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倚天屠龍記》明教教主是張無忌,為何最後朱元璋登上帝位?

舒夢陽


倚天裡面其實有個人物,在不同的作品裡多有演繹,那就是趙敏郡主,據說歷史上真有一個蒙古郡主給朱元璋做了兒媳婦。而在以前有個電視劇,叫乞丐皇帝朱元璋,裡面有個明霞郡主,差點給朱元璋做了媳婦。


也就是說,朱元璋做了皇帝,就算真的娶一個蒙古郡主當妃子,也沒什麼大不了的,這樣反而可以彰顯他的寬厚,安撫前朝人心。這樣的事情其實在歷史上屢見不鮮,打敗了前朝,就娶前朝的女人當老婆,唐太宗宋太祖啥的都這麼幹過。所以拿趙敏和張無忌相好,就不讓張無忌做皇帝,這個說法是立不住腳的。

那什麼原因讓張無忌把皇帝之位拱手相讓呢,我覺得是作者為了照顧歷史真實,故意塑造了張無忌一個十分反常的性格,所以才有了後面的情節。

張無忌母親殷素素本身是個陰險狡詐心狠手辣的女人,而父親張翠山聰明智慧剛正不阿,兩個人的個性都很硬,但是呢,他倆結合以後生出的孩子張無忌卻出奇的軟。柔軟的張無忌自打回到中原,就屢遭磨難,被人打成重傷,爹孃被逼死,後來為了治病跟常遇春來到醫仙胡青牛那,也是備受折磨。後來他流落江湖,險些成為別人口糧,又遭到何太沖、朱長齡等武林民宿的欺騙陷害。這樣的磨難經歷多了,如果僥倖不死,那這個人很容易變得偏執兇狠,敏感多疑。但是張無忌天生柔軟,依舊白蓮花一個。現實生活裡一個人遭遇這麼多磨難,也可能變得看起來十分軟弱,但是一旦翻了身,絕對會飛揚跋扈不可一世。但是張無忌不一樣,他是真的軟,後來他武功天下無敵,做了明教教主,依舊溫柔如故,可以說是一個奇蹟。

想想看,如果作者不這麼塑造張無忌,而是讓他在經歷磨難以後變得兇狠霸道,那下面的戲就不好編了,朱元璋那樣的如果遇到一個兇狠霸道的張無忌,不知道死多少次了。

在倚天的故事裡,朱元璋在明教也就是一個小中層,僅僅是一個壇主,上面高於他的人不下幾十個,但並不是說明教裡地位低就不能當皇帝了。因為後來朱元璋的心思早就不在明教上了,他放眼的是整個天下。

朱元璋在倚天裡面,其實也有重點描寫,當時寫他跟徐達常遇春一起逃命,為了擺脫追捕,他就殺死普通人頂替,心機手段絕對一流,張無忌看了很不喜歡,這也違背明教教規。但實際上,就是這樣的人才有資格爭奪天下。這裡也看得出來,朱元璋其實並不把明教教規放在眼裡,他開始加入明教只不過為了自己有口飯吃可以活下去,後來隨著地位提升,他自己在前線領兵打仗,手底下人越來越多,權力越來越大,野心也就逐漸膨脹起來。而那些明教所謂高層呢,彭瑩玉和說不得兩個和尚到還有放眼天下蒼生的胸襟,但他倆是出家人,其他人最高目標也不過就是一個教主位子罷了。他們跟朱元璋比,的確差了一個檔次。

張無忌倒是教主,但他眼裡最重要的是義父謝遜,其次是趙敏周芷若幾個女人,他調控的也不過就是明教幾個高層,從來沒有實際領導義軍,掌控軍權。這樣的實際狀況,就算朱元璋不害他,也當不了皇帝啊。

最後張無忌帶著趙敏隱居去了,朱元璋當了皇帝,開始大肆屠殺明教教徒,因為他自己經歷過,太知道明教造反的本事了。單單就這一條,假若是張無忌當了皇帝,他就做不到。像張無忌這樣的性格,自己過過小日子挺好。



一覽眾河小


《倚天屠龍記》中的最後,朱元璋謊說韓林兒投敵賣國,誘導徐達和常遇春說出要除掉他的話,而故以讓張無忌聽到並讓張無忌錯以為要除掉的是他張無忌,於是張無忌心灰意冷,禪位於楊逍,自己帶著趙敏過著老婆孩子熱炕頭的生活去了。似乎是朱元璋利用陰謀詭計,奪去了明教教主是張無忌的帝位,事實上呢?



