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2 蛋白質是增肌的,碳水化合物是長胖的,這些說法有道理嗎?

大家好!我是福爸,執業醫師,專注研究體重管理和疾病營養治療二十餘年。希望我的文章對您有用。

這是一個網友的問題。首先要說:這個問題有問題。蛋白質不能增肌,碳水化合物吃多了才會長胖,現代社會肥胖的主要原因還是脂肪過多。

先說說蛋白質

蛋白質確實是增肌的基礎,沒有充足的蛋白質,增肌是不可能的。

但是,蛋白質本身並沒有增肌的作用。要想增肌,必須在保證蛋白質的基礎上,進行科學的力量訓練。如果沒有力量訓練,吃再多的蛋白質也不會增肌。當然,對於平時飲食明顯缺乏蛋白質的的人例外,補足蛋白質之後,肌肉量會有所增加,但是幅度有限。

蛋白質是增肌的,碳水化合物是長胖的,這些說法有道理嗎?

健體和健美愛好者都知道一句話:三分練七分吃。意思是除了合理的力量訓練,飲食對增肌的作用非常大,這其中最重要的是低脂高蛋白食物。雞胸肉、牛肉、魚肉、雞蛋白、蛋白粉是增肌者最喜歡的高蛋白食物。蛋白質的攝入量一般要達到每天1.2~1.5克/公斤體重,專業選手會超過每天2克/公斤體重。

再說說糖類,或者碳水化合物

糖有兩種定義。一種是狹義的糖,是指有甜味的碳水化合物,包括葡萄糖、蔗糖、果糖、麥芽糖等。還有一種是廣義的糖,也就是碳水化合物,除了有甜味的糖,還包括沒有甜味的澱粉、糖原等。

蛋白質是增肌的,碳水化合物是長胖的,這些說法有道理嗎?

碳水化合物是非常重要的營養成分,世界上大部分人的食物結構當中,碳水化合物提供了50~70%的熱量。世界上主要國家的膳食指南,包括咱們國家的膳食指南,推薦的食物當中,都包括多種富含澱粉的穀物、豆類和薯類,並且是整個膳食結構的基礎。

最近十幾年,不斷有質疑碳水化合物的論調,把炎症、高血糖、肥胖歸咎於碳水化合物。出現了不少提倡低碳水化合物的飲食方案,其中最極端的是生酮飲食。然而,事實果然如此嗎?

30年前,大家的伙食當中主食的比例遠遠高於現在,但是胖子絕對比現在少很多。現在主食吃得少了,胖子反而多了,怎麼就能把肥胖的原因歸結到碳水化合物身上呢?其實是脂肪吃多了,額外添加的遊離糖也是發胖的原因之一。

實際上,過低的碳水化合物對健康不利。最近發表於全球頂尖醫學期刊《柳葉刀》上的一篇重磅論文給出了權威的結論:碳水化合物攝入量和預期壽命之間存在著明顯的U形關聯,如下圖。

蛋白質是增肌的,碳水化合物是長胖的,這些說法有道理嗎?

  • 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例小於40%,或者大於70%,都會增加死亡風險。而中等碳水化合物攝入量(50%~55%)死亡風險最低。
  • 以50歲的人舉例,如果碳水化合物供能佔比50~55%,平均可以再活33.1年。
  • 比碳水化合物供能佔比少於30%的人多活4年。
  • 比碳水化合物佔比30%-40%的人多活2.3年。
  • 比碳水化合物佔比大於65%的人多活1.1年。

通俗說就是:碳水化合物吃多、吃少了,都不好!而且是越少危害越大。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例佔一半左右最好。

蛋白質是增肌的,碳水化合物是長胖的,這些說法有道理嗎?

除了碳水化合物的數量,怎樣吃碳水化合物也很重要。加工食品中額外添加的糖,還有白米飯、白麵饅頭面條、白麵包等精細主食,吸收迅速,會快速升高餐後血糖,確實要為糖尿病、肥胖負責任。所以建議大家多吃一些複雜的碳水化合物食物,也就是粗糧雜糧雜豆。糙米、燕麥、蕎麥、藜麥、青稞、大麥、玉米、紅薯、芋頭、山藥等都是非常好的主食,尤其是全穀物。建議用這些粗糧雜糧雜豆替代部分精細主食。

這是我的減肥主題的圈子,倡導健康減肥不反彈,我在圈子裡和大家分享二十餘年的減肥諮詢經驗。加入方法:關注我,然後點下面的卡片,加入《福爸的瘦身圈》。期待您的到來。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我是 ,執業醫師,專注研究體重管理和疾病營養治療二十餘年。覺得我說得有道理,就關注我唄,這裡有不少實用有趣的營養健康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