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1 遠征他鄉:古希臘軍人的衣食住行


遠征他鄉:古希臘軍人的衣食住行



後勤是一切軍事行動的基礎,軍人的衣食住行往往能夠影響軍隊的整體戰力。那麼,古典時期時的希臘軍人,又是如何打理自己的衣食住行呢?

武器與穿著


遠征他鄉:古希臘軍人的衣食住行

古希臘服飾與後來的羅馬大體類似



古代世界並沒有統一的制服概念,士兵們的衣物都可自行挑選。當然,在生產力不甚發達的大環境下,其實也沒有太多的選擇可言。但在用於具體作戰的裝備上,任何軍隊都會對應徵者提出較為統一的要求。

古希臘人穿的主要服飾和後來羅馬流行的“突尼克”並沒有多大不同,兩者都是一種寬鬆的束腰外衣。由於地中海沿岸的冬暖夏涼天氣,這樣的衣服就基本可以滿足士兵們的最基礎需求。如果天氣轉冷,就在外面多披一件斗篷。這種斗篷由一塊長方形的布構成,穿戴時將其圍繞軀幹,用胸針或紐扣將別在肩膀上。


遠征他鄉:古希臘軍人的衣食住行

早期的邁錫尼護甲因太重而引起行動不便



早在文字記錄出現之前,古代軍人就意識到需要用護甲來保護自己的身體部位,應對各種防不勝防的毒打。作為古希臘城邦時代的先輩,邁錫尼希臘人就用銅甲把自己圍得像個大水桶一般。但過大的重量,也讓穿戴者的行動受到限制,因此就需要馬車代步。隨著戰爭規模的擴大,越來越多的步兵選擇披掛輕便護甲登場。用集團作戰的陣型,為所有人提供更高層次的防禦。

繼承這一發展路線的城邦希臘,就很快普及了標誌性的大圓盾。這種盾牌主要由皮革、木頭和青銅製成。皮革作為內襯,木頭作為核心,青銅作為外殼,直徑足有85釐米,是常人身高的一半。雖然總重量達到6.2公斤,但也足以擋下當時的絕大多數單兵武器攻擊。


遠征他鄉:古希臘軍人的衣食住行

大圓盾是希臘步兵的主要標識



除了盾牌,古希臘士兵的護具還包括頭盔、胸甲以及保護小腿的脛甲。這些裝備在早期都由青銅鍛造而成,後來則逐漸讓位於更好的鐵製產品。為了在減輕重量的同時還保持相當的防護水平,更新的複合甲孕育而生。這種盔甲主要由銅片或鐵片拼接而成,但在外層還會覆蓋亞麻或皮革外襯來防鏽。

通常情況下,古希臘步兵的防護三件重量在10公斤左右。再加上2-3公斤的矛與劍,和重6公斤的圓盾。這樣,全副武裝的希臘人就需要揹負18公斤的戰鬥裝備。


遠征他鄉:古希臘軍人的衣食住行

一名希臘步兵的主要作戰裝備



軍糧及其來源


遠征他鄉:古希臘軍人的衣食住行

吃飯直接關係到軍隊在下一場戰鬥中的表現



古希臘人對軍糧也非常重視,選擇的食材包括大麥、小麥、小米、葡萄乾、豬、牛、羊、雞、葡萄酒和各類蔬菜。一旦機會合適,還會想盡辦法搞到鴕鳥、蜂蜜、野驢、鴇、羚羊、奶酪等等副食品。

除了吃飯,古希臘人也重視軍隊的飲水問題。但乾淨的水源並非在任何地方都能輕易找到,所以喝酒就成為古代軍人最保險的解渴方式。也由於當時的釀造技術不發達,酒的度數大多較低,所以適當飲用並不會造成爛醉場面。


遠征他鄉:古希臘軍人的衣食住行

飲水也是軍隊保持戰鬥力的重要內容



甜葡萄酒是古希臘人的最愛。即便是去打仗,希臘士兵也捨不得離開可口的葡萄酒。通常做法是攜帶事先準備好的葡萄汁,在飲用時加入淡水。這樣可以根據需要,隨機調節酒的濃度和酒精含量。酒精本身所具有的消毒功能,也因此得到了玲離盡致的體現。

當然,因為古代的運輸技術落後,希臘人不得不經常在戰爭期間進行搜糧行動。尤其是在家鄉之外的地方作戰,就地補給便成為了養活整支軍隊的主要手段。古希臘人通常的口糧徵集包括了購買、勒索和劫掠這三種模式。