一,明教雖然教眾眾多,教主也只是一個教主,並不等於是皇帝。張無忌是明教教主不錯,而且心地善良淳厚,武功高強,人脈也很廣,但這些只說明他是一個好人,而且是一個濫好人,他的志向,他的手腕,他的政治眼光,都不足以成為一個皇帝。甚至他的格局都不足以做一個皇帝或者一個教主。即使沒有朱元璋,也會有別的什麼人讓他做不了皇帝。更何況張無忌原本連明教教主也不想做,更別說什麼皇帝。



二,朱元璋雖然不是教主,但在攻城掠地,馬區逐韃虜方面,卻是一面旗幟,並且他忑向遠大,又能收攬人才,而且城府頗深,能在群雄並起的天下逐漸形成自己的勢力,這本身就是一種能力。他雖是明教一名教眾,一開始也藉助了明教的勢力,但他能逐漸成長為一名領袖,並領著明教大部分人對抗元朝的大部分軍隊,這本身就是一種證明。



說到底,明朝的勢力是由朱元璋所領導的軍隊保障的。 鳥無頭不飛,獸無頭不走。沒有了朱元璋,張無忌也只能對付對付六大門派,做一個教主而已。朱元璋離開了明教,依舊可以憑他的心機城府,組一個團體,取了天下做皇帝,這不說過過程艱難了一點而已。



其實,作者這樣安排,只是讓小說與歷史接軌而已,情節純屬虛構,讀者無需認真考證。朱元璋的稱帝,絕對不會是小說中所寫的那麼簡單


萍風竹雨123


張無忌把教主之位傳給楊逍,最後卻被朱元璋當了皇帝,其實是符合情理的。

楊逍讓位給朱元璋,表面原因是“年老德薄”

張無忌中了朱元璋設的局,被徐達和常遇春傷了心。

他連夜就帶著趙敏,離開了濠州。寫了一封書信,沒有提朱元璋設局的事,就將明教教主的位置,交託給了楊逍。

而沒多久,明教勢如破竹,最終將元朝覆滅,政權回到了漢人手中。

但是成為皇帝的,卻不是楊逍這個教主,而是朱元璋。三聯版《倚天屠龍記》是這麼說的:

楊逍雖繼任明教教主,但朱元璋羽翼已成,統兵百萬之眾,楊逍又年老德薄,萬萬不能與他爭帝皇之位了。

楊逍退位的原因,就被金庸這麼一筆帶過了,表面原因是因為楊逍“年老德薄”,不能勝任明教教主。繼而朱元璋得到政權,成了皇帝。但是深層原因,卻沒那麼簡單。

朱元璋當皇帝,深層原因是他得將士們的擁護

楊逍所謂的“年老德薄”,應該並不是說他的德行不夠。

而是委婉地告訴大家,他不能服眾。

這其實很明顯,明教本身的部署就有問題。

明教的五散人、四大法王、光明左右使者,常年在明教總壇無所事事。

軍權居然全部掌握在五行旗之手,無論是陽頂天,還是張無忌,竟然就這麼放心把軍隊的權利,交給五行旗。

正是因為朱元璋掌握軍隊,有足夠的實力,而楊逍就是個空殼子教主,當然沒辦法和朱元璋爭。

而且楊逍什麼也不幹,半壁江山都是朱元璋等將領打下來的,在軍中深得將士們的愛護。

做兄弟,同甘苦可以,但若是共富貴,估計朱元璋就得想想了。這江山,可以說是朱元璋浴血奮戰換來了,憑什麼楊逍不出力,就可以坐享其成呢?這從哪裡都說不過去。所以,朱元璋大權在握,只要他想當皇帝,楊逍根本沒能力和他鬥。


十點歷史君


要說金老爺子的眾多作品當中,最受大眾喜歡的男主角可能就是張無忌了,武功幾乎已經無敵與天下,並且思想品德還相當的過關,再加上一手神奇的醫術,更主要的是人還長得帥。但偏偏如此完美的明教教主張無忌,最後卻無緣天子之位,而在倚天屠龍記當中不顯山顯水的朱元璋卻登上了帝位,這是為何呢?

