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二戰結束後,全世界慶祝日本投降,為何數萬韓國人自殺?

任性的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日本人宣佈投降之後,全世界都一片歡呼,日本人在戰爭時期不僅僅是給中國人民帶來了無盡的苦難,更是給世界人民帶來了無盡的苦難,因為日本人在戰爭時期將戰線拉的太長,有不少國家都受過日本的迫害,當日本人正式宣佈投降的時候,許多國家的人民都歡呼雀躍,不過關於日本投降這件事,有人歡喜有人憂。

那麼有人要問了,憂的是誰呢?首先第一個肯定就是日本人,受過軍國主義思想的軍人,在得知天皇宣佈投降之後都不敢相信這個事實,紛紛表示要死戰到底,絕對不投降。日本的民眾在得知投降之後,也都紛紛落淚。

根據調查來看,日本宣佈投降之後,其實日本人大多數都是非常高興的,日本統治階級的洗腦的確成功,日本人也願意為了聖戰付出一切,一直畫大餅肯定是不行的,在戰爭後期的時候日本國民可是窮的連飯都吃不上,家裡的一切都要奉獻出去,就連還沒成年的小男孩們,都要紛紛拿起武器上戰場。

日本人也是人,長此以往他們也不想繼續戰爭,所以當他們聽到天皇說投降的時候,很多人內心都是很開心的,中國歷史上有句老話叫做,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他們的底層民眾也不願意一直過那樣的生活。日本投降之後,日本人只傷心了一段時間,但是韓國不一樣,韓國人得知這個消息可是哭爹喊孃的,甚至有無數年輕人選擇自殺。

這件事說來挺諷刺的,日本人當年將韓國給侵佔之後,一直在不停的給該國人民洗腦,小孩子們從小學日語,接受日本文化,如果是優秀的,還可以賜給他們一個日本名字,並且可以去日本進行學習,這樣長期的洗腦就導致出現了這樣一個問題,很多韓國人認為自己是日本國的韓國國民。

毫無疑問,日本人佔領韓國之後的洗腦是非常成功的,在當時的歷史中,韓國人以有個日本名字為傲,當日本人在戰場上人手不足的時候,韓國年輕人自願上戰場,為日本出一份力。他們想成為日本人,當然也只有立了大功的韓國人才可以有日本身份,為了日本,韓國人可以付出一切,所以當韓國人知道日本投降之後,紛紛落淚,根據記載自殺的至少超過了三萬人。

有趣的是,當時有位美國記者在韓國記載下了他們悲傷的時刻,他對外宣稱,難以想象當時韓國的場景,一個國家被侵略之後,能夠被洗腦成那樣,實在是太過可怕。當然這段歷史,韓國人現在是壓根不承認的。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對於日本侵華戰爭每個中國人應該都是銘記於心的,畢竟那是一件慘痛且對於日本是不可饒恕的事情。但是如果要說日軍是侵華的首要戰犯,那麼韓國就是次要的戰犯。因為在250萬的侵華日軍中,韓國士兵有160萬,歷史上的東京大審判,韓國有148人被定為是乙級戰犯,所以韓國其實也是侵華的參與者。

在漫長的上千年的歲月裡,東亞的官方文化基本上都是以中國的儒家文化為根基,以中國的文字為主體。日本明治維新後,迅速崛起。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結束後,日本取得了對韓國的控制權。日軍侵佔了韓國並且逼迫當時的韓國皇帝簽訂了《韓日合併條約》,至此韓國正式成為了日本的一個附屬國。成為了附屬國的代價就是任人擺佈,而這些統治國知道,想要征服一個民族單單靠霸佔土地是根本行不通的,所以當時的日本想征服韓國人的思想從而達到徹底征服這個民族。為了同化韓國,學日本禮節。隨後在韓國發動了一場“皇民化運動”,其實質就是讓韓國人變成日本天皇的子民。

日本鼓勵韓國人去日本留學,精英回國後可擔任高級職務。經過35年統治,歷經兩代人,都在"皇民"的教育下長大,而日本帝國又是強國,這種情況下,年輕的韓國人,即使被當成二等公民,也把自己當日本人了,並引以為傲。本來也是受害者的韓國人,在這種教育下成為日本殖民的工具,為虎作倀,他們已經從心裡完成了從朝鮮人向日本人的轉變,那麼“天祖國”日本宣佈戰敗投降,他們心中的感受可能與日真正的日本人毫無二致。

日本從文化上開始奴化韓國民眾,使他們從骨子裡都認為自己是日本天皇的臣民,因此,在日本天皇宣佈投降時,韓國的人民得知日本戰敗,全部都非常的悲傷,有的甚至被傷過度,不少韓國人與日本頑固派一樣,悲痛欲絕,甚至選擇了自殺。根據記載,有數萬人直接自殺。如今的韓國早就不認這段歷史,可是這個場景被當時許多的外國人記錄了下來,比如有位美國人就公開說,自己當時經歷了這些,難以理解韓國人的想法以及做法。但是其實。日本投降之際有大量韓國人為軍國主義的失敗而殉葬,一點也不奇怪!




