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巴比特原創

戰爭因其非預期的後果而臭名昭著,但其也加速了組織、科學、技術、社會和政治變革,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是這樣的例子,1919年,一些學術團體的代表成立了美國學術團體理事會,之後的五年裡,“跨學科”(interdisciplinary)一詞開始出現,其最初的含義相當於“合作研究”

[1]

跨學科研究涉及將兩個或多個學科結合到一個活動或者項目當中,其思考方式是通過跨越邊界來創造某種東西,比如HIV/AIDS和全球變暖問題,就需要運用不同的學科才能去嘗試解決這種複雜問題[2]

而新出現的區塊鏈,它也是一種跨學科的產物,其涉及到的學科種類非常繁多,主要有數學、計算機科學、密碼學、經濟學、法學,此外還可能會涉及到政治學、哲學乃至宗教學等。

因此想要真正地掌握區塊鏈,實際上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而在當今世界上,能夠同時精通這些學科的人是極其罕見的,而比特幣神秘的創造者satoshi nakamoto(中本聰)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或者群體。

本文旨在簡單地提煉出區塊鏈涉及到的學科及一些具體的分支(限於篇幅和能力,這裡僅提主要的幾個學科),如果我們把區塊鏈當作是一個兵工廠,那麼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將它一點一點整理出來,然後再組裝成武器,為接下來可能爆發的區塊鏈戰爭作好準備。

巴比特原创

(區塊鏈主要涉及的學科)

一、區塊鏈與數學

在區塊鏈的世界裡,我們會遇到一大堆奇怪的術語,例如“coinbase”、“merkle root”、“block”等,而這些術語背後,其實都是數學在作為基礎,而數學作為一個基礎支柱層,它支撐著密碼學和計算機科學,比如上圖中提到的有限域和代數曲線,它們就是比特幣區塊鏈橢圓曲線算法ECDSA的基礎,而像零知識證明算法,則是運用到了更多複雜的數學計算,也因此,區塊鏈本質上是建立在數學基礎之上的,反過來,它的興起也在促進人們對數學學科的探索。

二、區塊鏈與計算機科學

計算機科學實際是涉獵非常廣泛的學科,並且它與密碼學的關係非常密切,在本文當中,我們主要講的是編程語言和分佈式計算。

2、1 關於編程語言

當我們要使用某種區塊鏈時,就需要去下載該區塊鏈的軟件,而軟件就是通過編程語言編寫的,例如比特幣最初的客戶端就是中本聰通過c++語言編寫的,後面core還添加了Python語言版本,而另一大區塊鏈平臺以太坊,則擁有多個語言版本的客戶端,例如使用Go語言的go-ethereum(geth),使用javascript語言的ethereumjs-lib,使用Rust語言的Parity等,此外,以太坊的智能合約則是通過solidity或者Vyper語言編寫的
[3],又或者Facebook正在開發的Libra穩定幣項目,它是通過一種新的編程語言Move[4]編寫的。

隨著區塊鏈的發展,一些原本較為小眾的語言開始逐漸發光,例如Rust語言就是這樣的例子,此外,Go語言也越來越受區塊鏈開發者們的歡迎,總的來說,當前區塊鏈世界的編程語言選擇思路大體上可分為四種,一種思路是像以太坊那樣使用各種編程語言編寫客戶端,然後讓用戶自己去進行選擇,另一種則是主動選擇一種偏主流的語言去編寫客戶端,還有一種是重點考慮安全性去選擇最合適的語言,最後一種是像Facebook這樣的大廠自己去重新開發一門編程語言,至於哪種語言或者方式才是最合適的,這便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了。

2、2 關於分佈式計算

在計算機科學中,分佈式系統是指一組計算機通過網絡相互連接並通信後,協調各計算機行為而形成的系統,組件之間彼此進行交互以實現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區塊鏈世界裡的分佈式系統主要類型有對等式(Peer-to-peer)架構和多層架構。

所謂對等式(Peer-to-peer)架構,是指沒有提供特殊權限的體系結構,而系統中享有同等權利的節點我們稱其為對等節點(Peer),使用這種架構的區塊鏈,其去中心化程度是相對較高的,因此會有難以篡改的特性,但這種架構帶來的弊端就是可擴展性較差,而其中最好的例子就是比特幣。

