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P波形成的機制

P波形成的機制

正常心臟的激動來源於竇房結。竇房結的激動沿房間、結間傳導束分別傳至左、右心房及房室交界區。竇房結位於右心房上腔靜腔入口處,故激動首先傳至右心房,稍後傳至左心房,相繼引起左、右心房的除極而產生P波。

P波形成的機制

右心房位於右前方,左心房位於左後方,心房的除極順序是從右心房上部開始,繼而是輻射快向右心房下部及左心房擴展。因此,心房除極時所產生的電力(可看作一對較強的電偶)先是指向前下方,稍偏右或偏左,隨後轉向左後方,當兩側心房除極結束,除極電力便隨之消失。

P波形成的機制

綜上所述,心房的除極電力,隨著時間的推移,其方向和大小在一個空間內不停地變化著。根據立體心電向量的研究,P環開始自上向右下,然後轉向左,最終回到零點。心電圖各導聯中的P波,實際上是空間P電向量經過兩次投影而形成,空間P心電向量環先是在三個相互垂直的平面(即額面、水平面、右側面)上投影,形成三個互不相同的平面P心電向量環。其中額面P心電向量環投影在心電圖各肢體導聯的導聯軸上,水平面P心電向量環投影在各胸導聯的導聯軸上,形成相應的P波。

P波形成的機制

由此不難理解,心電圖各導聯中的P波的形態、方向和大小,取決於各導聯軸與平面P心電向量環的方向與角度,如方向指心電導聯軸正側且與導聯軸平行,P波為正向,且波幅較高;如垂直於導聯軸,則 P波波幅極小或者無P波出現;如方向指向導聯軸負側,則為負向P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