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8 2019年春季BIM大事分析報告

你好,這裡是BIMBOX。

今天給你梳理一下最近值得關注的政策和新聞,有4條關於各地政策的,還有2條關於個人職業和證書的,我們會給出每一條的原文出處,也會在每一條後面談談自己的觀點。

01.河北政策看點

最近,河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印發了《河北省住房城鄉建設行業三年(2019-2021)信息化工作方案》,文件中說到,河北省將統籌推進九項技術應用,包括:

建築智能化

橋樑道路綜合管理信息平臺

➤智慧供熱

➤智慧環衛

➤省村鎮建設信息化監管平臺

智慧工地

建築企業信息化

勘察設計企業BIM應用

➤住房租賃信息服務與監管平臺

政策提出,要掌握一批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的應用,提供可借鑑、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按照方案,河北省將設立「省住房城鄉建設行業信息化創新中心」,重點開展行業基礎和共性關鍵技術研發、信息化建設標準規範研究等工作。

資料原址:

2019年春季BIM大事分析報告

BIMBOX觀點

這兩年,政策的重點從「應用」走向了「信息化」,背後的邏輯是,從解決人和事之間的問題,逐步向解決人和人之間的問題推進。

這就像外賣平臺解決的不是你和一頓飯之間的事兒,而是你和飯店老闆、外賣小哥之間的事兒。

人與人之間的信息孤島問題不解決,信息的通路不暢,解決再多的效率問題也只是杯水車薪。這是BIM與建築業信息化推動的難點,也是真正能帶來價值的所在。

此外,最近幾年看河北的政策,可一定別忘了雄安。

去年到今年,住建部和雄安新區管委會先後發佈了《“多規合一”業務協同平臺技術標準》徵求意見,和《雄安新區工程建設項目招投標管理辦法》,文中多次對BIM技術應用提出明確的要求。

這些文件的條文我們不說,核心內容就是四個字:

信息平臺

河北雄安目前屬於全國建設的集中地,也是各類新技術創新的試驗田。可以說,新的信息管理模式在雄安搞成,就有可能推廣到全國;相反,如果雄安都搞不成,在其他地方就更難了。

所以雄安的政策和項目實施情況,是值得所有新技術的擁護者長期關注的。

02.住建部培訓計劃中的BIM內容

3月7號,住建部辦公廳發佈了《關於印發2019年部機關及直屬單位培訓計劃的通知》,一共印發了三份面向不同人員的培訓計劃。

第一份是《2019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財政經費支持的培訓計劃》,由住建部直接給與經費支持,目標是提升住房和城鄉建設系統領導幹部專業化能力,推動住建部重點工作落實。

其中第55項的內容如下:

(為方便閱讀,以下幾張表格有所刪減,具體詳見通知原文)

2019年春季BIM大事分析報告

第二份是《2019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培訓計劃》,主要面向國家專業技術人員,關於BIM技術的有四項享受補貼,一項為自費。具體培訓項目如下:

2019年春季BIM大事分析報告

第三份是《2019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直屬單位自主辦班培訓計劃》,主要面住建部各地方直屬單位。其中和BIM相關的有三項。

2019年春季BIM大事分析報告

這份培訓計劃很長,我們是摘出來一部分給你說,原文可以在下面的鏈接找到。

2019年春季BIM大事分析報告

BIMBOX觀點:

這份培訓計劃涉及到的人員從領導幹部,到設計院、監理、施工單位的總工,再到BIM技術負責人和信息化工程師。

無論人們是否願意承認和接受,住建部對建築業信息化的推進都是很堅定的,也許步伐並不快,但每一步都很算數。

人們總說行業發展太慢,其實10年對於一個國家和行業都只是短暫的一瞬,在大家不太關注的角落,每天都在發生著變化。

03.大基建與平臺年

2月15日,住建部質量安全監管司發佈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司2019年工作要點》。

其中,關於城市軌道交通風險防控的第三條第3點說到:

穩步推進城市軌道交通工程BIM應用指南實施,加強全過程信息化建設。

在關於綠色建造的第四條第3點中說到:

支持推動BIM自主知識產權底層平臺軟件的研發。組織開展BIM工程應用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方法研究,進一步推進BIM技術在設計、施工和運營維護全過程的集成應用。

2019年春季BIM大事分析報告

BIMBOX觀點:

2019年,對於BIM有兩個關鍵詞,值得你記住:一個是大基建,一個是平臺年。

關於大基建:

從宏觀經濟角度講,2018年受資金約束影響,基建投資大幅下滑;到了2019年,由於中美貿易摩擦造成出口的不確定性上升、地產投資進入下行週期、製造業增速大概率回落,今年基建投資託底中國經濟的重要性將凸顯出來。

