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以檢察新作為助力精準脫貧攻堅戰

做好“精準”大文章

——檢察機關服務打好

精準脫貧攻堅戰綜述

以檢察新作為助力精準脫貧攻堅戰

圖片來自於網絡,與正文無關

“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是我們黨作出的莊嚴承諾。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

全國檢察機關堅決貫徹中央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最高檢黨組“把精準脫貧作為‘天大的事’”的要求,“四大檢察”齊發力,“十大業務”同推進,以檢察新擔當新作為助力精準脫貧攻堅戰。

從林海雪原到天涯海角,從西北大漠到東南沿海,從中原腹地到萬里邊關,當前,全國四級院檢察干警正以坐不住的緊迫感、等不起的責任感、慢不得的危機感高質量服務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

精準打擊 把平安扶貧廉潔扶貧貫穿始終

以檢察新作為助力精準脫貧攻堅戰

連光輝等7人惡勢力犯罪集團案庭審現場。

“村裡的山是我的,地是我的,河裡的石頭都是我的!”在湖北省廣水市土門村,10多年來橫行霸道危害鄉里的連光輝、連光清等7人組成的家族涉惡團伙,對奔走在精準脫貧路上的村民們來說,始終如夢魘般存在。

日前,在引導補充完善多筆操縱基層政權選舉的犯罪證據後,檢察機關成功將這一團夥送上了被告人席。經過精準指控,7人分別被判十一年至一年零三個月不等的有期徒刑,當地群眾無不拍手稱快。

司法不忘大局,辦案助攻脫貧。依法從嚴從重從快懲處妨害精準脫貧的村霸、宗族惡勢力,只是檢察機關服務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的一個生動側面。

2018年6月,最高檢專門出臺《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充分發揮檢察職能為打好“三大攻堅戰”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見》,從制度層面為全國檢察機關助力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提供了遵循。工作開展過程中,各級檢察機關始終以“零容忍”的態度依法打擊各類刑事犯罪和職務犯罪,確保平安扶貧廉潔扶貧。

▶ 在懲治涉農黑惡犯罪方面,嚴厲打擊涉農黑惡勢力把持基層政權、破壞換屆選舉、壟斷農村市場、侵吞集體資產,橫行鄉里、稱霸一方的犯罪。截至今年9月,全國檢察機關共起訴把持基層政權案件665件6510人、利用家族宗族勢力橫行鄉里案件847件7098人、煽動村民鬧事案件910件7017人,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創造了穩定的法治環境。

▶ 在懲治扶貧領域職務犯罪方面,嚴厲打擊虛報冒領、套取侵吞、截留私分、擠佔挪用、盜竊詐騙扶貧資金的犯罪,以及發生在群眾身邊、損害群眾利益的“蠅貪”“蟻貪”等“微腐敗”犯罪,給精準扶貧罩上“廉潔防護網”。各地檢察機關把追贓挽損作為辦案的重要內容,讓人民群眾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寧夏回族自治區檢察機關2018年辦理扶貧領域職務犯罪案件14人,其中12人在法院判決前全部退繳贓款贓物。

進城務工是貧困群眾增加收入、實現脫貧的重要方式,但侵害農民工合法權益的情況時有發生。最高檢部署開展專項行動,打擊侵犯進城務工農民合法權益的犯罪行為,各地檢察機關因地制宜,通過開展專項工作、重大案件聯合掛牌督辦、強化督查協調等方式,力爭辦案效果最大化。

陝西省榆林、延安等市(區)檢察院開展了“助力農民工討薪”專項監督活動;浙江、福建、遼寧等省檢察機關與公安機關、勞動監察部門建立互聯互通制度,完善案件移送標準和程序;甘肅省檢察院在專項活動中為1859名農民工討回薪酬1287萬元。

精準治理 用法治扶貧推進治理水平提檔升級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重大戰略部署。檢察機關在服務打好脫貧攻堅戰過程中注重一手抓打擊、一手抓治理,結合辦案特點細緻梳理總結,科學制作發送檢察建議,填補堵塞管理漏洞,積極推進社會治理水平提檔升級。

針對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中發現的基層組織軟弱渙散問題,各級檢察機關主動配合有關部門進行村(居)“兩委”候選人資格審查,發現有問題的,督促相關部門撤換候選對象,從源頭杜絕“村霸”、宗族惡勢力對基層政權的滲透。