月光喑啞


這事兒是真的,日本戰敗的消息傳到韓國,當時很多人完全接受不了這個事實。沒有慶祝,沒有歡呼,反而是很多韓國人跪在地上痛哭,還有10萬韓國人選擇自殺。

當時一位美國記者看到這個情形說:“我這是到了什麼地方?這是一個怎樣的國家啊。在這裡我看不到一絲被解放的高興氣息,卻猶如置身在日本一樣,到處都是哀嚎和自殺。”

你說日本投降是個好事兒,你是被殖民者,該高興才對,為啥這麼幹?

話說甲午中日戰爭之後,1894年,日本就取得了韓國的控制權,到了1910年,日本軍隊包圍漢城皇宮,強迫韓國認同《日韓合併條約》,名義上來說,這時候韓國正式淪為殖民地。

此後,日本開始推行殖民教育,向韓國傳授日本的文化和思想,教韓國人學日文,學日本禮節,讓他們成為天皇的子民,慢慢的,這種教育見了成效,很多韓國人從思想上成為了日本天皇的子民。

他們以使用日本名字為自豪,據說到二戰結束的時候,幾乎每一個韓國人都有一個日本名字。

不僅如此,他們還直接參加日本的侵略戰爭,二戰亞洲戰場日本投入了180萬軍隊,其中韓國人達到了42萬!

再說說現在身陷牢獄的朴槿惠,他的父親名叫朴正熙,也叫高木正雄。朴正熙在日本軍官學校學習過,之後還到了日本關東軍擔任軍官。

日本的殖民統治,讓大量韓國人把自己當成日本人,知道他們的天皇宣佈投降,這些人哭的比日本人都慘,據說有超過10萬人自殺!

這就是日本殖民統治的可怕之處,消滅文化,就會淪落到這種地步。


七追風


二戰中,中國湧現出了不少“漢奸”、蘇聯誕生了大量“俄奸”、歐洲有“法奸”、“波奸”等等,朝鮮半島的“韓奸”、東南亞的“緬奸”也層出不窮。

中國的漢奸,比如川島芳子這種,最終被國民政府進行了公審,處以死刑;“俄奸”一部分直接槍斃,剩下的扔到西伯利亞勞改營裡勞動至死;法奸細被當眾扒光、剪髮、遊街等等.....所以,與侵略者合作的下場,往往是死路一條,就算不選擇自裁,也沒什麼活路可走。

然而,總也有特例,緬甸的昂山將軍和朝鮮的高木正雄,這二位不但沒有受到審判,甚至還成了“國父”級的領袖人物。

先說現任緬甸領導人昂山素季的爸爸——昂山將軍(下圖)


上世紀40年代初,日本挺進東南亞,高呼要建立一個大東亞共榮圈,趕走西方殖民者,讓亞洲人解放亞洲人。

果不其然,這個口號真的打動了不少人,東南亞殖民地國家湧現出了不少“聯日抗英”、“聯日抗美”、“聯日抗法”的隊伍。

此時的緬甸,27歲的昂山將軍決定“聯日抗英”。

昂山由此成了日本侵略者的積極合作對象,開始和日本鬼子並肩打咱們的中國遠征軍。

因為表現突出,1943年,昂山還應日本政府的邀請,赴東京拜見了日本天皇,被天皇授予三級日升勳章和中等綬帶。同年,昂山被日軍提升為少將——“昂山將軍”頭銜由此得名。

昂山將軍的確有過人之處,非常能審時度勢。日本投降前五個月,他做出了拯救自己和整個緬軍的決定,轉換政策——聯英抗日。

1945年3月,昂山正式宣佈起義,命令全體緬甸國民軍打倒日本侵略者,跳出了日本這條即將沉沒的破船。

結果,昂山將軍將不但沒有被定義成“緬奸”和法西斯“戰犯”,上軍事法庭;反而藉助盟軍的力量最終成功建國,實現了民族獨立,成了萬人敬仰的的緬甸國父。

看到這,是不是真替2018年被提名諾貝爾和平獎的昂山素季阿姨長吁一口氣????