與分佈式計算密切相關的,就是共識算法,經典的共識算法有Paxos算法、Raft算法,而目前區塊鏈市場上普遍使用的共識算法主要分為PoW、PoS、DPoS、PBFT等幾個大類。

這些共識算法的權衡側重點不同,因此很難進行同維度的比較。

在區塊鏈世界,我們也會看到多層架構,這與web應用有些類似,像比特幣採用的是主鏈+閃電網絡(Layer 2)+側鏈的架構,以太坊則是ETH1.0(PoW)+ETH2.0(分片鏈+PoS信標鏈+Plasma鏈、狀態通道等layer 2)的架構,另外,當前還有像bloXroute這樣的layer-0層擴展協議,但尚未接受廣泛測試和驗證。

2、3 關於集成電路和量子計算

在公鏈領域,維護網絡是存在激勵(coin或者token)的,在比特幣早期時代,參與網絡共識的礦工是使用的CPU設備進行挖礦,此後又過渡到GPU,再之後就發展到ASIC(專門為某種特定用途設計的集成電路)挖礦時代,而生產這些設備的公司是當前區塊鏈行業最富有的一個群體。

這些年來,加密貨幣ASIC芯片的發展非常迅速,從13年的110nm到現在主流的7nm芯片,比特幣網絡的算力在這段時期更是經歷了大約80萬倍的增長[5],這大大增加了比特幣區塊鏈網絡的安全度,使其賬本的公信力越來越強。

而另一個備受關注的計算機領域——量子計算,其與區塊鏈行業也是密切相關的,如果說,今天的區塊鏈不去發展,那麼20年後成熟的量子計算技術將對區塊鏈造成極大的破壞,這一點或許也是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所講到的“區塊鏈在量子計算面前一錢不值”的本意。

簡單說,假設我們能夠穿越時空,然後拿到大約20年後成熟的量子計算機,那麼我們就可以使用它去計算出今天大約1/3流通量(約650萬BTC)的比特幣[6],但問題在於,我們並沒有能夠穿梭時空的機器,而區塊鏈技術也是在不斷髮展的,相關的抗量子算法的研究會更容易落地,也就是說,最終量子計算成熟後,其對區塊鏈並不會構成威脅,反而會是起到促進的作用。

三、區塊鏈與密碼學

3、1 關於哈希函數

加密哈希函數是將任意大小的數據映射成固定大小字符串的算法,哈希函數通常需要兩個安全性要求:單向性抗碰撞性,前者確保底層哈希函數不可逆,而後者則意味著我們難以找到具有相同哈希值的兩個輸入。對於哈希函數,存在的兩種威脅分別是哈希碰撞攻擊和生日攻擊。
[7]

而在區塊鏈世界,最常用的哈希函數是SHA256,它是SHA(安全哈希算法)系列中的加密算法之一,而比特幣的地址生成使用了雙重SHA256(加密了兩次)機制,從而提高了系統的安全性。

另外,在區塊生成、簽名消息摘要等地方,也都需要用到哈希函數。

3、2 關於數字簽名

除了哈希函數之外,數字簽名也是區塊鏈中另一個必不可少的密碼學組件,它們的存在,可以保證數據源的驗證、不可抵賴性和完整性,這使得對手方不能在新消息上偽造有效簽名。

在當前的區塊鏈世界,ECDSA和EdDSA是最常用的兩種數字簽名方案,比如當前的比特幣和以太坊就是採用的ECDSA,而Monero則是採用的EdDSA。

然而,這些簽名方案並不是會一直被使用下去的,例如比特幣開發者們就在討論採用Schnorr簽名來替換掉當前的ECDSA簽名方案[8],而以太坊則會採用BLS簽名方案[9],這些簽名方案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而它們共同存在的好處是可聚合簽名,節省區塊空間

[10]