江西檢察機關將辦理黑惡案件中發現的村(居)“兩委”人員問題、線索及時向黨委政府、主管部門通報,共提出堵漏建制、規範管理的檢察建議200餘條。福建廈門、漳州、寧德、平潭檢察機關查詢村(居)“兩委”候選人犯罪記錄超過2.4萬人次,督促相關部門撤換候選對象22人。

扶貧資金數量大、涉及部門和環節多,容易存在監管責任落實不到位、資金透明度不高、政策宣傳不夠等問題。針對這些情況,各級檢察機關緊密結合司法辦案,推動建章立制,確保扶貧資金管理和使用安全。

四川省簡陽市檢察院在辦理該市高明鄉民政和社會事務辦原主任張弛涉嫌貪汙案過程中,向民政部門、殘聯及鄉政府發出檢察建議,推動市殘聯出臺兩項管理辦法,使因殘致貧的貧困人員基本生活有了保障。該市檢察機關還與市扶貧辦建立了涉農扶貧資金項目數據信息共享平臺,收錄了6萬餘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含已脫貧人口)、400餘名扶貧工作人員的基礎檔案數據,使扶貧資金項目管理和使用有人可找、有責可追。

針對部分農村基層幹部法治意識淡薄等問題,各地檢察機關結合辦理扶貧領域職務犯罪典型案件,定期深入涉及扶貧開發工作的單位和貧困地區開展法治教育,重點加強對基層幹部和農村“兩委”人員的普法教育,提高扶貧幹部依法履職的自覺性,增強貧困地區群眾的守法用法意識。

精準關懷 以人本扶貧傳遞檢察溫暖和力量


老家在江西撫州的吳某是當地建檔立卡貧困戶。她跟隨丈夫在廣西務工時,丈夫不幸在一起交通事故中離世,家中只剩下她和兩個年幼的孩子,而賠償一直不能到位,原本拮据的家庭雪上加霜,吳某隻能靠拾荒為生。


2018年10月11日,當她一身疲憊走進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白縣檢察院12309檢察服務中心提出申訴後,該院及時啟動司法救助程序,與吳某家鄉相關部門溝通核實有關情況。不到2天時間,吳某就從檢察官手中領到1萬元司法救助金。

充分發揮檢察機關司法為民、司法扶貧的特色,為因案致貧、因案返貧的困難群眾及時提供司法救助,全國四級檢察機關一直在積極行動。


2018年4月,最高檢部署開展深入推進國家司法救助工作專項活動,明確將貧困戶作為司法救助的重點對象,推動各級檢察機關將國家司法救助工作深度融入精準扶貧工程。

同年9月,最高檢召開全國檢察機關國家司法救助工作助力脫貧攻堅戰推進會。

今年3月,最高檢又同國務院扶貧辦會簽了關於檢察機關國家司法救助工作支持脫貧攻堅的實施意見,為檢察機關融入、服務、保障脫貧攻堅大局搭建了堅實的制度平臺。

今年1月至9月,全國檢察機關共救助涉案扶貧對象2258人,發放救助金1873.774萬元,同比增長超過50%。

為了讓司法救助“助”在關鍵點,讓精準扶貧“扶”到心坎上,各級檢察機關積極踐行“主動救助、優先救助、及時救助”工作理念,建立健全橫向和縱向溝通協調機制,引導鼓勵社會各方力量合力攻堅。

四川省率先在成都市構建“司法救助為主+社會化救助補充”的司法救助新格局,將進行國家司法救助後生活仍然困難的救助對象納入社會化救助範圍,突出對“事實孤兒”等未成年人的社會化救助,通過“網上網下”方式,同步向民政局、工商聯等單位分批次推送救助對象,開展“司法救助+社會救助+法律援助+心理撫慰+造血扶智”的多元化救助。

在脫貧攻堅戰場上,未成年人檢察部門是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他們以其特有的司法溫度,讓每一個孩子都在陽光下健康成長,為未成年人撐起了一片法治藍天。


通過督促抓好“一號檢察建議”落實落地,依法嚴懲侵害留守兒童與困境兒童權益犯罪,有針對性地開展法治教育和自護教育,加強對因案致貧未成年人的救助,未檢部門將檢察關懷播撒到貧困地區的每一個角落。


今年以來,最高檢第九檢察廳專門組織了“法治進校園全國巡講團再出發——走進三區三州”活動,在最貧困、最偏遠、留守兒童和事實孤兒最集中、對法治教育需求最迫切的地方,精準開展法治扶貧。

