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 沒想到大叔與蘿莉的故事居然能這麼好看

沒想到大叔與蘿莉的故事居然能這麼好看

《你從未在此》去年戛納電影節上的小黑馬,一部由美國、法國聯合制片的95分鐘劇情影片。可實際上在戛納上映的時候它還沒真正完成,宣佈主競賽入圍名單的時候,還在拍攝期。

最後導致在戛納放映的影片只有89分鐘,比官方給出的95分時長少了十幾分鍾,甚至連片尾都沒有字幕,但也阻止不了它獲得金棕櫚獎項最佳影片的提名以及最佳編劇和最佳男主獎。

這部集劇情 / 懸疑 / 驚悚為一體的電影,由琳恩·拉姆塞執導,傑昆·菲尼克斯、葉卡捷琳娜·薩姆索諾夫、亞歷桑德羅·尼沃拉、亞歷克斯·馬內塔、約翰·道曼等主演。

改編自喬納森·埃姆斯所著同名短篇小說,講述了一位耿直且內心飽受折磨的老兵受參議員所託,動身去尋找離家出走的少女,在不知不覺中被捲入暴力漩渦的故事。

沒想到大叔與蘿莉的故事居然能這麼好看

Joe與Nina

初看簡介,我還以為是一部和《這個殺手不太冷》一樣風格的電影,特別是海報上蘿莉與大叔的搭配,那麼搶眼,那麼熟悉。

不過沒想到看完後發現它的核心居然比不太冷的殺手還要更加精彩,藉著不斷閃回的畫面,我們也可以看到傑昆·菲尼克斯飾演的這位中年油膩大叔Joe的內心是多麼的與眾不同。(有的人看到閃回的畫面一臉懵逼,可是就是導演剪輯的巧妙所在。)

雖然貴為殺手,但是他卻是一個從兒時起就被註定為邊緣人物的特殊男子:家暴的陰影,親情的缺失,他從未在家庭中獲得溫暖,更可怕的是戰爭也留給他不可磨滅的陰影。

“站直了,傻逼廢物才彎腰駝背。”

 “35,34,33,32,31......”

在那些不斷閃回的畫面之下,我們似乎憋見了他的靈魂被一直扣留在了孩童時期。即使在戰爭之中,那一對相互擁抱的士兵已經全身而退,他也從未忘記戰爭的痛苦,忘不了趴在地上等死的男孩子的腳丫,顫抖著,顫抖著,顫抖著……可他偏偏又從未真正留下痕跡。

沒想到大叔與蘿莉的故事居然能這麼好看

母子倆

記得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的理論裡有說到,人的成長有幾個時期,其中一個就是口唇期。心理上處於口唇期的那些人,即使長大了, 會讓嘴巴吃個不停,日常行為表現很是貪婪。

所以電影裡面也有很多角色也是這樣,嘴巴老是吃個不停,很多壞人喜吃甜食,拿起糖果就喀嘣喀嘣吃個不停。其實這樣子的他們都很像心裡年齡不成熟的嬰兒,因為他們的口唇期沒發展完善,所以很貪婪,嘴停不下來。

就像《水形物語》的大反派邁克爾一樣,就經常隨身攜帶糖果,他說:“雖然這種糖果很便宜,但是是我小時候很喜歡吃的,我就喜歡沒事的時候慢慢的嚼,但是有時候也會吃得比較快,比如心情不好的時候。”

Joe也是一個喜歡吃糖果的人,在電影裡他第一次完成任務回到上線那裡時,他就抓起了桌子上的五彩糖果吃了起來,還說他最喜歡的是綠色的。

不過有一點值得肯定與意外的是,他居然是一個心思非常細膩的人,在去尋找Nina的路上,他去便利店買了很多糖果,汽水,我以為他是為自己準備的,沒想到後來才發現他是給Nina準備的。

這種細膩,就好像對他人能輕易感同身受一樣,所以他在水葬母親的時候,腦海裡才會出現Nina的身影 ,致使他下定決心要去解救她,不讓她重步自己的後塵。

也得以讓他在發現自己的母親被槍殺時,躺在自家地板上,和那個被自己的槍打倒的 FBI 專員一起唱起《I've Never Been to Me,》,那期間他甚至還給他餵了一片止痛藥。

看似偏激的做法,就像他在對另一個自己施於關懷,內心沒有真正長大的他,在自虐(膠袋套頭,吞小刀等)的路上也存在著人性的光輝,可他終究不知道自己活在哪裡,生活的意義是什麼,那一聲聲時常從內心產生迴響的倒數,也沒能真正的解救他。

