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寶寶在平時是由奶奶帶的,不和媽媽親,怎麼辦?

璐妞喲


現在的年輕媽媽沒有特別豐富的帶娃經驗,很容易忽略與寶寶建立情感交流這個事兒;

而寶寶出生後的頭幾個小時和幾天是情感建立的關鍵時期,媽媽們一定馬虎不得。

1、儘早接觸到寶寶

只要條件允許,寶寶出生後就應該儘快讓媽媽接觸到寶寶,比如出生後半小時內就將寶寶放在媽媽胸部。

如果媽媽身體條件允許,可以讓媽媽懷抱寶寶。

寶寶和媽媽間的肌膚接觸和寶寶對媽媽乳頭的吸吮,不僅可以促進媽媽泌乳,還能讓剛剛來到陌生環境的寶寶儘快平復“激動的心情”。


2、增加與寶寶皮膚接觸的機會

與寶寶肌膚相親可以很快增進與寶寶之間的感情,這件事情爸爸媽媽們都可以做,而且爸爸媽媽們應該多多為自己爭取機會才是。

3、給寶寶做按摩

按摩不僅能增進父母與寶寶之間的感情,還能促進寶寶的血液循環,有利於寶寶大腦的發育,促進寶寶多方面的發展。


4、與寶寶交流

寶寶雖然還不會說話,但寶寶能聽、能看、能感受,所以語言、表情、情緒的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

父母跟寶寶多多交流除了能增進感情,還能促進寶寶的認知、語言和心理發育。


5、對寶寶的需求及時應答

新生寶寶是不會被寵壞的,寶寶的需求應儘快給予滿足。


兒科醫生鮑秀蘭


奶奶帶寶寶,寶寶和媽媽不親,這是個很正常的現象。寶寶還小,誰陪伴他的時間長,他就會對誰產生依賴感。奶奶帶寶寶,寶寶和奶奶相處的時間長,他就會對奶奶產生依賴感,從奶奶身上獲得安全感。表現出來就是和奶奶比較親。

作為一個三歲小孩的媽媽,說句心裡話,見到這種現象,每個媽媽心裡或多或少都會有點失落,自己懷胎十月生下的寶寶,竟然不是和自己最親。這時候媽媽能做到以下幾點很重要。

一、不要因此對奶奶有一種敵視的心裡,相反要感謝奶奶的付出,寶寶和她親說明她對寶寶很好。不要對寶寶總憋著一口氣的感覺,覺得寶寶對不起你的付出。

二、下班時間多用來陪伴寶寶,要那種高質量的陪伴,全身心的投入陪寶寶玩遊戲或讀書等活動十五分鐘,遠勝過一小時的你在玩遊戲寶寶在你身邊玩耍的陪伴。

三、晚上儘量自己帶寶寶睡覺,睡前是一個很好的親子活動時間,給寶寶講睡前故事。還有一種說法,誰在黑暗中陪伴寶寶,寶寶就在誰的身上獲得最大的安全感。

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角色是誰都替代不了的,要最大可能的參與到寶寶的生活中,陪伴他們健康成長。


滄海一粟5427


都說血濃於水,每一個寶寶都是媽媽們十月懷胎,歷經了多少痛苦才生出來的,按理說媽媽應該是寶寶最親近,最信任的人,沒有之一。可是總會有些媽媽覺得寶寶跟奶奶或外婆比跟自己還親,這就讓我們吃醋了。那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第一,看寶寶晚上跟誰睡。寶寶天生對黑夜有恐懼感,到了晚上是寶寶最需要安全感的時候,如果這時候媽媽能一直陪在寶寶身邊,寶寶自然會對你產生依賴。我生完寶寶後,除了我生病寶寶都是跟我睡。儘管白天她有時候會只要奶奶,可是一到晚上就找媽媽,我心裡還是挺安慰的。

第二,看媽媽陪伴寶寶的時間和質量。有的媽媽可能因為各種原因不能一直照顧寶寶,那下班後和週末時間就一定要充分利用起來,陪寶寶做些小遊戲,多和寶寶有些肢體接觸,寶寶是非常喜歡媽媽的吻的哦。記著千萬不要讓寶寶一個人玩,自己躲在一邊玩手機,寶寶也是需要存在感的。