咱們回頭看高木正雄,對,他就是朴槿惠的爸爸——朴正熙,在1945年9月之前的名字。

這個說來話長。

自19世紀末甲午戰爭之後,日本佔領了朝鮮半島和咱們的臺灣島,使出渾身解數讓殖民地人民效忠於日本天皇,開始扼殺韓國和中國臺灣省的傳統文化,對當地人民實行奴化教育。

長期的同化政策效果非常顯著,甚至延續到了當今的21世紀。

就拿咱們臺灣省舉例子,現在臺灣歷史教科書對被日本殖民的那段時期不乏溢美之詞,民進黨多次表示“臺日親如一家”;還有這個越老越精神的巖裡政男(下圖),對,他就是李-登-輝。

再看朝鮮半島,

1910年,日本人包圍漢城皇宮,強迫皇帝李垢簽訂《韓日合併條約》(甲午戰爭後,清朝勢力退出朝鮮半島,日本人扶植朝鮮國王李熙成立了“大韓帝國”,李熙自稱皇帝,以表示不再是中國的屬國,所以,叫皇帝沒錯)韓國亡國。之後,日本在韓國大刀闊斧的強行推廣“皇民化運動”,搞"創氏改名",每個韓國人,可保留原來的姓氏,但必須起個日本名字,上學、就業、辦各種證件執照都要用日本名字。

同時,強制朝鮮半島的青少年接受日式教育,強迫他們說日語,把朝鮮的文化傳統貶斥為“低劣的文化”;從幼兒時期就給他們灌輸軍國主義和日本武士道精神;鼓勵朝鮮學生去日本留學,留學結束後,再幫助日本管理半島;還大量徵召朝鮮青壯年作為日本士兵上戰場,當然多數是最底層的士兵,充當炮灰,但是也不乏“日本化”的成功人士,比如,前文提及的高木正雄。


1940年代,高木正雄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東京的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攻讀本科。1944年畢業後,先後到關東軍和滿洲國軍擔任尉官。期間,高木正雄曾寫血書給日本上級,稱:“我身為日本人,以精神與氣概,義勇奉公,一死報國的決心報名當軍官。”這段“佳話”還被登報做了“日韓親善”的典範(下圖)。

他的老師評價道:“高木雖然是半島出身,但精神卻完全是日本人。像高木這樣效忠天皇陛下的人,就是在日本人當中也是罕見的。”

然而,在關東軍潰散之際,日本人高木正雄找準時機,喬裝打扮混入了中國軍隊,變回了朝鮮難民朴正熙,1946被遣返回韓國,之後走上了他人生的巔峰.........

不可迴避的是,在日本殖民統治的近半個世紀裡,已經歷經了兩代人。所以,到日本投降時,基本上50歲以下的朝鮮人,都是在"皇民教育“下長大的,每天早晨都是在效忠天皇的廣播中起床,上班上學的都需要在開始一天的學習、工作前,宣示向“天皇”表忠心。時間長了,無法避免的讓很多朝鮮人成了日本忠誠的“皇民”,發自內心的把自己看成了“日本人”。

甚至連“大韓帝國”的皇太子的李垠(下圖),從小“被留學”日本,成年後,被安排穿著日本軍裝和日本女人結婚(類似中國的溥傑與嵯峨浩)。

1938年,日本在朝鮮半島開始實施新的志願兵役制度。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前線吃緊,遂又改為強徵兵役制度,即,“抓壯丁”。據史料記載,大約有61萬多韓國人被徵用,其中24萬人編入日本陸海軍,另外還徵用了86萬多韓國勞工。此外在偽滿洲國軍中服役的韓國人還有38萬多人。東京審判以後,韓國籍的乙級戰犯就有148人,其中23人被判處死刑。南京大屠殺中的也不乏朝鮮裔日本兵的身影。

(下圖,韓國電影《登陸之日》,就是根據真實歷史改變的,描述韓國人被“抓壯丁”後,與熟識的日本軍官一起參加了關東軍對峙蘇聯的諾門坎戰役,戰敗後成了戰俘,在西伯利亞各種被虐;後又被抓入蘇軍,以蘇軍身份對抗德軍,又被德軍俘虜,抓了壯丁,扔到德軍諾曼底的“東方營”,以德軍身份參加了對抗盟軍的諾曼底登陸戰。)下圖,電影原型,德軍“東方營”中的亞洲面孔。美國大兵一打聽,這些人的經歷可是不得了——朝鮮人先後被日本人、蘇聯人、德國人三次“抓壯丁”,一路從太平洋沿岸抓到了大西洋沿岸。


再回到東亞,日本在咱們中國的“偽滿州國”,也更傾向於信賴朝鮮人,授權朝鮮人用棍棒管理中國人,這些人被往往稱為“二鬼子”。半島人憑著自己“日本皇民”的身份,在中國東北竟成了一般中國人都不敢頂撞的“特權階級”。