沒想到大叔與蘿莉的故事居然能這麼好看

母親的頭髮

影片除了“水葬母親”這一節相當感人和精彩外,在最後“槍殺的臆想”更是來得即突然又震撼。

一聲槍響,他的腦袋耷拉到了桌子上,鮮血汩汩地直流,可被沾到鮮血的顧客和服務生依然若無其事地繼續自己的活兒,看得人心一緊一緊的,嘈雜的說話聲,成了與主題毫無相關的畫外音,卻又特別畫龍點睛,一如主題,你從未在此。

而電影裡最讓我最忘不了的一節就是,當Joe辛辛苦苦趕到州長的大房子裡,把裡面的護衛都打死後找到州長禁錮Nina的房間,卻發現州長已經被殺死,剩下屍體直挺挺地躺在地上的那一幕。

他終於崩潰了,一種強烈的孤獨的悲傷感致使他坐在粉紅色的床墊上嚎啕大哭,忘乎所以,把自己的衣服也給扯了下來。因為他發現他已經沒有任何東西可以依靠了,連最愛的媽媽也在等待他的時候被迫“離開”了,復仇與拯救,沒有一個可以完成,那來自孩童時期的脆弱終於從內心甦醒。

“我來自哪裡,我將要到哪裡去?”哲學裡的一箇舊命題,此刻成了他最為糾結的所在。

就像之後他們在清晨的餐廳吃早餐時,Nina問他,“我們要去哪?”時,他回答說他不知道一樣,他成了比年少的Nina更茫然的“大人”。面對Nina的起身離開,他能做的也只有在臆想中將自己槍殺了一遍。

女導演琳恩,估計也是一個心軟的人,不願讓Joe他們倆個與《這個殺手不太冷》一樣有著陰陽兩相隔的結局,最後她把希望留給了Nina,她摸了摸Joe的頭,讓他從臆想中醒過來,對他說了句:It's a Beautiful Day。

這句話,也決定了不管未來的日子會是怎樣,是狂風暴雨還是和風細雨,是烈日驕陽還是暖意融融,總之,他們兩個已經沒有了選擇,只能一路向前,向前,走到不能再走為止,即刻出發,莫問歸途。

兩個沒有長大的人,惺惺相惜,成了真正的殺手。

沒想到大叔與蘿莉的故事居然能這麼好看

Nina

影片也到此結束,不過一直讓我念念不忘的卻是電影從頭到尾的精彩配樂,不管是現代重金屬的還是懷舊的原聲帶聲音,都讓我痴迷不已。

好比如,Joe第一次見到Nina之前,Joe為了拯救她,用鐵錘將那些侵犯未成年少女的男人一個個砸死,在監視錄像的黑白鏡頭下,響起了時大聲時小聲,有點嘈雜的背景音——Angel Baby (天使寶貝)。

這首在後面Joe發現州長死去後,崩潰哭泣過後,下樓去廚房時也同樣響起的歌曲,讓我不由得覺得會是殺手殺人時的最佳插曲。

獨特的女嗓音,有點兒性感又有點挑逗,不知道為什麼,配合著Nina的表演感覺非常的貼切,把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少女,內心的反差邪惡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

這種老歌新用帶給人的超強震撼感,就和《王牌特工》哈利在教堂殺人的長鏡頭配音一樣,那首叫做《free bird》懷舊的配樂,也真的很好聽,不僅有激情也有感情,小提琴的聲音在那裡也恰到好處的出現了反差萌。

不僅這樣,由Jonny Greenwood這個鬼才製作的,貫穿整部電影的迷幻,興奮,刺激的背景音樂也讓我好生喜歡,像《The Hunt》、《Dark Streets》這兩首歌一樣,這兩天就成了最愛。

剛剛百度一下,驚喜的發現原來我前段時間聽過的《魅影縫匠》的原聲歌曲也是由Jonny Greenwood他製作的,真的是太讓人意外了,不得不服,太有才了。

北野武導演說,拍電影就像做因式分解,怎麼拍基本都有固定的公式,但是你也可以嘗試用不同的鏡頭去表現,即使是殺人也可以用很不一樣的方法去表示,不一定要把血惺全部展現出來。

我想這一點琳恩導演就做得很好,她讓我感受到了《你從未在此》的獨特詩意,就好像這配樂一樣,我想很少有人會使用這麼獨特的音樂為劇情片配樂。

所以雖然這部電影褒貶不一,但想來只要你去看過了,就會對它有獨特的印象,那麼,即便它與你想象中的不一樣,你也會被它獨特的音樂吸引住。

這也就是我為什麼會喜歡這部電影的原因之一,也是我想推薦大家去看的原因,因為電影裡所有的配樂真的好贊。

沒想到大叔與蘿莉的故事居然能這麼好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