第三,多對寶寶微笑。沒有寶寶會喜歡整天愁眉苦臉的媽媽的。

寶寶是每個媽媽的小天使,他們的感情是最直接的,你對他付出的多,得到的會更多。願每個媽媽都能和自己的寶寶一起快樂玩耍。


小乖乖育兒


我一個朋友的故事。

產假休完就上班了,孩子給奶奶帶。婆媳同住。奶奶雖然說有些習慣不好,但也是個勤快的,洗衣做飯帶孩子睡覺,孩子自然而然地就跟奶奶很親。

我朋友自己帶的時候,孩子睡眠很好,又白又胖的。


奶奶接手後,迅速變成睡渣,一直持續到2.3歲都是睡渣。因為奶奶耐心不夠,五六個月抱在手裡的孩子,到了睡覺時間她往嬰兒床上一放,就期待著嬰兒能馬上進入夢鄉。


但孩子總是會有這樣那樣的原因會哭,哭了她也不高興哄,很不耐煩地用力搖睡床。孩子被搖得不舒服,哭得更厲害。奶奶更不耐煩,抱起來就罵,罵她不乖,不會心疼奶奶,奶奶這麼累了不讓奶奶早點睡……

孩子小啊,聽不懂也理解不了呀,但聽到語氣不好,還是會害怕呀。於是乎哭得更厲害。然後繼續一會罵,一會哄,直到孩子哭累睡著,一般都要十點十一點了。


朋友也會跟婆婆吵,吵一次她能收斂點,第二天她就又忘了,繼續哄睡大作戰。於是乎孩子越來越睡不好,也慢慢地瘦了下來,人也沒什麼精氣神,6個月的時候朋友抱著帶我家來玩,我只是看了孩子一眼,眼神跟她一對上,她立刻就放聲大哭。

我非常尷尬,再怎麼我也是兩個娃的媽媽呀,我一向很有親和力,孩子們都喜歡我的,為啥這小朋友一看見我就哭呀?

朋友說她就是這樣,基本上從來不見陌生人,看見陌生人要哭半天的。


我事後跟我朋友說這樣不行,你自己上個班,又不累,早八點晚五點到家,晚上這麼多的時間,為啥這段時間不陪孩子?


朋友沒有正面回答我的問題,打了幾個哈哈算過去了。但我已明白了她的意思。她不過是想要自由,晚上想要逛街,想要跟朋友去玩,晚上還想跟老公二人世界,覺得孩子是個負擔。


我嘆了口氣,說:你總有一天會後悔的,以後孩子跟你不親,不服你的管教,你要累死!

朋友得意地說:這有什麼,搞定孩子還不簡單?等她再大了點,我天天帶她去玩,去遊樂園!她到那個時候就粘我了!

你太天真!但我也無力反駁,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我有什麼辦法!


等孩子長到了2歲半,朋友終於覺得事情不受控制了。

孩子倒沒有一見陌生人就哭了,但是不喜歡接觸陌生人,除了粘著奶奶,誰也不愛。甚至不喜歡跟同齡人一起玩。更不要說平時生個病,受個小傷,孩子哇哇大哭的時候,做母親的心急如焚,但孩子卻把你推開,不希望你抱她,她要奶奶抱。

朋友倒是按著她“大了帶她去遊樂園玩”的計劃,但到了遊樂園,孩子就站在那發呆,不敢跟別的小孩玩,遊樂設施也不太感興趣,在朋友的引導下才小心翼翼地小玩了一下,看起來也不像特別感興趣的樣子。


奶奶覺得她大了,又加上這些年在城裡也接觸了很多時髦的奶奶一起跳廣場舞,衣食上還算上心,但耐心卻也是越來越不夠。帶著小區裡玩,她會一直催促孩子“去啊,去跟小朋友玩!去啊!別人都在玩!你怎麼這樣啊,怎麼會有這樣笨的人啊!別人都在玩,你怎麼不去玩啊!”