以檢察新作為助力精準脫貧攻堅戰

根據遼寧省委部署,2018年5月,遼寧省檢察院選派8名幹警赴撫順市清原滿族自治縣開展駐鄉村工作。圖為清原滿族自治縣二道河村第一書記馬野(右一)和社員們把雞蛋裝箱準備發貨。

除了依託檢察職能開展的精準扶貧,全國各級檢察機關還按照中央和各級黨委部署,派出扶貧工作隊,選派駐村“第一書記”,竭盡全力為幫扶地區爭取項目和資金支持,著力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推動鄉村治理升級,全力做好定點扶貧。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大冶市保安鎮農科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王能幹深有體會:“檢察院既打擊了農村裡的違法犯罪,又守護住了綠水青山,還經常為小朋友們上法治課……到處都能看到檢察機關幫助我們農村發展的身影。”

確保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這是黨中央定下的硬任務。時不我待,快馬加鞭。當前,各級檢察機關正在把精準脫貧作為“天大的事”,層層落實責任,把工作抓實抓細、做到極致,為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貢獻自己最大的力量。

做好“治理”大文章 打出高質量檢察“助攻”

最高檢內設機構相關負責人

談精準服務打好脫貧攻堅戰


“下一步,我們將結合辦理涉農領域刑事案件的特點,特別是涉黑涉惡犯罪案件的類型和特點,深刻剖析犯罪成因,和有關部門一道排查堵塞管理漏洞,以法治思維法治方式推動鄉村善治,助力鄉村振興。”最高檢第一檢察廳有關負責人對記者說。


日前,圍繞如何進一步發揮檢察職能助力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最高檢部分內設機構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接下來將重點圍繞“治理”二字做文章,傾情傾力高質量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

近年來,各級檢察機關強化掃黑除惡與脫貧攻堅聯動,做好農村綜合治理大文章,推動基層組織建設。不少地方檢察機關主動與當地掃黑辦、政法部門、黨政機關協調聯動,確保掃黑、除惡、治亂協同推進,對辦案中發現的基層組織軟弱渙散問題、村(居)“兩委”人員涉案情況,及時向黨委政府、行業主管部門通報問題、線索,推動打擊黑惡犯罪與社會綜合治理同步進行。

據最高檢第一檢察廳有關負責人介紹,有的村鎮基層治理弱化成為農村黑惡勢力犯罪滋生的土壤,嚴重破壞了農村地區正常的社會秩序。此外,少數基層幹部素質不高也成為黑惡勢力犯罪蔓延的催化劑。


針對這些制約精準脫貧的問題,該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工作中將堅決深挖細查,依法懲處黑惡勢力背後的“保護傘”;強化綜合施策,進一步健全農村治理體系;強化宣傳引導,推進農村法治文化建設,全力營造安全有序的農村治安環境。


在打擊拖欠農民工工資等犯罪方面,該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重點針對辦案中“收集證據難、涉案金額認定難、信訪風險較高”等問題,突出協作優勢,深化綜合治理。將進一步加強同公安、人社等部門的協作配合,完善“兩法銜接”工作機制,拓寬監督線索來源,提高依法治理欠薪的實效性。同時,還將加強公、檢、法之間的部門聯動,加強各業務部門間的溝通協作,綜合運用刑事、民事、行政檢察等多種手段,依法打擊拖欠農民工工資行為,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


最高檢第三檢察廳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廳將在接下來的工作中進一步加強業務指導,立足辦案促進鄉村治理和社會治理。

“我們將重點指導地方檢察機關通過檢察建議等方式,促進行政機關堵塞漏洞、完善機制,加強扶貧資金的管理監督,提升扶貧資金的使用質效。”該負責人表示,三廳將及時發佈一批扶貧領域職務犯罪典型案例,及時總結推廣好的經驗做法,堅持以案釋法、以案說法,幫助群眾瞭解扶貧政策,提高有關國家工作人員的守法意識。


最高檢第八檢察廳有關負責人介紹說,近年來,各地檢察機關針對行政機關在扶貧專項資金審核、發放中存在的不依法履職行為,通過行政公益訴訟督促整改,成功追繳被騙取的扶貧資金千萬餘元,同時進一步嚴格相關項目的審批程序,保障扶貧專項資金的安全管理和精準使用。

