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我大清能造3000噸鉅艦?35.5萬兩白銀造出木帆船,服役6年便報廢

160多年前,英國人用堅船利炮轟開了中國大門,已經腐朽的封建帝制在新興資本主義面前不堪一擊,一支只有60艘蒸汽輪船的機動艦隊就封鎖了我國萬里海疆。這一戰並沒有完全打醒大清帝國的統治者,只有一少部分知識分子開始睜眼看世界,直到第二次敗於英法聯軍、連國都也被侵略者攻克後才想起來搞洋務運動。

我大清能造3000噸鉅艦?35.5萬兩白銀造出木帆船,服役6年便報廢

在今天看來,洋務運動是失敗的,清政府不懂“生產關係決定生產力”的道理,洋務運動只學到了西方的皮毛而沒有學到精髓,江南機器製造總局、金陵製造局等近代軍事工廠雖然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生產技術,但由於制度問題,工廠大多采用官辦形式,導致生產效率低下、腐敗嚴重,生產出來的裝備嚴重不合格,“海安”號炮艦就是用最先進的設備生產出來的最糟糕的戰艦。

我大清能造3000噸鉅艦?35.5萬兩白銀造出木帆船,服役6年便報廢

“海安”號炮艦由江南機器製造總局建造。該局由晚晴名臣李鴻章創建,前身是美國的一家鋼鐵廠,擁有十餘家分廠、工人2800餘名、100餘臺紐約向樸得南公司生產的先進機器,是當時中國最大、最先進的軍工廠。1872年,江南機器製造總局建成“海安”號炮艦,是一款木質船身無防護巡洋艦,排水量達3000噸,裝備一臺1800匹馬力蒸汽機以及三根桅杆,航速12節,造價35萬5千兩白銀。

我大清能造3000噸鉅艦?35.5萬兩白銀造出木帆船,服役6年便報廢

這個價錢並不便宜,同期建造的“吉野”號鐵甲巡洋艦排水量達4150噸,最大馬力23000匹,航速23節,裝備4門6英寸40倍口徑主炮、8門4.7英寸40倍口徑側舷炮、22門47㎜口徑哈奇開斯單管速射炮,以及5具14英寸魚雷發射管,單以火力計算,“吉野”號是“海安”號的數倍不止,而且速度更快、防護力更強,然而購買價也不過120萬兩白銀。

我大清能造3000噸鉅艦?35.5萬兩白銀造出木帆船,服役6年便報廢

“海安”號耗資巨大,並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自1872年下水後僅僅服役6年,便因艦體質量差、無法勝任南洋水師任務而作報廢處理。以清政府一貫的作風,如果不是無法開動或漏水,戰艦絕不會因為一點小毛病而退役,可見“海安”號的質量有多差。然而大清的軍工製造水平卻被後人大吹特吹,“有能力建造3000噸級戰艦”的傳說一直流傳到今天,吹捧力度之大令人尷尬不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