從催促到語氣非常不好,孩子也不說話,就低著頭。


朋友意識到她需要改變,於是下班回到家就儘量陪著孩子玩了,但效果不大,如果奶奶不在跟前,孩子壓根就不想媽媽玩,會一直哭著要找奶奶。晚上睡覺更不用說了。孩子根本不願意你躺在她邊上,一直要找奶奶。


朋友來問我,怎麼辦。能怎麼辦?我只能再次出主意。

1. 每晚由奶奶陪睡,但睡著之後讓奶奶離開房間,剩下的時間媽媽來陪著。寶寶醒來首先看到媽媽,慢慢就會接受媽媽陪睡這件事。果不其然,孩子前幾次早上醒來都一臉迷糊地問,媽媽你怎麼睡在我床上呀?朋友就說,昨晚媽媽想你了呀,就過來跟你一塊睡了。持續一段時間之後,母親獲得了陪睡權。


2.陪伴,從陪睡開始。

陪睡渣睡覺不是件容易的事。孩子很不安分,一會翻個身,一個說句話,一會要上廁所,就是不想睡。朋友經常從晚上九點忍到晚上十一點,第二天哈欠連天。但是為了把女兒爭取過來,沒有辦法。這個陪睡,朋友堅持了一年多了,效果很好,現在孩子跟她已經很親了。

但是,也有副作用。跟老公的二人世界沒人,老公怨言還挺大,對夫妻感情確實有影響。


3.陪玩。

孩子不敢跟同齡人玩,我建議朋友不要跟孩子講道理,也不要做過多的鼓勵。可以偶爾陪著孩子在旁邊看別人玩,更多的需要朋友直接自己去跟小朋友們,然後帶動自己孩子一起玩。

朋友成功地成了孩子王,附近的孩子都喜歡跟她玩,漸漸地孩子也融入了同齡人的圈子。


現在那個孩子已經上幼兒園了,雖然在班上是個子最小的,也是最愛哭的,但所幸是遇到了好老師,適應得還算好。

孩子相對比同齡人,依然是不夠活潑,不夠開朗,也會有亂髮脾氣,任性不講道理的時候。但相比以前,進步已經非常大。能表達自己心裡的想法,有了自己親密的小夥伴,偶爾奶奶耐心不夠吼她的時候她也已經足夠淡定,甚至還跟奶奶說,你不能這麼大聲說話,我不喜歡,會嚇到我的。奶奶這個時候也會被她逗笑。

更重要的是,媽媽在她心目中的地位,已經跟奶奶持平甚至在更多的時候她更願意跟媽媽交流。


薄荷斑馬家



前今天坐公交車,聽見兩個老人在聊孫子。

一位老人滿臉自豪的說:“我那孫子,是我一手帶大的,就和我親,他媽回來了都不要他媽抱。”

另一位老人一臉羨慕的說:“那你幸福呦,我那孫子再疼都沒用,人家就和他爸他媽親。”

作為旁觀者,也作為一個媽媽,聽到兩位老人的對話,覺得挺可怕的,孩子似乎成了媽媽和奶奶之間爭奪愛的工具。誰能得到孩子的親近,誰就是勝利者。

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孩子,都是最親近的一家人,和誰親又有什麼關係。

現在很多年輕父母既不想承受帶娃的繁瑣與勞累,還想孩子和自己親,如果孩子和奶奶親了,還心裡不舒服。

好處不能讓你一個人都佔了,有得必有失,顧得了工作,帶娃的時間畢竟就會變少,只能說在能力範圍內儘量彌補,多陪伴孩子。

孩子在三歲之前,誰帶孩子帶的多,孩子就跟誰親。這是因為孩子在出生的頭三年,是安全感建立的重要時期,孩子在這個時候,會和他的主要撫養人建立依戀關係。

要想孩子和媽媽親,試著從以下方面去改善

從小讓孩子跟自己睡

很多家裡的老人覺得年輕人白天上班,晚上還要帶娃,太辛苦,乾脆在孩子出生不久後就讓孩子跟自己睡,這樣奶奶照顧起來也方便,但其實這個時候正是建立依戀關係的最佳時期,讓孩子在媽媽的懷裡吃著奶水,聞著媽媽的味道,孩子會特別安全。

