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烏克蘭舉行大饑荒受害者紀念活動 民眾感傷淚流不止


當地時間2019年11月23日,烏克蘭基輔,烏克蘭舉行烏克蘭大饑荒全國紀念活動。

人們在大饑荒受害者紀念碑前放置麥穗和蠟燭,深切哀悼受害者。烏克蘭大饑荒是1932年至1933年發生在蘇聯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加盟共和國的大饑荒。

據估計,大約有240萬至750萬烏克蘭人死於這一事件。截至2018年,有20多個國家承認烏克蘭大饑荒是種族滅絕。

當代學者大多贊同這樣的觀點,即烏克蘭大饑荒是在斯大林農業集體化運動的背景下出現的災難,造成饑荒的原因有自然因素,但更主要的是人為因素。

烏克蘭歷史學家說,根據已經解密的檔案資料,烏克蘭大饑荒的主要責任者之一、當時的烏克蘭共產黨第一書記斯塔尼斯拉夫·維肯季耶維奇·科西奧爾在1930年夏季當地一次共產黨幹部會議上下達指示說,烏克蘭農民不願意同蘇聯政權合作,試圖扼殺蘇聯政權,但蘇聯共產黨政權的敵人打錯了算盤,共產黨幹部的任務就是要到烏克蘭農村中收繳藏匿的糧食,讓農民們也嚐嚐飢餓的滋味。


這幾項懲罰性措施實施數月後,到1933年春天,在全烏克蘭範圍內出現了極其嚴重的饑荒現象。任何未經許可便試圖離開烏克蘭的饑民都作為“階級敵人”被逮捕。烏克蘭大饑荒的倖存者說,在1932年到1933年大饑荒達到高峰時,烏克蘭農村中甚至出現了人吃人,以及在冬季把已經埋葬的貓、狗、家畜和人的屍體重新挖出來再食用的事件。

由於缺乏官方統計數字,死於烏克蘭大饑荒的人數只能進行估算,具體人數在250萬到480萬之間。

除了飢餓外,缺乏營養、抵抗力下降後導致的疾病感染也是主要的死亡原因,尤其是城市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