因此,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失敗,無疑給諸多認賊作父的半島人當頭一棒——他們畢生所信奉的日本天皇走下了神壇,所謂的精神寄託已經垮掉。在他們眼中,自己就是日本人,日本的戰敗就是自己國家的失敗。結果有些人無法接受現實,心灰意冷選擇自殺;也有的因在戰爭中欠下血債,畏罪自殺。

這種場面,類似於德國柏林戰役中的情形,與蘇聯紅軍死戰到最後一刻的多是由外籍人士組成的武裝黨衛隊SS志願師(SS-Freiwilligen-Division)。

在大批德軍成建制的投降時,這些外籍軍團卻沒有了退路,不管向誰投降都是死,作為叛徒,自己的國家也回不去了,加上所謂的堅定的信仰,所以寧可戰死也不投降。死戰的結果是,在大概三個星期的柏林戰役中,蘇聯紅軍軍傷亡了30多萬人,幾乎每8個蘇軍士兵就有一個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本人文章一律原創,拒絕他人抄襲、轉載,如遇到類似“白鹿野史”這種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訴到底!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在美軍密蘇里號戰列艦上正式簽署投降書,標誌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隨著二戰結束的消息傳向世界,世界人民歡呼雀躍,紛紛慶祝和平的到來。

(日本宣佈投降)

但凡事都有例外,在日本宣佈投降之後,卻有不少韓國人自殺,這是怎麼回事呢?

實際上,在日本天皇宣佈投降之前,日本軍中就已經有不少人知道了這一消息。但不少軍國主義極端分子,卻無法接受這一事實。其中一部分人,曾在8月14日發動過政變。他們計劃衝入天皇的宮殿,銷燬錄好的《終戰詔書》,抗爭到底。不過,他們最終失敗了。

計劃失敗的極端分子們,紛紛選擇自殺。他們信奉的武士道精神,不允許他們遭受投降的恥辱。也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少韓國人也以同樣的原因選擇了自殺。

那麼,明明是武士道精神是日本的,韓國人怎麼會以同樣的原因自殺呢?

要搞清這個問題,就要從兩國近代的恩怨說起。

一直以來,日本和韓國都是隔海相望的鄰國,在歷史上有過許多次紛爭。

(講究武士道精神的日本人)

1868年,日本實行“明治維新”,從而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但那時的韓國,還處在朝鮮王朝的封建統治之下。

國力急速提升的日本,不甘於偏居一隅,他們想要擴張領土,首先就瞧上了朝鮮半島的土地。他們計劃在佔領半島後,以之為跳板,進而達到侵略中國的目的,這就是著名的“大陸政策”。

日本先在1876年強迫朝鮮簽訂了《江華條約》,後來又通過1894年的甲午戰爭和1904年的日俄戰爭,先後將清朝和俄國勢力驅逐出了朝鮮半島。

在日本不斷清剿其他外國勢力的過程中,朝鮮王朝也在1897年將國號改為了“大韓帝國”。

實際上,日本想要吞併朝鮮半島的野心,一刻也沒有消停過。在日俄戰爭中,日本就曾經強迫大韓帝國政府簽訂了《日韓議定書》,讓韓國必須協同日本共同對俄國作戰。之後,日本又在《日韓新協約》中,將日本人以財政顧問和外交顧問的身份,安插到韓國政府中。

在侵略計劃初步奏效之後,日本在隨後的幾年中愈加囂張,不僅剝奪了韓國外交權,更是設置了韓國統監府,讓韓國被迫被日本所保護。

到了1907年,日本甚至剝奪了韓國的司法權,解散了大韓帝國軍。可以說,日本在吞併韓國的道路上,步步為營,一路穩紮穩打。韓國滅亡甚至都不需要發兵入侵,僅僅只差一紙協議而已。

(出征前的韓國士兵)

韓國人民可不願被日本人統治。在大韓帝國軍解散的聲明發出後,韓國各地群情激昂,爆發了反日的義兵運動。義兵在氣勢最盛時,曾一度攻陷當時的韓國首都漢城。但無奈韓國政府中親日派不在少數,並且日本派出兩個旅團進入半島支援。韓國義軍死傷慘重,再也無力反抗,韓國滅亡只是時間問題了。

1910年8月,日韓簽訂了《日韓合併條約》,標著著大韓帝國被日本滅國,半島完全成為了日本的殖民地。

日本佔領半島長達36年。在這一期間,日本政府將大韓帝國的王室封為了日本貴族,並對半島進行奴隸化的教育。

由於時間太長,有幾乎兩代的韓國人在一出生後就認定了自己是日本人這一理念。

日本將軍國主義思想,以及全面服從日本天皇統治的觀念,深深植根於那兩代的韓國青少年之中。因此在二戰爆發之後,在朝鮮半島上有不少年輕人都紛紛“為國出征”,替日本充當了入侵的爪牙。

