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3 鄉村往事:記工分

鄉村往事:記工分

生產隊的時候,我父親當了好多年會計。每天天黑後,或者剛剛吃完飯,或者還沒有吃完,登記工分的社員就登門了。父親每天參與勞動,知道相當一部分人的出工情況。但是,他不能憑自己的印象給社員記分,而是要社員們自己前來,說自己幹了一上午,或者幹了一天。

男勞力,一天10分。女勞力,一天8分。

從天黑開始,一直到比較晚了,還有人來。我當時年齡小,困了就睡。登記工分的社員來到,看我睡了,就悄悄地對父親說一聲,然後離去。

一些婦女,看到母親飯後忙活著餵豬,就幫助切菜,倒豬食。看到母親纏線球,就用雙手撐著線束。男人們呢,記完工分後,有的馬上走了。有的並不走,而是坐下來,與父親一起談天。我呢,就坐在他們旁邊,專心地聽。他們談著談著,又有人來記工分了。父親便把工分本拿在手裡,找到那個人的名字所在的頁碼,記上:某日出工一天。

到了年終,父親要把平時記下的工分進行統計。之後,他再找人認真核對一遍。確定無誤後,便張榜公佈。這時,社員們便站在工分榜前,看自己一共有多少工分。最多的,自然是隊長了,每年都3500分以上。對此,社員們都是理解的。因為隊長忙裡忙外,為生產隊操碎了心。

再往下,就根據每家的工分、人口,依據“人七勞三”的原則,進行餘缺糧計算。缺糧的,要往生產隊裡交一部分錢。餘糧的,則可以拿到一點錢。那時,出一天工,10分,價值也就是兩毛多錢。

我家勞力較多,父親、母親、大哥、大姐、二姐,都積極出工。這樣,每年決算時,能分到幾十塊錢。母親把這些錢保存好,過春節時花一些。再花,就十分謹慎了。那時,家裡人身上穿的,都是母親與兩個姐姐織的粗布。她們的手很巧,織出的花布,各種顏色搭配諧調。製成衣裳,穿上之後,十分好看。

父親雖然當著會計,但他與一般社員一樣,照樣出工。並且,他幹活十分實在。在他的帶領下,哥哥、姐姐的表現,也讓人豎大拇指。特別是大姐,幹活休息時,就在附近田野裡割草。一天,能割20多斤青草。她把青草交到飼養員那裡。斤數,由飼養員累計著,年終摺合成工分。

我的年齡稍大之後,有兩個冬天,早晨起來拾糞。揹著糞箕子,手持糞叉子,村前村後地轉悠。收穫多的時候,能拾半糞箕子。我把糞交到生產隊裡,也摺合成了工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