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 大同“佛字灣”的傳說(一)

出古城大同,沿著109國道西行十餘里, 就到了古代有名的雲中險塞——“武州塞”東口,109國道沿著谷底右側的山崖逶迤而行,不久,路側山坡上便出現一座小巧玲瓏的寺院——觀音堂。山門前一座五彩琉璃三龍照壁橫在公路北側,轉過觀音堂山灣再前行數百米,路旁一個巨大的“佛”字鐫刻在石壁之上。就是這個巨大的摩崖“佛”字,連同觀音堂以及附近峽谷山灣,組成一處極富神秘色彩的地方——“佛字灣”。也就是因為有了這個大“佛”字,便在大同民間留下一段令人回味的動人傳說。

大同“佛字灣”的傳說(一)

且說在中國歷史上,各朝代以及一些民族中都曾有過一些聰明睿智的滑稽人物。如西漢的東方朔、三國的楊修、明代的徐渭(即徐文長),清代的傅山(即傅青主),維吾爾族的阿凡提,蒙古族的巴拉根倉等等,而在清代的大同一帶,也出了一個極為聰明的滑稽人物—閻莫里。在民間傳說中他不過是一名兒童,可他的聰明與智慧頗有當今某些神童的特點。據說,閻莫里出生在大同北郊馬頭山下的助馬村。他生來就聰明過人,又極討人喜,小小年紀竟能講許多故事與笑話,稍有不慎便會被他捉弄的哭笑不得。有一次,閻莫里路過場面,一夥女人們正在切穀穗。見他過來,女人們便說“閻莫里,閻莫里,快來給嬸嬸們說個鬼話丨”可閻莫里連停都不停,忙著邊走邊說:“顧不上,頤不上,我正忙著哩,村西來了個耍戲法兒的,讓我給借板凳哩!”

女人們一聽說來了耍戲法兒的,就都撂下營生顛著小腳兒向村西跑去。可誰知到那兒一 看,連個鬼影兒也沒有,只見閻莫里正和小孩子們耍狼吃羊哩。女人們很是生氣,便問他為啥哄人,只見閣莫里笑著說:“你們叫我給說個鬼話,我這不就說了嘛!”女人們哭笑不得,只得顛著小腳再返回場面。

大同“佛字灣”的傳說(一)

閻莫里的名聲越傳越遠,連縣官聽了都感到很新奇,也想親眼一見,便命衙役們抬著他的大轎去助馬堡接閻莫里。

閻莫里坐著縣官大轎一路晃悠悠好不舒服。來到縣衙後,縣官見他不過是個貌不驚人的小孩,頓時便有被人捉弄的感覺。於是便傲慢地對閻莫里說:閻莫里,你聽著,都說你聰明過人,今天,你若能把我從家裡哄到院中,我這頂紗帽就送給你!”只見閻莫里一副發愁的樣子說:“大老爺,我可沒那麼大本事,不過,我倒是有一個辦法能把您從院中哄到家裡,不信,就請您出院來試試。”縣官不知是計,便跟著閻莫里走出屋子。縣官剛一出院,閻莫里便跳起來伸手就要摘縣官的紗帽。縣官見狀忙說:“閻莫里,休得無禮!我且看你如何把本宮從院中哄到家中?”可閻莫里說:“老爺,您已經輸了。我這不就已把您從家中哄到院裡來了嗎?”說罷又要跳起來摘紗帽。縣官無奈,只得認輸,忙命衙役從庫中取出一塊銀子賞了他才算了事。

以後,閻莫里便住在縣衙裡,整天玩耍,和衙役們混得很熟。有一天,眾人想開開心,便對閻莫里說:“都說你聰明,今兒個晌午老爺吃肉包子,你能給弟兄們要幾個解解饞嗎?”閻莫里滿口承應說:“那有啥難的!”到中午開飯時,閻莫里瞭見廚師把一盤肉包子端到縣官吃飯的正廳,便小跑著跟了去。縣官在屋裡吃,他就扒在門上看。看著看著就流下了口水。縣官見狀便說:“你進來,給你吃個包子!”閻莫里就等這句話,他邁進屋中順手就從盤裡抓了一個,然後便跪在地上吃起來。縣官說:“快起來,站著吃!”這一說不要緊,只見閻莫里從地上起來後,抓著包子的手便要往縣官的醋碟裡伸。縣官見狀有些慍怒地說:”閻莫里,休得無禮!“可閻莫里卻一本正經地說:“老爺,您讓我蘸著吃,我這就是蘸醋哩!”縣官無奈,只得說:“去去去,拿兩個到外面去吃!”閻莫里就像得了特赦令似的,兩手各從盤裡抓了幾個包子,朝縣官扮個鬼臉,然後跑了出去。當他把包子分給眾人後,衙役們不得不驚歎他的本事。

後來,閻莫里的名字一直傳到大同府中。知府聽說助馬堡出了個如此聰明的人,便想讓他到府衙中當差,長大後或許能當他的好輔弼哩!於是派人到閻莫里的家鄉先做一番察訪。前去的府吏們到助馬堡一調查,哪知閻家祖籍並非助馬人士。當他們打聽到閻家祖墳在武州塞的“蛤蟆灣”時,便將其結果彙報知府,那知府最講究“風水”,便請府中的風水先生親自到蛤蟆灣,看看閻家祖墳的風水如何。可當那風水先生來到蛤蟆灣一看,不由得大吃一驚。原來,這蛤蟆灣西臨雲岡石窟,東倚武州山口,北靠武州山,南瀕馬武山,武州川水(今十里河)在谷底奔流,而那座閻家祖墳不當不正地就座落在河南岸的高地上。好一處佔盡天下的風水寶地!“這還了得!”風水先生只撂下一句話便急忙回府中向知府彙報道:“這是一塊連皇家陵寢也難以找到的天下第一等的風水寶地,閻家祖墳獨佔據這裡,其後代必出大官,其數量恐怕有一斗芝麻之多哩!”

大同“佛字灣”的傳說(一)

知府聽罷大驚失色道:“此事重大,需趕緊向朝廷上報!”遂寫了奏摺星夜派人馳往京城。

其時正值康熙年間。那康熙皇帝接到大同知府的察報,驚得競然說不出話來。半晌方道:“這還了得!倘若果真如此,我大清江山豈不被閻家奪了去!”隨即派皇家風水先生親臨大同府査明實情,並設法將其風水毀掉。

那皇家風水先生帶領一干人馬親臨蛤蟆灣一看,果如知府所言。於是便就地招募石匠,搭架鑿崖,先鑿出一堵石壁,然後又在那石壁上鑿出一個巨大的“佛”字。那“佛”字不當不正,正好與河南岸的閻家祖墳相對,從此,蛤蟆灣的風水寶地就被這大“佛”字所鎮而破壞。幾百年過去了,閻家後代雖然繁多,卻沒有一個能成大器者,就連閻莫里長大後也未成大事,只一凡夫俗人而已。而那蛤蟆灣卻因有了那個大“佛”字,被改名為“佛字灣”。而今,那“佛”字依在,其動人的傳說在大同民間也一直盛傳不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