下一步,該廳將持續加大脫貧攻堅中涉及農村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扶貧資金等領域的辦案力度,通過公益訴訟案件辦理促進鄉村治理和遏制返貧長效機制建設,鞏固脫貧成果,保障扶貧實效。同時,依據十九屆四中全會關於“拓展公益訴訟案件範圍”相關要求,積極探索,保障國家扶貧優惠政策精準實施。


“到最艱苦、最需要的地方去!”這是最高檢第九檢察廳的工作方向。作為專司未成年人司法保護的部門,2018年,第九檢察廳針對留守兒童、事實孤兒問題在四川涼山等地開展深度調研,與民政部等十二個部門共同發佈了《關於進一步加強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工作的意見》,為貧困未成年人提供全面保障措施。今年,結合“法治進校園全國巡講團再出發——走進三區三州”活動,第九檢察廳組織未檢幹警走遍西藏、青海、雲南、四川、甘肅、新疆等地的24個貧困縣市,進一步推動留守兒童、事實孤兒等重點群體救助關愛工作。


要圍繞如何把司法救助服務保障脫貧攻堅任務落實、落地、落細這一課題,“重點抓好基層的司法救助工作。”最高檢第十檢察廳有關負責人對記者說道。

據瞭解,檢察機關80%以上的業務和機構在基層,基層院理應成為國家司法救助工作的主戰場,但部分基層院存在資金保障不到位、審批決定權未落實問題,導致基層司法救助工作不能順利開展。


對此,第十檢察廳有關負責人說,下一步將落實司法救助工作首辦責任,基層院要指定專門機構和專門人員承辦國家司法救助工作,上級院發現下級院存在應救未救情況的,要及時指令督促下級院履行救助職責,切實扭轉基層院國家司法救助工作的薄弱局面。

“精準服務打好脫貧攻堅戰,是檢察機關的重要政治責任,涉及多個職能部門職責,需要統籌各項檢察職能攥指成拳,綜合施策,形成合力。”最高檢政治部是檢察機關助力精準脫貧攻堅工作的牽頭部門,該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將認真落實中央精神和最高檢黨組部署,積極作為,切實擔負起協調督促職能,和相關業務部門一道,再加大力度,再實化措施,真正履行好服務精準脫貧的政治之“責”、法律之“責”和社會之“責”,向黨和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檢察答卷。

響鼓重槌啃下“硬骨頭”

甘肅:專項行動服務打好

精準脫貧攻堅戰

走進甘肅省臨夏縣黃泥灣鄉黃泥灣村村委會,村民馬木灑送的錦旗格外醒目。

“村民給村委會送錦旗,這些年來還是第一次。之前被家族惡勢力把持的基層政權又回到了村民手裡,現在大家有事都願意找村委會。”黃泥灣村黨支部書記李永虎向記者介紹。

但在先前,村裡是另一番景象。馬某忠和馬某吉在擔任村委會主任期間,利用職權把持基層政權,威脅、恐嚇村民,貪汙、詐騙公私款項,利用家族勢力大肆斂財,破壞國家精準扶貧政策實施,形成了為害一方的惡勢力犯罪團伙,村民苦不堪言。

該案被列為省級督辦案件,甘肅省檢察院檢察長直接擔任包案領導。2018年初,檢察機關抽調業務骨幹,成立案件督導組,並適時介入偵查,深挖遺罪漏犯,最終查辦涉案人員5人,查實犯罪事實26起。

臨夏是國家層面的深度貧困地區“三區三州”之一,也是甘肅脫貧任務最重、攻堅難度最大的地區,臨夏檢察機關堅持響鼓用重槌,盡銳出戰同心幹,助力啃下該省脫貧攻堅戰中最硬的“骨頭”。

響鼓用重槌,也是甘肅檢察機關在服務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中一直秉持的理念。

重在部署 三級院齊發力開展專項行動


針對甘肅經濟欠發達、扶貧任務艱鉅的省情,甘肅省檢察院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和最高檢打好三大攻堅戰的部署要求,按照“兩聚焦一結合”(聚焦中心大局,聚焦主責主業,二者有機結合)的工作思路,將脫貧攻堅當作“天大的事”,把加強脫貧攻堅司法保障作為服務全省中心大局的“六項重點工作”之一,奮力奪取最後的勝利。


2018年4月,甘肅省檢察院專門印發《甘肅省檢察機關加強脫貧攻堅司法保障專項工作實施方案》,要求各地檢察機關找準工作側重點,通過嚴厲打擊涉農犯罪、深化落實司法救助、幫助農民工維權討薪、“控輟保學”等專項工作,將檢察工作與脫貧攻堅有機結合、深度融合。


