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韓國是如何避開百貨業態“寒冬”的?

現在百貨業態在全世界都面臨著巨大的危機。2018年曾佔據美國百貨店市場12%的SEARS百貨宣佈破產,2019年7月高級百貨店BARNEYS NEWYORK申請破產保護。日本的百貨業態情況目前已經停止增長,競爭加劇,形成了典型的“停滯期特性企業”,百貨企業之間逐步合併到三越/伊勢丹控股公司,大丸/松坂屋 (J-front retailing), 阪急/阪神(H2O retailing), SOGO/西武,高島屋的5家大型企業。

韓國商業地產中,既有世界級的遊客打卡勝地,也有為本土中產家庭打造的購物中心樣板。國內商業地產探討的場景營造、體驗購物、家庭消費、商業街區、集合店等,在韓國購物中心中早已經成熟發展並運用。如何避開百貨業態“寒冬”?韓國商業地產早已通過差別化、大型化戰略尋找出路。

樂天百貨“elCUBE”

小型百貨果斷變身為地區貼心型專賣

韓國是如何避開百貨業態“寒冬”的?

樂天百貨世宗店有3000平方米商場面積,傳統百貨業態的概念明顯存在侷限。因此,打造針對商圈內主要目標客戶(有嬰幼兒的30~40多歲家庭)的專門店成為必然選擇。

該店將傳統百貨形式的商品構成壓縮為生活用品,傢俱,設計用品和幼兒用品等,還引進大型書店構成"living,文化綜合購物專賣店"。果斷地排除了百貨店的主力服飾時尚商品群,試圖向生活專門店轉變。

韓國是如何避開百貨業態“寒冬”的?

韓國是如何避開百貨業態“寒冬”的?

書店佈局在地下1層和1層連接的複式形態,設置室內家居店和自行車店,咖啡廳等,在商圈內發揮著文化交流空間的作用。

1樓落位了網上人氣很高的生活方式店實體店鋪,突破傳統百貨店的品牌配置方式。

韓國是如何避開百貨業態“寒冬”的?

2樓是幼兒用傢俱區、兒童鞋區、服裝及玩具品牌區構成的兒童綜合館,品牌不是傳統的百貨店品牌,以新品牌為主構。

新開大型店鋪

新世界大邱店(SHINSEGAE,DaeGu)

脫離銷售為主的傳統百貨業態,轉換成娛樂、文化、體驗的綜合零售店

韓國是如何避開百貨業態“寒冬”的?

從2010年開始,韓國消費兩極化趨勢上漲,經濟能力低的年輕顧客不願在百貨內消費,年輕客群在內的許多顧客紛紛前往線上購物、OUTLET、快時尚店等。

為了克服這一現狀,新世界大邱店並沒有放棄百貨的高檔形象,而是加強服務於年輕人的體驗業態。比如海洋體驗館,屋頂主題公園ZOORAJI和巨人房間概念的室內主題公園等等。

並且有一個樓層整個規劃為主題場景區,引進大型書店,家電專賣店等,打造購物、休閒、文化綜合性購物文化空間,在環境方面也設計了大面積的中庭,在中庭上設置了22m高的超高清LED媒體塔,為顧客提供了有趣、可打卡的象徵空間。

韓國是如何避開百貨業態“寒冬”的?

培訓中心在百貨開業之前,已招募了2萬名以上的授課會員,幫助整個店鋪吸引固定顧客。分館停車樓6,7層佈置了滯留型的大型書店和蹦床主題樂園。

在全體韓國百貨店的停滯狀態下,這種大膽的傳統業態變身幫助該店實現了10%以上的增長。

整改案例

新世界江南店(SHINSEGAE, GANGNAM)

為適應商圈和顧客需求的變化,曾經以經營者視角為主的入駐品牌店鋪整改成了消費者視角為主的生活方式店鋪。

加大投資進行積極轉型,與周邊的酒店、汽車站、地鐵商街等連接,形成大規模綜合商業區域。新世界江南店不再強調傳統百貨店概念, 根據滿足顧客生活方式的商品屬性,引入商品和配置大膽的優異業態,在提供購物便利的同時,提高商品的專業性,滿足顧客的娛樂、休息、體驗需求。

韓國是如何避開百貨業態“寒冬”的?

店鋪整改的原因和更新內容如下:

整改核心方向,“突破以購物為主的傳統百貨商場形態,轉變為體驗式賣場,照顧顧客的體驗需求和生活方式,加強體驗式專門館的概念。”

各層規劃:

韓國是如何避開百貨業態“寒冬”的?

以前3層的大眾鞋區及4層的高檔鞋區合併在4層鞋專門館,7層高爾夫專門館設置了100個品牌及戶外用品區,強化時尚及專業性後做成戶外運動專門館。9層設置了韓國內最大規模的144個品牌組成的生活專門館(Shinsege Home),總共分為廚房用品 (Cook Shop) 、家電(Electronics) 、家居(Living Room) 、床上用品(Bed Room 等) 等分四個區域,所有的生活有關商品在一個層內會比較容易產生購買。

10層設置幼兒童專門館(Little Shinsegae),總共有3600㎡面積,63個品牌(兒童、玩具、新生兒、Little Land)等4大區域 ,出產到教育、娛樂、休閒等都集合在這區域,可以減少顧客購物的時間。

韓國是如何避開百貨業態“寒冬”的?

店鋪的定位是高檔時尚百貨,主要顧客定位30~40歲的高收入消費層,當發現年輕的顧客脫離越來越多,這不僅是現在的問題,而很大可能會損失未來的顧客。為了強化對年輕顧客的吸引力,地下1層做成MALL形態的室內街區,包含90個年輕時尚品牌。

全面推出擁有狂熱愛好者的街頭品牌,還配置了年輕人喜歡的咖啡品牌、珠寶配飾、化妝品等,佈局可以滿足多樣客層大型書店。

項目位置在高速長途汽車站旁邊,還有3個地鐵站,一天流動人口達到100萬人。為了滿足消費者的更多需求,店鋪營業面積擴大的必要性被提出。歷時約兩年以上,分階段實施了更新,商場面積擴建現有的55200㎡為86500㎡。

韓國是如何避開百貨業態“寒冬”的?

▲加建部分 紅色箭頭部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