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我的團長我的團》這麼好的作品,為什麼結尾不完整?

綠銫地帶


記得當年在某論壇追過團長的小說,那時候團長還在拍攝當中,準確點說,追的其實是劇本,小說是後來才出來的。

至於康導為什麼沒有拍剩下的那一部分,有人說是因為出了事故。不過,在攻克了南天門的時候戛然而止,也許更好。畢竟,怒江西岸,已欠了一千座墳,再將剩下的那幾個人走向死亡的情節拍出來,實在是讓人無法接受,雖然,我們都知道龍文章是怎麼用一顆啞彈打死自己,知道克虜伯刑場的自戕,知道迷龍的死不瞑目,知道阿譯最終還是走上了和龍文章一樣的道路,可是,如果把這些情節都呈現在屏幕之上,是不是過於殘忍?

電視劇在大戰過後結束,算是給觀眾還留下了一些念想,還留有著一些希望,不至於讓人肝腸寸斷、欲哭無淚。

從這點講,康導是仁慈的。而249,卻是冷酷的,總是用死亡去警醒著一些欲說還休,比如好傢伙裡面的青山和若水,門栓和拉和老陳,生死線裡的龍烏鴉和四道風,都是為死而死,讓人心痛不已。

我總覺得,人世間,還是有一些希望更好。


如今是老方


時間太過久遠,依然記得第一次看是在網吧,當時幾個衛視播的時侯互相搶進度,刪割太多。當時具體是多少集也已記不清了。

但彷彿腦海中看過:他們過了河,死啦死啦為了迷龍去找師長泡溫泉的場景,死啦在和迷龍絮叨著不斷絮叨著開了槍,死啦在院牆外那個轉角處摳著喉嚨,而煩了剛遠遠看見不辣想去追卻追丟瞭然後回來看著死啦摳喉嚨,死啦吞槍自殺,克虜伯也自殺在行刑隊伍中,煩了被俘,在搭曬的床單間和小醉張立憲擁跳著,粉條勸降豬肉,回家,擦桌子,洗澡,掃地,掃地,當他抬起頭,他已經老了,南天門仍然離他很近。然後這才接到四十三集最後一幕。

也許是陷入書中太深,但我覺得這些都應該是電視中曾經看過的一幕,特別是結尾煩了拿起掃把打掃院子,旁白響起,暮年的煩了直起腰,放下掃把出門。。。。。。


豬哥82831392


首先,你沒看過小說,所以你肯定就不明白這麼好的作品,為什麼結尾不完整。

歷史已經過去半個世紀,但很多素材還是碰不得的,這是因為我們知道自己做錯了,但我們不忍心去看待去面對一些我們不敢承受的過往。

《我的團長我的團》裡電視劇給我們留下一個圓滿的結局,雖然帶一點倉促,但至少是符合現當代的主流方向。

而《我的團長我的團》是蘭曉龍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一段國難當頭,一群軍人從混吃等死到真名領悟活得人要對死的人負責的故事。但最後,那些英雄們不是死在敵人的手裡,是死在自己人手裡。

所以,死的人是光榮的麼?活的人是光榮的麼?是荒唐,是讓我們會對人生產生懷疑。這段歷史,我們知道錯了,知道那時候的人性二字都已被灰濛上了塵。


這部電視劇,我給滿分,每個男人都愛看軍事片,我帶著一份懷疑的心態去看劇,卻愛上炮灰中的每個人。


蘭曉龍的作品總在敲擊人心,臺詞不爛俗,劇情不直白,他讓人熱血沸騰,也讓人滿腔情懷。就在這樣的結局裡雖意猶未盡,卻好歹落個好的下場。

小說的下場是對一個歷史結果的抗爭,而電視劇的結果則是對未來的一片嚮往,對我們眼中的世界的一份美好期待。


我曾在豆瓣上看到一個網友評價蘭曉龍的《我的團長我的團》:“寧可在殘酷中心竭,不願在虛偽中矯情。”

這部作品不像他之前的《士兵突擊》講理想,講奮鬥。《我的團長我的團》更多的是講人性的善惡,以及我們會遇見的最壞結果。


血淋淋,真的勇士敢於面對慘淡的人生,罷了罷了。


宋小君


對於《我的團長我的團》其實個人觀點還是別看小說了,電視劇的演繹就算很完美了,雖然最後沒有交代下了南天門之後的事情,但是我覺得結局也算圓滿。

但是原著實在不同,結局也確實悲慘,可以說基本上沒有一個好下場,除了孟煩了算是終老一生。團長龍文章因為不願參與國共內戰被逼自盡一同赴死的還有克虜伯,林譯在國共內戰時戰敗自盡,斷了腿的不辣成了乞丐,而迷龍的死也怪不到死啦死啦的頭上,要怪就只能怪他們是炮灰團,是沒有靠山的遊兵散勇。



