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0 我想吃掉你的胰脏:对于生的希望,才让死亡变得不再可怕

对于生的希望,才让死亡变得不再可怕——《我想吃掉你的胰脏》

初次听到这个名字,小编跟大家一样,在脑海中都脑补出了一幅诸如《汉尼拔》或者《开膛手杰克》一般的血腥镜头。毕竟无论怎么看,这都像是一个充满了恐怖色彩的故事。

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我想吃掉你的胰脏》不仅不是一部恐怖电影,反而是2018年9月在日本上映的一部,由轻小说作家住野夜同名小说改编的纯爱作品,那么,作为观众的我们不禁想问,为何这样一部作品有一个如此奇特的名字?而它究竟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我想吃掉你的胰脏:对于生的希望,才让死亡变得不再可怕

剧情其实说起来也并不怎么复杂:没有名字又秉性冷漠的男主角(其实有,在故事最后点出来叫做"志贺春树"),几乎不跟任何人来往,但是在某天机缘巧合下,偶然见到了一本叫做《共病文库》的日记,日记的作者正是同伴的女同学,性情开朗的山内樱良,由此得知了樱良得了胰脏的绝症,生命所剩无几。于是借此契机,原本毫无交集的两人开始了相处。

我想吃掉你的胰脏:对于生的希望,才让死亡变得不再可怕

在这样一个虽不能说是烂俗,但是至少也并不少见的故事背景之下,《我想吃掉你的胰脏》的评价也趋于两极化,一方面有很多观众觉得这部作品对情感的描述和对人物的塑造很成功,是一部不错的电影。但另一部分观众则觉得在剧情逻辑上有很多处理不佳的方面,对此,小编也有自己的看法。

电影的整体的构图和色彩在日式青春片中可谓中规中矩,场景的搭配,细节的处理都比较精致,尤其是整部电影一直以一种暖色调的形式对故事环境进行呈现,把青春电影中爱情的提炼拿捏得恰到好处,从这方面来说,技术上是没有什么太大问题的。

我想吃掉你的胰脏:对于生的希望,才让死亡变得不再可怕

而在人物的刻画上,至少从某个方面来说,人物性格被好很好地诠释出来:男主人公自我封闭表现和原因,之后遇到女主角后逐渐的改变,直到最后打开心扉;女主角对生的渴望,面对死亡的威胁也不轻易妥协,开朗的性格对男主人公的影响,而在最后的孤独中,男主人公对她的温暖也给了她慰藉。诸如此类,在剧情的刻画上虽然不能说完美无缺,但是将其表现得到位,这点电影还是合格的。

但是电影被人诟病的也在此,很多逻辑的表现上会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尴尬:明明想把女主人公刻画成纯真而活泼的元气少女,但是在跟男主的相处上却让人多少感觉到了自私;女主闺蜜的躁狂和不合逻辑的仇视,也让观众在青春动画中感到了一种肥皂剧的错觉;而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女主人最后突兀的死,让本来已经拥有心理准备的观众犹如大冬天被一瓶冰水直接浇灌在头顶一般不适,这不能不说是电影本身处理的瑕疵。

我想吃掉你的胰脏:对于生的希望,才让死亡变得不再可怕

然而关于这一点,其实如果换一个角度去看,也许会更好的理解。男主人公志贺春树与女主人公山内樱良之间存在的,可能并不是一种纯粹的爱情,更多的是基于相互理解和弥补对方情感性格缺失的代偿。在樱良改变春树的过程中,自己也被春树所改变,而当自己离开人士之时,身躯的消失并不代表情感的逝去,樱良所留下的痕迹和改变,以一种别样的方式留存在了春树的生命里,而这也正是在爱情之外,更可贵的东西。

我想吃掉你的胰脏:对于生的希望,才让死亡变得不再可怕

正如故事中樱良对春树所说,而成为作品名字的:"我想吃掉你的胰脏"一般。这个故事想要表达的,不仅仅是爱情,而是在面对死亡时,人的勇气和生的希望,这种希望在樱良失去之后也未曾消失,也正是因为如此,死亡才不再可怕。而这也正是《我想吃掉你的胰脏》真正要告诉我们的东西:好好生活,把每一天都当做新的开始。惟其如此,所有的生命才具备自身的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