正因如此,在日本宣佈投降後,才會有那麼多的韓國士兵自殺。但可惜的是,他們卻“殉錯了國”。


張生全精彩歷史


看到這題目,我先想到了兩篇報道。

“她(宋慧喬)剛剛拒絕了某日本汽車品牌在中國的代言邀請,原因就是該企業在二戰期間強徵十多萬韓國人進行強制勞動,並且至今拒絕道歉和賠償。

宋慧喬拒絕代言日本汽車宋慧喬不僅美,也有一顆愛國心呢。”(2016年04月14日11:47 來源:央廣網)

(韓國女星宋慧喬)

“今年的“日軍‘慰安婦’受害者紀念日”恰逢星期三。

從1992年1月8日開始,每個星期三都是韓國“慰安婦”受害者和市民團體在日本駐韓大使館前舉行集會示威的日子。

14日,“星期三示威”迎來了第1400次活動。”(環球 網)



(抗議中的韓國慰安婦)

很勵志很愛國吧?那我們再看看看今天的題目,“日本投降,十萬韓國人切腹自殺”,這真是讓人難以置信。但,這就是板上釘釘的事實。

朝鮮遠在西漢的時候就是中國的附屬國,每年都要要向中國朝進大量的貢品。(事實上,好面子的古中國人返還的禮物更多。)

明治維新前,日本一直覬覦朝鮮,無奈實力不夠。19世紀60年代,日本開始了由上而下的明治維新,經濟、軍事實力都大增。

但是由於日本是面積狹小的島國,資源匱乏,市場狹小,無法滿足其發展的需求。

再加之,日本的明治維新改革並不徹底,依然保留了大量的軍國主義和封建主義思想。

因此,日本就把目光盯在了朝鮮半島和中國等亞洲國家。

1876年日本入侵朝鮮半島,同年2月份,迫使朝鮮與之簽訂了《江華條約》,排擠中國對朝鮮的“宗主地位”,欲取而代之。

1887年,日本參謀本部制定了所謂“清國征討策略”,並演化為以侵略中國為中心的“大陸政策”。

首先攻佔臺灣,第二步便是吞併朝鮮,第三步是攻打滿蒙,第四步是吞併中國,第五步是雄踞亞洲,最終實現稱霸世界的“宏偉目標”。

1894年日本藉機朝鮮“東學黨起義”事件,蓄意挑起與中國的戰爭,即“甲午中日戰爭”。


(沉沒的致遠號)

由於清政府的節節退讓,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條約中有一條是由於這條約影響了俄國在遠東的利益,日本又強迫清政府3000萬贖回遼東半島。

(馬關條約)

為了實現“吞併朝鮮”和“進軍滿蒙”,1904年日本對俄國挑起戰爭,即日俄戰爭。

這次戰爭,俄國失敗,日本成為朝鮮的“保護國”。

日本為了徹底把朝鮮變為自己的殖民地,在朝鮮進行奴化教育。

日本於1910年在朝鮮進行了一次“焚書坑儒”運動——把涉及到朝鮮歷史、地理、民族英雄、國家誕生等書籍全部燒燬。(日本人對朝鮮實行滅史斷根)

1911年日本在頒佈新的教育法令,要求縮減教育機構。

與此同時,日本還大力宣揚日本帝國主義思想:逼老百姓每天朗讀皇國臣民誓詞“吾等乃大日本帝國之臣民”、“吾等齊心協力盡忠天皇陛下”,宣揚對日本天皇的崇拜,在朝鮮民眾中推行“皇民化”洗腦教育。  


 

(在朝鮮實行奴化教育的日軍)  

 1939年,日本又在朝鮮半島開展“創氏改名令”,要求必須朝鮮人必須改成日本名字,改名後會受到日本天皇的嘉獎和尊重。

這其中就有韓國前正統朴槿惠的父親朴正熙,他的日名為“高木正雄”。

(朴槿惠和其父朴正熙)

自1904年佔領朝鮮半島到1945年投降,日本共對朝鮮半島殖民了41年之久,這讓很多韓國人忘記了自己祖先,忘記了自己的祖國。

據統計,二戰中對華侵略的日軍中有24萬朝鮮籍士兵,對中國抗戰造成了極大的困擾。

更為嚴重的是,很多20世紀初出生的韓國人都有親日傾向。

因此,當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時,出現了10萬韓國人切腹自殺,以表對天皇的忠誠。 悲哀!