為保證專項工作高效有序推進,甘肅省檢察院成立了由院領導為組長,牽頭部門和配合部門負責人、市州分院分管副檢察長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市、縣兩級檢察院均成立了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具體負責此項工作。


專項工作開展過程中,甘肅各地檢察機關通過定期組織召開座談交流、健全工作情況定期上報制度、建立統一規範臺賬、及時收集典型案例、強化督導檢查等方式,層層傳導壓力,壓緊壓實工作責任,促進責任部門、配合部門按時分項推進各項任務。

重在打擊 聚焦多發易發犯罪提高助攻質量


近日,甘肅省岷縣清水鄉財政所原所長何張清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並退還全部贓款。檢察機關指控,何張清在任財政所所長期間,將惠農專戶資金86.98萬元以危舊房改造、農業塑料大棚建設、一站式醫療救助、苗木補助等名義轉至由其持有的賬戶名下。此外,他還將重複發放的汽車、摩托車下鄉補助款中回收的1.5萬餘元挪用。所有資金均被其用於購買彩票及個人支出。


辦案過程中,檢察機關通過提前介入調查,提出明確建議,進一步查清了涉案資金的來源、性質和去向等。同時,依法快捕快訴,使該案在不到兩個月內完成了逮捕、起訴和判決,何張清當庭認罪服法。

除了從嚴懲治脫貧攻堅領域的職務犯罪外,甘肅檢察機關緊緊圍繞脫貧攻堅戰略實施,突出打擊橫行鄉里、稱霸一方、欺壓百姓的“村霸”和宗族惡勢力,移民搬遷、徵地拆遷、工程建設、扶貧項目實施過程中煽動鬧事等六個方面的犯罪,提高扶貧助攻質量。

據統計,今年前9個月,甘肅檢察機關共批准和決定逮捕妨害扶貧項目實施、侵吞挪用扶貧資金、侵犯貧困群眾合法權益等犯罪541人,起訴1113人。

重在合力 善用“十個指頭彈鋼琴”


今年以來,甘肅檢察機關部署開展侵害貧困農民工權益犯罪專項立案監督活動,對人社部、省人社廳通報的38起拖欠農民工工資案件進行掛牌督辦,建議移送線索、監督立案27件,起訴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犯罪89件93人,幫助農民工追回欠薪430.7萬元。

切實加強對脫貧攻堅領域案件的訴訟監督,是甘肅省檢察院充分發揮各項檢察職能,善用“十個指頭彈鋼琴”的生動體現。

工作開展過程中,該省各地檢察機關將打擊、保護、監督、預防等各項職能擰成一股繩,綜合發力,力求效果最大化。

該省檢察機關暢通建檔立卡貧困戶涉檢上訪“綠色通道”,為72名因案致貧、因案返貧的被害人或其近親屬發放司法救助金152.5萬元。加大對貧困地區弱勢群體的保護力度,起訴侵害農村留守兒童、婦女、老人、殘疾人合法權益和切身利益等犯罪1224人。


此外,在結對幫扶中,檢察機關同樣持續發力,不奪全勝誓不休。甘肅省檢察院積極協調資金,持續推進在建項目實施,鞏固兩當縣脫貧摘帽成果,助力莊浪縣盤安鎮如期實現脫貧目標。

讓老區人民在脫貧路上不掉隊

江西:找準結合點探索

服務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新路徑

“要飲水思源,決不能忘了老區蘇區人民。要梳理排查、抓緊工作,確保老區蘇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一個都不掉隊。”今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代表團參加審議時這樣強調。


作為中央蘇區所在地的江西,貧困人口數量大、貧困程度深,實現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任務十分繁重艱鉅。近年來,江西檢察機關因地施策、不斷探索服務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新路徑,促進精準扶貧政策落實落地,幫扶老區人民實現整體跨越式發展、同步小康。

跟蹤監督 維護貧困人口合法權益


2018年3月至7月,江西省蓮花縣閃石鄉閃石村貧困戶賀武堯在嚴某開辦的煤礦從事搬運工作,其間3個月工資共計7990元被無故拖欠,賀武堯多次催討未果。萬般無奈之下,他想到了幫扶自己的縣檢察院幹警尹芬,於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撥通她的電話。


