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烏克蘭聚焦創新領域 擴大與華合作機會

文 | 本刊記者 劉馨蔚

近日烏克蘭經濟發展和貿易部發布消息稱,預計在未來5年烏克蘭和中國貿易額可達到100億美元。烏克蘭和中國是戰略合作伙伴關係,過去5年,中烏雙邊貿易額不斷增長。2018年前8個月烏中雙邊貿易增長21%,約達58億美元。

2018年11月上旬,烏克蘭第一副總理兼經貿部長庫比夫率烏克蘭企業代表團訪華。為進一步鞏固和深化中烏經貿關係,加深中烏兩國企業的相互瞭解與交流,中國貿促會與烏克蘭工商會於2018年11月8日共同舉辦以“深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促進中烏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為主題的中國—烏克蘭經貿論壇。此次論壇圍繞“中烏經貿關係發展”展開,重點圍繞高新技術、IT、電子、金融、農業、能源、機械製造等領域的投資合作展開交流。

烏克蘭聚焦創新領域 擴大與華合作機會

烏是“一帶一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7年,中國在烏所有貿易伙伴國中排名第二位,僅次於俄羅斯,佔烏對外貿易總額的8.28%。2017年,中烏雙邊貿易額達77億美元,增長17.9%。同時,烏對華出口24億美元,增長11.3%;自華進口56億美元,增長20.5%。中國對烏直接投資自2014年以來基本沒有變化。2017年,中國投資排名第56位,佔烏克蘭投資總額的0.044%。

庫比夫在近日出席上海虹橋國際貿易論壇發言時表示,烏政府的首要任務之一是加強與合作伙伴的經貿聯繫,中國是其中之一。

“烏克蘭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是為外國企業創造便利條件。”庫比夫強調,烏克蘭改革對投資者來說是積極信號,這得益於總統、政府和議會的周密安排,以及在經濟、銀行部門、公共管理、教育、醫療、社會等領域持續實施的系統性改革,現在的烏克蘭對於投資者非常具有吸引力。

“中方‘一帶一路’倡議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為中烏進一步深化經貿合作提供了巨大機遇。當前,雙方在綠色農業、基礎設施、航空、機械製造等領域合作潛力巨大。”庫比夫在中烏經貿論壇上表示,烏方願不斷改善營商環境,吸引更多中國投資者赴烏投資興業。

中國貿促會會長高燕在此次論壇上表示,烏克蘭是最早響應“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之一,“一帶一路”倡議為深化中烏經貿務實合作鋪路搭橋,提供了廣闊機遇。

“中國貿促會願與烏克蘭工商會等機構共同努力,拓展更多交流渠道,搭建更多服務平臺,促成兩國企業達成更多合作協議。”高燕說。

中烏雙邊企業家理事會中方主席、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任洪斌在論壇上表示,中國—烏克蘭雙邊企業家理事會將繼續發揮好平臺和橋樑作用。“下一步,理事會將進一步敦促中烏雙邊務實合作向更高程度成長,並在商業、投資、技能轉讓等方面為兩國企業界締造更好的合作互助時機。”他透露。

論壇期間,高燕與烏克蘭工商會主席奇日科夫續簽兩機構合作諒解備忘錄。中國電力工程有限公司與烏克蘭國有水利能源公司簽署烏克蘭德涅斯特抽水蓄能水電站項目體諒備忘錄。中烏兩國商協會、企業界等300多名代表圍繞農業、食品加工、能源、機械製造等領域合作新機遇新模式深入研討。

此前,庫比夫在率團參加中國2018國際進口博覽會時透露,當前烏克蘭企業正在與外國夥伴一起開展新項目,為經貿領域合作奠定基礎。

“烏克蘭位於東西、南北的交叉點,是中國政府‘一帶一路’全球性項目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庫比夫強調,烏克蘭對於所有尊重其主權、歷史、文化和人民的國家都是可靠的合作伙伴。

烏希望在創新領域與中國加強合作

2018年11月7日,烏克蘭舉行政府辦公會議,並在會議上決定設立創新發展基金。在該項決議草案解釋說明中,從2018年國家預算中提供5000萬格里夫納(烏克蘭官方貨幣),以確保創新發展基金運行。該基金由政府秘書處國家財務司管理,主要用於刺激烏克蘭創新活動、科技成果商業化、新產品和服務市場化,為創新公司和項目提供財政支持,並幫助尋找和吸引這些項目的投資。

