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改革開放40年|我國貧困人口減少7.4億,對全球減貧貢獻率超7成

今天是第五個國家扶貧日,也是第26個國際消除貧困日,國務院扶貧辦消息稱,我國又有85個貧困縣脫貧摘帽。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從改革開放至今,中國的減貧步伐從未停止,40年來減貧人數超7億,中國對全球減貧貢獻率超7成。

改革開放40年|我國貧困人口減少7.4億,對全球減貧貢獻率超7成

又有85個貧困縣脫貧摘帽

國務院扶貧辦消息,經縣級提出、市級初審、省級核查和公示等程序,再通過第三方評估機構專項評估檢查,2017年第二批申請退出的85個貧困縣符合脫貧摘帽條件,河北省平山縣、貴州省桐梓縣、西藏自治區林周縣、甘肅省兩當縣等9省區85個貧困縣實現脫貧摘帽。

至此,2017年申請退出的中西部20個省區市125個貧困縣全部脫貧。

第二批85個脫貧摘帽縣名單如下

(滑動可查看全文)

河北省(11個):平山縣、青龍滿族自治縣、魏縣、平鄉縣、威縣、易縣、平泉市、鹽山縣、武邑縣、饒陽縣、阜城縣

貴州省(14個):桐梓縣、鳳岡縣、湄潭縣、習水縣、西秀區、平壩區、黔西縣、碧江區、萬山區、江口縣、玉屏侗族自治縣、興仁縣、甕安縣、龍里縣

雲南省(15個):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羅平縣、玉龍納西族自治縣、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雲縣、牟定縣、姚安縣、石屏縣、勐海縣、祥雲縣、賓川縣、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洱源縣、鶴慶縣、芒市

西藏自治區(25個):林周縣、當雄縣、尼木縣、曲水縣、堆龍德慶區、達孜縣、墨竹工卡縣、類烏齊縣、丁青縣、桑日縣、瓊結縣、曲松縣、洛扎縣、加查縣、錯那縣、白朗縣、康馬縣、定結縣、吉隆縣、聶拉木縣、比如縣、噶爾縣、工布江達縣、米林縣、波密縣

陝西省(4個):延長縣、佛坪縣、橫山區、定邊縣

甘肅省(6個):皋蘭縣、崆峒區、正寧縣、兩當縣、臨夏市、合作市

青海省(7個):平安區、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剛察縣、格爾木市、德令哈市、烏蘭縣、天峻縣

寧夏回族自治區(1個):鹽池縣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2個):尼勒克縣、吉木乃縣

40年來我國貧困發生率從97.5%下降至3.1%

記者今天從國務院扶貧辦瞭解到,我國貧困人口數量從1978年末的7.7億人下降到2017年末的3046萬人,累計減貧7.4億,年均減貧人口規模接近1900萬,貧困發生率也從97.5%下降到3.1%,對全球減貧的貢獻率超七成。

“與其說是其中的一項或者幾項措施,我更認為是一系列措施組成的完整的政策體系發揮了作用。”聯合國駐華代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羅世禮指出,從70年代開始的中國農業改革,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讓農村地區的生產生活面貌有了很大改觀。從那時開始,到之後的全國範圍的扶貧開發行動,再到現在的精準扶貧,這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延續十分成功。

改革開放40年|我國貧困人口減少7.4億,對全球減貧貢獻率超7成

2020年 我國貧困縣將全部摘帽

黨的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進展。按現行貧困標準,2013年至2017年累計減貧6853萬人,減貧幅度接近70%,不僅每年減貧人數均在1000萬以上,而且首次實現了貧困縣數量的淨減少。

按照目標,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改革開放40年|我國貧困人口減少7.4億,對全球減貧貢獻率超7成

“我確信中國能夠完成這個目標,因為這個目標是由習近平主席和中國政府乃至全社會所做出的莊嚴承諾。”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表示,消除絕對貧困只是重要的一步,在2020年後中國會繼續推出這類系統性的舉措應對依然存在的相對貧困問題。

農村貧困人口救治病種將達30個

國家衛健委聯合有關部門近日下發通知,今年,我國農村貧困人口大病專項救治的病種從9種擴大到21種,增加肺癌、肝癌、乳腺癌、宮頸癌、急性心肌梗死、白內障、塵肺、神經母細胞瘤、兒童淋巴瘤、骨肉瘤、血友病、地中海貧血、唇顎裂、尿道下裂等作為專項救治病種。到2019年,救治病種將擴大到25種;到2020年,達到30個。

改革開放40年|我國貧困人口減少7.4億,對全球減貧貢獻率超7成

國家衛健委要求在擴大病種的基礎上,給的加強專項救治的醫療質量安全管理。要結合新增病種特點、增加定點醫院,滿足診療需求。對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患者縣域內住院實行“先診療、後付費”,在出院時只需支付自付醫療費用;對於符合轉診轉院條件的貧困住院患者,有條件的地方要實行省域範圍內“先診療、後付費”。

各地脫貧攻堅仍在行動

脫貧攻堅兩年多來,全國目前已有153個貧困縣脫貧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邁出實質性步伐。而與此同時,各地的脫貧攻堅仍在行動。

改革開放40年|我國貧困人口減少7.4億,對全球減貧貢獻率超7成

△資料圖

近年來,廣西百色樂業縣因地制宜,全力打造獼猴桃、刺梨、核桃、芒果等特色產業。截至目前,樂業縣全縣88個村均擁有10畝以上特色產業園,所有貧困戶人均都擁有0.5畝以上的特色產業。

樂業縣還讓貧困戶利用享受的產業扶持資金入股產業園,並自主參與種植、養護等,享受相應的股份收益,把貧困戶“粘”在產業鏈中,共享大產業發展效益。

如今,樂業縣連片打造了3萬畝獼猴桃、6000畝芒果和6000畝油茶扶貧產業園,以股份的形式落實到村到戶。

改革開放40年|我國貧困人口減少7.4億,對全球減貧貢獻率超7成

△10月15日,工人在陝西宜川縣交裡鄉太泉村的果園裡分揀蘋果。

金秋十月,陝西宜川的蘋果收穫喜悅。宜川是國家貧困縣,這幾年,當地在國家扶貧政策支持下,大力推行生態果園富民工程。並在國家農村電商物流村村通工程的重點幫扶下,打開了國際市場。

今年宜川果業面積30萬畝,產量達到42萬噸,產值預計19.2億元,果農人均收達到2.6萬元,有望在年底實現全縣整體脫貧。

改革開放40年|我國貧困人口減少7.4億,對全球減貧貢獻率超7成

目前,海南在全省範圍內開展消費扶貧行動,在各大旅遊景點、超市、農產品批發市場及電子商務平臺,開設貧困地區農產品銷售專區專櫃,為消費者購買貧困地區農產品提供方便。

此外,海南還鼓勵有條件的單位,發動社會各界力量與貧困村或貧困戶直接對接,通過打理農莊獲得務工收入等方式,實現貧困戶持續穩定增收。


指尖傳遞溫暖力量,陽光照進網絡空間。轉載請註明來源:頭條號@指尖陽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