其實張無忌相當不適合當大明的天子,主要原因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是非不分

張無忌其實一點大局觀也沒有,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要知道身為大明的天子,你一定要有大局觀,當然了也許這些所謂的大局觀,很有可能會傷害到你個人的一些利益。

比如說張無忌的義父,就是一個豐常大的弱點,雖說當年的謝遜是受到了成昆的欺騙,但是做錯了事就是做錯了事,不論你的理由再好也沒有用。

畢竟那麼已經死去的人更無辜,可是誰又能為了他們打抱不平呢?

如果張無忌想當一個英雄,保護自己的義父義不容辭,但他要是想當大明的天子,首先就要拿自己的義父開刀,因為當年所犯的錯誤太大了。

雖然大多數人都是為了謝遜身上的屠龍寶刀,但更多的原因卻是仇恨,如果屠龍寶刀放在張三丰身上,又有幾個人會去搶呢?

可以說這就是名聲的問題,蒼蠅不叮無縫蛋,謝遜自己犯了錯,大家一起來找他討個說法有錯嗎?

可是張無忌為了自己的義父卻與天下人與敵,從這一點上就屬於不辯是非,所以他只適合當一個英雄,而非帝王。

其二、意氣用事

為什麼要說張無忌意氣用事呢?六大派圍攻光明頂被張無忌機緣巧合的情況下解圍了,隨後江湖上正邪兩派人都打算坐到一起好好談一談。

這個時候傳出了張無忌要跟周芷若結婚的消息,說實話這個時候,其實張無忌結不結婚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讓正邪雙方有一個機會坐在一起好好聊一聊。

其實就是和解,然後整個江湖擰成一股繩,共同對抗當時的敵人大元。

可是在這個緊要關頭,身為大元的公主趙敏只是一句話,就把當時的新郎官給勾搭走了。

雖說事出有因,但是讓不明真相的吃瓜觀眾怎麼想,要知道此時的張無忌所代表的可不光是他自己,同時還代表了武當派與明教兩個身份,而周芷若更是代表了峨嵋派這樣的名門大派。

但是張無忌卻一點也不分場合,只是看到了趙敏手中幾根黃毛,就果斷跟對方私奔了。

可以說這一場正邪兩派和解的機會,直接就讓張無忌給搞成了鬧劇。

雖然當時大家的心裡不說什麼,但是很明顯無論是正派還是明教都開始對張無忌進行疏遠。

因為到了這個時候,大家才發現,張無忌只是一個沒有長大的孩子,腦子裡只有自己的喜好,根本沒有一絲一毫的大局觀。

其三、性格使然

其實我們從小說當中可以很明顯的看到,張無忌一步步走到明教教主的地位,都是被逼出來的。

從小張無忌因為受到了玄冥神掌的毒傷,所以性格上有一些豁達,說白了就是能活一天是一天,畢竟他的情況就是如此,如果不這麼想,可能早就已經氣死了。

假如我們把當時張無忌身上的毒傷放到滅絕師太身上,並且她自己還無法救助自己,以滅絕師太的性格,很可能都活不過第二天。

正是因為這樣的遭遇,所以張無忌其實一直在被動的接受種種命運。

六大派圍攻光明頂之時,表面上大家都願意接受張無忌為明教的教主,實際上只是為了不讓明教滅派而已。

只能說這是一場所謂的妥協而已,並非大家認可了張無忌的地位。

當時的反元勢力為何能如此龐大,說白了就是元朝的統治讓大家沒有飯吃,無數人因此餓死在路邊。

但是對於張無忌來說,自己對元朝好像並沒有太大的仇恨,不然的話也不會跟元朝的郡主趙敏搞在一起。

在張無忌的想法當中,大家就應該和和氣氣,誰也不要想著去打誰,一切就以現在的水準平靜的生活下去就好了。

可以說他從來沒有想過,如何讓明教的無數手下吃飽穿暖,他的腦子裡所想到的最根本的問題,就是跟自己的愛人一起遊山玩水。

所以當張無忌多年以後回到明教才發現,自己的明教已經全部歸朱元璋所有,當時張無忌的腦子就不夠使了。

說白了就跟現代一個公司的老總,多年以後回到公司才發現,這個公司的老總已經換人了,跟自己沒有一毛錢關係了。

就這麼一個不負責任的教主,還想當什麼大明的天子,真要讓他當了大明的天子,可能整個天下的百姓過得比元朝的還要慘,因為他的心中從來沒有天下萬民,有的只是自己的喜怒哀樂而已。