3、3 關於零知識證明

所謂零知識證明,它要解決的問題,是讓證明者能夠在不向驗證者提供任何有用信息的情況下,使驗證者相信某個論斷是正確的,簡單說,它可以解決區塊鏈的隱私問題。

隨著區塊鏈的發展,相關的零知識證明方案不斷湧現了出來,例如Zcash使用的zk-SNARKs,Monero、Grin採用的Bulletproofs,以太坊3.0計劃使用的Zk-STARKs[11]等。

而這些不同的零知識證明方案也有著各自的權衡,有的證明大小較小、驗證較快,但需要可信設置,有的則不需要可信設置,但證明較大,而對於我們一般用戶而言,似乎用戶體驗和相關費用可能會是更為關鍵的考慮因素,這也是區塊鏈項目方需要去重點考慮的問題。

四、區塊鏈與經濟學

4、1 區塊鏈與博弈論

博弈論是研究參與者在系統的定義範圍內做出的邏輯決策,而運用某些激勵結構和機制,就可以導致參與者的行為變得可預測和誠實。

博弈論的典型例子被稱為囚徒困境,而一個博弈的解稱為納什均衡。

例如,比特幣網絡通過獎勵礦工BTC(一種經濟激勵)來激勵他們使用自己的計算能力來保護網絡,節點之間的共識是通過工作量證明(PoW)算法達成的,比特幣的天才設計之處在於故意讓挖礦變得困難和低效,從而使惡意參與者付出代價,這樣,網絡就可以確保節點不會偏離協議,這種促進良好行為和阻止不良行為的設置,就是運用到了博弈論。

而以太坊2.0採用的PoS系統,還進一步設置了懲罰措施,以懲罰惡意行為或者其他對系統不利的行為。

4、2 區塊鏈與奧派經濟學

奧地利經濟學是起源於奧地利維也納的一種學派,這一經濟學派非常重視自由市場,他們認為市場在沒有任何外部力量干預的情況下會運行得最好,這是一種自下而上的工作方式,它與當前主流的凱恩斯經濟學派是是相對立的,大多數的比特幣學家都傾向於奧派經濟學。

五、區塊鏈與法學

由於區塊鏈世界當中,公鏈存在著原生資產,因此區塊鏈與金融是密切相關的,而這些資產在不同的國家便會有不同的定義。

例如在中國,比特幣、以太幣等公鏈等原生資產就屬於商品範疇,而ICO、IEO、STO等融資發代幣的行為就屬於涉嫌非法融資,是不被國家許可的。

而在美國,比特幣、以太幣等則屬於財產或大宗商品範疇,用戶需要進行納稅,而多數ICO代幣項目就屬於證券範疇,會受到SEC的監管,如果沒有進行註冊,則會遭到處罰甚至無法繼續項目的運營。

而隨著區塊鏈穩定幣的影響力越來越大,現有法律可能會得到更新[12]

相比之下,無幣區塊鏈(聯盟鏈)則與法律相對較遠(安全)。

六、小結

區塊鏈是一個橫跨了多種學科的新生領域,無論是有幣的公有鏈還是無幣的聯盟鏈,都具有很大的嘗試價值,而且在研究方向上,公鏈相對於聯盟鏈會更具顛覆意義,但前者也會伴隨著大量的法律風險。

區塊鏈的技術戰爭已處在爆發邊緣,而這勢必將引發跨學科研究的新一輪高潮,如果說比特幣是區塊鏈世界的第一顆“核彈”,那麼,接下來,我們還將迎來更多的區塊鏈“殺傷性武器”。

1. A Note on the Origin of “Interdisciplinary”: https://items.ssrc.org/from-our-archives/a-note-on-the-origin-of-interdisciplinary/↵

2. https://en.wikipedia.org/wiki/Interdisciplinarity↵

3. https://www.8btc.com/article/516934 ↵

4. https://www.8btc.com/article/433776↵

5. https://www.blockchain.com/charts/hash-rate?timespan=all↵

6. https://www.8btc.com/article/377559↵

7.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08480451830362X↵

8. https://www.8btc.com/article/382107 ↵

9. https://www.8btc.com/article/488095 ↵

10. https://www.8btc.com/article/359642↵

11.https://www.8btc.com/article/484995↵

12.https://www.8btc.com/article/520460↵


分享到:


相關文章: