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2 乾縣袁富民:回顧遠去了的青蔥歲月,馬駿英《家在黃土高坡》讀後

【袁富民原創】回顧遠去了的青蔥歲月——馬駿英《家在黃土高坡》讀後

馬駿英是我乾師上學時的同學,而且分科後又都在文科班,感覺很親近。從1961年畢業迄今已58個年頭了,雖說交往不多,但還彼此記著。這不僅是因為上學時那份純真的學友情誼,重要的是我們都有著對文字共同的執著和愛好,文字就成了我們之間聯繫的紐帶和橋樑。

退休之後,駿英當上了咸陽市老年書畫詩詞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主編《咸陽詩詞》,也常常向我約稿,我對詩詞只是喜歡,沒有深入的研究,所以寫的詩詞質量不高,雖也投稿,但不熱衷。心裡還是很感激的。

大概是2016年下半年,駿英託朋友捎給我幾本他的著作,我自然喜出望外,欽佩他的勤奮創作,碩果累累,也默默地為他祝福!真是“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捎書的朋友叮囑我:“駿英叫你為他的《家在黃土高坡》寫一篇書評。”我是滿口答應了。

乾縣袁富民:回顧遠去了的青蔥歲月,馬駿英《家在黃土高坡》讀後

歲月如流,匆忽間兩年過去了,由於忙,也許忙只是個藉口,駿英的著作我還沒有認真讀完,前幾天駿英打電話詢問,我這才誠惶誠恐 ,感到實在的歉疚!於是打開書來閱讀,讀完之後,才對闊別已久的駿英有了較為全面的認識,知道了他多半生走過的雖艱辛坎坷但積極向上的路,知道他58年來所經歷的酸辛苦辣,榮辱浮沉。

我和駿英同齡,都出身貧寒的農家,有著基本相似的經歷,有著共同的愛好,不同的是,上學讀書期間,我是“走白專道路”的典型,所謂的“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我不關心時事,不關心政治,在勤工儉學,不學無術的日子,乾師的閱覽室成了我的樂園。我心無旁騖的讀我喜歡的書,我所遭遇的批判和冷遇與駿英不同,所以那些歲月對我來說留痕不深,我幾乎把它從記憶中輕輕拂去。

我和駿英同班,卻對駿英在乾師遭遇的不公平待遇毫無印象。那是個被完全扭曲了的時代,一言獲罪,無限上綱,勾心鬥角,造成了多少人生的悲劇!無辜的老師被送去勞改,無辜的同學遭受批判,畢業後不給分配工作,等等。駿英還算幸運,畢竟後來還得到一份平反昭雪的文書,而有的同學一生都因此而一蹶不振。

乾縣袁富民:回顧遠去了的青蔥歲月,馬駿英《家在黃土高坡》讀後

駿英的幸運不是時代造就的,而是他自己不懈努力和頑強拼搏的結果。他的自強不息和積極進取成就了他多彩多姿的人生。《家在黃土高坡》詳細而生動地記述了他跌宕起伏的生命軌跡。艱辛的從黃土地上走進城市,又從城市迴歸黃土地,最終還是落腳於城市。這樣的軌跡絕不是簡單的重複,而是螺旋式的上升,是一種別樣的風采。對我們師範生來說,教書就是我們的宿命。我們中的大多數也都是在三尺講臺度過平凡的一生。駿英不是(當然我也不是),他從教、從政,當領導,接觸了那麼多的名人,政要,留下那麼多珍貴的照片。每一副照片,都有一段不尋常的經歷,有一個令人欣喜的故事,令人難忘,也令人羨慕。

然而生活給人的不僅都是鮮花和笑臉,也有突如其來的打擊和難以預測的厄運。命運也不僅給駿英的頭上加上許多耀眼的光環,也給他前進的路上設置了重重障礙。親人接踵而來的病痛,幼子的夭折,妻子的早喪,這些災禍較之生活的困窘更令人痛苦,更讓人難堪!駿英經歷了人世間的生離死別,他也忍受了這些如滅頂之災的痛苦折磨。唯一能夠解救他的是淡定的面對,面對厄運,面對災難,面對世事無常。這樣的面對靠的是一生的修為。他度過了人生最無奈的時光,走出情感的困境,贏得晚年的樂觀與堅定。