瞭解情況後,尹芬和該院民事檢察干警柳軍迅速找到嚴某,對他進行普法宣講。嚴某表示願意儘快付清工資,但因資金緊張,需要一些時間,於是出具了欠條,承諾於同年12月付清拖欠的工資。但到期後,嚴某仍不支付,賀武堯多次催討無果。跟進了解情況後,蓮花縣檢察院依法支持賀武堯向法院提起訴訟,並聯系司法援助中心為其提供法援律師。今年1月31日,法院判處嚴某在判決生效之日起3日內支付賀武堯工資7990元。

判決生效後,嚴某仍拒不履行償還義務。檢察機關主動與法援律師、法院執行局聯繫,建議啟動強制執行程序。4月22日,7990元工資被強制從嚴某賬戶劃撥給賀武堯,賀武堯的討薪之路畫上了圓滿句號。

為服務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江西省檢察院部署開展了協助農民工討薪專項監督工作,支持農民工提起訴訟,督促有關部門履行職責,為農民工追回勞動報酬。

除了發揮自身職能作用維護農村貧困人口權益,江西檢察機關還積極推進農村“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目前共協助培養農村“法律明白人”骨幹1018名、“法律明白人”6377名,助力提升鄉村治理質效。

“生態檢察+產業扶貧” 闢出脫貧新路


栽了6天樹苗,就拿到了480元工資,江西省永新縣臺嶺鄉幾十名貧困戶樂得合不攏嘴。依託該縣在臺嶺鄉建立的“生態檢察+產業扶貧”基地,他們的脫貧路走得更順暢了。


在該縣在中鄉“生態檢察+產業扶貧”基地,貧困戶尹繼龍被聘為專職維護工已經有一年的時間了。一年來,他每個月可以從基地領到2000元工資,加上他偶爾在家附近打打零工,一年下來,收入增加了不少。


永新縣檢察院在辦理破壞生態環境資源案件中,積極踐行恢復性司法理念,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主動認罪悔罪,自願投工投勞或交納生態補償資金的,按照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從寬處罰。


在此基礎上,該院提出“生態檢察+產業扶貧”模式。對屬於檢察機關管轄範圍,且進入了檢察環節的破壞生態環境資源類案件,在各方協商自願的前提下,依法監督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與受損方達成生態修復協議,以給付貨幣、承擔勞務、親友代替修復等方式恢復生態原貌。對不能在原地恢復生態原貌的,集中生態補償資金,異地投入到貧困鄉村重點栽種經濟生態林,併成立專業合作社進行統籌管理。同時,對所屬村貧困戶以按戶分配的方式持股,優先吸收有意願的貧困人口到基地勞動增加收入。

目前,在已建成的基地中,補植復綠面積達1591.1畝,繳納補植復綠費用212萬元,讓貧困戶471戶1158人受益。該縣的“生態檢察+產業扶貧”基地基本覆蓋了縣域各個片區,在永新這片紅色土地上留下了綠意盎然、生機勃勃的印跡。

因地制宜 各地新招實招頻出


在因地施策的幫扶思路指引下,江西省各地檢察機關勇於創新、積極探索,力求找準精準扶貧與檢察工作的最佳結合點。

撫州市檢察院在其幫扶的地區,對於因缺技術、資金致貧戶,實行技能培訓、就業引導,促其一年內“短期”脫貧;對於因學、因病致貧戶,實行助學扶持、大病救助,促其兩年內“中期”脫貧;對於因殘疾、缺勞力致貧戶,實行“脫貧不脫政策”,進行“長期”幫扶。經過不懈努力,幫扶村2016年脫貧13戶,2017年脫貧20戶,2018年脫貧2戶。


新餘市檢察院與該市扶貧辦會商建立國家司法救助助力精準扶貧工作機制,扶貧部門在工作中發現可能符合國家司法救助條件的貧困當事人,在5個工作日內將線索移送同級檢察機關;扶貧部門移送的國家司法救助線索及自行辦理的救助申請人系建檔立卡貧困戶的,檢察機關優先審查辦理,並在辦結後5個工作日內向扶貧部門反饋情況,提高了司法救助質效。

萍鄉市檢察院大力做好幫扶村的黨建工作,助力村集體經濟實現了從“空殼村”到年收入20餘萬元的跨越,482人順利脫貧,整村退出貧困行列。

堅持一地一策,力求對症下藥、精準滴灌、靶向治療,為讓江西這片紅色熱土重煥新彩,讓老區人民在脫貧路上不掉隊,該省檢察干警正積極奔走在助力精準脫貧的戰場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