烏克蘭總理格羅伊斯曼在2018年底舉行的基輔國際經濟論壇上稱,當前烏克蘭是創新領域非常強大的參與者,表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特別是IT部門,每年增長約20%。

烏克蘭是世界第五大IT服務出口國,也是中東歐最大的軟件開發編程和IT外包服務市場。烏克蘭有超過1000家IT公司,其中30%的公司已經開展相關業務超過10年,大部分從事離岸軟件開發。此外,還有超過250家小公司和8.8萬名自由程序員群體,其市場份額約為40%,行業80%的業務面向外部市場。

“我們需要加強增長動力,為此需要新的投資。當然,我們需要新技術,而且不僅是我們可以借用的技術。很多人都同意,當前烏克蘭是創新領域非常強大的參與者。”格羅伊斯曼指出,烏克蘭有一些具有10—12倍增長潛力的領域,這使得烏克蘭在投資方面具有足夠的吸引力。

此前,格羅伊斯曼曾宣佈,投入3億格里夫納(約合1100萬美元)的國家工業創新支持機制首次被列入2018國家預算,並將於今年年底前運行。

格羅伊斯曼稱:“我們在2018年底前運行該機制,這是我給國家工業發展委員會制定的任務。項目選擇由企業主,而不是政府官員來完成。這將保證項目的透明度和質量,同時我們努力將資金分配時產生腐敗的可能性降到最低。2019年我們還將繼續這一工作。”

格羅伊斯曼指出,只有在產品創新、成果轉化、資金等方面已有經驗的工業品生產者才有資格成為該支持機制申請人。而且項目實施必須與科研機構、高校或其他企業的設計局合作,最好是項目的訂購方申請國家支持。國家支持的形式也有所創新,在國家補貼撥款之外,還將補償部分貸款利息。

“該項目挑選基於經濟發展部下屬的政府間委員會制定的標準,政府間委員會成員由政府代表、商界及科技界代表組成。”格羅伊斯曼透露,將專門成立委員會確定資金分配,而創新金融貸款機構在撥款程序中將起到重要作用,此外還有系統對專項資金進行管理和監控。

如今,在烏克蘭願意將資金投入到產品研發的創新型企業佔比僅為18%,主要是農業和道路建設領域的機械設備製造商。

庫比夫在訪華期間也表示,烏克蘭正在努力發展新技術,是擴大對華合作的巨大機會。“烏正處在知識和技術發展的時期,正因如此在每個展出的行業都可看到烏克蘭創造的現代的、科技的、創造性的設計。每天都有新企業、出現新項目和設計,值得世界關注。”庫比夫稱。他表示,烏克蘭期望向中國展示經貿發展的優先領域,以及國家的潛力。

投資烏克蘭,需瞭解對外投資政策

根據烏克蘭現行法律,外資企業註冊資金中最少10%要來自外國投資。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研究員黃日涵稱:“實際上,在稅收政策上外資企業幾乎享受與本地企業相同的待遇。”

根據《烏克蘭經濟法》第2章394條規定,外國投資者與外資企業必須依照烏克蘭法律納稅。

“近年來,烏克蘭沒有對外資企業的建立提供特別的優惠措施。”黃日涵說。

目前,烏克蘭基礎設施部正在制定一個鼓勵“低成本”航空公司進入烏克蘭的規劃,該規劃允許為航空公司提供補貼和優惠。黃日涵介紹,烏克蘭對建立和運營工業園的扶持包括:在地方財政撥款佔工業園建設預估成本10%的情況下,國家地區發展基金可以撥款支持;建設工業園內項目可免除地方政府基礎設施開發義務;免徵非國產設備及部件的進口稅等。

“此外,中國企業在烏克蘭遇到困難,要通過法律手段解決糾紛,捍衛自己的權益。”黃日涵建議,由於法律體系和語言文化等差異,中國企業應聘請當地律師處理企業的法律事務,一旦涉及經濟糾紛,可以藉助律師的力量尋求法律途徑解決,保護自身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