中獲得的自我認同。

但遺憾的是,很多父母失去了參與青春期孩子對自我探索的機會,同時也就失去了幫助孩子的機會。因為很多父母總是把自己置於孩子的敵對面,一方面是因為父母不瞭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狀況,另一方面是父母的眼中只有學習成績,總是固執地堅持著自己認為的是非對錯和價值標準。

如果你可以做到不只盯著孩子的學習成績,而是關注孩子的心理感受和其他事情,那麼你就有機會獲得和孩子平等對話的資格。如果你真有這樣的對話機會,千萬不要因為孩子跟你探討了一些和你的價值觀相沖突的事情就又搬出父母的權威去管教孩子,我認為正確的做法是通過和孩子的充分探討來影響孩子,當然前提是你的言論是有邏輯的、有智慧的和有啟發性的,這將會對孩子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尤其是當孩子處於這種混亂狀態時,更需要有智慧的成人的認同、理解和指導。

5、找到人生的方向

只有形成了完整的自我同一性,或者構建起了一套穩定的價值體系、形成了穩定的人格和對人生的追求和想象,一個人才能真正成為自己。

有很多青春期的孩子,可能並不會經歷我前面所說的那樣的混亂,因為他們完全按照父母的要求、指示和期望前行。要麼他們沒有“我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我未來要從事什麼樣的工作以及我將去向何方”這樣的糾結和疑問,要麼就是他們覺得這些問題與自己無關。

埃裡克森的追隨者瑪西亞是繼埃裡克森之後同一性研究的集大成者,他把我剛才所描述的這兩種情況稱作“同一性早閉”和“同一性彌散”。這在父母眼中可能是好事,因為這樣的孩子不會“叛逆”,但對於一個人的一生來說,這樣的孩子終將為自己不能成其為自己而買單——家庭的衝突,人生的迷茫,自我困惑終將會來,出來混,欠下的債,遲早是要還的,當中年危機襲來的時候,或許將會是比青春期更混亂更猛烈的一場暴風雨。

瑪西亞認為,青少年追求的自我同一性就是進行各種可能的探索,然後對自己的社會角色、理想等作出承諾。換句話說,形成自我同一性,就是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方向,這是每個人都必須要做的一件事,只有這樣,你才能成為你自己,你才能感覺到自我價值,你才能追逐到人生的意義。


起知


大家好✈️,我是小飛🚀:

今天為各位說下針對青春期的孩子,家長應該怎麼教育。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孩子的青春期

青春期——指青少年生理發育與心理發展急劇變化的主要時期,是童年時期向成年人過渡的重要時期,同時也是人生觀和世界觀逐步形成的關鍵時期。

在國內,我們把12∼18歲這一年齡段看作是青春期。青春期是人體生長髮育的第二個高峰期,外表慢慢變得成熟,隨之而來的是生理上發生的巨大變化,身高、體重迅速增長,各臟器如心、肺、肝臟功能日趨成熟,慢慢各項指標將成長到或接近到成人標準。

以下我們列舉一下,孩子到了青春期都會有一些什麼表現:

1. 伴隨著身體心理的逐漸成熟,孩子們會隨之產生的想要戀愛心理特徵。在這個發育迅速的階段,孩子們會情不自禁的對身邊的所接觸到的異性朋友產生特殊的好感,從而產生戀愛的心理,家長們需要有效的進行教育。

2. 到了青春期的孩子常會出現厭學的表現,在這本就是容易焦慮的時期,加上來自家庭、學校和人際關係等多種外界因素的影響,逐漸的就對學習產生了異常的排斥和牴觸。並伴隨著出現一定的煩躁與無力,而這時,作為家長則應該教會孩子如何冷靜下來,安靜的學習,這樣才會有效減緩孩子的焦慮。

3. 到了青春期的孩子,時常會渴望獨立,去享受——《成人感》。所以在平常處理問題時,總認為自己才是對的,容易片面、固執己見,不願意聽取身邊人(包括父母親人)的教導。因此和父母之間的關係會進一步惡化,時常發生爭吵,伴隨著會不尊重父母,有時更會惡言相向。這樣的情況就需要父母也冷靜下來,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教導。

4. 同樣在這個階段,孩子會逐漸清晰的思考和設定自己的人生目標理想,想追求真理,同樣也很容易脫離現實,沉迷於幻想,導致總是會感到迷茫,這種時候就更是需要家長們的開導了。

5. 同時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大多數會有一個嚴重的問題,他們時常會感到《孤獨》,處於這個時期的孩子非常渴望獲得交際,但也是最孤獨的時候,總覺得自己是一個人,沒有人正真的去了解過他們。隨著時間的加長會變得陰鬱、自卑。作為家長在這個時候,最應該做的就是經常陪伴孩子,給他們帶去溫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