虎頭山小妖


我們按照《倚天屠龍記》的邏輯來分析這件事。

這件事要從光明頂說起。

我們知道,在光明頂上,楊逍曾經和五散人、韋一笑打了一架,結果被成昆暗算,兩敗俱傷。而爭論的起因並不是楊逍代理了明教教主,而在於:在六大派圍攻光明頂的前提下,楊逍不能當明教教主。

換句話說,陽頂天死後,五散人宣佈脫離明教具體事務,沒事相忘於江湖去了,只有楊逍暫代教主,但楊逍代理下的明教教主,也主要靠的是“天地風雷”四門,以及五行旗的勢力。而那個光明二使、四法王、五散人的配置,實際上在陽頂天死後已經不存在了。

而對楊逍來說,自從紀曉芙死了以後,他實際上也懶的操心明教的事情,五行旗到處攻城略地,很大程度是五行旗的特質決定的,和明教總壇沒什麼關係。

這個關係模型可以參照楚漢爭霸的時候,劉邦和項羽早年都聽從楚懷王的指揮,但實際上大家都知道,這只是名義上的。楚懷王並不能直接指揮韓信,或者范增等人。

而楊逍並沒有能力處理與五散人、四法王之間的關係,所以他一直都懶的搭理這些人,所以一看到張無忌力壓群雄,楊逍首先表示:要不你幹明教教主唄?

就這樣,一個燙手山芋就甩給張無忌了。

而在明教發展的問題上,張無忌還不如楊逍呢!張無忌只是覺得,“楊左使計謀卓絕……”但是楊逍但凡有當明教教主的心,早挾天子以令諸侯了……所以後來張無忌決定歸隱,把明教教主的位置傳給楊逍,其實就是一個大坑。弄了一圈,又把楊逍繞回去了。

這時候,楊逍再一次發揮了“童年德薄,幼年德薄、青年德薄、中年德薄、年老德薄”的傳統,接著不管任何事情。

明教也逐漸從江湖組織變成了造反部隊。那就是誰強誰說了算。

朱元璋最強,於是成為了皇帝。

這事,楊逍不在乎、張無忌不關心、五散人管不著……



酒騎風


《倚天屠龍記》是金庸的小說,跟真實的歷史必然會有些出入,明朝教主張無忌的原型就是小明王韓林兒,其僅僅是一個傀儡,朱元璋只不過是打其名號進行起義收服人心,類似於項羽手中的楚懷王,小明王最後在沉船事件中死去了。


小明王韓林兒

元朝末期,民不聊生,百姓們為博取一線生機,分分揭竿而起,韓山童則屬於最早的起義軍,韓山童曾以白蓮教起義,韓山童死後,其兒子韓林兒繼承其父親衣缽,號稱小明王。後來在亳州登基稱帝建國。

天下共主

由於小明王登基建國,被封為天下起義軍共主,其中朱元璋也是如此。小明王雖然建國,但是卻只有一個名稱,而沒有自己的實力,所以眾起義軍奉其為共主,但是並不信服他,只是說借他的名號一用而已。



朱元璋勇救韓林兒

面對元朝的瘋狂反撲,北方起義軍損失慘重,就連小明王韓林兒也被困在沂蒙山,危在旦夕。小明王此時被殺被擒只是早晚的事,而這時一位護衛對其說,與其等死還不如突出去一部分人出去尋援,這時只有朱元璋離其最近。小明王心裡也犯嘀咕,朱元璋雖奉自己為王,但是卻一面之緣也都沒有,更沒有給過其一點滴水之恩,朱元璋能來救自己嗎?但是也實在沒有辦法,只有死馬當活馬醫了,於是派人前去求救。



朱元璋也真是給力,朱元璋此時正摩拳擦掌,炒操練兵將準備跟陳友諒進行大決戰呢,而一聽到小明王求救的聲音,便立刻力排眾議,帶兵前去救援,也幸虧趕趟,一句“末將救駕來遲”使小明王痛哭流涕。

