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风信子的简介

风信子的简介

风信子,别名:洋水仙,五色水仙,是百合科、风信子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茎球形。叶厚披针形。总状花序顶生,花冠6片、反卷,常见栽培有红、黄、蓝、白、紫各色品种,具芳香味,花期3-4月。原产于南欧、非洲南部和亚西亚一带,荷兰栽培为最多。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可用于春季布置花坛及草坪边缘的优良宿根花卉。也可盆栽、水养或切花。全世界风信子的园艺品种约有2000种以上,主要分为“荷兰种”和“罗马种”两类。前者属正宗品种,绝大多数每株只长1支花葶,体势粗壮,花朵较大。而后者则多是变异的杂种,每株能着生二三支花葶,体势幼弱,花朵较细,多数消费者喜购荷兰风信子。

百合科风信子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茎球形。叶厚披针形。总状花序顶生,花冠6片、反卷,常见栽培有红、黄、蓝、白、紫各色品种,具芳香味,花期3-4月。蒴果黄褐色,果期5月。

风信子是多年草本生球根类植物,鳞茎球形或扁球形,有膜质外皮,外被皮膜呈紫蓝色或白色等,皮膜颜色与花色成正相关。未开花时形如大蒜。叶4-9枚,狭披针形,肉质,基生,肥厚,带状披针形,具浅纵沟,绿色有光。

花茎肉质,花葶高15-45厘米,中空,端着生总状花序;小花10-20朵密生上部,多横向生长,少有下垂,漏斗形,花被筒形,上部四裂,花冠漏斗状,基部花筒较长,裂片5枚。向外侧下方反卷。根据其花色,大致分为蓝色、粉红色、白色、鹅黄、紫色、黄色、绯红色、红色等八个品系。原种为浅紫色,具芳香。蒴果。花期早春,自然花期3-4月。

风信子的简介

风信子原产于欧洲南部地中海沿岸及小亚细亚一带、荷兰,如今世界各地都有栽培。野生种生于西亚及中亚的海拔2600米以上的石灰岩地区。

荷兰是风信子的主要生产地,在十八世纪风信子的栽种非常流行,在当时有纪录的品种已经超过二千个以上。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各地植物园和公园才有少量栽培,用于花坛观赏。直到80年代以后,风信子才在全国各地有较大的发展,广泛用于春季花卉展览和盆栽销售。至今,栽培风信子已开始进入家庭和公共场所的室内点缀和摆放,需求量逐年增加。但中国尚未能自行繁种,尚需从国外引进。

原产于南欧、非洲南部和亚西亚一带,荷兰栽培为最多。我国各地均有栽培。

风信子习性喜阳、耐寒,适合生长在凉爽湿润的环境和疏松、肥沃的砂质土中,忌积水。 喜冬季温暖湿润、夏季凉爽稍干燥、阳光充足或半阴的环境。喜肥,宜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地植、盆栽、水养均可。

秋季生根,早春新芽出土,3月开花,5月下旬果熟,6月上旬地上部分枯萎而进入休眠。在休眠期进行花芽分化,分化适温25℃左右,分化过程1个月左右。花芽分化后至伸长生长之前要有二个月左右的低温阶段,气温不能超过13℃。

风信子在生长过程中,鳞茎在2-6℃低温时根系生长最好。芽萌动适温为5-10℃,叶片生长适温为5-12℃,现蕾开花期以15-18℃最有利。鳞茎的贮藏温度为20-28℃,最适为25℃,对花芽分化最为理想。可耐受短时霜冻。喜凉爽、空气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较耐寒。

风信子的简介

观赏价值

可用于春季布置花坛及草坪边缘的优良宿根花卉。也可盆栽、水养或切花。

风信子植株低矮整齐,花序端庄,花色丰富,花姿美丽,是早春开花的著名球根花卉之一,也是重要的盆花种类。适于布置花坛、花境和花槽,也可作切花、盆栽或水养观赏。有滤尘作用,花香能稳定情绪,消除疲劳作用。花除供观赏外,还可提取芳香油。

植物有毒

球茎有毒性,如果误食,会引起头晕、胃痉挛、拉肚子等症状,所以要严防小孩子或者动物的误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