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在《亮劍》中,李雲龍的獨立團飯都吃不飽,為什麼還要去創建騎兵連?

憤青談足球


這個問題提的好啊,當時的重慶常凱申政府承認的八路軍編制只有115師、120師、129師,這些八路軍部隊在抗戰早期可以得到重慶政府提供的支持,但是後來八路軍自己擴編的部隊是得不到重慶政府承認的,所有給養物資、武器裝備都要自己解決。李雲龍的獨立團、丁偉的新一團、孔捷的新二團雖然都屬於八路軍的主力部隊,但是仍然是屬於八路軍自己擴編的武裝力量,沒有國府的支持,所以各種條件相較於程瞎子的772團這種正規編制都非常艱苦,即使用“飯都吃不飽”來形容也是不為過的。



窮則思變,要改善部隊的裝備、訓練、生活條件是等不來、要不來的,所以八路軍各部隊以自己的駐紮地為核向外擴張地盤,逐漸形成一個個小型根據地,每支部隊的小型根據地連成一片就形成了一個大根據地。以李雲龍的獨立團為例,這支部隊控制了以楊村為核心地帶向外輻射的很多幾個村莊和鎮子,其地盤大小相當於現在的兩三個鄉鎮,這麼大的根據地養活一千多號人的部隊是沒有問題的。



有了地盤就可以徵集糧秣解決部隊吃飯問題,而武器裝備主要有兩個來源:第一是邊區造,八路軍兵工廠生產的武器彈藥雖然質量不如日軍的,但是能拔膿的就是好膏藥,總比沒有強;第二是依靠繳獲和走私。



所以,為了維護自己的根據地,各部隊就要想方設法壯大自己的實力,實力越強地盤越大,越有條件去打勝仗繳獲更多物資,經濟條件好起來還可以跟偽軍、國軍做軍火、藥品買賣。抗戰時期曾經發生過這樣一件事:偽軍的一個倉庫管理軍官長期與八路軍合作,將倉庫裡的各種物資偷運出來高價賣給八路軍,有一次八路軍提出需要購買盤尼西林,軍官表示有貨,但是售價高得離譜——一根金條換一盒盤尼西林,於是我軍指戰員以三個月內不發津貼,三個月內每頓只喝稀飯的代價省出這筆錢來購買救命藥。當偽軍高官要來清查倉庫時這位軍官要求八路軍趕緊偷襲倉庫所在地以毀滅證據,八路軍滿足了他的要求,當晚就突襲了倉庫,把所有搬得動的物資都運走以後將倉庫炸燬……事後雙方又繼續合作。



試想,如果這支八路軍部隊沒有突襲倉庫的能力,那麼往後的各種需求再也難以得到滿足。李雲龍的獨立團也一樣,不是等部隊裝備好了,實力強大了才去打仗,而是一邊打一邊建設部隊。



獨立團騎兵連的建立不能看做是獨立團的負擔,而是戰鬥力的增強。的確,一匹馬每天要吃掉相當於自己體重2.5%的飼料,一匹戰馬平均按300千克的體重計算每天就需7.5千克的飼料,一個連100匹馬每天消耗750千克飼料,一匹戰馬的食量相當於3~4名戰士的食量。但是騎兵的戰鬥是步兵望塵莫及的,擁有了這支機動部隊,以往突襲一個距離十五公里的目標步兵需要一個多小時才能趕到,而騎兵半小時就可趕到,如李家鎮平叛。



所以,騎兵連的存在反而使獨立團手伸得更長,地盤闊得更大,部隊戰鬥效率更高,李雲龍的話說就是“穩賺的買賣”,因此別說一個騎兵連,就是旅長不打劫,李雲龍建起一個騎兵營獨立團也是養得起的,或許賺得更多。


兵器知識譜


說獨立團連飯都吃不飽這就有點過分了!