小明王之死

天下漸乎安定,朱元璋逐漸掌握了大局,於是朱元璋派廖永忠迎韓林兒,但是在歸來的途中,廖永忠和韓林兒因為船沉了,一起墜江而亡了。所以很多人說這是朱元璋蓄意而為,自己準備登機當皇帝了,而自己名為小明王之臣,所以小明王成為了阻礙,便暗地裡將其殺害了。



在《倚天屠龍記》中,金庸將朱元璋刻畫的十分陰險,而將明教教主張無忌也就是小明王韓林兒刻畫的有勇有謀是一個快意恩仇的狹義人士。但是真實的歷史韓林兒相對於朱元璋則顯得稚嫩很多,並且韓林了也沒有那麼大的才能,最後朱元璋當皇帝本就是理所應當的事情,因為天下是其一步一步打下來的。

歷史時刻錄,每日一歷史,分享歷史時刻,品味歷史時光,感謝您的觀看,歡迎您的評論,動動手指點個贊呦!

不喜歡吃白菜


在蘇有朋趙敏主演的《倚天屠龍記》中,張無忌自少林寺歸來之後,便攜趙敏遠渡重洋,來到冰火島隱居,於傳位之事並沒有詳細說明。我們此處便按照原著小說來解讀吧。

《倚天屠龍記》最後一回,少林寺謝遜之事已了,張無忌率領群雄擊潰元軍,突出重圍,又解決了周芷若之事,當下是心情大好,便直赴濠州,視察抗元軍情。一路上各地義軍風起雲湧,大元的半壁江山,早已如同腐朽枯木,滅亡便是早晚之事了。

不想來到濠州之後,朱元璋對張無忌也是十分殷勤,敬茶敬酒,卻在其中暗藏迷藥,將張無忌和趙敏迷暈,卻又並不殺他,而是設計讓他聽到自己和徐達、常遇春的談話。張無忌以為徐達、常遇春也背叛了他,心灰意冷,在逃出濠州城後,便寫信將明教教主之位傳給了明教左使楊逍,自己則帶著趙敏(按文中的意思應該還有周芷若)遠遁江湖了。

其實說起來張無忌退位地十分匆忙,如果他自己還是明教教主,那麼不管朱元璋手中有多少兵馬,他的威望還是抵不過張無忌的。到時候明教義軍驅逐元廷,那天下至尊,九五之位,便是他張無忌的了。然而,張無忌心灰意冷之下,沒有多想,匆匆將教主之位傳給了楊逍,而且信中也絲毫沒有提及朱元璋謀反之事,這對楊逍十分不利。

楊逍雖然貴為明教左使,但是他氣量狹小,目光不夠長遠。之前自封為明教代教主時,便將明教弄得一塌糊塗,甚至引發了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要不是張無忌挺身而出,明教早就被滅了。金庸在書中評價楊逍是“年老德薄”,別說朱元璋之類的梟雄,就是五散人等教內高手他楊逍也未必調度得了。

再者,當時的朱元璋已經是義軍的大元帥,手握數萬精兵,又有徐達、常遇春、湯和、鄧愈等人輔佐,實力雄厚,而且,他始終活躍在抗元的第一線,在民間以及明教內的聲望不是楊逍可比的。反正到了最後,朱元璋的實力越來越強,威望越來越高,而楊逍呢,空守著一個教主大位,卻是個徹徹底底的光桿司令。說句不好聽的話,恐怕人家朱元璋,都不會將他放在眼裡的。

最後一個原因。小說的世界雖然說是作者創造的,但是這個創造是有邊界限制的,如果你寫出來的東西太過離譜,比如項羽最終滅了劉邦,建立大楚帝國,或者像這部小說中,楊逍最終取代朱元璋,建立王朝,那勢必要被罵的狗血淋頭的,當然,也絕不會成為經典的。

(全文完)


小文章大視野


小哥出品,必屬精品!