乾縣袁富民:回顧遠去了的青蔥歲月,馬駿英《家在黃土高坡》讀後

駿英是個重情重義的人。他首先是重親情的,對父母的孝順,對妻子的關愛,對子女的呵護,他都做得很好。對父母他是個好兒子,對妻子他是個好丈夫,對兒女他是個好父親。他也是重友情的,在他的回憶裡,寫到那麼多朋友、老師、領導,他有真誠的感恩。這些感情洋溢於字裡行間,讓人感到溫馨,感到由衷的尊重。

《家在黃土高坡》還有很多篇幅寫到了工作,寫到了駿英對工作的熱愛和盡職盡責,收錄了他撰寫的部分有分量的稿件,他因此而受到組織的信賴和褒獎。他是我們61屆同學中唯一干到正處級崗位的(在陝歌當工會主席的餘清泉也算一個吧,那就兩個吧!),這讓我也感到十分的榮光。

《家在黃土高坡》裡收錄了駿英不少的詩詞佳作,這些詩詞有詠懷的,有記事的,更多的是答贈友人的詩酬歌和,這些作品都洋溢著真情實感,表達了對朋友的深情厚誼,流露出或關懷,或思念,或勉勵,或感恩的真摯感情。由於他對詩詞的孜孜不倦的鑽研,所以韻律和諧,用詞典雅,平仄規整,朗朗上口。

乾縣袁富民:回顧遠去了的青蔥歲月,馬駿英《家在黃土高坡》讀後

1995年乾師校慶50週年合影

我還驚喜的發現,書中收錄了1995年母校乾師校慶50週年的一張合影,上面有我們讀書時的黨委書記殷雨暘老師、教導主任張居正老師、當時我們的班主任,以後當了咸陽市教育局局長的馬世傑老師,馬駿英和我。這張照片已經25年了,殷老師、張老師已經作古,馬老師尚健在,已逾耄耋。我們也是年近耄耋的人了,但對母校的懷念猶在,對老師的敬仰依舊,我們始終保留著對回憶母校和老師的一份敬畏,對生命的一份童真。

感謝駿英的《家在黃土高坡》,讓我重拾那些已經遠去卻令人流連的青蔥歲月,再回首時,人生一大半走過去了,我們深知所剩的歲月已經不多,我們不再幻想前景,只是多了關照當下,回顧過往,審視靈魂的自覺。

我們把每一天都當生命的最後一天來過。遺忘讓我們如釋重負般的寧靜與快樂。珍惜當下,善待自己,儘量不讓短暫的生命留下太多的遺憾!

行文至此,我忽然想起李叔同的《送別》詩中的兩句: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這詩句似乎有點悲涼,可零落的究竟只是一半,未零落的那一半不是應該快樂地活著麼?

乾縣袁富民:回顧遠去了的青蔥歲月,馬駿英《家在黃土高坡》讀後

馬駿英

馬駿英,陝西長武縣人,曾任中共禮泉縣委副書記、咸陽市檔案局局長。著有《農村改革調查》《蘭臺札錄》《閒情集》《閒情續集》《散曲新作選》《家在黃土高坡》等,集編有《長武方言歌》。中華詩詞學會會員、陝西詩詞學會常務理事、陝西賦學學會理事。辭賦作品在《中華辭賦》、《陝西詩詞》、陝西《秦風》、《賦都新苑》、《咸陽日報》、咸陽《涇渭縱橫》、《咸陽詩詞》、《商洛詩詞》等都有發表。

乾縣袁富民:回顧遠去了的青蔥歲月,馬駿英《家在黃土高坡》讀後

作者 袁富民

作者簡介:袁富民,筆名袁舟,原乾縣縣誌辦公室主任,現大美西部觀察總編。《乾縣誌》主編兼乾縣文聯副主席。陝西省作協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陝西省地方史志學會理事、中國史學會會員、中國唐史學會特邀研究員、乾縣老年書畫詩聯學會名譽會長。著有詩集《純情的思戀》、散文集《獨守寧靜》,詩詞集《了廬詩詞》(待印)。主編《乾縣誌》《乾縣建設志》《乾陵楹聯薈萃》《可愛的乾縣》《乾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寶典》《乾縣文化體育志》《乾縣宗教志》參編《陝西縣情》《中國市縣大辭典》《中國經濟協作手冊》《中華英模大典》《乾州人》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