給孩子講睡前故事

在孩子半歲以後,就可以每天晚上給孩子講一些睡前故事,這個時間是你和孩子的固定時間,也是你們的獨處時間。是最好的培養感情的時機。

在有限的時間裡提高陪伴的質量

我們不能一邊玩著手機,一邊看著孩子,然後又抱怨孩子不和自己親。陪伴孩子的質量遠比時間的長短更重要。

平時工作完了,回到家裡放下手機,全心全意的陪孩子玩耍,遊戲,仔細觀察孩子喜歡玩什麼、怎麼玩,然後投其所好陪孩子一起玩。

親密的關係都是在互動中建立起來的,孩子天生渴望媽媽的陪伴,所以,如果孩子不和你親,一定要反思自己,及時調整,給孩子更多的、高質量的陪伴。


希望今天遇見的育兒記


寶寶的世界是很單純的,誰天天陪著他,他就依賴誰多一點,依賴誰自然就和誰親。就象我家樓下的宇軒媽媽,每天早上天不亮就出門了,晚上一般要7:30才到家,我經常碰見的是爺爺奶奶帶孩子下來玩,晚上睡覺也是奶奶帶著睡,奶奶似乎也很享受這個過程,每次驕傲的告訴我們,宇軒和他媽不親,就喜歡跟自己下來玩。

其實,現在在職場中的媽媽出現孩子和自己不親的情況很多見,寶寶對父母“偏心”是在嬰兒特定時期常常出現的情況。儘管這可能會讓你覺得很沮喪,但就長遠來說並不用擔心,因為這通常是一個在幾星期之內就會結束的階段。如果做好了以下幾點,寶寶的心一定會偏到時媽媽這邊的。

不管寶寶有多偏心,你仍然要積極地照顧他。

要知道養育孩子是父母的事,而不是老人的事,當你和你的另一半下班回到家,必須給老人放假,兩人共同分擔照顧寶寶這項任務,儘管一個可能很“得寵”,另一個不那麼受歡迎。象我家大寶小時候,因為媽媽上班地方較遠,回到家以後專門負責清潔工作,給寶寶洗澡、換尿布,我則是陪大寶玩、臨睡前給他講故事、哼搖籃曲來哄好入眠,晚上再累也讓大寶和我們睡一張床,每天必要的情感交流和身體上的接觸會讓寶寶感到來自父母的愛和溫暖,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最適用於我們和寶寶之間。

放下工作,給寶寶以高質量的陪伴

網上有名流行的說法:"生活如此艱難,拿起工作,對孩子就少了陪伴與親近;而放下工作,就養不起孩子。”當代著名女作家池莉說:我發現從古至今,孩子都是一樣的,家長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在太多的父母只願在孩子身上花錢,不願意花時間、精力和心思。實質上是家長變糊塗了,自私了,盲目了、懶惰了。

有些家長回到家以後,心裡也只裝著工作和社交,僅僅拿出所剩無幾的精力和時間的邊角料來分配給孩子,對孩子的要求漫不經心。今年高考,因《中國詩詞大會》而出名的才女武亦姝被北大錄取,她的普通父親給我們所有父母做了一個好榜樣,採訪到她父親的教育經驗時,他告訴記者從小他每天下午4:30以後手機就關機,不再處理工作事務,而是全心陪伴孩子的成長,和孩子一起看研究古詩意境,探討國內外新聞,週末時帶孩子去郊外感受大自然,高質量的陪伴讓孩子一直很優秀。

讓老人適度的退出家庭養育工作

可以找老人談談寶寶不親媽媽的事情,尋求老人家的幫助。老人有豐富的帶娃經驗,帶孩子也比較細緻,如果真誠的和老人講出父母心中的苦惱,一般老人都會理解,也會創造機會在孩子面前誇讚爸爸媽媽,讓孩子期待和父母的相處時光。老人要慢慢地在帶孩子這件事上少做一點,把更多的事情推給兒女做,讓他們學習怎樣做一個合格的父母,同時也進一步成熟起來,這對他們兩代人都是件非常重要、非常有意義的事。

我是元寶爸爸,教育實踐家,多平臺原創作者,分享專業的育兒、教育知識!歡迎關注我,留言諮詢或討論。本文系原創,抄襲必究!

元寶爸爸聊育兒


人的嘴唇所能發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親,最美好的呼喚,就是“媽媽”。——紀伯倫

媽媽是任何人都替代不了的。寶寶由奶奶帶,跟媽媽不親了,這只是因為孩子還小,不親也是暫時的,別擔心。我的孩子從小也是奶奶帶的。我那時調動工作,到距婆家30裡以外的成裡工作。不是我嫌累不帶孩子走,而是爺爺、奶奶都想孩子,要求把孩子留下的。無奈,我只能每週回去看孩子一次。那時孩子才一週歲零兩個月,看見我不親也不生。我走也不不哭,還在奶奶懷裡與我招手再見。直到4週歲才跟我,也沒生疏,一切都正常。