這樣的結局怎麼拍?其實電視劇的處理已經很得當了,結局處,虞嘯卿功成名就眾人擁簇講述自己在禪達的“英勇”事蹟,而終老禪達的孟煩了只是一個沒人認識的普通老頭,一路走來確看到了曾經的戰友一個個以另外的身份又活生生的出現,這是最大的安慰,也很隱晦的表達了南天門一戰之後“炮灰”們的結局!


一部電視劇這樣給人想象餘地的結局其實效果要好一些,如果在艱苦一戰勝利後作為戰鬥英雄卻是那樣悲慘的結局,實在是讓人接受不了。

總之,從內心情感來說我推薦看電視劇,但是想要真正瞭解《我的團長我的團》還是要從小說中理解!


醉眼看籃球


就目前來說,《團長》南天門之後的劇情依舊是不適合拍出來,或者說不能拍出來,這樣的敏感題材假若當時拍出來了,基本就是過不了審,然後被要求刪改或者自己斃了。

南天門之後的劇情就開始描寫解放戰爭的事情了,迷龍在先前就因為槍殺了一名逃兵,但那逃兵是軍部大員的侄子最後被下令槍決,團長為了保存他的全屍在行刑前殺了他。

之後就是團長在受勳儀式上當著那些高官的面說了不願意打內戰的言論,然後抓了起來,在行刑之前選擇了自殺。然後克虜伯也跟著自殺了。

就如同另外一部《亮劍》一樣,原著結局同樣是一個悲劇,但就那個時候或者現在的主流思想是不能夠被拍出來並且放出來給人看的。


春光乍洩嗷


我是看了原著的,炮滅團倖存人員的結局如大家所說。如果說看完電視劇的結局只是一點意猶未盡的遺憾外,那麼看完原著的結局則是讓人深深的失落,各人員的結局太讓人嘆惜了!

原著著墨多的是炮灰團成立的過程及南天門一戰,之後各人結局是以快進形式完成的,只佔全書十分之一不到,最後以煩啦看到虞嘯卿故地重遊結束,這個結尾電視劇是忠實的反映了的。

所以從整書的結構來說,電視劇只拍到南天門一戰即結束,是合理的,更符合電視劇節奏的要求,如果再拍各人員的結局,則顯得有點鬆散,而且那種灰諧風格的延續性會大打折扣,因為後面是迷龍被殺,龍文章多次主動去喝迷龍老婆的老鼠藥茶求得救贖後龍文章不願北上被押自殺和克虜伯自殺後,快進式的在風捲殘雲般的解放戰爭中由孟煩了投誠之後的招降,然後阿譯失殺、張立憲(電視劇中在樹堡裡自殺)攜小醉的不知所蹤。場景跨度特別大,又沒太多空間來做足戲份,只拍到南天門一戰,無論是節奏、風格還是想象空間上都是十分合適的。


野花的手掌


其實個人覺得連續劇的結果還是很不錯的!

看過原著的人都知道,這部作品的結局其實算得上是悲劇,龍文章拒絕參加內戰而被傷害,克虜伯也追隨龍文章自殺,迷龍擊斃官二代出身的逃兵而被國民黨高官處決,阿譯不願參加內戰而自殺。。。這些曾經經歷過生死洗禮的人,在本來應該功成名就的時刻,絕大部分人卻沒有得到好下場。



也許編劇在最後環節,不想讓結局變得那麼固定讓觀眾跌落到谷底,所以就用模糊的手法交代了結尾,讓廣大的觀眾用自己的想法來想象最後的結局,其實這也是很多藝術作品中經常採用的手法,沒有固定的結尾而由觀眾去想象結果,這樣也許更能讓觀眾感到意味悠長,也能讓觀眾對作品有更多的審視和觸動。