《倚天屠龍記》是金庸先生武俠小說中非常受大家歡迎的一部,其中男主角張無忌堪稱金庸先生所有武俠小說中最完美的男主角,他武功高強,宅心仁厚,妙手回春,最後一統江湖,成為一代大俠。

但是,為什麼張無忌這麼出色的人物,沒有成為推翻元庭開創大明王朝的第一人呢?其中又有什麼我們不知道的秘密,小哥詳細分析。

第一:遵循歷史。

在歷史上,是沒有張無忌這個人物的,而金庸先生塑造張無忌的原型,其實是參考了元末明初人物韓林兒。

韓林兒祖上是赫赫有名的抗元領袖,到了他父親韓山童時代,依然是各地抗元義軍的領軍人物,後來韓山童被叛徒出賣犧牲,其下屬白蓮教教眾繼承了韓山童的遺志,繼續抗元大業。後來劉福通等人攻克了穎川,接韓林兒至毫州,推舉為帝,號宋,年號為龍鳳。

他們的起義對於叫做紅巾軍。

隨後的幾年,由於戰事失利,致使朱元璋坐大,最終被朱元璋設計沉江。

所以說,歷史上擊敗元庭的,是明太祖朱元璋。


第二:張無忌無心於民生大計。

縱觀全書,張無忌一步步名揚天下都是被逼的,他解光明頂之圍,因為自己的義父金毛獅王,外公白眉鷹王都是明教之人,自己的母親也是明教之人(天鷹教是從明教分裂出來的),他清楚明教所作所為,並不是江湖人口中的“邪魔外道”,他解少林寺之危,是因為他想化解明教和江湖正道之間水火不容的相處境地,他趕赴武當派,是因為自己的父親是武當五俠張翠山,自己的師公張三丰真人有難,武當派危機,他豈能不去救援?他當明教教主,也是非常無奈的,並且經常萌生出等義父金毛獅王歸來,他就遵陽教主遺命,傳位給金毛獅王。

張無忌對於蒙古人並不是嫉惡如仇,他疲於江湖奔波,忙於化解各大門派的糾紛,自己是焦頭爛額,身心憔悴,這都是被逼的,假如江湖太平,各門派本分安寧,他又怎麼會在江湖中廝殺打拼?

張無忌幼年父母雙亡,孤苦伶仃的流落江湖,在混亂的江湖秩序中小心翼翼的艱難的活著,所以他的追求也非常簡單,和心愛的人在一起,找個沒有武林紛爭,沒有爾虞我詐的地方,安安靜靜的過小康生活。

所以說,張無忌的心性決定了他不會去打天下爭天下,最後,他傳明教掌教之位於楊逍,和趙敏過二人世界去了。


第三:朱元璋勢大。

在《倚天屠龍記》三聯版中,金庸先生最後對楊逍的評價是“年老德薄”,而對朱元璋的描寫了“羽翼已豐”。只不過再後面的新修版中,刪除了這些情節。

根據《大明英烈傳》(單田芳老先生經典評書之一)記載,朱元璋稱帝之後,蘇州王張士誠,南漢王陳友諒不服,朱元璋親自出徵,這期間他得到胡大海,劉伯溫,常遇春,周顛,鐵冠道人等很多江湖人士的幫助,最終掃平反賊,統一了江南七省。《大明英烈傳》雖然是野史,但是周顛,鐵冠道人卻都是明教五散人成員,常遇春也是明教之人。可見朱元璋長期在底層率領大家進行抗元大業,深得民心。

而五散人本來就不服楊逍,這些人生性乖張,張無忌離去傳位於楊逍,時間一久明教內亂又生,所以才有了楊逍“年老德薄”,說白了就是沒人服他,而朱元璋奮戰在抗元第一線,不管是戰績還是拉攏人心都做的非常好,風頭完全蓋過了楊逍,最終“羽翼已豐”,這個時候的朱元璋,就是張無忌回來明教,再想指揮他,估計都很難了。

點評:在張無忌登場的時候,雖然金庸先生為他安排了悲慘的生世,這符合先生武俠作品的一貫思路,但是在成長的過程中,張無忌得奇遇,遇貴人,一帆風順的來到世人面前,走上武林領袖的位置,而張無忌最後攜摯愛趙敏歸隱,這也算是金庸先生為張無忌安排的最好歸宿了。