這意味著未來將有不少重大基建項目獲得審批通過,新一輪基礎建設的投資增長即將到來。

從技術應用角度講,BIM技術在民建領域發展遇到了一些瓶頸,設計、施工和運維的信息脫節導致很多項目停留在初級技術應用上。

而基建領域投資大、運作複雜、協作和信息共享需求高,新技術在這裡會有更多施展拳腳的地方。

再從個人發展角度講,使用建模軟件為民建項目提供服務的技術人才已經遍地皆是,而使用更專業的軟件為路橋、鐵路等項目服務的人才還比較緊俏。

基建行業和房建行業需要的技術和能力都有很大區別,小夥伴們在今年可以多多關注這一領域的技能提高和知識儲備,學會了總沒有壞處。

關於平臺:

經過幾年的發展,國內的BIM平臺已經越來越多,用戶的需求也已經越來越明確。一開始放個輕量化模型、加點標註的功能已經不能滿足大多數人的需求了。

隨著很多引擎的開放,以及越來越多大企業的入場,2019年的BIM平臺競爭一定會進入白熱化,設計端的平臺和運維端的平臺最終會走向分化還是融合,主要看這一年。

毋庸置疑的是,最終的勝出者一定是能夠在保證數據安全的前提下,為項目和甲方提供有用信息的玩家。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會有所誤解,認為平臺的作用是給所有使用者帶來效率和價值。

其實,平臺的本質不是提升所有人的效率,而是一部分人的低效工作為另一部分付費者的高效工作服務,人們購買的其實是時間,新工具只是承裝時間的容器。

04.BIM應用項目數量各省PK

住建部辦公廳通報了2018年第四季度全國工程質量安全提升行動進展情況,其中第五條,關於工程技術進步情況的內容如下:

2018年第四季度,全國應用BIM技術的工程項目共計1421個,應用建築業10項新技術中6項以上新技術的項目共計1142個。其中,湖北、重慶應用BIM技術工程項目較多,湖北、甘肅、山東、浙江推行建築業10項新技術情況較好。

2019年春季BIM大事分析報告

2019年春季BIM大事分析報告

BIMBOX觀點:

比較有意的是,這份通報中BIM應用相對較少的天津、四川等住建廳,在通告發布後不久,就相繼在2019年的工作要點裡強調了要發展十項新技術,大力推進BIM技術的應用。

雖然不能確定這種相關性代表某種因果關係,但我們會看到政策層面鼓勵和批評的味道下,各級部門對BIM予以的重視程度只增不減。

反過來,人們也需要警惕,政策變成政績,政績再變成攤派,也可能會好心辦了壞事。

05.BIM考試亂象走向終結?

最近,一位姓陳的網友在中國人社部部長信箱中寫信提問道:

現在關於BIM的證書五花八門,在網上查詢到全國計算機信息高新技術BIM應用等級技能證書,是由貴部職業技能鑑定中心頒發的,但在官網沒有查詢到培訓和考試的內容,能否提供相關信息?

人社部職業技能鑑定中心寫信回答到:

的確,目前在市場上充斥著各種各樣的BIM的培訓證書。

2018年11月28日,我中心按照審計署提出的《審計意見》,已經停止了全國計算機信息高新技術考試,明確從2018年12月1日起,停止受理新的報名。對此前已經報名的考生,在2019年3月31日前完成收尾考試。

2019年春季BIM大事分析報告

無獨有偶,工信部也收到了類似的來信,一位姓田的網友在信中問到:

工信部是否有組織過BIM相關的考試,並認證BIM項目管理、BIM總監等相關證書?

工信部的官方回答是:

經核實,我部人才交流中心和教育與考試中心曾組織過BIM相關課程的培訓。參加培訓並考核合格,人才交流中心或教育與考試中心為其頒發培訓合格證書。

目前,人才交流中心和教育與考試中心均已不再開展BIM相關的培訓,也不再頒發相關的培訓證書。我部未組織過BIM相關的考試,也未對BIM項目管理、BIM總監等證書進行認證。

2019年春季BIM大事分析報告

BIMBOX觀點:

BIM培訓證書亂象在行業裡早已不是秘密,但每年我們還是會收到很多小夥伴的提問,問我們哪些考試比較靠譜。

從這些公開回信中我們能看到,各部門要開始規範職業化道路,BIM證書林立的情況會慢慢改變。

不太好的消息是,大家手裡的已有的培訓證書,各個部門都有點撇清關係,基本上不會有升為職業證書的可能。

關於技能培訓和考證,BIMBOX提供以下幾個簡單粗暴的觀點:

➤目前來說,沒有任何BIM證書能和職業證書掛鉤,未來也沒有任何官方消息稱可能掛鉤

➤不要聽信任何培訓機構的宣傳,一定要去相關部門的官網查詢,必要時可以直接郵件和電話詢問

➤凡是隻要交錢不用學習就能拿證的,電話掛掉微信拉黑有緣抖音見

➤不知道考哪家,可以找朋友要一下項目招標文件,那裡面是目前對BIM證書幾乎唯一的正式需求

➤有精力的情況下,考一個證也沒啥壞處,不要把學習投入只看做短期經濟回報的成本,知識和學習過程中認識的人也是一種財富

06.模型存儲標準意見稿發佈

3月27日,住建部發布了關於國家標準《建築工程信息模型存儲標準(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

標準原文很長,在下面的鏈接裡可以下載。

2019年春季BIM大事分析報告

BIMBOX觀點:

這是繼《建築信息模型分類和編碼標準》之後的又一份硬核標準,目的是將建築全生命期各類信息關聯起來,便於數據的交換和共享,保證數據存儲與傳遞的安全,以及軟件輸入和輸出數據通用格式一致性的驗證。

標準很深,也很難讀,讀完可以對數據格式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後面我專門來給你解讀一下。

07.BIMer有了職業稱號,然後呢?

2019年4月1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市場監管總局、統計局正式向社會發布了13個新職業信息,有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相關的職業,還包括電子競技運營師和電子競技員。

2019年春季BIM大事分析報告

咳咳,這不是重點。和我們行業相關的主要有兩個:

(五)數字化管理師:使用數字化智能移動辦公平臺,進行企業或組織的人員架構搭建、運營流程維護、工作流協同、大數據決策分析、上下游在線化連接,實現企業經營管理在線化、數字化的人員。

(六)建築信息模型技術員 L :利用計算機軟件進行工程實踐過程中的模擬建造,以改進其全過程中工程工序的技術人員。

原文裡寫了很多具體工作內容,感興趣的話可以去看一下。

需要注意的是,建築信息模型技術員後邊有一個字母L,官方說明是:對具有「環保、低碳、循環」等綠色特徵的職業標示為綠色職業,統一以“綠色職業”的漢語拼音首字母“L”標識。

2019年春季BIM大事分析報告

BIMBOX觀點:

看到這個消息,很多人關注的主要是:人社部發布這些職業有什麼意義?和我有什麼關係?

首先,新職業的發佈在某種程度上給「專業BIM人員和傳統技術人員搶飯碗」這個爭論畫上了一個休止符。

從數字化管理師和建築信息模型技術員這兩個職業同時發佈,再結合我們前面解讀的幾條政策,你會看到,國家對BIM人才的官方規劃,既不是為設計出圖服務的,也不是為施工算量服務的,人社部瞄準的是信息化。

信息化如同催化劑,使傳統職業的職業活動發生了變革,從而衍生出新的職業,這才是BIMer未來的出路。

當然,這不妨礙設計師和施工人員使用BIM技術,只不過與新職業無關。

其次,這對於新行業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推動,但它主要見於國家部門和企業的管理層面,而不是個人的福利層面。

新職業的定義,是給人才招聘、崗位設置、技能培訓、標準制定等工作指出了方向,讓企業知道自己缺什麼人、去哪裡找、用什麼標準考核。有了官方定義的身份,未來的政策才能從對事變成對人。

這當然是好事。

不過,也不要寄希望於一個職業定義能給個人帶來太多實在的好處,或者一個免死金牌。

職業稱號是進入某個領域的入口,它能夠讓那些本來與建築行業無緣的人有一個棲身之所和起跑線,但也就僅此而已。

職業發展的道路還很長,拿得出手的東西永遠是一個人的硬本事,而不是他初入職場的那個稱號。

市場需求是走在政策前面的。沒有電子競技員的時候,已經有了sky靠遊戲為生。如今也依然沒有公眾號小編、娛樂明星這樣的官方職業,但不妨礙他們正常賺錢。

標準的出臺代表國家承認一個人群成為了某種主流,主流的競爭當然也更激烈。期待一份標準為自己正名,一定會比先行的人走得慢一些。

總結

今天說到的這幾件事,在群裡看到很多爭論,政策不停出,有人獲利,也有很多人依舊過得不好。

BIMBOX這樣看待這些事。有這麼個小故事:

一位社會學家在演講中說,統計表示,白人男性在找工作的時候會佔有優勢。臺下一位聽眾站起來說:我也是白人男性,我怎麼活的不如身邊其他人好?

社會學家說,你不要把宏觀的統計和個人的優勢畫等號,「白人男性」只是千百個加分項其中的一個,也許你缺了其他99個加分項。

今天的內容無論是政策利好,還是考證和職業名稱,用好了就是一個加分項,也僅此而已。

跟著政策的方向走不會吃大虧,但千萬別指望一個宏觀發展方向的政策能養活自己一輩子。

你的某一項技能正好符合某個企業的當下剛需,這才是職場中永遠的王牌。剛需一直在變,學習也就永遠別停下。

好了,今天就說到這裡,有態度,有深度,BIMBOX,咱們下次見!

2019年春季BIM大事分析報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