假如你真的擔心,也可以讓孩子的奶奶配合,注意對孩子進行熱愛媽媽的教育。

首先,奶奶帶寶寶,千萬別逗孩子說:“你不聽話,媽媽不要你了!”不要說一些讓孩子誤解母親的話。你是跟他開玩笑,可孩子就會信以為真。奶奶應該經常對孩說:“媽媽很愛你,只是工作忙,沒有時間陪你,才讓奶奶帶你。媽媽工作也是為了讓你過得更幸福......”如果媽媽在外地工作,不能經常跟孩子見面,可以經常視頻聊天,這樣孩子就不會忘了媽媽的模樣,也就不會生疏了。

其次,作為母親,你得經常擠時間看望孩子。儘量多陪陪孩子。如果不是在外地工作的話,晚上最好別讓孩子跟奶奶睡。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很有道理。你不付出,怎麼會有收穫?


囍囍囍888


我一個朋友,孩子生了之後坐完月子就開始上班,孩子一直是奶奶在幫忙帶,可以最近朋友十分苦惱,跟我說奶奶帶孩子,孩子跟自己不親,孩子見她就躲,似乎她這個親媽要虐待孩子一樣。她懷疑是奶奶每天跟孩子說自己的壞話,導致孩子從內心跟自己有隔閡。

聽了她的話我覺得十分搞笑,婆媳矛盾大概就是這樣產生的吧。

說起為什麼奶奶帶孩子孩子跟媽媽不親這個問題,我覺得自己最有發言權,因為我從小就是由奶奶帶大的,父母在外地上班,每隔一兩個月才能回家探望一次,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我7歲,父母才把我接到他們身邊去上小學。在我小時候的記憶裡,媽媽就是一個陌生人,我甚至不願意和父母住在一起,有一次和媽媽賭氣,竟然離家出走,要坐車回老家找奶奶。

隨著時間的延長,我和父母的關係也慢慢得到緩解,但是我始終不能像別的孩子一樣和媽媽自然地牽手、擁抱,更別說和她撒嬌,估計媽媽也有這方面的障礙和顧慮,因為她從來沒有親吻和擁抱過我。直到現在,我和外人的交往中,如果人家有親密的舉動我都會覺得不自在。

這就是一個小時候缺乏充分母愛的孩子的真實經歷和感受,值得讓每一個家長深思和改變。讓我們從頭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孩子不在媽媽身邊,而是由奶奶帶孩子會有哪些不利的方面呢?

1、孩子三歲之前,是安全感的建立的關鍵期。在此期間,如果父母尤其是媽媽的缺席,很容易導致孩子對生活嚴重缺乏安全感,從而變得膽小、敏感、甚至自卑。

2、有一本心理學的書名叫《7歲前性格培養決定孩子一生》。書中詳細講述到:孩子在七歲以前是語言、技能、肢體、智力和情緒的高速發展和形成期,在此期間,如果父母經常不在家,孩子通常會有語言、肢體發育緩慢,情緒不穩定,生活習慣不好等方面的問題。

3、隔輩帶孩子的缺點大家都很清楚:教育理念守舊、溺愛或者忽視等問題也很常見,另外,由於父母沒有時間和孩子更多地互動,親子關係變得疏遠冷淡是肯定的,這樣更不利於對孩子的管教。

由此可見父母的陪伴太重要,這個提出問題的媽媽已經意識到孩子和媽媽不親了,最好趁早做出調整和改變,具體如何做呢?

1、建議父母創造一切條件,儘可能的多和孩子相處,不要覺得孩子不和自己親,就知難而退,或者對孩子發脾氣使臉子,那樣只能更加讓孩子遠離你。不管孩子如何不情願,你一定要有耐心去接近他,感情靠日積月累一點點培養出來的。

2、可以使用“愛的炸彈”,即每隔一段時間,滿足孩子一個願望或者給他買個禮物,讓他對你有期待和好感,當然這件事情一定要提前和孩子溝通,一定要建立基本原則和底線,比如不能打人、罵人,買東西不能超過多少錢等。這樣也有利於和孩子建立默契和穩定長久的關係。

3、對看孩子的老人要尊重和孝敬,因為她在幫你承擔著最繁重帶孩子的任務,要體諒老人的不容易,時常和老人談心溝通,只要在家就讓老人多歇歇,你的做法孩子都會看在眼裡,有樣學樣,你和孩子的關係才會更好。

