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培養嬰幼兒習慣應該注意什麼?

小小育兒通


一、尊重規律:0-3歲是人一生中大腦發育的黃金期。

人類新生兒是在腦發育未成熟的狀態下出生的,所以出生後大腦還要繼續生長髮育,完善功能。到1歲時腦的重量已達到成人的1/2。0—3歲是人的一生中大腦發育最快的時期,叫作大腦發育的關鍵一千天,錯過了就可能終生難以彌補。聰明的家長需要尊重科學規律,在關鍵期給予孩子關鍵的幫助!

二、抓住關鍵期的關鍵節點,做到事半功倍。

一是抓住時間點,學會在什麼時間辦什麼事!孩子的大腦發育有不同的敏感期,下圖分享的是孩子大腦的各項功能發育的敏感期時間,對於我們開展針對性的訓練非常重要!


從圖示我們看出,孩子的視聽、情感、語言、社交等這些功能的發育敏感期,峰值都在3歲以前,5歲以後,大腦發育的敏感性就會快速下降。所以3歲是個重要的分水嶺,中國民間“三歲看老”的說法是非常有道理的,只是之前一直不太明白其中原因。

蒙臺梭利指出,人的一生當中,幼兒期智力發展最快,兒童出生後三年的發展在其程度和重要性上超過兒童一生的任何階段。






三、重視全感官的學習,這對大腦發育非常重要。

全感官的學習就注重開發七大感官系統(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本體覺、前庭覺)。一般來說,視覺、聽覺、嗅覺及味覺,通常會隨著年齡的增長,不大容易被關掉或被忽略,但是觸覺、前庭覺、本體覺則是3個容易出現失調的系統,需要引起家長高度關注。

常見的錯誤做法就是家長的過分保護,也是我正在乾的事情,為了安全、衛生,而人為減少了孩子大腦所接收到的信息和刺激,這對於大腦發育是非常不利。

(一)什麼都不準碰,導致觸覺出問題。孩子很小的時候,尤其老一輩總是習慣給孩子穿上很多衣服,結果孩子從小觸覺刺激就受到限制;等孩子大一點時,每次想要抓個東西或爬上臺階,馬上就被禁止:危險不可以!太髒,不能碰!小心,不要爬!…於是,孩子失去了各種接觸環境、感覺環境的機會。而觸覺失調會對日後的學習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比如有些孩子上課總是不集中,老覺得衣服穿起來身上有點癢,於是他上課就動來動去,總覺得衣服不對勁…

(二)不許跑、不許跳,導致前庭覺出問題。前庭覺亦稱平衡覺,靜覺。前庭覺是影響嬰幼兒成長,和學習發展最重要的一種能力。尤其老人帶的小孩,總是擔心孩子受傷,不准他們跑跑跳跳,整天就是要孩子坐著或是慢慢走,導致前庭覺發育不健全。一旦前庭覺失調,孩子上課時可能就會搖頭晃腦、動來動去,沒有辦法集中注意力學習,同時對方向和空間感交差,缺乏安全感。

(三)凡事家長代勞,導致本體覺出問題。很多父母什麼事都幫孩子做得好好的,從小喂他吃飯,幫他穿衣服,幫他拿東西,使得孩子很少靠自己的身體去做事情、去感覺力度。本體覺失調,感官之間的協調性就差,如手眼不協調,身腦不協調等,可能會在學校走路撞到桌椅、拉開椅子時動作非常粗魯、寫字歪七扭八、拿個作業本慢吞吞等,而且運動力弱,很容易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三小姐說


(一)要求合理

不同時期重點不一樣;一段時間內只能培養 一、兩個習慣。 比如我們給小學的建議是孩子剛入學的一個月要培養孩子“學習用品準備齊全”的習慣,等到第二個月了,在鞏固這個習慣的基礎上對小學生提出“今日事,今日畢”的習慣。在培養習慣時,一個習慣一個習慣的培養,在一個習慣基本形成的基礎上在提出新的習慣要求。

(二)明理激情

用教育者自己的體驗或名人的故事講點養成好習慣的道理,激發兒童努力養成好習慣的熱情;對年齡小的兒童可以少講點,對年齡大的兒童可以多講點。

(三)榜樣示範

兒童的行為是從模仿開始的,家長、教師應該以身作則,要求兒童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另外同齡夥伴的榜樣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長也要注意讓孩子向同齡人中優秀典型的夥伴學習。

(四) 激勵強化

心理學中有一個學派,行為主義學派,這個學派認為一個人的行為只有得到不斷的強化,這種行為再出現的可能性才會增多。這種強化就是正強化。如果一種行為得到的強化使這種行為發生的可能性降低,這種強化就是負強化。下面我介紹幾種對兒童強化行為習慣的方法。

以上就是艾右寶貝成長園總結的培養嬰幼兒習慣應該注意的幾個點。


艾右寶貝成長園


做為家長,我們都有一共同的希望,就是可以把我們孩子培養成一個獨立完美的孩子,而平時孩子也會有非常的習慣,有好的有壞的,那麼面對這諸多的習慣,我們要如何來培養孩子的這些習慣呢,需要平時我們注意些什麼呢?