總結一下李團長的性格特點

:狡黠粗獷 勇敢無畏 重情義 以上這些出現在李團長的身上,就註定李團長是一個狼行前裡吃肉的主。

首先,在我黨組織嚴格的制度下,李雲龍所表現出的桀驁不馴,剛正不阿,同時又有些悍勁的匪氣,這就足以讓其走出和丁偉 孔捷不一樣的路。首長喜歡像丁 孔二人的老實人,同樣像李雲龍這樣的人也是戰場的剛需,畢竟,首長還是需要有人去捅馬蜂窩的,但是這樣的事情不能讓老實人去做,所以,李雲龍這種人才就必不可少。所以,在繳獲戰利品的時候,陳賡旅長就稍微的留下了一個連的人馬,因為他知道,這些人馬在李雲龍的手裡作用能發揮的最大。

其次;獨立團是一個沒有編制的團,靠補給根本沒有什麼可能。所以相對於新一團來說,旅長會給一個很寬泛的政策,這時候李雲龍的匪氣就有用了,靠山吃上,靠水吃水。同樣,在不違反政策的條件下還能發家致富,這樣的手下難道陳賡會不喜歡麼?

最後;就要說一下李團長的戰略眼光了,知道聯合作戰的重要性,同時也為劇情做了一個小小的鋪墊,同丁 孔二人組成西北鐵三角。

不得不說,像李雲龍這樣的性格特點在當下還是很剛需的。


正航人行動


說獨立團飯都吃不飽有點誇張了,其實獨立團包括武器裝備在內的物資都是靠繳獲才能過得更好,至於為什麼李雲龍要創建獨立團,其實正好是恰逢其會罷了。

李雲龍因為違抗命令被首長撤了職發配的被服廠繡花,而他的老朋友丁偉來接替李雲龍的新一團,要知道新一團在李雲龍的帶領下已經是一個相當精銳的主力團了,而丁偉就這樣接手可能覺得不好意思,又覺得李雲龍心情不好,為了安慰他給他送上了一份大禮。 一個營的馬匹裝備,而且還是在沒什麼戰鬥力的偽軍手裡。

這樣建立騎兵連的基本條件就有了,裝備馬匹都有了,為什麼不建立騎兵呢?當然要讓騎兵又戰鬥力,必須經過訓練,所以他又換來了騎兵連長孫德勝,

所以建立騎兵和吃不吃飽飯關係大,李雲龍很挺松就達成了建立騎兵連的這麼一個條件,而且騎兵歷來都是非常重要的作戰單位,機動性強、能打能跑都是優點,缺點確實是造價太貴。但是對於李雲龍來說卻不存在這個問題,因為他的馬全是從敵人手裡繳獲的。




S八卦


在蒼雲嶺突擊戰中,李雲龍的新一團雖然擊斃了坂田聯隊長,擊垮了坂田聯隊,但因為戰場抗命,被八路軍副總指揮撤銷了團長職務,只好到被服廠去擔任廠長。接替新一團團長職務的丁偉是李雲龍在紅四方面軍的老戰友,佔了他的寶座,心裡有些過意不去,就補償一下李雲龍,告訴他在萬家鎮有日偽軍的一個騎兵營,到李雲龍東山再起時就可以去搶回來。

當李雲龍接替孔捷,當上獨立團團長職務以後,就派副團長孔捷率領一個營長途奔襲萬家鎮,把那個騎兵營的戰馬全部給搶了回來。386旅旅長陳賡得到這一消息後,就命令李雲龍留下一個連的戰馬,其他的全部送到了旅部,就這樣李雲龍的騎兵連就組建起來了。

獨立團騎兵連連長孫德勝,原本在石友三的部隊中就是指揮騎兵的軍官,跟著李雲龍一開始只好當了步兵,用李雲龍的話說,就是這一回又幹回老本行了。在李家坡戰鬥中,本來沒有戰鬥任務的騎兵連沒有騎戰馬,也衝在了其他部隊前邊,表現出了一往無前的野狼精神。

在1942年的日軍大掃蕩中的戰鬥中,孫德勝的騎兵連為了掩護團部突圍,被日本鬼子的騎兵聯隊包圍。崇尚亮劍精神的獨立團騎連與日本人血戰到最後一科全軍覆沒,斷了一隻胳膊的孫德勝依然高喊著:騎兵連進攻,向日本人發起了衝鋒,直到最後戰死。

有人問,李雲龍為什麼要組建騎兵連?如果戰馬沒有被旅長陳賡搶走,李雲龍很有可能會組建一個騎兵營,又何止是一個騎兵連呢。

八路軍的裝備非常落後,子彈藥又極其缺乏,兩個人都分不到一支槍,平均每一個人都不到5發子彈,根本沒有辦法組織發起一場戰役。並且還缺乏重武器,不要說飛機大炮,教練拍擊炮機關槍,也只能靠繳獲。

騎兵在與步兵對決時,就佔有速度上的優勢,用新四軍一位師長的話說,根本就沒有辦法打,那完全是一場屠殺。步兵的槍往往沒有辦法連發,在換子彈的功夫,騎兵就衝到了眼前,戰馬奔跑的慣性讓軍刀更具殺傷力,可以說是一往無前,攻無不刻,戰無不勝,所向披靡。

李雲龍是一個老兵,從黃麻暴動就參加了紅軍。他曾經和國民黨軍隊作戰過多年,並且很有可能參加過紅軍的西征,當時的西路軍被馬家軍的騎兵幾乎打得全軍覆沒,他深深的明白擁有一支騎兵對獨立團的重要性,毫不客氣的說,擁有一支騎兵連是李雲龍做夢都能笑醒的事。

雖然在1942年的大掃蕩中,李雲龍的騎兵連全軍覆沒,但不到一年,李雲龍的騎兵連又重新組建了起來,全團的建制也恢復了,裝備比以前更好了,當年那支嗷嗷叫的獨立團又重新回來了。

尤其是在戰鬥中,騎兵可以發揮自己速度上的優勢,從敵人的側翼和後方突然發起進攻,就能起到以一敵十的作用,完全有可能在一場戰役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在中原大戰中,馮玉祥的部隊雖然不如蔣介石的中央軍,但馮玉祥的騎兵依然是非常強悍。有一次馮玉祥的騎兵突襲了鐵路線和火車站,差一點就把坐在火車上的蔣介石給活捉了。騎兵強悍的程度由此可見,至少在現代化武器還不是那麼強大的時候。

當然在現代戰爭中,騎兵的優勢反而變成了劣勢,這也是現代騎兵消失的根本原因。甚至在清朝末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時候,僧格林沁的騎兵在八里橋向英法聯軍發起正面衝擊,當時也差不多被殺的全軍覆沒,騎兵就成了最後的輝煌,慢慢退出了現代戰爭行列。但這只是清兵對現代戰爭認識不足造成的,如果能從側面奇襲就會是更一種結果。

但對於八路軍和後來的解放軍來說,騎兵在與國民黨軍隊作戰時,還是有很多的優勢。在解放戰爭的最後一年裡,騎兵可以幫助解放軍戰士迅速完成大穿插、大包圍、大迂迴,為解放戰爭的順利進行也作出了貢獻。因此在1949年的開國大典上,毛澤東在閱兵時就專門安排了騎兵方陣。


新知傳習閣


騎兵在一戰以前和冷兵器時代還是發揮了一定作用,特別是冷兵器時代,但是在熱兵器時代特別是炮兵,裝甲兵,汽車以及速射武器的普及,使得騎兵的優勢蕩然無存,尤其是騎兵需要的馬匹標準比較高,飼養成本也高,以前騎兵具備的速度優勢,遠程機動優勢,閃電突擊優勢,衝擊能力在新時代普及了裝甲兵,汽車之後已經蕩然無存,在炮兵,速射武器面前,騎兵已經跟帶宰的羔羊一樣,汽車,坦克沒有燃料了可以停駛等待,而馬匹沒有飼料了就會餓死,所以,到了二戰時期,歐美各國都已經普遍淘汰了過時,落後的騎兵,而改為大量裝備坦克,裝甲車,蘇聯的布瓊尼元帥是人類歷史上最後一個騎兵統帥,自他以後,蘇聯也淘汰了騎兵,到了二戰時期,偉大的布瓊尼元帥已經是昨日黃花,發揮不了任何作用了。

日軍是世界上少數的還成建制的保留了騎兵的軍隊,日軍的騎兵跟歐州冷兵器時代一樣,大都是由貴族子弟組成的,隨便拉一個士兵出來可能都是一個伯爵,子爵什麼的,甚至還有奧運冠軍,他們保留了日本貴族最後的榮譽,成為一個象徵性的兵種,在二戰中沒有發揮出什麼大的作用。

八路軍在抗日戰爭時期,也組建了一定數量的騎兵,但是,由於八路軍的馬匹來源,質量都很差,所以,根本就沒有發揮過什麼作用,而且,因為八路軍的經費,給養都及其困難,每個士兵每天僅僅只有5分錢的伙食費,連毛主席每個月都只有5塊錢伙食費,而養騎兵部隊的費用非常高,一匹馬每天要消耗25斤飼料,這個費用是一筆極大的負擔,八路軍的高層曾經下決心要撤銷所有的騎兵,後來是因為騎兵部隊的官兵的強烈要求,才勉強保留了這個兵種。


狼的影子319


要理解李雲龍的行為,你先要明白什麼叫信仰。

革命先輩們為什麼打仗?為窮人翻身,為國家獨立、自由、強大而戰,而不是混圓肚皮、甚至妻妾成群、腰纏萬貫!他們心中只裝著祖國、裝著人民,唯獨沒有裝著自己!我下面講一個革命先烈、我軍三十六個軍事家之一、新四軍四師師長彭雪楓組建新四軍淮北騎兵團及該團浴血奮戰的故事。



1941年1月,皖南事變爆發,蔣介石令二十萬軍隊進攻江北新四軍,地處淮北津埔線西的四師受敵偽及國軍多面擠壓,傷亡很大,路西根據地日益萎縮,撤至路東洪澤湖一帶。

尤其令彭師長痛苦的是1941年4月四師在路西反頑戰中遭國軍騎八師突襲,五千餘人犧牲,紅軍老底子、老三十二團幾乎被打光。

無意中,彭師長髮現洪澤湖一帶出好馬,決心建一支騎兵部隊,打回路西,為死難戰友報仇,恢復根據地。師部討論後,決定成立騎兵團,從新疆調來有“紅色哥薩克"之稱的、西路軍出身的周純麟、組建過129師騎兵團的曾玉連負責訓練,8月1日騎兵團成立。



沒有馬,彭師長命令各單位把通訊騎兵的馬匹集中起來,並以身作則,把救過自己命的坐騎“火車頭"送到騎兵團。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各單位紛紛效仿,騎兵團有了最初的馬匹,但馬匹還不夠,還需要裝備,當時根據地十個指頭捻不開,但彭師長還是特批三萬元淮北幣,(要知道這三萬元可相當於全師大半年的伙食費哪!)給騎兵團買馬、打製裝具。

彭師長親自主持設計出騎兵團的軍刀,被騎兵戰友們稱為“雪楓刀"。



此刀比日軍馬刀長5釐米帶護手圈,優點是:輕捷靈活、刀背輕薄、以長制敵,一刀劈下去,能把兩塊疊起的鋼板劈為四半,刃不卷更無缺損。彭師長親抓訓練,有時還親自擔任馬術教練,在彭師長、周團長領導下,全團能騎馬迅速通過各種複雜地形和障礙,在馬疾馳中砍殺敵人,在馬背上掃機槍、打小炮,退能鑽到馬肚子旁穿過火線。騎兵們人人愛馬如命,天冷馬跑了一身汗,戰士們常不顧自身寒冷,把大衣、被子披在馬身上,馬瘦了,戰士們把少得可憐的一點津貼買綠豆、西瓜等給馬吃。馬肥了,騎兵團已成熟了。

1942年,日軍組建於1901年、曾在日俄戰爭中正面打敗過哥薩克的王牌騎兵部隊300騎來沙山集搶糧,周純麟團長沉著應戰,命令兩個騎兵連設伏,同時派一連騎兵正面誘敵,待驕橫的300日軍進入沙山集後,三面包抄,僅用九分鐘將日騎砍倒大半,餘潰逃。



1942年11月,日軍17師團、獨立旅團掃蕩,騎兵團第3大隊從敵側後奇襲,刀劈日軍小隊長、翻譯多人。

1944年10月20日,淮北騎兵團與騎八師正面交鋒,仇人相見、分外眼紅!600餘騎的四師騎兵團竟一口氣幹掉騎八師2000餘騎,打出了我新四軍的軍威、士氣!

彭雪楓將軍1944年犧牲,周純麟團長五五年授少將。

楊靖宇將軍以自己身上的棉花絮就雪充飢,依然在白山黑土上戰鬥到生命的最後一息!……這些有信仰的革命先輩們,坦蕩無私,永遠值得我們懷念!


蒼茫大地顧煒斌


什麼是獨立團?就是沒正式編制,獨立在外,自己帶點骨幹出去,自己拉人找飯折,還得把事情給辦嘍!八路軍獨立團是幹什麼的?第一任務就是打鬼子!吃飯也是為打鬼子服務,不是饑民流民逃荒,吃飯活命為第一要務。何況戰爭年代,武力不足就是有吃的都保不住。別說軍隊,就是單個的人,甚至是動物,生存需求都是有變化的,生存第一需求就是安全需求,不到塊渴死餓死,飢渴的需求壓不過安全需求,放到戰爭年代,戰爭就是安全需求競爭,而且人類社會中,如抗日戰爭這種戰事,都已經上升到民族危亡的程度,要死的都不是個體的人了,是論族群的滅亡。八路軍裝備低劣,物質保障稀缺,但是思想教育抓的很緊,就是廣大幹部戰士知道這個道理,才在敵後用粗劣的裝備,發揮出驚人的戰鬥力,別說吃不飽,像紅軍時期的戰士,抗聯戰士,快餓死了都還在戰鬥。



李雲龍就是爬雪山過草地的老紅軍出身,深知部隊艱苦,吃的、穿的都要朝敵人要,但怎麼要?跪著要那是漢奸,要跟敵人打著要,打著搶!想要吃飽穿暖,裝備精良首先要保證自己部隊的戰鬥力!

能打的吃肉,不能打的連湯都喝不著,所以自己都吃不飽,照樣打偽軍騎兵營,給自己裝備了一個騎兵連,給旅長、給總部也送去了戰馬,也就是這支騎兵連,在大掃蕩的困難時刻掩護獨立團主力安全撤退,才有了後來獨立團有了關東軍的冬裝,吃上了白麵饃饃,一個獨立團拉出來一個旅都不止,在周邊友軍幫助下,就敢獨立攻打平安縣城,還拉的出二營長他孃的意大利炮!要是獨立團一開始光忙著找吃的,到了這時候,恐怕混的連黑雲寨的土匪都不如了!


李三萬的三萬裡


原因很簡單啊,在當時的情況下,我們同日本相比,不論是武器裝備還是兵源素質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要想打敗日本人,就只有抓住機會,強大自身,多一把槍就多一份力量,更何況是一整個騎兵連,這大大增強了獨立團的實力,任何一個有長遠目光的指揮員,在當時的情況下,都會選擇壯大自己的隊伍的。

至於說吃飯問題,自然也是重中之重。在當時,別說獨立團了,全國大部分民眾,都處在衣食不足的境地之中,這主要是由於外地的入侵與地方管理的混亂導致的。要想徹底解決民眾的溫飽問題,最首要的條件,就是將日寇趕出我中華的國土,恢復國家的獨立與自主,這才能轉過頭來集中力量解決國內生產問題。而要將日寇趕出中國,必須得依靠武裝力量,所以在當時,幾乎一切的生產都是為軍事服務的。

中國共產黨在敵後建立的大大小小的根據地,此時就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這些根據地既是八路軍的兵源補充基地,又是給養提供中心。當時根據地生產出的糧食,除了一小部分為民眾的口糧和下一季節的種子之外,其他的幾乎全部是軍糧。中國的普通百姓在國難之時的高度自覺性以及愛國熱情,頑強地撐起了這一座行將倒塌的大廈。

