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9 老中醫教你學中藥,酒浸“川烏”毒更大!

《三國演義》中,有一段華佗為關公“刮骨療毒”的故事,說的是關公攻打樊城時,右臂中了毒箭。華佗檢視後,發現系烏頭箭毒所致,需行刮骨治療。於是徵得關公同意施行手術。當時未做麻醉,關公飲了幾杯酒,華佗乃下刀割開皮肉,直至於骨,見骨已青,遂用刀刮骨,沙沙有聲,帳上帳下見者皆掩面失色。而關公飲酒食肉,談笑弈棋,全無痛苦之色。華佗颳去骨上之毒,敷上瘡藥,進行縫合。術後關公即覺右臂伸舒自如。

老中醫教你學中藥,酒浸“川烏”毒更大!

醫學指導——中國國際生命醫學工程院門診中醫特需專家廖佐芹教授

性味歸經:辛、苦,熱;有大毒。歸心、肝、腎、脾經。廖佐芹教授說,本品辛熱苦燥,力強毒大,既入心、肝經,又入脾、腎經。善祛風除溼、散寒止痛,凡風寒溼或寒溼所致諸痛皆可投用,重症者尤宜。並能麻醉止痛,用於局麻 。功效:祛風除溼,散寒止痛。

老中醫教你學中藥,酒浸“川烏”毒更大!

主治病證

(1)風寒溼痺,寒溼頭痛。

(2)心腹冷痛,寒疝腹痛。

(3)局部麻醉(外用)。

老中醫教你學中藥,酒浸“川烏”毒更大!

內服:煎湯,1.5~3g;或入丸散。宜炮製後用(三生飲除外)。入湯劑應先煎30~60分鐘,以減低毒性。廖佐芹教授提醒:

本品性熱有毒,故孕婦忌服,不宜過量或久服。反半夏、瓜萎、天花粉、川貝母、浙貝母、白蘞、白及,畏犀角,均不宜同用。酒浸毒性強,故不宜浸酒飲用。

老中醫教你學中藥,酒浸“川烏”毒更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