1、讓孩子感到自己的重要性

對於孩子來說,能幫大人做家務也是非常高興的,這時家長不是一味的支使孩子去做家務,而是讓他覺得他和大人是平等的,這個家因為他做了家務而變得清潔或節省時間,要讓他感覺到自己對這個家的生要性。

2、給孩子提供選擇的權利

給你的孩子提供一份所有他能夠做的家務的清單,讓他/她自己選擇其中的一兩項工作,這會讓他/她感到,自己擁有選擇和控制的權力。從而心甘情願去做自己選擇的工作。

3、把任務細緻化,並給孩子做示範

孩子這時對於一個整體的概念理解的還不完整, 所以當我們說“把你的房間收拾好”,孩子可能不會去做任何事,因為他不知道收拾房間應該收拾什麼,這時,我們要把房間裡的東西拆分開來,一項一項的告訴他該收拾什麼,比如:把玩具裝進玩具箱裡,把書放到書架上擺整齊等,這樣他們才能更好的理解你的要求。

另外,父母也要給孩子做好榜樣,並且對於孩子的提問也要耐心而積極的回答,如果他忘記的哪些東西,或收拾的不乾淨也不要批評他,要去高興的提醒他,直到孩子能獨立的而成一項事情。

4、忘記“完美主義”

如果父母是“完美主義”者的,在這裡奉勸一下,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能積極地參與到事情中,就已經非常不錯了,結果並非重要的。不要因孩子洗的襪子不夠乾淨,擦的桌子不夠亮,而去批評他的工作,這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以後他就不會再表現的積極去做這件帶子,同時也會降低他與人合作的意願。

5、給孩子提供合適的工具

如果讓孩子幫自己收拾飯桌,千萬別指望著孩子會把整個桌子收拾乾淨,只要能把自己吃剩的飯菜幫你拿進廚房就行了。

6、給孩子做個好榜樣

對於家務,父母平時要給孩子心理建設一種積極的態度,而不是抱怨做家務的繁瑣和無聊,這樣會造成孩子的一個消極心理,應該讓他們知道,幫自己做家務,可以使大人有更多時間陪他們一起玩。

7、不要強迫孩子

我們都知道,反抗情緒人人都有,孩子更是,所以不防我們採用比較緩和的辦法來進行,如果孩子正在看動畫片,我們可以說等看完這集動畫片再去收拾自己的書桌等,這樣孩子更容易接受一些。

8、提供獎勵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表揚和獎勵是非常重要的方式,對於孩子完成一件事,或表現良好的時候,我們都可以獎勵她一顆小紅星。當集滿星星時可滿足他們一個小願望。

9、合理安排所有任務

重複的做某件事,都會感到乏味, 對學齡前兒童來說更是如此,這時我們可以不斷地變換任務內容,但大的方式是不變的,例如讓男孩子拖廚房的地,女孩子就讓她去做一些需要細心的工作。

10、給孩子發展的空間

一旦孩子掌握了之前交給他/她的工作,就應該給他/她提出更高的要求,擴大他/她的工作範圍。比如,他應經可以熟練的完成洗衣前的衣服分類工作,那在你的指導下,就應該讓他學習如何使用洗衣機了。


4399小評菓快樂育兒


嬰幼兒是學習外界事物最初階段,模仿能力極強,我們應該注意:

1:大人的行為及習慣。大人要以身作則,多給孩子正面信息。比如看書習慣,樂器表演,舞蹈展示等正確價值觀及積極向上的東西,不能傳答吸菸,酗酒,吵架,髒話連篇等等負能量的東西。

2:多陪小孩。小孩心裡是非常孤單的,嬰幼兒語言表達差,動作或眼神表達能力強,這時我們大人要就陪他玩他感興趣的,比如看一會動畫片,講個小故事,一起玩玩具,一起去公園等等。

3:培養孩子自主意識。孩子在學習初期對所有事物都感覺新奇,這是家長就要引導孩子,培養孩子興趣,不可以訓斥,這對小孩探索興趣是極大的打擊,對小孩成長極為不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