最後還要和父母們強調一句:自己的孩子最好自己帶,別讓孩子的內心因為缺愛而和你疏遠。


陪寶寶寫日記


兒子10個月了,半歲之前我休產假,一直是自己日夜帶著,從沒有交給別人帶過,產假到期之後,上班了沒辦法,白天讓奶奶帶,但是中午自己一定會回家親自帶,到下午上班才會交給奶奶,下午一下班就趕緊回家帶孩子,可是現在只要奶奶和我同時在場,就會非讓奶奶抱,除非是餓了,困了才會要我。奶奶為此非常得意,常常在人前人後說寶寶只要奶奶,不要媽媽。其實平時我自己帶,奶奶不在場,都玩的非常好,睡起來也不會哭鬧,可奶奶在的話,睡起來就非要哭著讓奶奶抱,我想自己抱著哄一鬨,奶奶就會一直在旁邊拍手叫兒子,兒子就會哭著非要去奶奶那。今天中午又是這樣,兒子睡起來,我也要上班了,想著睡之前沒吃奶,就想著先喂喂再走,可兒子哭的很厲害,非去奶奶那,我抱著哄,奶奶就來我懷裡奪,一直喊不哭了不哭了,奶奶抱奶奶抱!沒辦法只好給她,我就拿個東西試圖哄兒子,可奶奶抱著去一邊,不讓兒子看我,然後她拿東西哄兒子,我追過去,她就再背過去,我很失落,只好出門上班了。路上邊開車,淚流不自覺的流下來了,心裡非常難受,自己的兒子不要自己,我想哪個媽媽都受不了。我自認為不是個懶媽媽,除了必須上班,一切閒暇時間都在帶寶寶,推了一切朋友聚會娛樂活動,就是為了多跟寶寶待著,因為上班已經失去了很多陪伴寶寶的時間。因為這樣,我心裡非常難受,跟寶寶爸爸說,他也沒辦法,因為奶奶強勢,奶奶還很以寶寶要她為傲,多次當著親戚鄰居面說,寶寶只要她抱,媽媽抱也不行。真的很難過。


靈光依依


這是很多媽媽都會遇到的情況,

最大的原因還是:媽媽減少或者是沒有時間向孩子表達愛意

這一點很明顯,媽媽迴歸職場之後,每天回到家只想好好休息,更有甚者回來的時候孩子都睡覺了,這樣的情況之下,孩子會慢慢覺得自己被媽媽拋棄了。

再加上你的孩子才一歲,俗話說孩子是誰養的就跟誰親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建議:

1.不能提高陪伴孩子的時間那就提高陪伴孩子的質量

可以拉上孩子爸爸一起,之前我家孩子是每天晚上都留30分鐘時間陪他,我們三個人一起看小布書或者是和孩子一起在客廳爬行翻滾。

在孩子面前和奶奶保持良好的交流,週末的時候孩子還是和自己睡,每天會和孩子交流孩子也知道爸媽需要上班。我們回家有空會幫忙照顧孩子,所以奶奶輕鬆自然也會體諒我們,進而用心幫我們帶孩子。

2.要有一顆感恩的心,記得向婆婆表示感謝

我看到有的寶媽反應,孩子和自己不親是因為奶奶說閒話。我不否認會有這種情況,但是寶媽要記住人心都是肉做的,老人做的不好你多擔待,願意幫你搭把手帶娃我們應該心存感恩,不管是口頭上還是行動上都應該向老人表示感謝。

朋友小玲就是最好的例子,剛開始婆婆帶娃她咯是不放心,婆婆也是心裡也是不舒服,後面小玲的媽媽給小玲提出了建議,從那以後小玲逢人說婆婆帶娃辛苦,時不時給婆婆帶好吃的或者是節日的時候買件衣服。

婆婆慢慢的也開始回應小玲,開始體諒小玲上班辛苦,時不時教導孩子體諒媽媽。

3.不要急於改善關係,循序漸進

當你發現孩子和你不親的時候,可以從陪睡和說“媽媽愛你”開始

慢慢增加你和孩子的交流,慢慢的重新向他靠近,給孩子時間適應你的歸位。

總結:

孩子是會對陪伴她多的人更親,但是因為你是媽媽,媽媽就是天然會使寶寶親近的,只要你耐心一點,陪伴多一些,自然而然就會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