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作曲家王酩和王立平,樂界堪稱作曲大王,“二王”作品異彩紛呈,誰更是頂級作曲大師?

蘇哥靚


提起電影《海霞》,那首《漁家姑娘在海邊》至今仍餘音裊繞,耳熟能詳,而由此改為大型管絃樂交響曲海霞組曲,卻僅此王酩獨當;1978年的反特影片《黑三角》裡的《邊疆泉水清又純》即刻唱紅大江南北,李谷一由此紅遍全國,緊接著《小花》中的《妺妹找哥淚花流》和《絨花》更讓王酩成為1980年第三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作曲獎,李谷一也成為那個年代王酩影視劇配唱的最佳拍檔,難怪當年王酩作曲的電影旋律一出,許多觀眾便認知是王酩旋律;當1983年的億萬觀眾守候在春節聯歡晚會上時,一曲《難忘今宵》更是家喻戶曉,傳唱至今,相信十億中國人幾乎個個會唱,這就是偉大的傑作,無人匹敵和超越。然而天妒英才,王酩63歲的短暫生命在1997年便嘎然而止,中國音樂界從此再無第二個王酩。

相比幸運的王立平,在改革開放後的紀錄片《潛海姑娘》首用電吉他音樂伴奏,令人耳目一新,隨之風靡全國;隨後在1979年的電視風光片《哈爾濱的夏天》中《太陽島上》和《浪花裡飛出歡樂的歌》捧紅了年輕的鄭緒嵐、關貴敏,而《少林寺》中的《牧羊曲》,更是成了中央臺的歌聲飄過三十年及之後四十年的保留曲目,或許將來的五十年、六十年之後還會延續;而大型電視劇《紅樓夢》中的音樂插曲更是寶刀未老的王立平才藝非凡,他曾感嘆道:為了《紅樓夢》譜曲,幾盡閉門造車、廢寢忘食,若有重拍續寫,估計沒有第二個人象我這樣耗盡四年半的傾血之作。

王酩和王立平平分秋色,都應成為中國音樂之父作曲大師,若細緻比較,王酩應略勝一籌。





蘇哥靚


王酩(1934-1997)比王立平(1941)略大一些,基本上也算同時代的作曲家,他們在60、70年代進入了電影音樂行業並開始了創作生涯,所以兩人重要的創作領域都是影視音樂。要拿二人做一個比較還真難分高下。

從代表作來看,王酩的《妹妹找歌淚花流》、《絨花》、《邊疆的泉水清又純》、《知音》、《難忘今宵》等,尤以《難忘今宵》作為央視春晚結尾主題曲風靡數十年。王立平的《太陽島上》、《駝鈴》、《牧羊曲》、《大海啊故鄉》、電視劇《紅樓夢》系列歌曲等。

從作品的流傳與影響力來看,二者是沒有明顯差異的。

從旋律寫作來看,王酩的美感更強,特別擅長婉轉抑揚的旋律進行,他是上海人,所以他的風格更傾向於江南的秀美,深得中國傳統音樂音韻、拖腔之要領,這在近百年中國作曲家中顯得極為突出。王立平是長春人,也有像《牧羊女》這樣美的作品,但整體上則略微大氣、樸實一些,像《駝鈴》、《大海啊故鄉》這樣的。他的《枉凝眉》等一方面得益於《紅樓夢》自帶流量的深厚底蘊,另一方面也顯示他對音樂與文學深入融合的功底。

在創作題材方面,王酩曾經在中央樂團從事創作,創作領域顯得更為寬闊,他在早期創作了許多的器樂作品,以《海霞組曲》為代表。王立平的創作以影視音樂尤以歌曲為主,在器樂作品創作領域略遜一籌。


聰明泉


2007年夏,我在深圳偶然認識了一位做珠寶加工的老闆王香君。交談之下,得知他是東北黑龍江人,我就聯想到著名音樂家王酩的夫人王香珠,也是東北人。交談下去得知,他就是王香珠的弟弟,也就是王酩的妻弟。他得知我很喜歡王酩的的歌曲,便送我一本《王酩紀念集》。書中收入了王酩的大部分經典作品,如《妹妹找哥淚花流》、《絨花》、《知音》、《青春啊青春》、《難忘今宵》,以及不少珍貴照片,如果不是壓在我那堆積如山的書架上,一時難以找出來,真應該拍幾張影像與大家分享。我很奇怪,王酩正值藝術創作的高峰,怎麼就突然去世了呢?王老闆告訴我,主要是因為飲酒過量。王酩是上海人,上海人一般不善飲酒,特別是烈性酒,而王酩卻是極其能喝,不醉不休。這一點倒是與東北人酷似。王老闆無奈地說:“我姐姐和我們所有人都勸他少喝最好不喝白酒,可他就是不聽啊!結果,真出事了。”