龔自珍曾說過:欲要亡其國,必先亡其史,欲滅其族,必先滅其文化。

(東北三省的日語教材)

日本在我國侵佔東北的時候,也曾進行奴化教育,幸而我中華民族有骨氣,有傲氣,中華文化偉大剛強,民族之魂永遠支撐著中國同胞。作為中國人,我自豪,我驕傲。

此生無悔入華夏,來世還做中國人。

歪眼小史工作室


剛日讀史


不得不承認,題主所述的確是事實。1945年8月,日本宣佈投降,凡是深受日軍荼毒的國家和人民無不歡呼雀躍,反觀日本,全國上下都沉浸在極大的“悲哀”當中,畢竟被日本軍國主義寄予厚望的“聖戰”最終失敗,日本國內,從軍人到普通老百姓都變得極度沮喪,在“武士道”精神的錯誤引導下,一些日軍士兵甚至盲目剖腹自殺。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日本,還有一個國家---韓國,也因為“聖戰”失敗而沮喪,其國民同樣採取自殺的方式向日本帝國主義表示忠心,這是為什麼呢?歸根結底,這是日本“奴化”教育的結果,下面我們來看一下日本到底是如何給韓國民眾洗腦的。

甲午戰爭結束後,當時的朝鮮已經不再是清朝的藩屬國,日本轉而成為朝鮮的實際控制者,該國統治朝鮮長達半個世紀的歷史由此開始。如果說幾年前日本強迫朝鮮簽訂《日韓合併條約》奠定了在法理上吞併朝鮮的基礎的話,前者接下來的舉動才是朝鮮真正的噩夢。

整體來看,日本對朝鮮的統治可以分為兩類,即前期的武力統治和後期的文化統治。要知道,日本控制朝鮮後,也曾大力推行鐵血政策,日軍持續在朝鮮境內為非作歹終於激起了朝鮮人民的反日情緒,三一運動由此爆發,人們的和平示威最終演化成武裝起義。日軍雖然“成功”鎮壓了三一運動,但他們也清楚得認識到對朝鮮進行文化滲透的必要性,只有從價值觀上抹除朝鮮人對日本的反感,日本在朝鮮的“統治”才能更加穩固,於是就有了筆者接下來要談的日本奴化教育。

日本首先從教育著手,篡改歷史書,宣稱朝鮮與日本共有一個祖先,兩國最初都是任那國的屬地,因此,日朝本為一家,大家應該和氣生財,沒必要窩裡鬥。與此同時,日本的這種“教育理念”也被推行至朝鮮的孩童一層,朝鮮孩子被迫接受錯誤的歷史觀,還得從小學習日語,這直接導致後來的不少朝鮮年輕人以為自己是日本人。

為了讓朝鮮人覺得自己就是日本人,日本當局還強行要求朝鮮人改姓氏和名字,不少朝鮮人改名後都得到了日本人的“獎勵”和“尊重”。除此之外,日本還從朝鮮徵兵三十萬,他們告知朝鮮民眾稱這是在保衛自己的國家,這項舉措“間接”得讓朝鮮人對日本有了歸屬感。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為了徹底給朝鮮人“洗腦”,甚至還向朝鮮王室下手,對日本而言,派一兩個公主與朝鮮王子和親沒什麼,但這個舉動卻更容易讓朝鮮人放鬆警惕。並且,自從日本在朝鮮推行奴化教育以來,他們一直都在大力發展朝鮮的經濟,像一些水庫以及較為完善的工業設施全都是日本在朝鮮修建的,基於此,不少朝鮮人對日本已經沒有當初那麼痛恨了。

在日本連續的“洗腦”政策作用下,不少韓國年輕人已經喪失了所謂的國家認同感,他們認為自己就是日本人,日本戰敗,他們責任重大,這些被荼毒的朝鮮人跟日本人一樣,也受到了軍國主義思想的錯誤指引,他們成規模自殺不足為奇,有一位美國記者曾這樣描述:“1945年的韓國街頭到處都是痛苦和自殺的人,而這些韓國人之所以選擇為日本殉葬,是因為這些人一直當自己是日本人。”


尊重客觀事實,探究事件真相,我是戰甲裝研菌,歡迎關注


戰甲裝研菌


1904年,日俄戰爭後,朝鮮被日本控制,次年日本成為朝鮮(韓國)的保護國。不願意成為日本屬國的朝鮮人,渡過鴨綠江進入中國避難,很多人成為現在的朝鮮族。1910年日本強制將朝鮮合併,如果從日本合併朝鮮算起,到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日本在朝鮮半島存在了35年。如果從朝鮮成為日本的保護國開始算起,也有40年。

在日本佔領朝鮮的40年當中,日本從本土對朝鮮也進行了大量的移民。據說,日本控制朝鮮以後,讓朝鮮人說日語,且95%的朝鮮人在當時改名日本姓氏。比如韓國前總統朴槿惠的父親朴正熙的日本姓名為“高木正雄”,曾在日本軍隊當兵,日本戰敗以後,逃跑了。可以說,凡從日本佔領朝鮮以後出生的韓國人,基本都很親日。日本佔領臺灣以後的情況也一樣,奴化了很多臺灣人。比如李登輝他的日本名字叫“巖裡政男”,十足的親日派。

