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8 李淵稱她是“賢內助”,李世民愛她敬她,最終只能念她

中國是一個重視歷史的國家,早在黃帝時期,我國即有專司記錄時事的史官。翻開煌煌史冊, 似乎每一個昏君身側都有一位禍國殃民的寵妃。夏桀寵愛妺喜招致亡國之禍,被成湯流放於南巢;帝辛寵幸妲己無度,終自焚鹿臺;周幽王為搏美人一笑,喪身於亂軍之中……不知是為君者諱,還是自身的偏見,歷來的史官總能把君主的暴政歸咎於女人身上,筆者不置可否。

筆者今天要與您一起了解一位對大唐非常重要的女性。與上述諸人不同的是,此人雖盡得帝王寵愛,卻名聲頗佳,為歷代皇后所尊崇。她正是陪伴李世民長達幾十年的長孫皇后。

李淵稱她是“賢內助”,李世民愛她敬她,最終只能念她

長孫皇后之名已不可考,我們只知道她小名為觀音婢。她與李世民感情甚佳,二人生育多位子女,是歷史上有名的賢后。

長孫皇后出身顯貴門庭,其家系世家望族。長孫氏源自北魏宗室,家族人才濟濟,長孫皇后的父親長孫晟更是大隋有名的猛將,曾多次率兵征討突厥。然而即使出生在這樣的家庭,長孫皇后幼年亦艱辛多舛。長孫晟於公元609年病逝後,年僅十歲的長孫皇后就被異母兄長孫無憲趕出了家門,開始了寄人籬下的日子。迫於現實,長孫氏的母親帶著兩個孩子回了孃家。高士廉作為舅父,對兩個外甥傾心撫育,讓長孫氏兄妹得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李淵稱她是“賢內助”,李世民愛她敬她,最終只能念她

長孫氏自小端莊賢惠,深得親朋所贊。大業末年,帝國亂象已現。高士廉和李淵是世交,關係要好。二人往來過程中,高士廉見李淵次子李世民氣度非凡,便做主把外甥女許配給了這個少年郎。事實證明,高士廉果然有識人之能,而李世民亦不是凡夫庸碌之輩。

公元613年,長孫氏與李世民成親。二人成婚後,恩愛有佳,為古今夫妻所羨。李世民對美麗賢惠的妻子非常好,每每遇到不好決定的事都會找長孫氏商量。

李淵稱她是“賢內助”,李世民愛她敬她,最終只能念她

武德末年,時為秦王的李世民鋒芒頗盛,雖盡力維護與兄弟們的關係,卻還是不為太子建成所喜。長孫氏為了調節兄弟倆的嫌隙,屢次周旋在太子妃身邊,想以此緩和李氏兄弟的矛盾。故此,長孫氏此舉雖收效甚微,依然被李淵盛讚為秦王的“賢內助”。

玄武之事起,長孫氏以一介女流之身親赴戰陣,撫慰天策府將士。在場將士大受鼓舞,在玄武門之變中穩佔上風。此事過後,李世民即被李淵封為太子,署理政事。李世民不久後又受禪成君,成了大唐皇帝。李世民登基伊始,便冊封長孫氏為皇后。由此,一代帝后楷模,正式步入了歷史舞臺。

李淵稱她是“賢內助”,李世民愛她敬她,最終只能念她

長孫皇后的哥哥長孫無忌頗有才能,為李世民心腹,位列凌煙閣功臣之首位。長孫皇后多次進諫,以霍光擅政為例,勸丈夫不要授予其兄過多權利。李世民卻不以為意,依舊重用長孫無忌。

貞觀十年,長孫皇后因病崩於立政殿。李世民感念亡妻功德,屢屢念其為“嘉偶”。終李世民一生,皇后唯有長孫氏一人,可見二人感情甚篤、琴瑟和鳴。只可惜,如此佳人良配,卻未能與太宗攜手白頭,真乃一大憾事。愛她敬她的太宗,最終只能思念她。

參考史料:《舊唐書》《新唐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