當經過友軍和中立勢力的領土,希臘軍隊通常經由這些勢力建立的市場來購買所需要的糧食。因為一些城市害怕將別人的士兵放進城內,所以只在城外設置採購市場。購買者通常也不介意沿途城市是否真心友好,只要能完成交易,就不會花時間和精力去刁難東道主。

只有到了敵對領地,才會縱容士兵進行沒有節制的搜刮。


遠征他鄉:古希臘軍人的衣食住行

葡萄酒在古希臘是重要的飲水消毒手段



營地生活


遠征他鄉:古希臘軍人的衣食住行

在合適的地方紮營是所有指揮官都必須考慮的問題



營地生活絕不會舒適愜意。床褥只是往地上鋪一層亞麻布或者皮革,有時更會惡劣到只有稻草、樹葉和蘆葦上。即便號稱最能吃苦的斯巴達人,也會被這種糟糕的床褥驚到。

營地本身的建立與防禦,也是古代將領所需要思考的問題。尤其在沒有友好城市提供住宿的地方,野戰營地就成為軍隊的必修課程。簡單的行軍營地通常都沒有壕溝、木牆和瞭望塔這些防禦建築。所以選址就要儘量依託山脈與河流等地理因素,再安排專門的士兵負責警戒。


遠征他鄉:古希臘軍人的衣食住行

結構簡單的古希臘行軍帳篷



行軍與運輸


遠征他鄉:古希臘軍人的衣食住行

沉重的作戰裝備往往不能由士兵個人全程揹負



除了較重的戰鬥裝備,古希臘士兵還有不少非戰鬥器具攜帶。包括烹飪器材以及吃飯的鍋碗瓢盆,以及諸如斧子、鐵鍬、鎬子、鐮刀一類的工具。再加上住宿時需要的毛毯和帳篷,重量大到任何士兵都能以長期獨自肩負。

所以,希臘人往往隨身帶著一名搬運工來分擔重任,並讓運輸隊裡的牲畜揹負一些人類不易揹負的用品。這些搬運工通常都是士兵的個人奴隸,平日裡就做慣了苦工。在階級對立最為明顯的斯巴達,甚至會出現1個重步兵配10個奴隸幫工的奇特景象。但後來的馬其頓軍隊,就為了增強軍隊素質和行動力,規定幾個士兵才能擁有一個奴隸苦工。


遠征他鄉:古希臘軍人的衣食住行

善於吃苦的斯巴達人都要帶上大量的奴隸幫工



然而,真正的運輸大頭還是糧草。以最不依賴穩定飲食而出名的斯巴達人,每天都需要大約2公斤的食物。他們的奴隸吃的更少,但也需要1公斤口糧。所以,一支規模達萬人的古希臘軍隊,其實至少準備有自己人數2倍的糧食份額。否則軍隊在半路上就可能出現糧荒,進而影響士氣與至關重要的戰鬥力。

因此,駝獸對於後勤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一匹馱馬就能揹負182公斤的物品,一頭騾子則能揹負136公斤的重量。而最差的驢子也可以負擔70-90公斤的輜重。

遠征他鄉:古希臘軍人的衣食住行

古希臘人不會放過任何使用駝獸的機會



但任何牲畜自己也要吃東西生存。一匹馬每天需要至少5.5公斤精草料以及6.5公斤粗草料。一頭騾子每天則需要4公斤精草料以及6公斤粗草料。所以,駝獸的數量太多,反而不是一件好事。當運輸規模超過一定的數額,用吃的更少的奴隸反而更為划算。如果在兩者皆有的情況下,使用大馬車則可以有效提高駝獸的運輸效率。但前提是進軍路線上的道路系統發達。在理想情況下,一輛大車的運載量就可以是騾子的5倍。

最好的運輸方式,無疑是靠水流和風力前進的船舶。哪怕載重只有40噸的小商船,也只需要22艘就能滿足兩萬人的糧食需求。這就給沿海行軍提供了便利。


遠征他鄉:古希臘軍人的衣食住行

古希臘時期的商船



總的來說,古希臘人的後勤學是既簡單又科學。以後世眼光去審視,自然有很多落後和不到位的方面。但用發展的態度去看待,古希臘後勤學已在基礎層面解決了後世戰爭所面對的大部分後勤困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