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隸書的體勢是如何的?練習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書法影響力


隸書的體勢有寬扁的,有挺立的,有方正的。我認為,學隸書,體勢可根據自己所學的隸書風格而定,不要千篇一律的寬扁,挺立和方正。



學隸書,關鍵是學用筆,關鍵是學字的結構佈局,如果把這兩點掌握好了,那就基本成功了。隸書,無論體勢寬扁,無論體勢挺立,無論體勢方正,筆法都是關鍵,只要用筆符合書寫規則,體勢就不是問題。



在漢碑中,《曹全碑》、《朝候小子碑》、《肥致碑》等,體勢都是寬扁的。而 《趙寬碑》和《大開通》等碑的體勢都是挺立的。《張遷碑》和《鮮于璜》等碑,體勢都是方正的。清代人寫的隸書,其體勢也是有寬扁,有挺立,有方正的。當代人寫隸書,其體勢也是不一樣的。比如:言恭達,張繼,劉文華,張建會的隸書,體勢都是多變的,也就是說,他們的隸書體勢都是有寬扁的,有挺立的,有方正的。



練習隸書的時候,如果學的是寬扁書體,那就按寬扁的體勢去練。如果學的挺立的體勢,那就按挺立的體勢去練。如果學的方正的體勢,那就按方正的體勢去練。道理就是這麼簡單。當把隸書練到一定程度時候,進行書法創作時,就可以把以上體勢巧妙的揉在一起,但體勢比率須佔整幅作品的百分之六十以上。



以上為個人觀點,一家之言,僅供參考。如果各位網友對此有不同看法,歡迎留言和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