借用龔自珍的那句話就是:“欲要亡其國,必先滅其史;欲滅其族,必先滅其文化!”日本佔領朝鮮就消滅了他們的語言文化,逼迫他們學習日語,導致很多朝鮮人在日本佔領以後,被日本同化。所以,很多朝鮮人,加入了日本軍國主義隊伍,成為日本的幫兇。根據日本防衛1973年統計:日本侵華日軍大約250萬,其中朝鮮籍士兵大約160萬,其中在偽“滿州國”軍中就有38萬。日本奴化了多少朝鮮人,簡直不敢想象!那些被奴化的朝鮮人,被日本人作為前鋒在中國的大地上作威作福。據說,在南京大屠殺當中就用了朝鮮籍日本兵,有些人還得到了日本天皇的嘉獎。所以,日佔時期一部分親日的朝鮮人已經把自己當做了日本人。他們對日本的戰敗,感到沮喪,為了表示效忠,願意為日本而死。

據說美國解放朝鮮以後,一名美軍記者到了朝鮮,在自己的日記中寫下了這樣的話:“我來到的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度呀?在這裡我看不見一絲被解放的高興氣息,卻猶如置身在日本一般,處處是哀號、哭泣、自殺!”據統計,在日本宣佈投降後,有不下10萬計的朝鮮人以各種形式為日本戰敗而自殺,不知道是真是假。即便是上千人自殺,讓人也不可思議。不過,從側面也反映一個事實,日本所謂的亡國滅種計劃,真的很瘋狂。所以,日本從豐臣秀吉入侵朝鮮開始就制定了一項基本國策:“要想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要想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朝鮮!”可見,當時的日本軍國主義是多麼的可怕。


謀士說


事實上,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投降後,很多日佔區民眾或多或少的都會有一些反常表現,比如有的人會跪在日本天皇畫像和日本國旗面前痛哭流涕,甚至還有的人選擇自殺以此來宣洩對日本投降的不滿與悲痛,而這種現象在韓國和灣灣尤為嚴重。

那麼為什麼韓國和灣灣會有那麼多民眾有如此極端的表現呢?正常來講,日本是侵略者,韓國和灣灣是受害者,受害者為侵略者唱讚歌甚至為其自殺以死明志,這在今天是我們完全無法理解的。然而這種現象卻是真實存在的,究其原因就是日本在文化上的侵略非常成功。

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國力日盛,隨著人口的增加,他們已經不滿足於蟄居海島之上,於是軍國主義思想開始抬頭,這種思想旨在入侵他國領土,換來自身生存條件的改善,由此,朝鮮成為他們的首要目標,接下來就是我國了。

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清朝戰敗,日本趁機佔領朝鮮,而清朝勢力則被迫全部退出,此後在日本的支持下,朝鮮內部進行了現代化改革,日本逼迫朝鮮進行改革的目的就是在於加強對朝鮮的控制,雖然此後朝鮮內部親日派和親俄派互相爭鬥,使得日本無法獨自佔領朝鮮,但隨著日俄戰爭日本的勝利,俄國勢力亦隨之退出朝鮮,日本則完全佔領朝鮮。


1905年日本逼迫大韓帝國(1897年朝鮮高宗李熙自稱皇帝,改國號為‘大韓帝國’)與其簽訂《乙巳條約》,此條約剝奪了大韓帝國的外交權,使大韓帝國淪為日本的保護國,這是日本正式吞併朝鮮的第一步。

1907年,李熙派密使前往海牙試圖在第二屆萬國和平會議上揭露日本侵略大韓帝國的野心,希望藉此機會令歐美列強出面干預以此來恢復大韓帝國的主權,然而在弱肉強食的年代,沒有哪個國家願意幫助弱小的國家而得罪強大的日本,所以李熙的計劃只能失敗,而這次海牙密使事件也給了日本進一步吞併朝鮮的藉口。

日本藉此機會逼迫李熙退位,解散大韓帝國軍隊,大韓帝國亡國之日已經不遠,而日本此舉也遭到了韓國國內反日分子的強烈抵抗,其中愛國反日誌士安重根於1909年刺殺了日本首相伊藤博文,這使得日本國內吞併韓國的呼聲日漸高漲。

於是在1910年,日韓簽訂了《日韓合併條約》,純宗退位,大韓帝國正式併入日本,成為日本的固有領土。

大韓帝國滅亡後,日本恢復了“朝鮮”之稱,在朝鮮設立朝鮮總督府用以管理朝鮮事物,朝鮮總督府直屬日本天皇,而日本天皇則從日本陸軍大將中選擇任命總督,總督掌管朝鮮的立法,司法和行政大權。

