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1 龔琳娜終極補位!向原創音樂致敬,做自己,不“忐忑”

龔琳娜終極補位!向原創音樂致敬,做自己,不“忐忑”

終極補位歌手

龔琳娜

她是文化部欽定的“民歌狀元”,

用音樂傳承文化,用藝術對抗平庸;

她是活躍在國際舞臺的“靈魂歌唱家”,

融匯傳統與現代,碰撞古典與流行;

她是終極補位歌手——龔琳娜。

龔琳娜出生於貴州省貴陽市,她3歲開始登臺表演、5歲上電視、12歲隨中國少兒藝術團赴法國演出。

在舊影中,依稀記錄著小龔琳娜站在舞臺上,穿著公主裙,聲音稚嫩且誠懇說道:“我有一個願望,長大當個歌手”。

就這樣,這個童年的夢想一直支撐著她在漫漫音樂路踽踽獨行...

龔琳娜終極補位!向原創音樂致敬,做自己,不“忐忑”

1992年龔琳娜考入中國音樂學院附屬中學,師從鄒文琴教授學習民族聲樂,後又被保送中國音樂學院聲樂系本科

1999年,龔琳娜在人才濟濟的文化部唱法考評中榮獲民族唱法第一名,被授予“民歌狀元”榮譽稱號。

2005年,移居德國的她,在荷蘭現代音樂廳舉辦個人獨唱音樂會。

此後的幾年,她的身影一直活躍在歐洲各國的舞臺上,並不留餘力的推廣著中國新藝術音樂。

龔琳娜終極補位!向原創音樂致敬,做自己,不“忐忑”

2011年其歌曲《忐忑》獲得“十大華語金曲”,除此此外,龔琳娜也獲得2011“年度藝人”。

2012年,受倫敦奧運組委會之邀,在“亞洲舞臺”舉辦專場音樂會,成為此次文化節上唯一一位舉辦專場音樂會的中國歌手。

一直以來,她致力於推動中國音樂走向世界並在這條音樂新道路上不斷探索著。

龔琳娜終極補位!向原創音樂致敬,做自己,不“忐忑”

行走在新音樂道路上的龔琳娜身邊一直有一位默契的同行者:老鑼。

對龔琳娜來說,他不僅是生活伴侶更是工作上的最佳拍檔。龔琳娜回憶起和老鑼相識的片段,全部和音樂有關,他們一同創立了"龔鑼新藝術樂團",無論在創新路上遇到多少困難和質疑老鑼都會給她注入勇氣和力量。

龔琳娜終極補位!向原創音樂致敬,做自己,不“忐忑”

是龔琳娜此行來到《歌手》的目的之一。

“我們要創新,要有自己文化的根基上的基礎,創新出來的新的作品,才有自己的文化地位,才會被尊重,所以我經常在想,我從小學了很多中國的傳統音樂,比如說民歌,戲曲,中國的古曲,我唱了非常多,有了這樣的根以後,我就希望做新的,做新的才能夠把中國音樂的這個聲音唱出來,我的理想也真的是特別希望能夠在世界上唱出中國的聲音,但是是有品質的,藝術化的聲音。”

她的音樂以中國文化為使命,迴歸本民族文化。這雖是必經之路,但即便道路迂迴轉折,她也奮不顧身。

龔琳娜終極補位!向原創音樂致敬,做自己,不“忐忑”

“我有一種責任,我覺得中國的原創音樂必須要起來,音樂家必須要一起團結,而且不是說一直模仿西方的聲音,但是作為歌者,我們要學的不是他的聲音,不是他的語言,不是他的唱法,而是如何把我們的唱法,我們的語言的美唱出來,把我們的音樂裡的,他們沒有的部分發展到極致,可能我們就會引領流行。”

龔琳娜作為推崇原創音樂引領者,將傳統音樂的美展現到極致。

一曲《忐忑》,以笙、笛、提琴、揚琴等樂器伴奏,運用戲曲鑼鼓經作為唱詞,融合老旦、老生、黑頭、花旦等多種音色,在極其快速的節奏中變化無窮,成為華語樂壇史無前例極具複雜性且展現傳統音樂豐富性的高難度“神曲”。

龔琳娜終極補位!向原創音樂致敬,做自己,不“忐忑”

舞臺上秉承向原創音樂致敬,用真感情,演唱民族真音樂的龔琳娜老師,在光簾外,也在傳承著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以琴會友,在小區教古琴課、以聲音行動,開辦古詩詞音樂會···

“我就覺得我是音樂的服務員,我服務音樂,音樂在前,我在後。”龔琳娜的音樂王國純粹由聲音搭建,用每一個稀疏平常的零件組成一座關於音樂的夢想之城。

龔琳娜終極補位!向原創音樂致敬,做自己,不“忐忑”

“您想進決賽嗎?”

“當然,為什麼不,我當然想唱到最後,給大家唱歌。”

龔琳娜此番登上《歌手》,她秉承初心,將原創、民族作品帶給更多熱愛音樂的人。

龔琳娜終極補位!向原創音樂致敬,做自己,不“忐忑”

本週五晚22:00

期待終極補位歌手龔琳娜的驚豔亮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