1997年12月5日,王酩因腦溢血在北京逝世,享年63歲。

王酩去世後,他的夫人王香繼續從事音樂工作,現為中國大眾音樂協會法人代表兼秘書長、中國音樂傢俱樂部副主席。

提到王酩,就不能不提到另一位著名作曲家,王立平。他們並稱作曲界“二王”,都是從改革開放初期走進人們視野的優秀中年作曲家。“二王”的作品同樣受到廣大歌迷的喜愛,廣為傳唱。王立平的經典歌曲《太陽島上》、《浪花裡飛出歡樂的歌》、《駝鈴》、《少林寺》、《牧羊曲》 、《大海啊故鄉》、《太行頌》、《飛吧,鴿子》、《大連好》、《江河萬古流》、《紅葉情》、《枉凝眉》、《紅豆曲》、《葬花吟》 、《說聊齋》等可以說家喻戶曉。王立平倒是真正的東北人,1941年8月5日出生於吉林省長春市一個滿族家庭。他比王酩小7歲,今年已是78歲高齡。我在1984年曾到他在北京和平里的寓所約稿,也算有一面之緣。

有人要把“二王”分出個高低,還問“誰更能成為頂級大師”?自古道:“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我以為,這種比較本來就沒必要,何況還要給他們戴上“頂級大師”的高帽子?這兩位都是我尊敬的藝術家,如果一定在前面加上一個形容詞,可以稱為“著名藝術家”,他們當之無愧;如果要稱他們“大師”,我看還是算了吧,經過最近有關上海流浪漢“大師”的網絡熱炒,誰還願意沾“大師”這個詞的邊兒?


業餘作家沙金成


你好,我是BestMusic頻道的主編南歸。


王酩和王立平兩位音樂界的大師,都是非常有才華的人,他們也為音樂界的發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所以在人們心目中,他們二位都是頂級的作曲大師。


王酩老師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作曲系,代表作品有《邊疆的泉水清又純》、《妹妹找哥淚花流》、《青春啊青春》等,還為電影電影《海霞》作曲,作品的情感比較細膩飽滿,能夠輕鬆的觸動人們的共鳴。

王立平老師是國家一級的作曲佳,一曲紅樓夢至今讓人無法忘懷,他的代表作品有《枉凝眉》《紅豆曲》、《葬花吟》等等,他還創辦中國音樂創作著作協會,中國音樂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兩位作曲家,雖然有著相同的職業,但是創作風格和方向確是完全不一樣的,但是對於音樂的熱愛,兩位老師,都是不相上下的,他們都是稱的上頂級作曲家的人。



BestMusic頻道


王立平的紅樓組曲,恐成絕響,怕是會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僅就這一點,他在中國音樂史、文化史上,就將永遠有一席之地。當然他還有其他方面的貢獻,值得研究。


Randjansm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音樂屬於文,與小說詩歌一樣,因人的鑑賞理解甚至文化水平的不同而評價不一。總體來說,立平先生在旋法上更偏重民族音樂風格的起、承、轉、合方面的方整性,在遵循傳統音樂作曲技法規矩內發展至完美。王酩先生則喜愛用一句民族音樂主要動機原素,在同宮系統內不斷運用調式交替手法來完成,明顯感覺到借鑑了西洋轉調技法的成功運用,但又不是真正嚴格意義上的轉調,因而使得音樂旋律的跳躍性非常大,表現力更加豐富,進而使得音樂作品充滿變化和新穎之感。二者堪稱是傳承和發展民族音樂的頂尖級大師。


楚一伯


劉熾 傅庚辰 施光南 王立平,王酩 呂遠 呂其明 印青,都是作曲大家,個個厲害!


wangzhe116


兩位都是多產優產的人民喜愛的音樂家。他倆的作曲風格不同,我認為兩人比較不妥。實再要比就是各有千秋,反正我都喜歡。給他倆點一萬個贊🌺


劉紅兵65


施光南最厲害,劉熾也是厲害。因為沒有劉熾,喬羽基本上黯淡無光。


潘龍江悔恨寫紅塵情歌


王立平、王酩二人,再加一個施光楠,是我國樂壇上的三位大師級作曲家,70年代到80年代,是三位大師輝煌的時代,很多影視劇中的音樂都是他們的傑作。三位大師也各有特色,施光楠的作品關牧村唱的多,王酩一有作品就直接交給李谷一演唱,而王立平的作品直接把鄭緒嵐捧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