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攀登者》評分跌到6.3分,喧賓奪主的愛情戲,又遭一波“吐槽”

今年的國慶檔,堪稱是史上“最強國慶檔”,三部大片同期競爭。

根據貓眼專業版的統計數據,在國慶七天時間,國產片共斬獲了43.84億的票房成績,同比增長了113.57%。

截止到發稿之日,《我和我的祖國》29.57億,《中國機長》28.64億緊跟其後,而《攀登者》則處在第三的位置,僅收穫了10.8億的票房,相當於其他兩部大片的三分之一,讓很多觀眾大失所望,目前,評分已經跌到了6.3分。

《攀登者》評分跌到6.3分,喧賓奪主的愛情戲,又遭一波“吐槽”

評分區又多了很多的短評,筆者也沒有篩選,直接截取了11月25日最新的評論,吐槽最多的仍然是喧賓奪主的“感情戲”。

有網友指出:

下一次談戀愛在平原談”!

“可以把感情戲刪掉嗎,真是尷尬。”

《攀登者》評分跌到6.3分,喧賓奪主的愛情戲,又遭一波“吐槽”

01,

說到《攀登者》失敗的另外一個原因,就不得不說同期競爭對手了。

《我和我的祖國》是根正苗紅的獻禮作品,陳凱歌,徐崢,甯浩等七位導演從不同的角度講了七個短小精悍的故事,禮讚祖國的高光時刻,代入感很強,再加上國慶氣氛渲染,很多的單位組織包場,“黑子”較少,所以,這部電影勝出也是實至名歸的。

筆者剛才查看票房發現,直到了今天,《我和我的祖國》仍然有52.4%的上座率,主旋律電影無論什麼時候都不會過時。

再說《中國機長》吧,這部電影的商業意味較為濃厚,但是它的題材是最吸引人的。

故事的內容的豐富,飛機遇險的緊張,刺激都給觀眾一種壓迫感和緊張感,非常適合大家去電影院身臨其境的感受。

雖然這部電影最後半個小時較為冗長,頭重腳輕,但是比起前一個小時的緊張精彩,還是瑕不掩瑜的。

而《攀登者》則是最不利的,本來登山題材針對的受眾面較窄,再加上這部電影在宣傳期間並沒有釋放出電影最該“宣傳”的亮點,即登山的光榮性和使命感,僅僅依靠演員的影響力來發酵,是不行的。

所以,我的觀點是,這部電影在還沒有上映的時候就已經“敗象”初顯了。

再加上這部電影的期待值較高,觀眾看了大失所望,所以,吳京,張譯也救不了它。

《攀登者》評分跌到6.3分,喧賓奪主的愛情戲,又遭一波“吐槽”

02,

這部電影的題材是較為特殊的,電影將它的宏偉意義並沒有交代清楚,以至於很多人看完後還處在懵逼的狀態。

它並不是一次簡單的登山,關乎著國家的主權和尊嚴。

在1960年,珠峰的歸屬權問題一直都在水深火熱的交涉中,我國想要和尼泊爾各分一半,因為珠峰在兩國的邊界上,然而尼泊爾並不同意。

同時,在1953年,尼泊爾已經有人登山封頂了,而外媒也認為我國不能完成這個艱鉅的任務,所以,我國才挺著巨大的壓力向珠峰挺進,這才是登山的主要意義。

《攀登者》評分跌到6.3分,喧賓奪主的愛情戲,又遭一波“吐槽”

劇中的方五洲(吳京飾)和曲松林(張譯飾)以及氣象員徐纓(章子怡飾)等人正是奔著這樣的目的去奔赴珠峰的。

處在國慶檔期,本來應該體現的愛國情懷在這裡大打折扣,而代替的則是喧賓奪主的愛情戲,而登上珠峰之後的高潮戲也變成了方五洲給徐纓表白,“要娶你”的臺詞,尷尬!

《攀登者》評分跌到6.3分,喧賓奪主的愛情戲,又遭一波“吐槽”

03,

說到這三部電影,當初《攀登者》的呼聲是最高的,吳京的個人魅力自不必說,他的《戰狼2》《流浪地球》屢破紀錄,在觀眾心目中幾乎是票房的救世主。

一部電影,只要有吳京,很多人覺得比較“放心”。

而張譯呢,在《紅海行動》之後,他的硬漢形象深入人心,也成為了演技派的代表。

不僅如此,電影還請到了胡歌,章子怡,井柏然等演員,陣容可謂是一流的。

然而,一把好的食材和佐料,卻碰到了一個較為平庸的廚師,在他的烹飪下也同樣難以下嚥。

故事沒有講好,道理沒有說透,氣氛沒有給足!

《攀登者》評分跌到6.3分,喧賓奪主的愛情戲,又遭一波“吐槽”

除了故事中的硬傷和難以自圓其說的邏輯之外,導演對於大場面的掌控能力,對於演員的調度和分配,對於電影藝術審美稍欠火候。

《鴻門宴》6.3分,《盜墓筆記》4.7分,《錦衣衛》5.9分,所以,《攀登者》上映期間的得分7分左右,比這幾部電影還要略高一些,但是也沒有“意外”的跳出他的平均成績。

電影在全網上線之後,這一部電影跌到了及格線附近了,可見,即使是在吳京,張譯,胡歌等人的加盟支持下,也沒有拯救這一部電影的硬傷。

《攀登者》評分跌到6.3分,喧賓奪主的愛情戲,又遭一波“吐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