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小說《紅樓夢》中的“夢”,是10版《紅樓夢》所表達的“聊齋夢境”嗎?

王上6310


總有一些觀眾讀者人云亦云的說10版是“金瓶梅”加“聊齋”。

港版電影《青蛇》的人物造型又總是成了這個說法最有力的證據。

《紅樓夢》和《金瓶梅》同樣都是表現一個封建大家庭的興衰史的古典文學名著,偉大領袖毛主席說:沒有《金瓶梅》就沒有《紅樓夢》,《金瓶梅》是《紅樓夢》的父親。

“金”與“紅”的不同是,“紅”表現的是豪門仕宦大家族,“金”表現的是民間富裕大家庭。“紅”著重在青春少年浪漫詩意的愛情,而“金”著重在成年男女直白的情慾故事。

不得不說,87版的主演年齡是更加“成人化”的、故事情節的表現形式也是更加趨於世俗化的。

而10版的主演都正是青春期的少男少女,表現原著中的小兒女情態更加自然靈動。10版的故事情節設置也更加忠實貼近原著的浪漫情懷、詩意盎然的韻味。

事實上,10版也真正表現了《紅樓夢》原著中穿梭於“仙凡兩界”的人物和意境。而87版將《紅樓夢》故事人物和故事情節完全世俗生活化了,並且還有直白的淫慾表達是更加接近《金瓶梅》風格的。

尤其是87版中的陳曉旭把林黛玉演成了翻白眼、撇嘴巴、原地打轉轉圏圈的氣質中自帶詭異又過份尖酸刻薄的俏麗聶小倩,嚴重缺乏大家閨秀風範。87版把小姐黛玉和丫頭晴雯“創新發明”成為並肩戰友,把“富貴閒人”賈寶玉“拔高”成為勇挑重擔海疆送親的反封建鬥士倒是一點也不尷尬,而是“藝術加工、精煉提升、超越原著”的“頂峰”之作。

10版最起碼沒有像87版那樣把原著寶釵對寶玉說的話掉換過來,變成了寶玉對寶釵說的話,用這種方式來硬生生的“拔高”賈寶玉反封建鬥士的“高大全”形象。87版為了把紈絝子弟混世魔王“寶二爺”純淨化,硬是把拍好的“秦小相公”這個寶玉在與黛玉“共讀西廂”之前便一見傾心的“初戀基友”給刪掉了。

87版把癩頭和尚也直接去掉,單留下一個手拿“風月寶鑑”的跛足道人,還添加了賈珍與秦可卿的“爬灰”暴露情節,其實87版改編這才是更加“世俗化”、“金瓶梅”化和“聊齋”化改編呢!

87版把王夫人做的善事換成賈母做的,把賈政的內心獨白也換成賈母想到的,硬生生“創新發明”出一個善良正義帶頭反對封建包辦婚姻、支持提倡寶黛自由愛情的反封建領袖“正面人物”賈母的光輝形象來。

87版的劇本改編加“原創”情節和結局,這是所有《紅樓夢》改編影視作品中獨87版製造出來的“黛派”領袖賈母的“高大全”人物形象才是真正的歷史笑柄!

並且同為八十年代中期拍攝的電視劇《紅樓夢》和《聊齋》在人物造型和音樂背景、攝影風格等方方面面才真正是高度一致,有興趣的觀眾讀者可以自行搜索出這兩部電視劇來對照觀看,事實勝於雄辯。





阿丹151014015


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手有點癢癢,但是認真看了別的樓主的回答,我懷疑我是否看懂了原題。。。那麼我就姑且胡謅一通,還望各位專家筆下留情。

首先我們看題目“小說《紅樓夢》中的夢是10版《紅樓夢》所表達的“聊齋夢境嗎?”紅樓夢小說如其名,如夢似幻,虛虛實實,寫的是大家族的興衰,包羅當世萬象。而聊齋,借神鬼妖怪諷今,筆法辛辣,本身風格完全不同。紅樓從女媧補天開始,此時的氛圍似與聊齋的森森鬼氣,嬌嬈妖氣不沾邊的。接下來寶玉入世,沾染紅塵,賈府上下,大富大貴,如何有那聊齋之氣?雖有可卿病逝,卻有熙鳳協理寧國府。殺伐決斷,讓人口服心服,一切井井有條,出殯之時氣勢磅礴。而後,元春才選鳳藻宮,烈火烹油繁花似錦,大觀園中一片明媚鮮豔,如寶珠般的女孩子在世俗的魚眼珠中如花朵綻放,黛玉清雅,寶釵端莊,湘雲活潑,妙玉孤傲。王夫人佛口蛇心,薛姨媽滿腹算計。。。此時,或與聊齋的鬼氣妖氣也不相合。再後來,八月十五頹勢已現,凡塵俗世之中歷經掙扎,卻也與聊齋本質不同。紅樓夢,聊齋,本就是文化瑰寶,各有千秋,韻味不同。混為一談,讓人不是很好接受。

紅樓夢中的夢,是我們每一個愛好者的夢,每個人的夢,都不一樣。我更偏愛陳曉旭電視劇版。至於10版紅樓,它的風格不詳,色調昏暗,配樂說不好是不是聊齋風,多少帶了大明宮詞風。。。這應該是李少紅的夢。


束髮


😄別人提的問題,關於《紅樓夢》的“夢”是不是10版那樣理解,這有什麼問題嗎?

😁阿丹專家就這樣腦殘的跳出來開始噴87版紅樓夢!還都是老一套,沒有一點創新!

😠請問阿丹專家是不是有強迫症和妄想症?

👀《紅樓夢》是悲劇不是“詭異”!10版全程都是“詭異”的音樂,這是紅樓夢嗎?在我心中不是這樣的!

😓《紅樓夢》全書難道不是世俗生活嗎?活脫脫的人物形象啊!難道這些都是一群“活死人”嗎?好嚇人!

😞《紅樓夢》如果是這樣,大家還研究什麼?阿丹專家每天研究愛情和婚姻,這又是什麼?

👀俗話說的好,人生如夢!人都會生老病死,一輩子也就匆匆數十載,真的如夢一樣!那你過的幾十年,到底是什麼?難道過的不是生活嗎?難道每天都在做夢不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