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令和”意味什麼?

閒酌雲端


日本的“令和”年號,不管取至《萬葉集》還是其它,不管是“初春令月、氣淑和風”還是“又友好又和平”的,這都是我們給它強加的寓意,能否更為直接一些,“令和”就是“命令和平”或者延伸為“嚮往和平”,就這麼簡單罷了!好鬥的日本,看到和平中國的騰飛,他也向往了!

日本人善於向強者學習,這是他們的德性,不是嗎,中國唐朝鼎盛時期,日本人幾乎是全盤照搬“唐人模式”,文字基本有一半是中國文字,後來西方強大了,又來“外來語”充實他的文字。現在,中國因和平而強大,所以日本從下個月開始,真真切切模仿中國模式了!所以“命令和平”,就這麼簡單!


種樹光頭強


圍繞這個年號,其實主流意見還是不錯的。木叔認為這也體現了日本的精明之處。

可以談2點:

第一,令和被視作是日本文化第一次出現在千年的年號中。

“令和”的出處是日本現存最早的歌集《萬葉集》:初春令月,氣淑風和。

令字也有‘好’的意思,可能現代中文用的少,覺得這個字比較生硬,但古文意思還是挺不錯的。

所以“令和”簡而言之,就是又友好又平和。

而且這是日本古籍第一次選入年號,意義重大。

比如高岡市萬葉歷史館館長坂本信幸就評價稱:從萬葉集中引用得非常巧妙,有別於迄今為止出自中華古籍的年號,也給人以柔和的印象,方便書寫。

第二,雖然表面不是來自中華古籍,實際上也離不開中華文化。

令和的出處雖然來自《萬葉集》,但比《萬葉集》還要早的中方古籍《文選》中有類似的文章。而《文選》是古代日本上層非常熟悉的中國古籍。

中央大學教授水上雅晴就認為,雖然年號出自日本古籍是具有劃時代和開創的意義,但還是由受到中方古籍影響的文章當選。

這個態度木叔是贊同的。

簡而言之,只要用漢字,其實就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影響,日本在這點保留的還不錯。

看看其他鄰居,韓國、越南、緬甸等受到中原文化影響的地區,還有幾個有漢字?

更何況這個令和確實也受到中華古籍的間接影響。

從挑選這個年號來看,體現了日本微妙的外交心思——

既要有日本獨立自主的精神,也要表達文化融合以及和鄰居的歷史關係。

還是挺聰明的。


木春山談天下


令和,引用了日本古籍《萬葉集》中“初春令月,氣淑風和,梅披鏡前之粉,蘭薰佩後之香”中的“令和”。

“令和”是什麼意思?儘管這次年號出自日本典籍,但是成書於奈良時代(公元710-794年)的《萬葉集》受到唐風影響是肯定無疑的。

這不是中國人民族主義氾濫,不是自誇,這是事實。

可惜我們中國很多人對古代文化丟了太多,像我這樣古漢語基本荒廢差不多的人,很難用典雅的詞彙來形容“令和”的含義,

令和到底是何種意思,我們還是看看日本人自己的回答吧。

這次年號發佈,首相安倍晉三親自發表講話,闡明新年號含義。

安倍首先說《萬葉集》“是象徵日本豐富的國民文化和悠長傳統的日本古籍”,突出這個年號不是出自中國典籍的喲。

然後說它寓意著“在人們的美好心靈的相互依靠之中,會有文化的誕生與成長之意。”

安倍晉三進一步說道:“悠久的歷史和書香馥郁的文化,四季交替中絕美的自然。希望如此美好的日本國底蘊能夠傳承到後世。我相信凜冬過後必有春,每一個日本人都會帶著未來的希望,如盛開的梅花一般,綻放於世間。”

安倍晉三還說:“我們飽含對未來日本的熱情期望,決定使用《令和》作為新年號。新的年號再一次重申了我們應心存感激。”

好像聽了他的解釋,和我之前預想的意思有些不是一樣。

總之,是美好的意思。


微史春秋


“令…和”……再多的官方解釋,也掩蓋不了字面的本意!

日本新年號“令和”的出處,網友真的別迷信解讀,解讀一般就是儘量讓大家接受它,人家安倍認為是繼承了東亞正統的傳統文化,假裝去“中”。

【本義】

令,本義:當面受命,強力指示。令,“今”與“丶”聯合起來表示“上級指示當面生效”,強力指示,不同於可打折扣的那類指示。引申義:強力指示(司令)、役使、使(令人喜歡)、支配(命令)。

不是去🀄️,而是希望騎在🀄️前面了。

個人認為它選擇“令和”不是企圖脫中,而是設局插了個隊:他們希望未來幾十年能“發號出令”……插在了“和”的前面。而“和”是誰提出來的呢?

到底要令誰和呢?

《禮記·經解》:“發號出令而民説謂之和,上下相親謂之仁。”

而“發號出令”確是這樣的:

《史記·蘇秦列傳》:“今 趙 之攻 燕 也,發號出令,不至十日而數十萬之軍軍於 東垣 矣。”

大家都不想把事情想的那麼複雜,但偏偏就是這麼巧合。




終南高揚


日本公佈新年號“令和”宣告於天下,其中引起各國人民的關注與熱義,網友們也都在揣測其中的意義,根據日本文獻《萬葉集》記載,“令”指為時令,萬物新生,暗喻為美好的意思;“和”象徵,和平,和諧等等諸多意思。 但以日本這個軍國主義國家定義“令和”年號來看,意義重大深遠。很多網友都在翻舊典,古籍來翻譯,發表各說各的觀點!但相合日本國情及民族風習,“令和”到底意義何為?依我自個觀點,簡單陳述一下:“令”應指新生,引領,指揮等作用,日本此意象徵性很明顯,開創新開元,意指走向正常國家。“和”同音“合”喻為附合,持大眾之力。以“令和”年號來看,野心勃勃,軍國主義絲毫不減之勢!!!



紅太陽劉元雄


1、“令和”是文言,“令”的意思是“美好的”(和“令郎”的“令”同義),“和”的意思是“和平、祥和”,“令和”的意思自然是“美好祥和”,符合年號“講究口彩”的傳統。

2、迄今日本用過247個年號,這是第248個,“令和”典出號稱“日本第一部日文詩歌集”的《萬葉集》,系其中卷五《梅花歌三十二首.序》中“時、初春の令月にして、氣淑く風和ぎ、梅は鏡前の粉を披き、蘭は珮後の香を薫す”,翻譯成漢語就是“於時初春令月,氣淑風和”,這也是日本首個不採用中國傳統典籍中典故,而是從日本典籍中尋找典故的年號,算是開創了歷史。

3、國人經常渲染、強調日本“保持中國文化傳統”、“學習唐文化”、“借鑑中國典籍”,但其實事物從來都是兩面的,隋代時日本就不滿大陸的強勢,給隋煬帝寫了封讓後者火冒三丈的“日出處天子致意日沒處天子,無恙乎”的信,而在中國歷史課本里一直當做“積極學習中國文化”正面典型的日本遣唐使吉備真備(他也是日本有史以來政治級別最高的遣唐使),實際上回國後就一直公開、努力地抨擊和排斥唐文化,強調日本本土文化,他也是創制日本文字、力圖棄絕漢字影響的代表之一。“唐影響”在日本表面上的復興,是德川幕府創建過程中,德川家康父子孫三代為鞏固德川家專政,將對幕府政治鞏固有利的明朝理學改頭換面、換藥不換湯引進的結果,而非“自古以來”,更不是“理應如此”。

吉備真備


4、日本雖然一衣帶水但終究是外國,年號制度雖然借鑑自中國但中國自己都已經放棄,人家愛用什麼典故也是他們的自由。此次新年號名義上是國會、皇宮和宮內廳三家合計,但實際上主要體現的是國會的意思,這顯然有投合日本新一代、爭取新生代選票的意思(日本新一代中很多連起名都懶得用漢字,認為寫起來太麻煩,如影星長澤雅美其實就只有漢字姓氏而無漢字名字,“雅美”只是對其假名名字的漢字音譯而已),也沒必要過多吐槽————只是某些同胞別整天自作多情嘟囔什麼“唐文化在日本”就好了。

5、但這個年號在日本遭到不少老人和文化人士的吐槽,因為《萬葉集》裡這句相當於當年書信之類文書抬頭慣用的大水詞兒,類似小學生作文裡那句“今天秋高氣爽.,.天空萬里無雲”,從這樣一句大水詞兒裡摘取年號,也難怪有點學問底子的日本人不滿,覺得“丟份兒”,中國人懂行的吐槽也是不吐白不吐。

6、在新年號出臺前,鳳凰衛視李淼說他們在東京街頭訪問民意,支持率最高的年號是“永和”,原《看歷史》的唐建光笑稱“永和、慶峰什麼的好像都不錯”,我覺得既然要用純日本典故,那還不如叫“和牛”——可以解讀為“大和民族真牛”,又應景又祥瑞。

7、其實弄來弄去新年號仍然沒能擺脫中國典故——《萬葉集》固然是日本作品沒錯,但具體到於時初春令月,氣淑風和”,卻是典出南朝梁蕭統《昭明太子集》中《錦帶書十二月啟.序》中的”伏以節應佳胡,時登令月。和風拂迥,淑氣浮空“。


陶短房


“令和”漢語發音為“烈娃”(拼音是瑞娃),出自日本的《萬葉集》。這一新年號一出,大家頓時議論紛紛,各有各的解讀。有人認為內含安倍晉三的姓的;有人認為神的啟示的;也有人認為是零和的,而福垊也有個人的看法。

【一】日本內閣總理大臣(首相)名為安倍晉三,日語平假名:あべしんぞう,片假名為アベ シンゾウ,發音為啊,別新作。而這個令和竟然被人發現暗含日本首相安倍姓氏アベ的玄機。

【二】日本學者金田一秀穂認為:令乃神的啟示之意,和為不爭和諧之意。令和就是受神啟示,睦鄰友好,和諧共贏。

【三】有些人突然想到了跟“令和”想近的零和。取“零和博弈“之意思,更將“令和”解釋為“命令”恢復“昭和”時代。

【四】其實出自《萬葉集》的令和,本意卻是春天裡享受人生。這個在東漢張衡的《歸田賦》、南朝梁昭明太子文集中都有類似的描述。嚴格來說日本的新年號還是出自我們的典籍。

【五】令和這個詞是新造的,但和令這個詞早在南北朝都有了,就是和善的意思。那麼令和應該也有和善之意,同時令月乃農曆二月,而二月份是未來天皇的生日。福垊認為還有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國之本在於和,這個令和應該有很較深的意味。


福垊



新年號“令和”是選自日本古典《萬葉集》第32首《梅花之歌》序言(初春(しよしゆん)の令月(れいげつ)にして、気淑(よ)く風和(やはら)ぎ、梅は鏡前(きやうぜん)の粉(こ)を披(ひら)き、蘭(らん)は珮後(はいご)の香(かう)を薫(かをら)翻譯如下:“於時、初春令月、氣淑風和”。在這裡,令和是吉利、暖和的意思。用以期盼日本幸運和正能量的未來。


初春令月,氣淑風和,梅披鏡前之粉,蘭薰珮後之香。”這句話什麼意思呢?初春,春天之初是也;令月呢?令月在中國的陰曆裡邊是二月的意思,而在日本令月卻是正月的意思。所謂氣淑風和,氣是天氣,淑是溫和、清澈之意,意思是天氣晴朗溫和的意思。風和就是和風習習,何謂“梅披鏡前之粉”呢?就是說,梅花批垂下來,就像鏡前略施粉黛的美女一樣,這裡的粉是粉黛,代指美女。何謂“蘭薰珮後之香”呢?蘭就是蘭花,薰是花草的香氣,珮是玉佩的意思。珮是誰戴呢?美女戴。所以,珮後之香的意思就是帶著玉佩美女的體香。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蘭花的香氣就像美女的體香一樣。正月的初春,風和日麗。怒放的梅花披散下來,就像那鏡前梳妝略施粉黛的美女;蘭花的香味沁人心脾,就像佩戴美玉背後的少女的體香。

所謂令月,此處是指正月、一月,其引申義就是第一、最初的意思,所以這個“令”字第一個含義就是第一、最初之意。令字,其含義是律也,法也,告戒也,再進一步延伸的含義就是命令、役使支配之意,當然還有美好的意思。“和”字太容易理解了,和諧、和平、平衡、平穩、平和等,可以說是字意非常好的一個字。和的意思主要是和諧、平衡、和平之意,但這裡還有另一個更深的衍生意,那就是基於和諧、平衡的秩序。 並且還是日本的大和民族之和。“令和”兩字連在一起,其政治內涵就是:由日本大和民族作為領導者、可以支配的美好和諧的秩序體系。

筆者馬上讓同事觀察歐美通信社是如何翻譯這個年號。因為“平成”年號是“achieving peace”(達成和平)。那麼“令和”呢?BBC對於“令”就用了“order”(秩序)以及“command”(命令)同時“和”的翻譯是“peace”(和平)以及“harmony”(和聲)。而英國的《衛報》是“fortunate”(幸運)“auspicious”(有前途)而“和”字的翻譯與BBC完全一樣。其他的英文報紙的翻譯基本上是這個套路。當然BBC在介紹新年號時也介紹了日本的年號體系,特別強調現在日本日常使用年號的人只有人口的30%左右。

而安倍首相發表的談話,“令和”是人們美好心靈合在一起,在文化中出生成長的意思。本次新年新年號的出處是《萬葉集》,這本是日本1200年前編撰的日本最古老的和歌集,其中不僅有天皇,貴族的和歌,還有軍人,農民的作品也有,從《萬葉集》中選年號,是為了表示日本豐富國民文化以及悠久的傳統。但是實際上在中國漢典的“四書五經”中的《禮記·經解》中“發號出令而民說謂之和,上下相親謂之仁”所以所謂的“令和”是日本古籍中選出,是擺脫漢典的影響說法,不過是日本某些文人與政客的自欺欺人的做法。



橋本看日本


唉呦,這“保留中國文化”還成了你對中國的恩典了呀,是中國教你,不是你教中國,這竟然能算是你倭國於中國之恩?所以這就是你倭國自中國所得教化?還是別丟華夏文化的臉面了,你們沒有,華夏有。

看你們這麼委屈,那就別委屈了,對你們無益的事情,卻只是為了給中國個面子,你何苦?於中國也無任何意義,那你做這事意義何在?趕緊免了吧,大家都爽快。

對了,要脫中就乾脆點,乾淨點,彆扭扭捏捏不清不楚尷尷尬尬,何必呢?

華夏文化以助益於人為責為任,於你們沒助益,徒耗你們精力,非華夏之求。不耽誤你們,趕緊把礙你們事的華夏教化清洗乾淨,無瓜無葛乾乾淨淨才好說話,才好算賬。

——無陳詞濫調,無不知所云,無酸腐雞湯,無繽紛喧囂,唯有一點赤誠真意,一點犀利深刻;君若有得,乞輕落玉指點贊、貴手轉發;若有相左之真知灼見,請評論中不吝賜教。

長風浩蕩


令和,還是比較中性的。令,這個字有多種含意。可指歲令,微謂情感。也可引伸尊重對方而問侯之,如令尊(父)、令堂(母) ; 令郎(子)、令媛(女兒)。

吾令羲和弭節兮,望崦嵫而勿道。

一一屈原 羲和,傳說主管太陽神仙。

令月開和景,外處動春心。

一一南北朝-王臺卿《陌上桑》

夫何瓌逸之令姿,獨曠世以秀群。表傾城之豔色,期有德於傳聞。佩鳴玉以比潔,齊幽蘭以爭芬。淡柔情於俗內,負雅志於高雲。

一一陶淵明《閒情賦》令姿,美好的姿態。

遙想李陵郡,還聽叔度歌。

舊宮稱上象,新令布中和。

看竹終霜少,聞猿帶雨多。

但愁徵拜日,無奈借留何。

一一[唐]劉長卿《送梁郎中赴吉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