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女真人為何能屢屢以少勝多、縱橫天下

此文為小編所寫宋金時期大規模戰役《順昌保衛戰》系列文章引子之一,該系列約兩萬字,因網文篇幅不宜過長,故分引子和正文多篇陸續發出。喜歡看宋金歷史的朋友可關注小編,以便閱讀下文,敬請批評指正。

女真人以兩千主力起兵反抗遼國,起初也是忐忑不安,並無必勝把握,只是被逼入絕境,魚死網破抗爭。但卻最終以摧枯拉朽之勢滅遼、滅北宋,其中多數戰役均以少勝多,如金太祖率宗望等人於護步達崗以兩萬大破遼軍二十萬(號稱七十萬),完顏褒(後來的金世宗)以八千破种師中十萬大軍,並陣斬种師中,金軍隔河敲了一夜鼓,十三萬宋軍跑的一個不勝等等。

女真人為何能屢屢以少勝多、縱橫天下

由於我國史書對戰術戰法記載並不多,很多戰爭都只是記錄了結局,過程不詳,因此時至今日,我們仍對女真人如何橫掃千軍、縱橫天下感到不解。

但宋朝在經歷過一次次失敗後,也有許多將領進行一些總結,如南宋名將吳璘所著的兵法裡就總結了女真軍有四長:騎兵,堅忍,重甲,弓矢。而《宋史》裡不乏大本營將一些兵法戰例通傳全軍的記載,我相信吳璘這個記載,當時也曾通傳宋軍。但關鍵還是如何去破女真人所長,這在後續會一一說明。

首先,女真人騎兵十分精銳。他們的騎兵全部實行一人二馬制度,這還不包括馱馬,除此以外,跟隨女真作戰的契丹、奚人等胡騎全員都是騎兵。這些騎兵重騎兵、輕騎兵比例合理,他們中的精銳,如柺子馬,騎兵全部是女真人。在這裡首先說一點,柺子馬只是俗稱,宋史裡記載這支女真騎兵正式稱呼是長勝軍,人馬全甲,人手一支足有四米長的長槍,另裝備有刀、鏈子錘等其他武器。金軍往往採用“三生陣”的陣型,即中央為步兵充當,兩翼均為精銳騎兵,或進或退,非常自如。

女真人為何能屢屢以少勝多、縱橫天下

其次,女真人強悍的戰鬥力基礎是他們堅忍的性格和身軀。在仙人關、郾城等地,女真騎兵反覆衝鋒達數十次的情景令宋軍最為膽寒,因為在人馬全甲情況下作戰非常消耗體力,西夏、遼國的騎兵基本上都是衝鋒一次,不佔優勢馬上撤走。而女真兵都跟野獸一樣彷彿有用不完的力氣,他們在負荷很重的情況下一次衝鋒失利,馬上後撤重整隊形,你還沒緩口氣呢第二次衝鋒又來了,直到對方崩潰。而每次進攻可能稍微換點方向,而宋軍的步兵方陣調換陣型、方陣也需要時間,擺放拒馬也需要時間,這樣就容易被女真人找到弱點,一戰而勝。

第三,女真幾乎人人重甲。這裡的重甲,並不全部是指鐵架,也指皮甲。女真原名靺鞨,是善於製作皮革的意思,善於制甲也是他們的傳統。再說了他們鼎盛時也不過數萬精銳,人丁十分寶貴,所以十分看重鎧甲的防護,只要女真人出現,必定披甲,那種光著膀子衝鋒的情況是不可能出現的。如柺子馬等精銳部隊,即便小股出現,也是層層重甲防護,絲毫不懈怠。

女真人為何能屢屢以少勝多、縱橫天下

第四,弓矢。因為有甲,騎射不便,所以女真的騎射非五十步不射,弓力不過七鬥,他們的騎射屬於陷陣騎射。看起來似乎攻擊力不強,但恐怖的是,他們的騎兵每人帶箭三百隻,他們可以沒完沒了的射箭,用箭雨把對方淹沒。影視劇裡那些神射手似乎都可以輕鬆的射出一支又一支弓箭,實際上射箭是非常消耗臂力的,連續射個三二十支,已經是極限了,射個四五十支,至少幾天內沒法拉弓,要是射個五十支以上,基本上十天半月胳膊是廢的。而女真人攜帶三百支箭,他們的弓也不是步兵那種強弓,因此雖然殺傷力稍弱,但持續作戰能力非常強悍,再加上宋軍也沒有做到人人著甲,因此女真人無論是柺子馬等重騎兵長槍陣衝鋒,還是普通騎兵箭雨式攻擊,都令宋軍比較頭疼。

女真人為何能屢屢以少勝多、縱橫天下

當然女真的步兵也很強悍,以北方漢人為主,此次參加順昌保衛戰的韓常所部就是最難對付的步兵之一。除此以外還有大量籤軍,以強擄的壯丁為主,這個基本就是後勤和炮灰部隊,可以忽略不計。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