為了同化朝鮮使其徹底成為日本的一部分,日本開始對朝鮮進行文化侵略,日本人要求朝鮮人學習日語,接受日文教育,甚至要求朝鮮人將姓氏更改為日本的姓氏,還要求朝鮮人到日本軍隊內服兵役,所以在抗日戰場上時常會看到朝鮮籍的日本兵。

像韓國前總統朴正熙,也就是朴槿惠的父親,他曾經就有一個日本名字,叫高木正雄,年輕的時候他曾在關東軍服役,最高軍銜是中尉,在東北,他曾參與清剿東北抗日武裝,日本投降後朴正熙誓死不降,但由於他軍銜較低,所以朴正熙僥倖逃過審判,後來他被國軍遣返回韓國。

通過朴正熙的經歷我們不難看出,日本當時對韓國的文化洗腦是非常成功的,尤其是自日俄戰爭以後出生的韓國人,他們從小接受的就是日式教育,所以內心深處他們就認定自己是日本人,對於日本的認同感非常強,而這就是日本投降後為何會有如此多的民眾痛快哀嚎甚至自殺的原因。


鹹魚閒聊


方圓論壇在線

日本投降之後哀嚎的不止韓國一地,當時的臺灣也是哀嚎聲一片。具體什麼原因呢?下面給大傢俱體分析一下。

當時的臺灣為什麼會對日本戰敗所不能接受呢?原因也很簡單,在晚清時期,清政府和日本進行了一場甲午中日戰爭,滿清戰敗後被迫和日本簽署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在條約中明確列出了滿清要把臺灣及其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所以從1895年至1945年之間,臺灣被日本帝國殖民統治的時期,又稱為日據時代或日本殖民統治時期。

在這個屈辱的時期,日本對當時的臺灣進行了皇民化統治。在當時的臺灣不允許說漢語,不允許學習中國文化以及歷史課本。所以人必須學習日語以及日本歷史書籍。甚至當時的臺灣人取名字都得取日本名字。在日本皇民化統治下的第二代人實際上就已經對於故國情懷淡化許多了。畢竟他們從各個方面接受的都是日本式的教育。讓當時臺灣的新一代人感覺他們就是日本人。由此可見潛移默化的影響多麼可怕。

尤其後來日本開始叫囂擴張戰爭。日本人甚至把他們的所謂武士道精神也傳到了臺灣。從1937年開始,日本人甚至會把臺灣人培養成為日本而戰的戰士。在二戰爆發後,臺灣很多人都參加了日本軍隊。當時臺灣原住民組成的高砂義勇隊還曾到巴布亞新幾內亞去和澳大利亞戰鬥過。而且戰績頗為喜人。甚至當時的侵華日軍中都包含了部分的臺灣軍官和士兵。畢竟當時臺灣被日本殖民化統治。使得臺灣新一代人從心底裡認為自己是日本人。在我們之前很多的老電影中都有過記錄。包括李登輝和他那一代很多人都是受日本人教育長大的。這樣可以解釋為什麼日本戰敗後臺灣有些人會如喪考妣。

而朝鮮也同樣如此。甲午戰爭中被割讓的不止臺灣一地。當時的朝鮮也是屬於滿清的附屬國。所以日本也趁機從滿清手中奪走了朝鮮。在日本對外擴張侵略的大陸計劃中,朝鮮就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所以日本在佔領朝鮮後就開始對朝鮮的政治,經濟,文化開始大規模滲透。和臺灣不同,日本人在朝鮮的政策就是以大量的資金和優惠條件砸跨朝鮮。在日本人的金錢攻勢下,許多朝鮮勢力開始投靠日本和日本合作。所以在幾十年的統治下,朝鮮出現了一大批順民服務效忠於日本。

日本對朝鮮的手段比對臺灣還要過分。從一開始日本就潛移默化的影響朝鮮下一代。告訴朝鮮孩子要以成為日本人為榮。整個朝鮮所以的文化,歷史,語言,文字全被廢除。朝鮮人的衣食住行必須要完全複製日本人。這讓朝鮮的新一代人從小認為朝鮮就是日本的一部分。甚至他們比真正的日本人還要狂熱。在戰爭爆發後,朝鮮人也隨著日軍前往了中國戰場,太平洋戰場和東南亞戰場。而且朝鮮人的狠毒手段對比日軍都絲毫不差。戰爭打到後期日本敗像已定的時候,很多日本人都開始悲觀了起來。但朝鮮人依舊叫囂著皇軍無敵。可見朝鮮人被洗腦有多深。日本戰敗後朝鮮人甚至比日本人還要悲傷。甚至很多朝鮮人接受不了日本的戰敗選擇自殺身亡。可見日本人對朝鮮的改造確實很成功。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評論支持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