謝謝大家。

喜歡的記得點關注哦。


古梁鏞


這種事在古代其實挺普遍的吧。


領頭啟示的人未必是能笑到最後的人,別說張無忌這個明教教主,就是很多明明已經收穫勝利果實的人,也未必能夠笑到最後。


東漢劉演起兵反抗王莽,最後劉演被更始皇帝劉玄殺害,劉玄駕在長安登基坐殿,但是他依舊不是笑道最後的勝利者,最後勝利者是那個帶著不到十個人跑到河北的劉秀。

同樣秦朝末年,首舉義旗起兵反抗大秦的陳勝吳廣,依舊沒能笑到最後,最後爭奪天下的是,劉邦和項羽,而獲得勝利的是看似更加柔弱些劉邦。


歷史上很多事情很有趣,並不是開始首倡的人,就能夠最後坐上那把椅子。


張無忌明顯不具備,成為皇帝的資質。這點金庸在三聯版的倚天后記中說的很清楚:


張無忌一生只重視別人的好處,寬恕(甚至根本忘了)別人的缺點,像張無忌這樣的人,任他武功再高,終究是不能做政治上的大領袖,當然,他自己根本不想做,就算勉強做了,最後也必定失敗。


作為一個政治人物對別人寬恕,其實往往是要有一種利益交換的條件。像張無忌這種無條件寬恕別人,對別人好其實是很容易就掉進別人設計好的坑裡,往往會被人賣了還幫人數錢。


金庸說,一個成熟政治人物,必須具備三個特點。第一是能忍。第二。要有當機立斷,決斷明快。第三。極強的權力慾。


而這三個條件,張無忌半個也沒有。即使他是明教教主,依舊不知道手下有多少兵,整個明教其實是楊逍殷天正等人幫他管理,在武俠小說這個浪漫的氛圍內,這沒問題,張無忌負責耍帥沒事兒扣扣女孩的腳丫子就可以活的很好,但是想憑著這樣的能力就去爭奪天下,大約張無忌已經死了八回了。

據說張無忌是有些原型的,他身上有小明王韓林兒的影子。


小明王算是朱元璋的直接上級,可以類比張無忌,但是小明王的下場也挺慘的,朱元璋派自己手下廖永忠迎接韓林兒到應天府,走到半路上韓林兒的船就翻了,韓林兒直接淹死。


廖永忠並沒有因此被朱元璋責難,後來還升了官。


朱元璋對權力的追求是很瘋狂的,或許是由於他小時候吃過苦,不會輕易捨棄握在手中的每一塊饅頭那時候一個饅頭就能讓他活命,後來權力成了他的保命符,所以只要擁有絕不放手。


張無忌在這方面和朱元璋比就是個菜鳥,雖然在明教他比朱元璋地位高,但是對權力的攫取上,他照著朱元璋差了十萬八千里。


照金庸的說法,張無忌是個俠客,不是政客。


俠士是不顧一切(不顧自己的生命、利益、名譽)、不接受任何代價而去追求正義。


但是俠客永遠成不了一個合格的開國之君,因為像朱元璋這樣的人,顯然要更多的有更多的考慮和顧慮,不能像張無忌那樣肆意。


從另外角度看,張無忌也成不了朱元璋那樣的開拓性的君主,即使勉強把他駕到那個位置上,大約張無忌也會像韓林兒或者劉玄一樣,活的憋屈,死的不明不白。


所以浪蕩在江湖之上和那些漂亮的趙姑娘周姑娘飲酒唱歌,大約張無忌會更快樂一些吧。

金庸在2003年修訂版的後記給張無忌和朱元璋的帝位之爭下的結論是:


他決不會去和朱元璋爭做皇帝。


=======================




薛白袍


你這問題讓大家按照小說的羅輯思維給你回答還是真實歷史來回答??

按照小說來說,張無忌這個人的性格決定了他就不能當皇帝!俗話說性格決定命運!一點沒有錯!雖然武功蓋世天下第一!但是沒有用的!想奪取政權就必須是一個好的管理者!而且這個管理者不能有過多的私人感情!要做一個厚黑的人!話說張無忌為了美人不要江山也是你情我願的!如果倚天屠龍記是架空類小說,或許還有希望!因為大家都知道張無忌有一個厲害的老婆!張無忌用強大的武力做保障!趙敏的手段可是出了名的厲害!估計小說中的朱元璋也不是對手!再加上週芷若的野心和不擇手段!三人組成組合!張無忌有劉備的仁義,趙敏有曹操的手段,周芷若有孫權的沉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