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古建中國:山西東嶽飛雲樓,古建樓閣中的珍品

飛雲樓位於山西省萬榮縣東嶽廟內,為純木質結構,是中國古建築樓閣中的珍品,被譽為“中華第一木樓”。全樓斗拱密佈,玲瓏精巧,與應縣木塔並稱為“南樓北塔”。飛雲樓是解店東嶽廟內建築群中的代表,民諺有“萬榮有個解店樓,半截插在天裡頭”。

古建中國:山西東嶽飛雲樓,古建樓閣中的珍品

山西東嶽飛雲樓

飛雲樓始建年代不祥,相傳,唐太宗李世民在高祖武德二年,曾率師平叛,逼近龍門關,途經萬榮縣(古稱汾陰),曾在張甕、解店、古城3地駐兵。平叛以後,就在3處駐地修建樂樓、廟宇,以炫耀他的武功。張甕嶽樓早已毀於戰火,惟解店樓至盡屹立在萬榮縣城。元、明、清歷代都曾予重修,基本維持原來的形制。現遺存的樓體是清代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重修後的形制。

古建中國:山西東嶽飛雲樓,古建樓閣中的珍品

飛雲樓

該樓為元明風格建築,其高23.19米,飛雲樓外觀三層,內部實為五層,總高約23米。平面正方,中層平面變為折角十字,外繞一圈廊道,屋頂輪廓多變;第三層平面又恢復為方形,但屋頂形象與中層相似,最上再覆以一座十字脊屋頂。各層屋頂構成了飛雲樓豐富的立面構圖。飛雲樓體量不大,但有四層屋簷、12個三角形屋頂側面、32個屋角,樓木面不髹漆,通體顯現木材本色。

古建中國:山西東嶽飛雲樓,古建樓閣中的珍品

飛雲樓·翹角

因飛雲樓為純木結構,無論大小接口,均為榫鉚套之。飛雲樓的建築結構和造型屬於明清遺風,樓身平面呈方形,明三暗五層,高達23.19米,十字歇山頂。底層為正方形,中央四根各高15.45米的通柱直達樓頂,支撐樓體,四周32根木柱構成棋盤式。面寬進深各五間,面積570多平方米。三層四出簷,二、三層各出抱廈一間,均設平臺勾欄,又用平柱分成三小間,上築屋頂。在抱廈的各層簷下,共345組斗拱,形態變化多端,各掾翼角起翹,全樓翹掾翼角共有32個每個翹角尖。山花向前,下用穿插枋和斜材挑承。

古建中國:山西東嶽飛雲樓,古建樓閣中的珍品

飛雲樓·斗拱

全樓共有斗拱345組。真可謂斗拱密佈,而且形狀極富變化,猶如雲風族擁,鮮花盛開。各簷上翼角起翹,勢欲騰飛;清風徐來,風鐸均勻作響,清脆悅耳,樓頂覆蓋黃、綠各色琉璃瓦,在陽光照射下,更顯得華美壯觀、富麗堂皇。其結構之巧妙,技藝之高超,造型之精美,外觀之壯麗,堪稱中國樓閣式建築之傑作。

1953年列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曾先後數次撥款修葺,並重整彩瓦、補造銅頂、修復樓梯、增設欄杆。1988年,國務院將東嶽廟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於年久失修,飛雲樓的局部出現傾斜,部分柱子已開裂、殘損,需對其進行加固。2011年12月,飛雲樓開始修繕。2014年10月,飛雲樓完成修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