《我的團長我的團》雖然在結尾並沒有交代明確的結局,但在劇情的發展過程中,實際上已經做了很多的鋪墊,甚至在劇情中途就已經交代了很多人的結局,在模擬南天門對抗演習中,模擬狀態下的炮灰團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全軍覆沒,孟煩了甚至讓張立憲打了黑槍,一心報家仇報國仇的阿譯,不曾想卻讓看著全團官兵被自己人殺死,在信仰和心態崩潰的情況下舉槍自殺,這也恰恰是原著當中阿譯的結局,只不過被轉移到了劇情中途,龍文章偶遇小書蟲被小書蟲的幾番話打動了內心,卻不願意承認只能通過打人來掩飾,也間接交代了龍文章在解放戰爭期間可能遇到的結局。



最後的南天門之戰,以炮灰團堅守38天而宣告勝利結束,但對於炮灰團僅剩的殘餘官兵而言,這根本就不是勝利,而是被出賣狀態下的僥倖生還,甚至曾對虞嘯卿忠心耿耿的張立憲,何書光等人,在最後時刻在信仰上都出現了崩塌,雖然有些人最後還是活了下來,但已經不用在交代他們最後的結局,歷經38天的圍困,他們的殊死拼搏反被上層當成砝碼來談判,他們已經不會對這樣的軍隊再報太高的幻想,每個人在最後都會走向另外的路。。。


遼寧資深球迷


因為故事沒有結束,電視劇所呈現的只是一個節點,從小說中我們可以發現還有後續的,只不過沒有拍出來。

而且電視劇的結尾是稍微的改變了小說的內容。所以才會感覺到結尾不完整。從整部劇的內容來看,是有很多地方都指向結尾之外的,應該是準備拍攝第二部所做的鋪墊吧。好多人都說《我的團長我的團》是一部被埋沒的好作品,可見當時剛上映的時候是不被認可的。也就是播放量不好。所以就沒有拍攝第二部了吧。

其實相對來說電視劇的結尾要比小說裡的結尾好得多了。因為小說的結尾太虐心了。可以說除了敘述這個故事的煩啦 之外,團裡的人都沒有得到善終。

所以我覺得電視劇的結尾挺好的。這也是一種藝術的呈現方式吧。

我想喜歡團長這部劇的人都會期待原班人馬,能在隨著小說的故事拍下去吧。


娛仔星聞事


最該死的就是那個唐副師座,其次是虞嘯卿,背後應該打他們黑槍。虞嘯卿這種忘恩負義人渣還活到了解放,真是好人不長命


想你的夜ilv


本人恰恰持同問題相反的觀點,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的結局同小說的結局可以說兩者相輔相成,讓真正喜歡這部作品的人們體會到了兩種感受。

相信只是看了電視劇版的《我的團長我的團》的觀眾,一定對炮灰團的炮灰們的平凡、犧牲、壯烈而深深感動,而對於僅存那幾個人我們都希望他們能擁有一個很好的未來,畢竟他們為這個國家、這個民族已經付出的太多太多了,他們應該活著,活著看到最終的勝利!



然而許多懷著對僅存的那幾個人的以後的好奇而去讀《我的團長我的團》這部小說時,卻被他們的結局而震驚!而悲憤!突擊隊隊長迷龍沒有死在那如地獄般的南天門的29晝夜,而是死在了那軍部大員的手裡;團長龍文章也因不願意打共產黨而選擇自盡;“克虜伯”這個除了吃其他都存在感很低的人,卻選擇了自盡以誓死追隨他的團長;“呆頭呆腦”阿譯在最終學到了龍文章的典型帶兵之道後,也因不願內戰而選擇了自盡;這每一個情節都深深的震動了讀者,讓他們淚流滿面,感慨世道之不公!



而小說裡的結局讓我們對裡面每一個人物有了新的認識,明白了什麼是真正的“我的團長我的團”,那就是他們把命都託付給了龍文章,甘願為他而死;而龍文章也把自己的命交給他的團,他千方百計的想讓他們活下去。他們如此壯懷之舉動和平淡又堅定的信念,讓我們如此折服,甚至於不敢再次回顧他們的結局。於是我們又開始希望他們的一切都止步於南天門一戰的結束,希望他們能有比小說裡至少好一點的結局,讓他們活下來。於是我們又喜歡這個電視劇版本的《我的團長我的團》,至少它在南天門一戰後選擇了劇終,讓我們能對他們的未來有了無限的遐想,渴望他們可以有一千種結局,但絕不是小說那樣。



所以在看完小說版的《我的團長我的團》後,我也推崇電視劇版的《我的團長我的團》的結局,給我們一個哪怕是“幻想”的機會和空間,幻想他們能夠不死,幻想他們能夠活下去,活到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