此外,以李雲龍的獨立團來說,部隊的給養來源主要有兩個:一是靠根據地產出,當然,原則上只要相隔不是太遠,各個根據地之間是相互支援相互幫助的;二是考繳獲。這幾乎是所有作戰物資最主要的來源渠道:衣物被服、槍支彈藥、醫療物資。當然,還有很多高蛋白食物,比如罐頭,也是靠繳獲所得,此外,酒類以及香菸也偶爾可以得到。楚雲飛遭錢伯鈞叛亂,一個營的武器裝備被李雲龍強行運了回去,還自稱是出工費。楚雲飛在討要未果之後,也和他的副官說;“算了,八路軍也不容易,什麼東西都要靠繳獲……”而之後李雲龍在突圍的時候,抽不起菸捲,也說了:“以前,隨便打個伏擊,要啥有啥,現在讓人家追著咱們打”。參謀長張大彪兼任著一營營長,平安戰役,各部歸建時,他也說了:“守著鬼子的補給線,小酒喝著,日本的牛肉罐頭伺候著,胖的都快走不動道了”。

從上面可以看出,靠繳獲的物資,足以在一段時間內滿足獨立團的必要消耗。但是,要想向鬼子要東西,手裡的傢伙就得硬,這也是李雲龍組建騎兵連的一個重要原因。騎兵連組建之前,李雲龍的獨立團時步兵團,缺乏快速穿插或者運動的能力,而騎兵連的組建,可以大大加強部隊的運動以及牽制能力。李雲龍後來突圍時,就是多虧騎兵連牽制住鬼子一個聯隊的騎兵,他們才順利突出重圍的。

(全文完)


小文章大視野


創立騎兵連跟吃飯沒有直接關係!李雲龍的騎兵連又不是花錢裝備起來的,這是從偽軍手裡搶來的,這些個裝備馬匹都是白撿的。換句話說,即便這些馬匹是用來殺了吃肉的話那麼也足夠獨立團改善好長一段時間的生活了。

首要原因是我軍需要騎兵!騎兵其實是在當時情況下對我軍來說最好的裝備了,這給了我軍更多的戰術組合。以前我軍行軍基本靠腿,作戰距離太近,根本沒法跨區域打擊。有了騎兵之後,我軍的機動速度被提升了好多。比如我們從李雲龍干涉楚雲飛跟錢伯鈞事變的時候,恰恰就是因為李雲龍的騎兵發揮作用了。

其次,當時我軍不僅缺裝備還缺後勤,如果繳獲的東西是汽車什麼的那玩意兒根本就沒用,因為沒汽油根本開不起來。但是騎兵用的馬匹並沒有佔用我軍後勤物資,馬只吃草不喝汽油,而草在當時多得是。

第三點,有了馬匹反而有利於獨立團獲得糧食。當時的我軍實際上是採用建設兵團的方式養兵,部隊也得自己搞生產,自己種糧種地,有馬匹的騎兵可以用戰馬幫忙耕田犁地反而有利於提高當時我佔區的糧食生產能力。


優己


首先,抗戰時期,中國軍隊裝備非常落後,在裝備上根本無法跟日本鬼子抗衡,培養出一個騎兵連在當時相當嚴謹,戰馬和奇兵都非常苛刻,在當時物質非常缺乏的年代,李雲龍組建騎兵連都是非常奢侈的,在真實的抗戰裡,獲得小勝利都是以用無數生命換去回來的,中日戰爭, 中國軍民傷亡3500萬以上, 侵華日軍的傷亡人數在120萬-150萬左右。從這個數據就反映出中國軍隊裝備落後的後果。

其次,當時李雲龍把守的地方多是山村地帶,就算有坦克,裝甲車,沒有道路也沒用,機動性能太差了,而李雲龍組建的騎兵連剛好能利用這個特點,將騎兵連發揮到極致。在中日交戰中,中國軍隊多數是靠衝鋒,近戰取勝,槍支大炮沒日本鬼子強,但大刀還是能打得過鬼子的,所以,騎兵連一衝起來就厲害了,直接給敵人狠狠的一擊,打亂敵人的方陣。

最後,奇兵一直是自古以來中國軍事作戰重要的因素,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戰爭也是一樣,有時抓住時間,一衝取勝。最主要是明知道對方是天下第一高手,明知道不敵也要亮劍,也要向前衝,這就是中國軍隊的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